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聂士成没有把冯国璋和李纯两人留下,秦川很有些遗憾。.』.
秦川相信,只要能把这两人留在他的身边一段时日,他就有机会最终收服这两个日后大名鼎鼎的人物为己用。
送走了聂士成,秦川有意无意地向留下来的于光炘李国华辛得林三人询问冯国璋和李纯的情况,这才知道,聂士成很国璋,已经任命冯国璋为武毅军军械局总办。虽然武毅军军械局这个总办是聂士成自封的,并不是朝廷委派的官吏,可冯国璋毕竟在武毅军中已经有了一定地位,只要稍有功勋,日后晋为正式官职,那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至于李纯的情况,也让秦川很是泄气。
因为,从于光炘口中知道,武毅军中的营官记名总兵谭清远,正是李纯的亲姐夫,有了这层关系,李纯自然也不会投到他秦川的门下。
有些意兴阑珊的秦川,又和于光炘李国华辛辛得林三人闲谈了一会,于光炘三人就主动退出去,叮嘱秦川好生休息。
三人出去后,秦川的两个卫士忙着进来,在里间空无一物的雕花木床上,把秦川的行军被褥铺好。
秦川也觉得有些疲乏,喊来徐桐,吩咐排好岗哨,让其它战士也都好生休息后,就自己进到里间,解下腰间皮带,把军刀放到床边,又把皮套里的左轮手枪放在枕头下,这才和衣躺到床上。
升为指挥使,这让秦川很高兴,他倒不是在乎这个三品官职,而是他终于有了正式的身份,日后在辽东战场上他就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也更加可以把握盐团的行止。
只是,这个指挥使的三品官职来得晚了,如果在早来半年,他也可能拉来冯国璋。
至于那个什么智勇巴图鲁的封号,秦川则丝毫不感兴趣,甚至还稍稍有些让他反感。
这是因为,巴图鲁是满语,也就是英雄勇士的意思。
说实话,秦川对于明朝时满清入寇中原,在心里是非常抵触的,毕竟是外敌入侵,这在任何一个汉人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对于清末日益腐朽没落的满清朝廷,秦川则更是深恶痛绝。虽然他并不排斥满族,可对于这个满语的封号,他还是在心里觉得十分别扭。
关于升官和获得勇号的事情,虽然秦川只想了一会也就放下,可也一时睡不着,脑子里又塞满关于朝鲜战事的事来。
关于甲午之战,原来的历史秦川只是大致知晓,对于战争过程的细节,秦川并不清楚。而且,对于甲午的认知,他得来的渠道都是来源于穿越前读过的零零散散的主流史料。
比如后世主流史料或者教科书上,说的最多的,是北洋水师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北洋主帅李鸿章战前不思积极备战,一味指望洋人主持公道,调节议和;开战又指挥失误,朝廷又两派战合有岐,迟迟无法下决心。
再比如,还有关于北洋水师的黄海海战失利,以及最终威海全军覆没,就是因为李鸿章错误地主张保船制敌的结果。当然,还有慈禧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军费,以至于北洋水师数年无钱购置军舰等等。
对于这些责难,秦川认为并不完全属实。至少李鸿章不愿妄开战端,就不全是李鸿章之过。
李鸿章之所以战前极力主张议和,反被朝中一干抱着天朝大国陈旧思维,只会清谈的文人们指责畏敌避战,责难北洋耗费无数银钱,却不敢愤然一战。这实在是冤枉了李鸿章,李鸿章是深知北洋水师不敌日本海军,一旦开战,后果不堪的原因的。
而关于甲午6战,后世主流史料又都是众口一词,那就是北洋将领中,除了聂士成和左宝贵,其他将领都是贪生怕死胆小如鼠畏敌如虎的无能之辈,这才导致甲午6战一败再败,直至战火烧过鸭绿江,辽东糜烂。而清军士兵,则都是各个英勇善战。一句话,就是兵是好兵,将是狗熊。甲午之败,全因北洋一众将领们怕死无能所致。
因有对李鸿章的不实指责,秦川现在对于后世主流史料对甲午6战的也产生了怀疑。
秦川认为,仅仅把战败的责任推到北洋一众将领身上,就绝对难以让人认同。在他不知是后世主流史料有意忽视还是另有什么原因,至少他们都没午之败的深层次原因。
比如中日军制问题官兵素质问题部队作战意识问题国家对现代军队的投入和认可问题等等。
就拿兵员素质来说,在汉城时秦川就已经观察过,日本士兵虽然身高较矮,可和清军的士兵比较起来,用后世平定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来了身高和胸围,日军尚不如清军,其它各项都要优于清军。
这倒不是国人都身体羸弱,而是清军招兵,只要体健康就行,绝不管身高体重等其它事项。而且军中没有退役时间,以至于清军中年老体衰者比比皆是,更不要说还有吸食鸦片的大烟鬼了。
后世有许多资料在大谈甲午时,都将清军武器装备如何如何强于日军整理的清清楚楚,却绝口不提清军只重武器装备,却极为忽视部队训练。以为只要有了先进武器就可以战胜装备落后的一方。以至于,新兵们学会放枪就算是一个合格的士兵了。
虽然秦川在穿越前,只知道平壤一战清军战败,可却不知道具体情况,甚至辽东到底双方如何交战,以及战役经过如何,交战过程先后次序也都丝毫不清楚。
不过,秦川现在至少对眼前的平壤之战产生了很多疑问。
后世主流史料中说,平壤之战中日双方兵力相若,清军又在城里储备一月的粮弹,叶志本应死守平壤,可却在平壤只和日军交战一天就弃城逃跑,狂奔五百里退过鸭绿江。而正因为叶志的胆怯怯懦,致使清军损失惨重,将平壤拱手送给日军的指责云云,秦川就觉得有失公允。
秦川认为,就算是叶志坚守平壤一月,又当如何?
其结果,很可能就是被日军重兵团团围于平壤。
如果李鸿章纠集北洋所有能战之兵齐赴朝鲜救援,日军也一定会大举增兵,日后在旅顺和山东登6的日军几个师团就很可能齐至平壤,甚至还可能利用海军大胜的优势,在鸭绿江附近登6,将北洋精锐全部聚歼在朝鲜境内。如果真要出现这最坏的结果,那日军在关外就将如入无人之境,满清也将处于再无能战之兵抵御日军攻击的窘况,日军也就真有可能杀入山海关,会兵于京城之外。
那么,自己留在平壤能不能做些什么呢?还有,如果平壤之战还如原有的历史一样失败,自己率盐团出关到辽东,又应该如何作战呢?
胡思乱想了好一会,秦川才终于沉沉睡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秦川被正房外的说话声惊醒。
秦川翻身起来,上上的手表,已经是晚上七点,因为外面已经擦黑,房间里黑黢黢的,不过鼻子里倒是隐隐飘进猪肉的香味。秦川知道,这应该是洛佩德和吴炳文两个营官在自己熟睡时,送来了食物和马料。此刻,因为自己没醒,恐怕徐桐还没安排开饭呢。
秦川麻利地穿好已经被卫士擦的光亮的马靴,挂上军刀,插好手枪,又拿起放在梳妆台上的大檐帽戴上,把面孔凑近梳妆台的镜子仔细观瞧了一番,这才转身走出卧房。
外面的客厅里早已点上明亮的灯火,从半敞开的房门,自己的一个卫士站在门外执勤,徐桐和于光炘李国华辛得林陪着一个人正站在庭院里低声说着话。虽然外面月光皎洁,可因为秦川站在灯火明亮的房间里,却是外面那个人的衣着面貌。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个人绝对不是侦察排的人。
听到房间里响动,徐桐川出来,忙拉着那人进了房间。
那人进了房间,秦川也才来人。
来人是一个身穿黄卡其布德式军装,面容有些清廋的中年人,些面熟,军服上铜纽扣在灯火照耀下,闪着亮晶晶的光,只是没扎腰带,也没带帽子。这军装秦川不仅认得,还非常熟悉,这是北洋武备学堂的制式服装。
不待徐桐报告来人情况,那人早已一个千打下。
“榆关武备学堂随营炮队学堂长王士珍,给秦大人请安。”公告:笔趣阁APP安卓,苹果专用版,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下载安装: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