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绍圣元年,京西北路汝州。
四月秀葽,知州府衙后花园,一座残破的凉亭之下有位双眉深锁的老者面朝北方负手而立。
“辽兵退了麽?真的如捷表上说的那样‘血战数rì,力敌辽军十余万,格毙辽国南院大王,杀伤辽军数千,耶律洪基不逞而退’麽?”
细观其貌,老者年岁似未及花甲,两鬓却已斑驳花白,正是落知汝州的前宰相苏辙苏大人。
苏辙摇摇头,看了看眼前残破的凉亭,顿时生出同病相怜之感,便唤来身旁伺候的小厮吩咐道:“唤人将此厅修缮一下吧”。说完,便怅怅然信步走开了。
这小厮姓王名丙,京兆咸阳人士。因家贫被叔伯兄弟排挤,年少时便随父兄举家迁至汝州,因其父曾习得几rì枪棒在厢军内任了个押官,苏大人被匆匆贬至汝州后府内缺人,便寻情钻眼让其当了个杂役头目。
话说王丙回到家中,一路都在琢磨着如何能从这小小凉亭之中扣出几两银子来,思来想去也觉得此事油水不大,便顿时意兴阑珊起来。
推开房门,王丙大声对坐在炕头正在裁剪衣裳的自家婆娘叫道:“陪着知州大人在烈rì下晒了半天,口干舌燥,家中可有酒菜,速速取来,为夫饥渴难耐啊。”
王家娘子丢下手中活计,朝着自家男人埋怨道:“你这挨千刀的,放着州府内大灶不去,非要回家来消遣老娘。没看见老娘挺着个大肚子还要为你们家的小祖宗赶几件秋衣冬袄,自从嫁到你们王家,就没过过一天好rì子。”
话虽这般说,身子却还是朝着灶边挪去。
王丙嘿嘿一笑,寻思着自家娘子自家难道不知,活脱脱一个刀子嘴豆腐心,大灶上那点油水哪比得上自家小灶来得滋润啊。不一会儿,王丙的鼻尖就已然传来了阵阵香气。
几碟小菜端上桌来,王丙浑家取过酒壶满满斟上一杯,问道:“听说知州苏大人以前是做宰相的,那可是天底下最大的官啊。”
王丙夹两口菜,呷一口酒,懒洋洋道:“皆言宰相是天上星宿下凡,能长生不老。这几rì看来,还不如咱爹威武jīng神。听说苏大人也就五十出头的年纪,却好似年过花甲的老者一般。”
“咱爹那是习武之人,岂是书生能比的?”
“如此看来,而后还是让咱家娃儿习武罢。”
正说话间,窗外有人呼喊:“三郎在麽?”王丙抬眼瞧去,来人正是自家大哥王甲。忙起身招呼大哥进屋坐下。王丙浑家赶忙进厨间取出副碗筷,给大哥满上杯酒,告了声罪,自回内室去了。
“大哥来得好巧,小弟正有件事要大哥帮忙参详参详。”
这王丙有兄弟三人,却无姊妹,大哥正是王甲,二哥王乙幼年夭折,王丙行三。王甲长王丙九岁,现在汝州城内开了家杂货铺子,仗着老爹的些许关系,生意也还凑合。
“呃,为兄也是给城北广慧院刚送了些许杂物过去,路过三郎门前,随意唤了声。三郎有事快快讲来。”王甲催道。
王丙正寻思着广慧院一帮和尚平素念经吃斋,大哥铺里尽是些居家杂物,要来作甚?听得大哥催促,忙忙放下脑中杂念,便将修缮州府后花园凉亭一事讲与大哥王甲知道。
王甲听完,端起面前酒杯,满饮之后,眉头皱了几皱。问道。
“知州府衙后花园内有凉亭几座?”
“就此一座。”
“可是唤作思贤亭?”
王丙细细想了想,那亭上匾额题的正是“思贤”二字。便惊声问道:“大哥这是如何得知?”
王甲拍了下大腿,哈哈大笑起来,“三郎,此事着实妙极。”
王三一头雾水,忙给大哥又斟满一杯,“此事究竟如何?”
“你可知那亭子有何典故麽?”
“小弟如何晓得。”
“为兄也是不久前偶然得知此事,且听为兄为你慢慢道来。”
原来那座凉亭是为了纪念宋初文坛领袖杨亿杨文公而建的,据说这杨文公天纵奇才,甫一出生便会说话,耳听口授即可背诵,七岁能属文,十一岁便以诗赋名满京师,真真是神童一枚。曾官至侍郎,可惜xìng情耿介,得罪官家后被贬知汝州。
王甲前些rì子经其父王押官介绍,接了一单广慧院的活计,原来是杨文公之子杨纮路过汝州借宿于此,整整一大家子,连仆役带丫鬟三十来口,吃的穿的甚为繁复,王甲借此亦小赚了一笔。
这王甲也是个jīng细之人,一来一去便搭上了杨府的管家杨坎,酒足饭饱之后便称兄道弟起来,关于杨文公的种种亦是王甲于觥筹交错间耳闻得来。
说到这里,王甲顿了顿,呷了口酒,用充满蛊惑的声音缓缓言道:“三郎,你可将杨文公后人来汝州一事告知苏大人,苏大人必会邀其相见。届时,这小小凉亭可绝不仅仅是略作修缮这么简单了。”其实,还有一句话王甲没好意思说出口,留杨家在汝州多羁留一rì,自己岂不是也能多跑几单生意麽?
一听此言,王丙狠狠将手中满杯之酒倾入口内,眼中泛起丝丝贵金属的光芒。
一夜无话。
第二rì,王丙终于等到苏大人忙完公事回到后堂,便兴冲冲地凑上前去禀道:
“老爷,小的昨夜回到家中,恰逢家兄来访,言谈间提到城北广慧院借宿了杨姓一家,竟然是文公后人,小的不敢怠慢,这就告于老爷知道。”
“竟有此事?可知是文公哪位后人?”
“回老爷,家兄说是文公之子杨纮。”
“竟然是江东三虎的虎头,杨纮杨大人。”
苏辙心想,这杨虎头杨大人可是与恩师欧阳大人同朝为官的人物啊,在当时深得包龙图包相的赏识,是一员干吏。虽然官做得没我大,正四品的太常少卿,但也不可怠慢啊。这老头今年怕有九十了吧?依然健在?
想到这里,苏辙吩咐:“车驾伺候,本官要去拜访杨大人。”
城北广慧院。
苏辙一行来到门前,看着略显破败的寺院,不禁心中纳闷,这杨虎头为何选择如此偏僻的地方借住?采买杂物甚为不便,莫非消息有假?顿时觉得此行有些冒失,应该事先派人确认一下再行计划方妥。
既然来了,进去瞧瞧也无妨。
苏辙缓步迈进广慧院,正在犯困的知客僧瞧见猛然来了一大帮子人,顿时一个激灵,匆忙打着佛号上前迎接。
“阿弥陀佛。施主是要上香麽?这边请。”
“敢问师傅,院内可否借宿有杨姓一家?”
一听是来找人的,知客僧人顿时泄下气来,无jīng打采地答到:“整个东跨院的厢房住的都是了。”
“打扰师傅了。”
苏辙一行又迈步来到东院,见院门紧闭,王丙连忙凑上前去,抬手敲了敲门环。
院门吱咛开了条缝,探出一个脑袋,抬眼一瞧,门外七七八八站着好些个人,眼前这位小厮打扮的人看着倒有几分熟识。
“方才是贵客敲门麽?”
“正是在下。敢问院内借宿的官人可否姓杨?”
“正是。敢问贵客此来所为何事?”
王丙掏出拜帖,递于门子,答到:“我家老爷听闻杨大人到了汝州,特来拜访。”
门子接过拜帖,掩上门,匆匆奔往后堂。
不一会,院门大开,迎出三位男子,年长的约莫六十出头,其二亦有五十来岁,最末那位却将将而立之年。
年长的那位先生一袭青衫,一颗圆圆的脸上堆满福相,冲着苏辙举手打礼。
“未知苏相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赎罪则个。”
苏辙抬手还礼,“岂敢岂敢,不知三位是?”一经介绍,原来这三人皆是杨虎头杨纮之子,分别是大哥杨塑,二弟杨堂,老幺杨尘。
杨塑将苏辙一行让进院内,只见正堂当中一把太师椅上站起一位jīng神矍铄的老人。这老人须发皆为银白,两撇雪白的寿星眉分垂眼角,天庭饱满,满面堆笑。苏辙知道,这位老者定是杨纮杨虎头了。
苏辙不敢怠慢,拱手道:“杨大人老当益壮,真是令晚生羡慕不已啊。”
“苏相说得哪里话,老而不死是为贼也。哈哈。”声音浑厚,笑声爽朗。
“晚生已落知汝州,苏相二字愧不敢当呵。”言语间颇有些不忿。“不知,杨大人今年高寿啊?”苏辙问道。
“老夫今年九十有一了。”
苏辙倒吸一口凉气,不禁怅然言道:“杨大人真是高寿。想家父大中祥符二年生,比杨大人还小着五岁,如今却已去世多年矣。”
“苏相节哀,老苏先生乃真正豁达之人,不似我等羁绊于功名,流连于权势。”
听得此言,苏辙微微面sè发红。且不说对于父亲,他竟然没有一个外人看得透彻。三苏当中,他的官倒是做得最大,学问却只能排到最末。
“不知苏相此来所为何事啊?”眼见苏辙低头不语,杨纮连忙跳转话题。
“晚生备下薄酒,不知杨大人可否赏光入府一叙?让晚生略表地主之谊。”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