第五百三十六章 迁都?

+A -A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马尾军拿下天津并出兵北京城,连战连胜使得天下震动,全天下特别是北方几省的清廷官员内心里都产生了变化。河南、山东、安徽是最靠着马尾军控制区域的省份,在这些日子不断有几省官员暗中送信表示归附,另各地世家也多有派遣家族嫡系子弟前往江南。但是大部分的清廷官员还是没有动作,但你果然这里面有很多还是忠于清廷的,但是大部分都是处于观望中,还不敢随意的下最后决心。

    天津以及渤海湾是完全的控制在了马尾军手中,京城随时都处于被威胁中,清廷视驻守天津的马尾军为眼中刺肉中钉,无时无刻不想派兵去收复。原先是兵力有所不逮,但是现在京城周围大军云集,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五万,出兵攻打天津成的议案又被提到了康熙的案头。但是康熙还是处于犹豫当中,明珠也变的不太主动了,上次的残碑给了他深刻的教训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尾军火炮步枪之犀利远非他们清军可比,几千骑兵的冲锋居然就被几十们火炮加上几千杆火枪给挡住了,这简直就是先秦的强弓营复生啊,骑兵都冲不到近前了,其他步卒又能有什么用?何况,马尾军还有那什么手雷可以近战阻敌。

    一时间,进攻天津的议案就被这样拖拉下来,连续几天都没有人继续提起。京城这边局势紧张,湖北的岳乐、山西的图海也都陷入了苦战。康熙不掉兵回京还好,只是调动了一部分兵马。整个军营所有的士卒就全都知道了,京城被围困的消息一时间喧嚣尘上,全军人心惶惶,和吴军作战之时士气明显低落。湖北,眼看也就要落入吴三桂的手中。

    这个时候马尾军的眼光也就不再继续停留在江南金陵附近。而是这边着对安徽进行下手。实际上安徽在长江以南的浮现也就是马尾军的囊中之物,但是北边区域就是马尾军现在攻略的要点。

    安徽原本是南直隶的一部分,顺治十八年成为单独的一个省,省名就是由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合并而成,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了二十一世纪。由此可见,安庆府和徽州府是安徽最重要的两个城市。而在前明是时候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府县那就是朱元璋的老家凤阳,也正因为是朱元璋的老家,所以地位比较特殊,被定为明朝的中都。相比之下,后世里的省会合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弟弟。很普通的一个府城。清廷得了天下,凤阳这里理所当然的就被边缘化了,安庆府和徽州府的地位却有所上升。

    后世里经济趋于全球化,沿海地区都比较发达,这个年代里内陆河运却更为重要,哪个地方挨着长江或者大运河,哪个地方发展的就比较快。安庆府是长江沿线重镇,又是安徽最大的城市。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军事角度来说,安庆府更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马尾军海军大部队现在不是在福建固守老家,就是在渤海湾威胁着清廷。长江之上就半支舰队,虽然吴三桂不敢来犯,清廷在长江上也没有了水师,但是还不足以去威胁安庆,岳乐在这里也囤积了重兵。

    这个时代的地图很抽象化一般人你很难看懂,但要是打开一份现代的中国地形图就能看到。在长江下游地区和中游地区之间有一道非常明显的天然屏障,长江以北的大别山。长江以南的黄山、天目山等皖南山区,像一左一右的两扇大门。隔开了华中和华东,隔开了江西盆地和长江三角洲......两扇大门之间,也就是大别山和皖南山区之间有一个走廊地带,长江从中奔流而过,把楚吴越三地连接在一起,安庆府又位于这个走廊地带的中心,像挂在大门上的一把锁。

    大别山是河南、湖北和安徽的分界线,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威慑整个华中、华东地区,夺取了全国战略上的主动权。皖南山区同样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新四军的大本营,著名的皖南事变就发生在这里......凡是革命老区,大都是层峦叠嶂的山区,以古代的交通条件难以保证大部队的后勤运输,所以想从湖广、江西向长江下游进攻,或者是反过来向着上游去,一般都要利用长江水路,走大别山和皖南山区之间的走廊地带。安庆就恰恰卡在走廊地带的咽喉位置,所以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换句话说,安庆就是金陵的门户。不控制了这里,将来不管是吴三桂还是清廷的大军都能从这里过来威胁江南,上次勒尔锦大军过江这边攻打金陵就是很好的例子。从这里顺着长江往东北方向走,就是广阔的东部平原地区,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在两百年后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和湘军就在安庆府进行了一场总决战。并以湘军攻克安庆告终,太平天国的形势因此急剧恶化,天京很快陷落,有“一战亡国”之说。

    徽州府也很重要,但是现在的徽州已经在马尾军的控制之下,只余下了安庆一个重要的地方。徽州和安庆府的情况有所不同,徽州府位于长江以南,安庆府的东南方向,紧挨着景德镇,在安徽的最南端。徽州在后世改名叫做黄山市。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旅游城市,事实上也的确不富裕……但在明清时期。徽州却是鼎鼎大名的徽商起源地,堪称富甲天下。

    整个徽州府都属于皖南山区,“六山三水一分田”,那一分田还是贫瘠的山区红壤地,当地人迫于生计纷纷经商。徽商一开始主要经营山货、木材、茶叶、丝绸和典当等行业,在明朝中后期介入利润高昂的盐业经营后,徽商迅速崛起。成为可以和晋商相提并论的大商帮,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清军南下,徽商聚集的扬州等地被血洗劫掠,徽商也因此大伤元气。但是清廷统治者很快发现,想要长期统治中国乃至实现他们梦想中的“万年不拔之业”。只凭烧杀抢掠当强盗肯定不行,还得建立基本的经济秩序,并且对明代的弊政进行改良......但是他们本来就是强盗出身,玩不转这么复杂的经济管理工作,所以就开始在汉人中寻找代理人,大名鼎鼎的徽商就成了首选的拉拢对象。

    满清占领金陵后不久。对盐业专营制度进行改良,把这块大肥肉交给了徽商,徽商因此又迎来了第二春,发展势头之猛,连老资格的汉奸商人集团晋商都比不了。徽商在这十来年里再次迅速壮大。保守估计,他们的总资产是国库的十倍以上。现在的扬州盐商耿精忠并不是发自本心的想要给他们优厚条件,而是士气毕竟也就过去了,而且清军入关的时候他们也并没有像晋商那样过分。不过若是易地而处,将徽商放到山西那一片,估计比范永斗等清廷皇商也好不了多少。

    另外前面提到,徽商在政治上也积极要求“进步”。清廷在江南开科取士之后,其他地方的士子书生都以参加清廷的科举考试为耻。徽商却急于让下一代摆脱商贾身份,“由贾入儒”,“业儒入仕”。对满清的科举充满了热情......在清朝初年,徽州府的书院就多达五十四家,其他徽商较多的大城市里也多有分布,比如扬州、苏州、上海、金陵、杭州、安庆等等,历史上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里,光是徽州府府城歙县一个地方就出了两百九十多个进士。将近一千个举人。

    安庆府就在长江以北的走廊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随着马尾军步步进逼,这里也已经变成了前线。清军驻有重兵防守,但是马尾军却也是势在必得。城内的五万大军马尾军虽说没有小瞧,但更是一丝胆怯也无,反而每支部队都是热情高涨,主动请战的不知凡几。至于为什么,呵呵,安庆府挨着长江边上,马尾军海军战舰就可以用战舰上的重炮轰破安庆府城,随后马尾军步军再随之进攻,拿下安庆轻而易举,这容易到手的军功,谁会那么傻不去争。

    十天时间的准备,马尾军大军正式从九江、饶州、池州几处全面出兵,开始渡江金福安庆府的范围,而清军将主要的兵力全都集中在了安庆府城固守安庆。守军主将赵国祚,副都统夏景梅、总兵常进功散热领兵五万三千,奉岳乐军令驻守安庆,不过也得到岳乐密令,若是实在不可守,要保存实力,退到黄冈与大部队回合。

    南边这边战事不停,清军也是节节败退,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送到京城,京城里各部大臣也开始有了新的想法------迁都!

    “不能迁都……”

    “迁都……”

    “不能迁都……”

    皇宫里几部大臣吵得不可开交,康熙也处于了痛苦的纠结中。冬日的夜晚,月色皎洁给这寒冬增添了一分清冷。然而,康熙根本没有心思欣赏这样的美景。站在庭院的回廊边上,他手里无意识的捏着一片娇嫩的树叶,反反复复的在脑海里回荡着两个念头。一个是迁都,一个是不能迁都。

    纠结,真的是太纠结了。从马尾军拿下天津城那时开始,这样的奏折变开始出现,而现在发展到每天送给康熙的奏章里面,都会有那么一两封,明确或者是隐晦的提到迁都的事情。这些奏章,有的是来自朝中的大员,有的则是来自地方的大员。满族大臣有之汉大臣也有,其中还是一满族大臣多些。他们就和当初元朝末年一样,那些皇室勋贵反倒是第一个向往北边跑的。他们倒是觉得,这中原呆不下去了,咱就再会辽东去,反正那里是咱的老家。

    不少的满族大臣基本上都已经达成了一致了,那就是希望迁都盛京也就是沈阳。现在,京城方面外来物资的补给都全部给马尾军控制了。大运河被切断,江南的漕运全部没有了,那都成了马尾军的战利品。而从山西、山东、河南等地送来的物资,也是日渐减少,尤其是在天津被拿下之后,就连山东河南的物资也没有了。山西那一点点根本就是杯水车薪。陆地运输,能够运输多少?

    京师物资紧缺,物价暴涨,京师里的百姓,尤其是外城的百姓这些日子不断的外迁,估计再过些日子外城也就剩不下多少人了。原本康熙倒是想要关闭九门不让人出去的,但是如此一来他必将丧失所有民心。更何况,外城可是有几十万的汉人百姓,若是闹起暴动来,京城周边的兵马也难以应付,再者,不远处的天津可还有马尾军虎视眈眈,他更不敢闹出什么动乱。

    从情感上来说,康熙是真的不舍得离开紫禁城。他是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在这里登基为帝,这里有他难以忘怀的一切,他怎么能轻易地离开?盛京,他长这么大才去过两次,冻死个人那边,根本受不了。要是他这样就走了,会在后世的历史上,留下什么评价?可是不走,可能他就是下一个吊死在煤山上的皇帝了。

    其实,以上这些,都是外因。康熙不愿意离开京师的最关键原因,还是对局势的判断。现在局势还没有那么糟糕,他还说有胜算的,就要看他们如何努力!若是自己退走了,那么他们再想从辽东打回来那可就难了,甚至可以说再也没有可能。换句话说,就算自己撤退到了盛京,岳乐那边估计也很快点就要败退来,最终他们兵力更加虚弱,在盛京又能芶延残喘多久呢?

    不对,似乎还有另外一种可能。以退为进,让出大片地方这样他们也就不再是马尾军与吴军两家的目标,反而到时候吴三桂和耿精忠两个逆贼会主动的掐起来。待到他们两败俱伤,自己继续以朝廷大义收复天下。(未完待续)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第五百三十六章 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