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真性情

+A -A

  第二十四章真性情

  杜荷会心一笑,开发江南钱财两得,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大唐即将面临的两大难题,哪里由得李世民不为之心动。

  李世民沉默了半响道:“你既然对江南的开发如此上心,一定已经有了备案。这几**花时间整理一下,写成奏章,不日我们在朝堂上讨论此事。”

  杜荷“哼哼”了一声道:“这一下,我非要让那些小觑我的人知道厉害。”

  辞别了李世民,他依约来到了尚书省。

  尚书省位于皇宫附近,是长安最严肃的官邸之一。这里一草一木并不奢华,但充满了一股令人心悸的庄严。

  杜荷还是第一次来这尚书省,想到自己即将成为其中的一员,脸上就是一阵的愁苦。

  其实对他来说,加入尚书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朝堂就是一个大染缸,想要在朝堂上混迹,才干只是其中一点。名望、资历、政见一致的朋友都缺一不可。

  杜荷名望不足,资历少的可怜,政见一致的朋友更是没有一个。

  如今他能够混的风生水起,关键还是在于杜如晦的照拂、房玄龄的欣赏、李世民的宠信,不然面对魏征、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些大佬级别的政敌,想要混迹出个名谈来,那几率绝对要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要小一些。

  杜荷现在缺少的正是一个圈子,一个立足的圈子。说白了就是党派。初唐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并未有党派之争,但政见一致的好友相互扶持是在所难免的。杜荷缺少的正是这个圈子。

  以前的他有两个身份,左威卫将军与科技院院正。左威卫将军是武职,在程咬金、秦琼、尉迟敬德这一干武将心中,他的地位非同一般,可文武殊途,朝政大事与武将关系不大,程咬金、秦琼、尉迟敬德他们也不太说的上话的。

  而科技院院正虽是文职,但麾下的都是一些工匠,在政务上根本不能给他带来任何的便利,反之因为那些迂腐文士将这些所谓的科技视为“奇技yin巧”,更不加往来。

  完全可以说杜荷在朝中是没有一个盟友,能够如此混到现在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但加入尚书省就不同了,尚书省在大唐属于金字塔顶尖的机构,领头的一个是他家的老爷子,另一个是房遗爱的父亲,对他青眼有加的房玄龄。有他们两人在,杜荷可以轻易的融入尚书省,成为其中的一员,一言一行的便能够与尚书省里的其他官员联合一体,在朝堂上拥有话语权。

  有人想要针对他,也便等于针对尚书省,得罪尚书省的下场是相当可怕的。

  加入了尚书省的杜荷便如多了一面保护伞,所以说能够进入尚书省,对他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只是他懒散惯了,实在不愿受到过多约束控制。如今管制他的不再是好说话的李绩、秦琼,而是严厉的老爷子,他实难想象未来的日子,应该如何。

  治理江南事关重大,将影响到大唐未来数年的政策走向。

  房玄龄、杜如晦下了朝后也一直在等杜荷。

  他们两人人老成精,在朝堂上听李世民任命杜荷为尚书省员外郎以后,便知开发江南,大有可为,也打算将重心放在江南上,想从杜荷口中打听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听杜荷到来,各自面上一喜,让人请他入内。

  来到大殿,杜荷也不算是外人,双方见面也没有客套,房杜二人直接问起了江南的事情。

  房玄龄还客气几句。

  杜如晦则摆起了老爷子的架势,让杜荷一五一十的将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

  开发江南是一等一的大事,即便是李世民作为皇帝也不能一句话而决定,但能够将尚书省这六部之首牵扯进来,说服大唐的左右相,成功率将会大大增加。杜荷这时也不溃余力的将自己的想法意图与江南的好处告诉两人。

  房玄龄、杜如晦与李世民一般,都是那种接受能力强,才智高绝之辈,杜荷说的他们未必能够全部理解,但大致上的意义,江南的好处却听的一清二楚,眼中也各自放着光彩。

  杜如晦擅断,略作沉吟,便以有了决定道:“我看这开发海上丝绸之路可行,国情不一,需求自然不一。海外的国家一定有我大唐需要的东西,反之我大唐也一定有海外国家需要的东西。丝绸之路,便是前车之鉴,商人愿意不远万里,步行而来,便没有理由不选择方便的航运。至于两季水稻,却闻所未闻,想要让人信服,并不容易。”

  房玄龄多谋,只是微微一笑,也有了对策道:“这个容易,现在江南第一季水稻已经种植下去了。我们可以选择一地作为试验,只要年底试验成功,来年便可大规模的生产。”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显然已经认同了杜荷开发江南的提议。

  房玄龄道:“杜贤侄,回去将此事好好的规划,写成奏章,择日上奏。此事关系我大唐的未来的经济、农业走向,不可大意。”

  杜荷自信一笑,表示明白。此事他早已有了副案,表现的信心十足。

  目送杜荷离去,房玄龄一脸羡慕,打趣道:“虎父无犬子,我看此子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至少,你我远远比不了。”

  杜如晦却心事重重的叹了口气道:“唉,荷儿表现过于耀眼,对他来说,也不知是祸是福。”

  “你担心他锋芒毕露,成为众矢之的?”房玄龄听了杜如晦的叹息,立刻明白了老友的担心和顾虑,笑道:“我却觉得锋芒毕露,要比韬光隐晦更加高明……两个人,两个都有惊世干略的人:其中一个真性情,不畏强权,做事只依仗原则,只要认为自己无错,则不向任何人低头,更不怕得罪人。另一个韬光隐晦,明明有惊世之才,却狡诈如狐,左右逢源,事事自保,以己方利益为上,这两类人谁更加值得信任?毫无疑问,必然是前者。便如杜荷一般,我却觉得他这种性格反而是他最大的优点。陛下如此信任他,这其中未尝没有如此原因。”

  杜如晦也觉有理,也并非看不透这些,只是事关杜荷,关心则乱罢了。

  杜荷回到府邸,从下人口中得知有一男一女拜见,正在大堂等候。听下人口述,很有可能是李逸风与他的师妹周灵灵:李世民一言九鼎,在答应了他的要求后,依照与之的约定,并没有为难周振威的几个徒弟,那些人都在授意下私放了。

  行至大堂,果真见李逸风与周灵灵在堂中就坐。长乐、李雪雁正在代替自己招待客人,见杜荷入内,长乐念及昨夜光景,俏脸微红,有些不好意思,李雪雁却由记着仇,没有给什么好脸色。

  杜荷视若无睹,为了达到目的,他已经将自己的脸皮进化成与长城一般的厚度了。

  “李兄,周姑娘”他上前问好。

  虽然杜荷是擒拿周振威的凶手,但李逸风、周灵灵都是明白事理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将这笔帐往杜荷的头上安。作为朝廷中人,缉拿他们这群“叛贼”正是理所当然之事。

  杜荷在苏州疫病结束后,曾经表示会为他们说情。对此他们并没有抱有多大的希望,毕竟周振威犯的是诛灭九族的大罪、他们这群师兄弟是叛军的一党,这依照历代对于反叛者的处理手段是方才残酷的,能够生还的几率为零。

  故而在押送进京的路上,他们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

  如今不但他们平安无事,周振威也意外的得以免除一死,还有出狱的希望。必死的结局意外的得到了恕罪的机会,他们自不会是以为老天眷顾,均知这一切都是杜荷的功劳。

  他们心中的感激无以言表。在离去之前,以李逸风为代表,特地赶来道谢。

  杜荷让两人坐下道:“没能说服陛下,多宽限些时日,实在抱歉了。”

  李逸风苦笑道:“杜大人这话可羞煞我们了,我们能够生还已经算是莫大的恩赐了,哪敢奢求其他,在下此来也是代表诸位师兄弟与恩师向大人致谢来的。”

  “真的感谢大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李逸风无以为报虽然有些老套,但还是要说,若日后有用的着在下的地方,在下无不依从。”

  他为人重诺守信,此话出口,足以表露他心中的感激。

  杜荷微微一笑,李逸风言以至此,此刻拒绝,等于瞧不起后者之嫌。但他救人更非为了寻求什么回报,这里既不拒绝,也未答话,只是笑道:“那好吧,正好手上还真有一事只有你办得到”

  李逸风起身正色道:“但请吩咐”

  杜荷眯眼笑道:“叫句杜兄来听听?”

  李逸风愕然。

  杜荷笑道:“李兄显得太生分了,我们可是一起共过患难的朋友,你这大人叫的实在逆耳,不中听,还是以原来的方式相处才和我意。”

  李逸风本就是洒脱之人,对于杜荷早有惺惺相惜的感觉,只因欠了他大恩,才不得不以礼相待,听他如此说来,也放下了拘束,重新与其相处。

  [奉献]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大唐盗帅 第二十四章 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