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三门峡之 人门之上百丈崖

+A -A

  大禹率领四员天将,四员凡将,四个小兄弟以及一千多能工巧匠,先凿开了三门峡之中奇险的“神门”,再劈开了峡窄的“鬼门”,眼下又来到了黄河峡口“鬼见愁”上的第三道险峡之处,要凿开黄河北岸邙山峭壁之下的乱石巉岩,将这里的水道拓宽。

  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北岸邙山的山崖上开满了锦簇的山花,黄河里的洪水在峡谷里激荡排徊,撞击着河崖岸。

  一千多能工巧匠齐齐地来到了黄河岸边,听候大禹分派任务。

  这时,只见远处急匆匆地走过来一伙百姓打扮的人,大步流星地奔向大禹走了过来。为首的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看年纪约莫有八、九十岁的样子,身材硬朗,精神矍铄,满面红光。头上戴着斗笠,身上穿着短衣裳。身边还领着一个七、八岁的儿童,后边跟着十多个年纪不等的庄稼汉子。

  这群人都是肩上挑着土筐,手中拿着镢头,腰间挂着麻绳,头上戴着斗笠,脚下穿着蔴鞋。

  人群走到了大禹的面前,白发老者问道:“这里是夏伯大禹治水的地方吗?”

  大禹答道:“我就是大禹,不知老人家怎么称呼?找大禹有何事?”

  白发老者听了大喜。说道:“我是西山愚公,这些是我的儿孙们,听说夏伯大禹来到黄河治水,老朽特地率领家人前来助力。”

  大禹问道:“您就是那移走太行、王屋二座大山的愚公吗?”

  白发老者说道:“夏伯说的是北山愚公。北山愚公是我的曾祖,我的祖父叫东山愚公,我的父亲叫南山愚公,我叫西山愚公。”

  西山愚公一边说着,一边指着身边一位花白头发的老者说道:“这是我的儿子”,又指着身边的几个中年壮汉说道:“这是我的孙子,等他老了以后,就叫五代愚公、六代愚公。”

  又拍了拍身边男孩的脑袋说道:“这是我的曾孙小愚,等他老了的时候就叫七代愚公。今后还会有第八代愚公,第九代愚公,第十代愚公。用我的曾祖父北山愚公的话来说,就叫做子又生子,孙又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哈哈哈哈哈。”说完得意的大笑起来。

  大禹说道:“老人家率领全家儿孙来为治水出力,精神可嘉,如果全华夏的老百姓都象您这样为治水做贡献,何愁洪水不伏。”

  西山愚公说道:“我家祖辈都是挖山的行家,理应为治水效力,夏伯就不要客气了,快给我们分派任务吧。”

  大禹说道:“好吧,老人家,既然来了,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我也就不客气了。”

  说着,用手指着眼前的一块巨大的山体说道:“那就请你们先将这块山体挖掉吧,如果遇到困难就随时找我。”

  西山愚公爽快地答道:“遵命”。然后向后边的儿孙们一招手,一家人呼啦一声便冲到了山岩下,一齐挥舞起锄头、镢头、镐头,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安排完愚公一家人的任务之后,大禹又依次给一千多能工巧匠们分配任务,他把工匠们分成了十多个组,每组百十个人,有挖的、凿的、烧石头的、浇凉水的、装的、运的,几个工种的人编在一个组里协同作业,像是一条流水线,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等大禹给工匠们都分配完任务,再返回到最前边的愚公一家挖山的工段时。不禁被眼前的作业场面惊呆了:只见眼前的巨大的山体已经被愚公一家人给挖掉了一大块。西山愚公挥舞着手中的镢头抡得飞快,就象转动的车轮,“嚓、嚓、嚓”转眼间碎石便堆成了一座小山。负责运石的人挑着土筐依次走上前来,两个壮汉同时各搬起一块巨大的岩石,又同时放进挑担壮汉前后的土筐里。那挑担的壮汉担着两块巨石,脚不粘地的飞奔而去。第二个挑担壮汉紧跟着第一个的身后,又飞快地装上了石头,然后飞奔而去。眨眼之间,十多个壮汉个个都挑着巨石,紧随着走远。就象秋天的鸿雁排着雁阵在高空中飞翔一样,最后边是北山愚公的小曾孙,只见他双手抱起一块巨石,一溜小跑着,跟在队伍的最后边。

  这一家人挖起山来,又狠、又准、又快、干净利落。就如行云流水一般,十多个人比一百多能工巧匠干的还快。

  不一会儿,运石的扁担队又转了回来,依旧是排着雁阵队形,不散、不慢。转回来之后,又是一轮依次搬石、装担、运走。

  站在大禹身边的伯益看了不禁赞道:“愚公一家真是炎黄子孙的楷模呀。不靠天,不靠地,全凭勤劳的双手,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终究会开创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大禹说道:“我们治水也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持之以恒地与洪水抗争,终有一天会治伏洪水,让天下的百姓都安居乐业地过上美好生活。”

  伯益身旁的神农仔接过话茬说道:“愚公的精神虽然可嘉,不过就是太辛苦了,成天苦哈哈地劳作,一点也不幸福,还是当神仙好。”

  伯益生气地说道:“神农仔好逸恶劳,就知道玩耍快乐,你连愚公的小孙子都不如。”

  神农仔接口说道:“我虽然不如愚公的小孙子能搬石头,但是我却能识百草,开药方,解除人们的痛苦,治病救人,这也是一种劳动,而且是更高层次的劳动,你要是不服的话,一会儿来了受伤的人,你治一治试试?”

  伯益被神农仔的话顶了回去,咽了好几口唾沫也说不出话来。

  说话间,愚公一家人又往返了十多趟,巨大的山体已经被凿掉了一大半。

  工段上的一千多名能工巧匠都受到了愚公一家人的鼓舞,一个个生龙活虎一般,施展出浑身解数,使出拿手绝活,都想在众人面前露一手。只听得号子声声,锤声叮叮,凿、铲、挖、掘,烧火的,浇水的,有搬运的,整个工地就象沸腾了一般。

  勾股手中拿着量天尺,监督着施工质量,九章抱着大算盘,计算着施工进度,玄弓、黄戈二人指挥和协调着各组施工。四员天将升在空中,四面警戒着,防范着有山精水怪前来捣乱。

  大禹则是哪里出现紧急情况就往哪里赶,哪里的任务坚巨,就在哪里出现,哪里有困难便冲向哪里。

  在愚公一家的带动下,工程进展飞快,黄河峡谷里一天就变一个样,十多天下来,这黄河鬼见愁的第三段瓶颈之处的巉岩顽石都已经被凿去,河道拓宽了许多。上游的洪水顺畅地通过峡谷,奔流顷泻而下,欢快地向前方流淌而去。

  大禹带领众工匠收工,退回到了岸边。站在黄河岸上再向那黄河峡谷看去,只见黄河对岸的邙山百丈高的悬崖峭壁之下,河水沿着邙山悬崖根部流过,激荡的河水,拍打着、冲涮着崖底,悬崖高耸危立,就像是要顷倒一般,十分惊险。

  伯益对大禹说道:“大禹哥哥,你再给这段峡谷门户起一个名字吧。”

  大禹想了想说道:“前头有了神门、鬼门,我看这里就叫‘人门’吧。是愚公一家人前来帮助我们挖山才这样快地凿通了峡谷,这是人家胜天啊。”

  众人齐声拍手叫好:“好,人定胜天,就叫‘人门’。”

  欢呼过后,大禹打发一千能工巧匠都返回了家乡,最后愚公一家人也告辞要回家了。

  这时,西山愚公的小曾孙小愚却跑到西山愚公和大禹的面前说道:“祖爷爷,大禹哥哥,我不回家了,我也要跟大禹哥哥去治水,就象伯益、勾股、九章和神农仔一样,为治水出力。”

  西山愚公听了小愚的话,先是一楞,因为一家人事先并没有这样的打算啊。可是随后却哈哈大笑说道:“好,好,我的小曾孙有志气,先前我们只知道挖自家门前的大山,只为了自家人着想。从今往后,你要跟随大禹哥哥去挖天下的山,为天百姓着想、百姓造福,———可是不知夏伯是否收留你呢?”

  小愚转向大禹,恳求道:“大禹哥哥,你就留下我吧,让我跟你一起去治洪水。我有力气,还有祖传的挖山本领,跟随您一定好好听你的话,不调皮,不捣蛋,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大禹拍了拍小愚的肩膀,说道:“小愚,好样的。小小年纪便能胸怀天下百姓,了不起,不简单,我收下你了。”

  小愚乐得一蹦多高,一边蹦跳,一边拍着手说道:“我要跟大禹哥哥去治水喽,我要跟大禹哥哥去治水喽!”

  大禹在治水的路上又收下了一个有志于治水的小兄弟小愚。伯益、勾股、九章、神农仔都跑过来拉住了小愚的手,亲亲热热地说起话来。

  愚公一家人见大禹收下了小愚,也都很高兴,告别了大禹,挑起了担子,扛上了镢头返回家乡去了。小愚挥手和家人告别后,便又回到了众小兄弟中间,快乐地像一只刚走出家门的小马驹。

  大禹在黄河险峡“鬼见愁”的地方,相继凿出了“神门”、劈出了“鬼门”,又开辟了“人门”。

  从此,人们便称乎这里为黄河“三门峡”。并且用“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之上百丈崖来形容三门峡的惊险。

  后人有诗描写这里道: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黄水劈门千声雷,奔腾万里走东海。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昆仑山高邙山矮,禹王马蹄长青苔。马去门开不见家,门旁空留梳妆台。

  千百年来,三门峡成了黄河中游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到过黄河的人们都想看一看当年大禹亲手劈出的这道风景线。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大禹治水演义 第九十四章 三门峡之 人门之上百丈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