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赫鲁晓夫

+A -A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俄语:НикитаСергеевичХрущёв)苏联重要领导人,曾担任苏联*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等职务。赫鲁晓夫于1956年的苏联*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中发表了“秘密报告”,对约瑟夫·斯大林展开全面批评,震动了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任期内,他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苏联的文艺领域获得解冻。同时他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得到改善。

  赫鲁晓夫生平

  一早期

  赫鲁晓夫出身卑微,早年长期在乌克兰工作,放过猪,打过工,曾任乌克兰第一书记。二战期间曾参与指挥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及基辅保卫战。在乌克兰期间的农业政策相对务实,使得乌克兰的粮食生产在苏联集体化运动之后得到了一定恢复。

  二政治

  从1953年9月7日至19*年10月14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打压莫洛托夫-马林科夫集团和贝利亚等政敌上台,自1958年-19*年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结束了斯大林时代。而这份秘密报告被西方间谍所截获并将四万多字公开,震撼了世界和国际*主义运动,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赫鲁晓夫停止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了近千万人的冤假错案,释放了绝大多数古拉格中的*。

  而苏联的知识分子也从斯大林时代的政治恐怖中获得解放,他在任期间,苏联的政治气候空前宽松,索尔仁尼琴等作家得以公开作品,苏联逐渐变为“正常社会”。

  赫鲁晓夫对普通群众开放克林姆林宫,并取消了中央领导的“特殊供给”和官僚干部的各种特权以及“特殊津贴”,深得民心,但也招致官员不满。他的自由化政策更为斯大林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所痛恨。他的领导风格虽然被很多人认为是充满活力,但也被另一些人认为是激进冒险。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

  三外交

  赫鲁晓夫主张东西方缓和,以避免核战争。对外主张“三和路线”,即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曾访问过中国并对*发起的所谓人民公社运动和大跃进发生过争论,戏称“苏联的*主义是吃马铃薯烧牛肉,中国的*主义是喝大锅清水汤”。*时称其为“现代修正主义”。在1959年7月于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AmericanNationalExhibition)开幕式上,与时任美国副总统的理查德德·尼克松展开过一场著名的关于美苏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论战,史称“厨房辩论”。他多次访问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他的对外政策仍然导致美苏核对抗,他是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

  四经济

  赫鲁晓夫尝试对苏联的经济,特别是农业进行改革。他试图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即允许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赫鲁晓夫还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包括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扩大了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五军事

  赫鲁晓夫重视战略核武器的作用,大量裁减陆军和海军,引起苏联军界人士的极大不满。任内,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并将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送上太空,显示了苏联当时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科技。

  六“退休”

  19*年10月14日,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渡假时,*列日涅夫等人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据己故*委员会主席谢米恰斯内的回忆录指出:*列日涅夫提议谢氏用不同手段暗杀赫鲁晓夫,但谢氏不同意),赫鲁晓夫被免除了一切职务,强迫“退休”,成为“特殊养老金领取者”,自此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赫鲁晓夫在乡间隐居,在软禁状态下的他在这段期间撰写了回忆录,详细记述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披露了很多重大事件的内情。在被克格*发现后,*列日涅夫严禁其从事回忆录写作,并采取窃听等手段来加强监视其言行。赫鲁晓夫对此抗议说:“连我家的厕所都有窃听器!你们花费人民纳的税金,就是为了窃听我放屁吗?”被激怒的赫鲁晓夫毫不让步,直到把个人回忆录完成。他的家人在苏联克格*没收书稿与录音带的情况下,秘密将书稿复印件运送到西方由利特尔·布劳恩公司。

  1971年9月11日,曾经叱咤一时的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葬于新圣女修道院公墓。当时的苏联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而群众的大规模瞻仰,竟使得*列日涅夫下令关闭新圣女公墓。

  鲁晓夫的政治生涯

  一在顿巴斯的生活

  1921年弗拉基米尔·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在鲁钦科夫煤矿担任副主任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于是他不久就被任命到附近的帕斯图赫夫煤矿担任主管,但是他没有接受任命,而是申请去刚刚开办的工人培训班学习(这个培训班后来成为顿涅茨克国立工业大学)。由于政治事务缠身,他的老师认为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1922年赫鲁晓夫和马鲁西娅结婚,但两人很快又离婚了。不久后他又与乌克兰裔*党人尼娜·彼得罗夫娜·库卡尔晓克结婚,但两人却一直未做结婚登记,直到1965年赫鲁晓夫下野为止。1923年12月,赫鲁晓夫参加了尤索夫卡地区*党委员会的第四次会议,同月他加入了委员会成为政府官员中的一员。他一开始曾短暂的支持列夫·托洛茨基的反对派,反对约瑟夫·斯大林的政治路线,然而对此赫鲁晓夫本人事后从未承认。1925年7月,赫鲁晓夫被任命为斯大林诺(以前的尤索夫卡)附近的彼得罗夫-马林斯基区的党委书记。不久之后,他又作为斯大林诺的几位代表之一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十四届苏联*党代表大会。

  二卡冈诺维奇的门徒

  1925年,在乌克兰党委书记拉扎尔·卡冈诺维奇的提拔下,赫鲁晓夫迅速提升,1926年12月他被提升为斯大林诺*党委员会的组织部部长与斯大林诺党组织的副书记。9个月后,赫鲁晓夫帮助安排了自己上司莫伊谢因科的下台。1928年卡冈诺维奇将他调到乌克兰首府哈尔科夫,并提拔他成为乌克兰中央委员会组织部部长。不久后又将他调往基辅。1929年赫鲁晓夫跟随卡冈诺维奇来到莫斯科,*斯大林工业学院继续接受教育。虽然最后他没有完成学业,但在政治上却飞黄腾达。当时工业学院正充满反斯大林的“右派分子”,赫鲁晓夫积极响应学校党委攻击那些右派分子,并协助《真理报》指控和告发他们,他自己则很快成为学校所在的鲍曼地区的会议主席。在学校期间赫鲁晓夫还结识了斯大林的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他在回忆录中将她称为自己“幸运的彩票”,并认为她会在斯大林面前提到自己的表现。但也有人认为当时赫鲁晓夫的地位还很低,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其实是卡冈诺维奇。1930年赫鲁晓夫成为莫斯科最大的区克拉*普雷斯奈斯基区的党委书记;1932年他成为莫斯科党组织在卡冈诺维奇身后的第二书记;1934年他被任命为莫斯科市的党组织领导并入选苏共中央委员会。在此期间,赫鲁晓夫和卡冈诺维奇全力投入莫斯科地铁的修建工作。一次他们要求工人连续工作48小时,并无视技术人员坍塌危险的警告,结果导致了严重的事故,这些事故最后只是作为为伟大事业服务的英雄主义事迹记录而已。尽管地铁的修建未能在计划日期内完成,赫鲁晓夫还是因为自己表现而被授予列宁勋章。1935年他被任命为莫斯科州州委第一书记。

  三卷入大清洗

  1934年,斯大林发起了对党内的大规模政治清洗,赫鲁晓夫则是斯大林路线最起劲的鼓吹者之一。在审判期间他要求处死格里哥里·季诺维也夫与列夫·加米涅夫:“任何一个对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成功、对我党在伟大的斯大林同志领导下所取得的胜利感到欢欣鼓舞的人都会发现,对于这些托洛茨基-季诺维耶夫集团唯利是图的法西斯走狗,我们只有一句话,就是处死他们。”赫鲁晓夫还协助逮捕并消灭他自己的同事与朋友。在莫斯科市委和省委党组织的38名高级官员中,只有3人得以幸免。在莫斯科地区的其它城市与地区的总共146名党委书记中,有136人“被*”。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中说“几乎所有和我一起工作的人都遭到了逮捕。”按照程序,清洗行动必须得到赫鲁晓夫签发的逮捕令,而在帮助他的朋友与同事方面他却做得很少,甚至什么都没有做。1937年6月27日,政治局确定了在莫斯科州抓捕3.5万名“敌人”的定额,其中要执行枪决的大约有5000人。赫鲁晓夫则要求将生活在莫斯科的约2000名前富农消灭,以部分完成规定的定额。7月10日,他向斯大林报告说莫斯科省市已经逮捕了大约4*4名“罪犯与富农分子”。在同一份文件中,他自己圈定了8500名应该执行死刑的“第一类”敌人。但赫鲁晓夫也很快遇到了麻烦,他向卡冈诺维奇坦白了他在1923年与托洛茨基主义的关系,后者催促他向斯大林说出这些事情。斯大林接待了赫鲁晓夫,起初斯大林劝告他在党员大会上不要提及这件事,但是在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的建议下,又认为他最好还是在公开场合坦白。于是赫鲁晓夫在大会上供认了自己曾经的犯罪行为,并补充说斯大林“知道我犯的错误”,结果他的“坦白”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并立即被重新选入党委。

  1937年底,斯大林任命赫鲁晓夫为乌克兰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与1938年1月到达乌克兰首府基辅。在他到来后,乌克兰的政治清洗步伐明显加快了。1938年就有人被逮捕,而在1938年-1940年被捕人数达到了名。乌克兰*党政治局与书记处中除了一人外所有的成员都被逮捕,整个政府机构被更换了一遍。然而赫鲁晓夫也意识到被清洗的人中有相当部分是无辜的,他在第十四届乌克兰党代会上说:“同志们,我们必须撕下所有人民的敌人的伪装,将他们无情地打倒。但是我们不能让一个忠诚的布尔什维克受到伤害。我们必须同造谣中伤者进行斗争。”

  五重返乌克兰

  战争给乌克兰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丧失了大约530万人,1.6万工业企业和2.8万集体农庄被摧毁。赫鲁晓夫重返乌克兰后,他致力于重新加强党的控制,重建集体农庄,打击西乌克兰地区的民族主义游击分子。1944年苏军重新占领西乌克兰,征召了75万名士兵。所有19-50岁的男人不论健康情况,都在几个月的简单训练后被投入战场。另一些乌克兰人抵制征兵,他们选择加入了民族主义游击队。赫鲁晓夫忙于奔走各地,期间他还拜访了自己的故乡卡利诺夫卡。他曾多次提议扩张乌克兰的领土,但这些建议均被斯大林拒绝。赫鲁晓夫因为乌克兰地区的重建工作而获得奖赏,1944年4月50岁生日时,他获得了第二枚列宁勋章。

  赫鲁晓夫在西乌克兰地区推行农业集体化,这引起当地人民的不满,他们在武装民族主义分子的帮助下对集体化进行了抵制。赫鲁晓夫对乌克兰起义军等民族武装分子实施了积极的*,1944年2月到1946年5月间,苏联军队和警察一共报告杀死了名“匪徒”,逮捕了人,在1944年到1952年间,西乌克兰有60万人被逮捕,其中三分之一被处决,其余三分之二则被囚禁和流放。赫鲁晓夫同时逮捕了天主教负责人,解散天主教教堂,并使其日后与俄罗斯东正教合并。他还曾策划了对天主教牧师的暗杀活动。

  1945年,一场大规模的旱灾降临乌克兰。而此时国家却在1946年提高了粮食的上缴配额,其中部分是供应给东欧的*主义盟国的。这导致乌克兰地区的严重饥荒,并多次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赫鲁晓夫于1946年10月15日写信给斯大林,要求减少谷物上缴的配额。12月,他向斯大林建议发放供应卡,以保障农村人口有最低的食物保障。却遭到斯大林的怒骂。赫鲁晓夫亲自来到莫斯科,斯大林最终同意了向乌克兰提供有限的食品援助。但这也使赫鲁晓夫失去了斯大林对他的信任。1947年3月,斯大林将卡冈诺维奇派往乌克兰协助他的工作,乌克兰中央议会将卡冈诺维奇推举为第一党委书记。

  卡冈诺维奇到达基辅以后,赫鲁晓夫病倒了。他的疾病好像是政治病,事实上,他得了感冒,后来转型为肺炎。他的子女称他的病情一度十分严重。赫鲁晓夫康复以后,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带领全家来到拉脱维亚的海滩休息。1947年末卡冈诺维奇被召回莫斯科,赫鲁晓夫重新成为了乌克兰第一党委书记。他在乌克兰的最后两年十分顺利。1947年和1948年的粮食收成超过了计划目标。到1949年中期,集体化已经合并了农民60%的财产。为了实现他“消灭城乡差别”的理想,赫鲁晓夫还试图将集体农场合并为农业城市,他建立了一个样板点并于1949年10月献给斯大林,作为他70岁的生日礼物。赫鲁晓夫在回忆中给予乌克兰人很高的评价:“我在乌克兰的最后一年是1949年……这也是我最惬意的一年。我们在农业上取得的成功在全国人民眼里提高了乌克兰的地位与我们乌克兰领导人的愿望……不过,将功劳归到我个人的名下是远远不够的。我自己就是俄罗斯人,我不想贬低俄罗斯人,但是我必须将我们的功劳归结于乌克兰人民。”

  四清算斯大林

  1949年,斯大林将赫鲁晓夫从乌克兰招往莫斯科,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平衡拉夫连季·贝利亚、格奥尔基·马林科夫等人的权力,后两者被普遍视为斯大林的*人。在最后几年里,斯大林大幅减少了党的会议,处理公务基本上都是在通宵达旦的宴会上进行。斯大林习惯将核心集团(贝利亚,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等人)召集到克里姆林宫看他最喜欢的美国西部牛仔电影,然后于凌晨1点左右到自己的别墅中聚餐,并经常将赫鲁晓夫等人灌的酩酊大醉。斯大林还喜欢叫他们跳舞取乐,赫鲁晓夫不得不为他表演乌克兰的传统舞蹈戈帕克。

  在此期间,贝利亚和马林科夫利用列宁格勒案件逮捕并处决了他们的竞争对手。而斯大林发动的医生案件又使他们陷入麻烦。赫鲁晓夫则在他们之间巧妙的处理关系,巩固自己的权力。在担任莫斯科党委书记期间,赫鲁晓夫利用预制的加强型水泥住宅对莫斯科的住房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解决了市内的住房危机问题。这种廉价而简约的住房后来被称为“赫鲁晓夫楼”。同时他还积极筹划将莫斯科附近的集体农场合并为更大的农业城市,即使这样大的规模使其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在1951年3月4日的《真理报》上,赫鲁晓夫关于农业城市化的讲话稿整整占据了两个版面。但斯大林并不喜欢他的建议,真理报立即修正了观点。在4月的莫斯科党的全体会议上,众人纷纷对赫鲁晓夫大加鞭挞。然而幸运的是,斯大林最后对他的处理是相当轻的。

  1953年3月1日,斯大林出现了严重的中风。赫鲁晓夫等人轮流值班守在斯大林的身边。3月5日,斯大林终于离开人世。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评价道:“斯大林把不同意他看法人当作”人民的敌人。“他说,他们想要恢复旧秩序,为此目的,”人民的公敌和国际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结果几十万诚实的人因此丧生。那些日子里,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这一切现在竟能被原谅和遗忘?永远不会!

  在斯大林生前,赫鲁晓夫一直卧薪尝胆,他向外宣称斯大林简直是自己的“生身父亲”,以赢得斯大林的赏识与信任,所以赫鲁晓夫在“后斯大林时代”一直做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人进行培养。可是当斯大林去世不久,赫鲁晓夫却紧锣密鼓酝酿秘密报告,继而在损及斯大林个人声誉与威信后下令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迁出。

  在1956年2月25日苏共二十大会议上做的一个秘密报告,赫鲁晓夫的杀手锏是:“反对斯大林搞*”。这份内部稿件一出场,便剑锋直指“独裁者”:“斯大林的一些不良品质在列宁活着的时候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但在以后年代里已经发展到严重地滥用职权的地步,因而给我们党造成莫大的损失。我们必须严正地研究和正确地分析这个问题,以便消除任何可能性,不再重复斯大林在世时所犯下的一切过失。斯大林根本不允许实现集体领导和集体工作,他不仅对反对他的人要施加暴力,而且由于他的任性和专横,连被他看成与他的思想相违背的人,也要施以暴力。斯大林不是通过说服、解释和耐心地同别人合作,而是把他的思想强加于人,要别人无条件接受他的意见。凡是反对他这种做法的人,或者力图证明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正确的人,都必然会被开除出领导机关,接着就会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和**上的消灭。”

  一时,会场群情激动,掌声如潮。接着,赫鲁晓夫巧妙地借列宁的品德与威望来讽刺斯大林的*与自私,从而为个人权力的巩固费尽心力。事实上,赫鲁晓夫下决心把斯大林赶下神坛,绝不是单纯巩固权力那么简单。于是有人推测,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如此仇恨的导火索,应归于“尼基塔”为儿子复仇——他与第一任妻子生的儿子列昂尼德·赫鲁晓夫,因二战期间的飞行战斗中意外失踪而被斯大林判处死刑!赫鲁晓夫两次请求斯大林对他儿子从宽处理。斯大林也口头应允网开一面,结果是立即就地枪决!

  第二十次党代表大会展开的反对*的斗争是苏联*党及其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扫清思想障碍的一场伟大的斗争,对苏联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大会以后,大批*被释放,在斯大林的集中营和监狱里死去的人的案件得以复查,恢复名誉。文化生活逐渐活跃起来,学术界也摆脱了旧的束缚,社会科学战线开展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和研究。伊丽亚·爱伦堡小说的题目《解冻》成了人们形容苏联政治、社会、文化生活新局面的一句俗语。

  赫鲁晓夫从秘密报告获得政治成功后,其执政期间基本上没有对政敌进行打击报复。他充分遵从党章办事,尽量避免个人独裁。在他的建议下,斯大林的塑像被搬离广场,斯大林的著作被取下书架,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城市纷纷改名。除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赫鲁晓夫导弹”这一特例外,赫鲁晓夫党内*上有许多可爱之处。甚至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主动权,他频频请求中国领导人做出政治支持;他呼吁苏联党内谨防“老人持续当政”、“病夫治国”。正因为赫鲁晓夫轻信“*使苏联新生”,才显得政治问题表面上“开明、大度”,实际上被权贵集团加以嘲弄。

  事实证明,惟赫鲁晓夫执政十年,比他的后继者显得社会温和、*健康。

  五“皮鞋风波”

  由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形象严加破坏,使苏俄几代人的意识形态出现了真空与混乱。外界上,斯大林成了一个懦夫和外行人的外交标本。这种动向导致导致*主义运动出现了挫折,东欧附庸国对苏联的忠诚度出现了动摇。

  赫鲁晓夫是个率性的人。为了打压美国嚣张气焰,也为了凝聚*主义阵营力量,在联合国大会会议期间,当西班牙佛朗哥*代表发言时,苏联等国代表集体敲打桌子和喧哗。而赫鲁晓夫居然脱下皮鞋,敲打桌子,表示抗议。这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使东欧国家找回苏联能提供军事援助的底气,也使赫鲁晓夫成为世界政坛风云人物。

  关于赫鲁晓夫拿皮鞋敲桌子的描述,另一种说法是:当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时,因为很多国家轮流发言,所以联合国代表们听多了,很多人就开始昏昏欲睡,大家对赫鲁晓夫的发言不感兴趣。赫鲁晓夫看见旁边的印度代表翘着“二郎腿”,正在闭目养神,于是就把印度代表的皮鞋脱掉,使劲敲桌子。这就是赫鲁晓夫敲桌子的情况。赫鲁晓夫在散会后,告诉这位印度代表,以后他每年都给这位印度代表送一双苏联最好的鞋子。赫鲁晓夫也确实做到了,在他下台之前,他总共给这位印度代表送了十双鞋子。

  六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许多年以来,全球对赫鲁晓夫的评价毁誉参半。美国谴责,英、法、中、日等国批评,但当时的华沙组织参与国基本上是默默支持的,古巴深信苏联能够成为自身对抗美帝国主义的坚强后盾。

  据《赫鲁晓夫日记》坦言:“(赫鲁晓夫)升级古巴导弹危机,是为了警告美国核竞争最终两败俱伤。核武器的研发,对全球的和平与稳定没有真正威慑力,反而使局势复杂……”

  心情*是政治家的致命伤,也容易遭到对手攻击。古巴导弹事件其动机与行动严重不符,从而弄巧成拙,同时,也损害了赫鲁晓夫本人的政治威信。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俄罗斯名人的那些事儿 第一章 赫鲁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