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夜视仪---夜间可见光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却很丰富。红外线视仪可以帮助人们在夜间进行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车辆。尽管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红外线,但受到红外元器件的限制,红外遥感技术发展很缓慢。直到1940年德国研制出硫化铅和几种红外透射材料后,才使红外遥感仪器的诞生成为可能。此后德国首先研制出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等几种红外探测仪器,但它们都未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际使用。
红外热成像仪---红外热像仪(热成像仪或红外热成像仪)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在科研领域的主要应用包括:汽车研究发展-射出成型、模温控制、剎车盘、引擎活塞、电子电路设计、烤漆;电机、电子业-印制电路板热分布设计、产品可靠性测试、电子零组件温度测试、笔记本电脑散热测试、微小零组件测试;引擎燃烧试验风洞实验;目标物特征分析;复合材料检测;建筑物隔热、受潮检测;热传导研究;动植物生态研究;模具铸造温度测量;金属熔焊研究;地表/海洋热分布研究等。
防弹背心---一种防护用的贴身背心,能有效的减轻子弹的杀伤效果。
防毒面具---戴在头上,保护人员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防止毒剂、生物战剂、免受毒剂、细菌武器
和放射性灰尘等有毒物质伤害的个人防护器材。
挎包---挎包(内装食,洗用具一套,急救包一个,防化急救盒一个)每人一个。
土工作业工具---主要是镐、锹、凿等。
手榴弹---手榴弹是一种用于投掷的弹药,一般由弹体、引信两部分组成。现代手榴弹不仅可以手投,同时还可以用枪发射。按用途,手榴弹可分为杀伤、反坦克、燃烧、发烟、照明、防暴手榴弹以及演习和训练手榴弹,杀伤手榴弹又可分为防御(破片)型和进攻(爆破)型两种;按抛射方式,它又可分为两用(手投、枪发射或布设)、三用(手投、枪发射和榴弹发射器发射或布设)、多用等。
闪光弹---闪光弹在高空爆炸时能释放一瞬间的刺眼强光,在附近并望着闪光弹爆炸的人短暂失明,从而令敌方暂时丧失或减弱战斗判断力,亦损坏坦克上光学器材的膜层,使探测器失去探测能力。同时也有“掩眼法”、干扰敌人之效以保自身短暂安全,闪光弹本身爆炸时并不会产生攻击性伤害碎片,所以亦有用在机舱内部劫客机制服劫机者的用途;另一种闪光弹是定向辐射体,它能专朝一个方向定向地释放大部分的激发能量。
烟雾弹---烟雾弹由引信、弹壳、发烟剂和炸药管组成。烟雾弹制造烟雾主要靠它的发烟剂,一般都用黄磷、四氯化锡或三氧化硫等物质。当烟雾弹被发射到目标区域,引信引爆炸药管里的炸药,弹壳体炸开,将发烟剂的黄磷抛散到空气中,黄磷一遇到空气,就立刻自行燃烧,不断的生出滚滚的浓烟雾来。多弹齐发,就会构成一道道“烟墙”,挡住敌人的视线,给自己军队创造有利的战机。
望远镜---一般用目镜视角与物镜入射角之比作为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标示,但通常用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之比计算,表示景物被望远镜拉近的程度,比如一具10倍放大倍数的望远镜表示用此望远镜观察距观察者1000米处的景物的效果,距观察者不使用望远镜而直接在100米处肉眼观察该景物的效果是一样的。
单兵携行具---单兵携行具是适应我军轻武器的最新发展,在91型单兵携行具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它应用人体功效学、人体美学和伪装学等科学原理,采用模块结构和“积木”组合形式,以军械、军需、防化、工兵、卫生等各类装备品携行方便为目的,经过精巧设计,科学安排,使弹药携行具可以合理分配人体上肢部分的承受负荷能力。它与作训包配合可携带枪械、弹药、光学仪器、防毒面具和工兵锹等作战训练必需品;加大背囊容量,可装配更多的军需用品,且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和狙击步枪可通用,其整体设计达到了国际水平。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简单地说,这是一个由覆盖全球的2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保证在任意时刻,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以保证卫星可以采集到该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度,以便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这项技术可以用来引导飞机、船舶、车辆以及个人,安全、准确地沿着选定的路线,准时到达目的地。
掌上电脑---掌上电脑,又称为PDA,用于个人信息的储存,应用,和管理。
急救箱---里面装有医药品的箱子。
侦毒器---侦查有毒气体、液体之用。
指北针---不用多说了吧?
便携式电台---可携带式的跳频电台。
化妆油---涂在脸上的保护色油,100%防水。
行军水壶---长时间行军用的水壶,里面装着足够的饮用水。
睡袋---野营时用来睡觉的袋子,透气性很好,又具有保暖功能。
迷彩服---不用多说了吧?
战斗靴---战斗时穿戴的靴子,有防滑功能。
防寒靴---低温环境下用来保暖的军靴。
防寒手套---同上。
太阳镜---一种佣兵团统一配发的太阳镜。
战术手电---一种可以调整光线强度的手电。
步兵头盔---俗称钢盔,用于头部免受伤害的一种单兵防护装具,是军人训练、作战时戴的帽子。它多呈半圆形,主要由外壳、衬里和悬挂装置三部分组成。外壳分别用特种钢、玻璃钢、增强塑料、皮革、尼龙等材料制作,以抵御弹头、弹片和其他打击物对头部的伤害。头盔在中国古代称为胄、首铠、兜鏊等。初时用藤、皮革等制作。据说法国将军亚得里安受到一个伤兵在战斗中急中生智用铁锅扣在头上,从而保护了头部事例的启发,领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代金属材料头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为防高爆榴弹弹片和枪弹的杀伤,头盔改用钢材制作,并正式称为钢盔。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防护头盔已从普通钢盔、高锰钢盔、尼龙头盔、玻璃钢盔,发展到现在的开夫拉头盔,大大提高了头盔的防护性能,其吸收能量的能力比老式头盔大2.7倍。据统计,士兵在战场上的伤亡,有75%是由炮弹、手榴弹、地雷和炸弹的碎片所致。这些碎片的飞速仅为枪弹飞速的l/2,用钢盔是可以防护的。美国人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钢盔至少保护了7万名美国士兵的生命。当时最先进的钢盔是法西斯德**队的,它们是在总结英法制造头盔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特殊护耳,看上去像个“煤斗”,防护效果特别好。美军1982年起装备部队使用的多种型号的开夫拉头盔,其综合防护能力均比原钢盔提高了4—5倍。以色列军队装备的制式头盔主要采用尼龙和玻璃纤维合制而成,造价低,重量较国外同类头盔轻50克,但防护能力相同。英军钢盔现已换成更耐冲击的尼龙头盔,使其对头部的保护作用提高了48%,对头部的遮盖面积提高了25%。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采用的80式钢盔,重1.1千克----1.2千克,厚度约一毫米。
战术背心(迷彩色)---一种多功能的背心,可用来承装弹夹、手雷等。
战术手套---半指的手套,采用的是皮质材料,为了是减小攀爬与绳索下滑对手的损害。
望远镜测距仪---可以测距的望远镜。
红外照明光棒---照明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