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折 何日携手入京师 段四三 顷刻上天衢

+A -A



  “吴三桂军势不可挡,冲击邹大人中军,邹大人正在全力抵挡!”一个军士走到赵谦马前禀报道。

  赵谦看了一眼头上中天但阳,原计划是炮击到傍晚才发动进攻。

  邹维涟为了不影响赵谦取开封,至今没有求援。因为开封拿下之后,战局将向明朝这边倾斜。

  赵谦大声说了一句:“邹维涟是个硬汉子!”

  在冷兵器时代,就如手工生产东西很依靠工匠的手上技术一样,战争胜负很靠士兵的格斗水平和武器熟练度。这就好比两个人打架,练家子自然能一个打几个普通庄稼汉。

  邹维涟抵挡不住,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手下的新军前不久还是农民的关系。别人吴三桂的关宁军,打了多少年仗,战斗力是血里火里磨出来的。

  就算是赵谦的火器营,要战胜满清八旗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武器在某些情况下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因素。就如前世明治维新的时候,拥有西方装备奠皇军队在面对武士叛军时,对美国顾问说的那样:他们已经打了几千年战争。

  赵谦看着开封那高大的城墙,顶端已经被多处炸塌,墙垛也几乎被炸烂,对张岱说道:“不用等到傍晚了,现在就进攻。”

  “得令。”

  鼓乐之声响起,众军高唱“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中路的一支方阵开始平步向前推进,进到离城墙一百步,军官大声下令,前排的火对准了城头,“砰砰”开始轮射,火光与浓烟在黑衣方阵中腾起,弹丸呼啸而去,城上的墙垛已经被大炮轰的狼藉一片,站上城头的守军就如在排队等着毙,纷纷摔下城墙。

  八个方阵的步军随后前进,围着城池射击,不出顿饭功夫,城墙几乎成了无人区,没人傻到再站上来饮弹。

  后面背着弹药包的后勤军士往来不息,又有运送火药炮弹的马车,就像一个忙碌的工地。

  “当当……”弗朗机炮的内管拉出来,摔在地上,随即就有军士用水浇上去降温,冒起白烟,这个场面,让人误想起了蒸汽工业时代的盛况。

  “咚咚……呜呜……”鼓声与号角齐鸣,吹号角的军士挺着肚子,腮帮鼓涨,让苍劲的音乐在天下之间回荡。

  “杀!”众军想着城池蜂拥攻去,抬着云梯的军士,周围又跟着端火的军士,如潮水一般向开封涌了过去。城头上又出现了清军守军,拿着弓箭射下,城下的火向上面射击,双方互有死伤。

  要是再炮击半天,恐怕清军这点力量都没有了,攻取开封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不过话又说回来,开封这样的都市,被炮击死伤最多的还是平民,少了半日的炼狱时间,平民死伤兴许会少许多。

  明军沿着云梯爬上城头,清军第二批守军也上了城头,双方拿着刀子互捅。西虎营也算是百战之师,远程打击凶狠,拼刺刀也不逊色,特别是干步兵,那刺刀是相当麻利,捅进去拔出来就血流如注,带着血槽的刺刀,专门为杀人定制。

  当太阳西斜的时候,一骑向赵谦飞奔而来,高喊道:“开封城破!开封城破!”

  赵谦拿着望远镜看着城头上的日月旗,胸口起伏,又一场胜仗!

  卫队护着赵谦赵逸臣张岱等人入城,赵谦看着城中火光四起,到处都是火灾,古式建筑多木料,极容易发生火灾,这些显然都是大炮干的好事。

  城里到处都是尸体,有的地方,竟连下脚的地方都难找,得小心走路才不至于踩在死者的身体上。

  赵谦踢到一具尸体,埋下头看时,是一对母子,已经躺在血泊中,母亲至死还紧紧抱着她的孩子。赵谦看着那孩子手边的一个木头雕刻的锣鼓状玩粳弯下腰,使其玩粳放到那孩子的手里。

  众军默然,张岱的话打破了沉默,说道:“请大人速速安排大军下一步行动。”

  邹维涟还在西边和清军血战。

  赵谦站直身体,说道:“二弟与三弟,即刻率骑兵袭击卫辉府一犀断满清粮道,袭扰后方辎重。”

  张岱拱手道:“得令。”

  “赵逸臣!”

  “卑职在!”

  “你可能安排救火及修缮城池,构建开封防御。并出安民告示。”

  “卑职得令。”

  赵谦握住尚方宝剑的剑柄,说道:“其他兵马,随我即刻增援邹维涟。”

  时邹维涟仗剑站于营前,坐镇指挥战斗。吴三桂的骑兵已经突入邹维涟的军营,明军骑兵也在往来混战,步军端着长兵器,布成密集阵营对拼。

  邹维涟周围已经有敌兵出现,亲兵及卫队拼命护卫。下属跪在地上哭谏道:“大人,快退吧,敌兵已经冲入中军了。”

  邹维涟提剑昂首道:“阵在人在!老夫绝不负元辅重托!”

  “当!”一骑飞驰而到,侧身一个马劈,地上一个军士举刀去挡,但没挡住,半边头颅离开了身体,鲜血飞溅。

  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喊道:“援军来了!援军来了!”

  邹维涟回过头去,就看见身着玄黑戎装的西虎营,提着西虎营才有资格拥有的昂贵新式火器跑步而来。火器前段插着闪亮的刺刀,也只有明军精锐,才会这么装备。

  吴三桂骑兵见明军援军,组织骑兵向东冲杀。西虎营军官大吼道:“准备!”

  众军停止前进,端起长,用黑的口对准了冲锋而来的骑兵。

  “砰砰……”

  赵谦身穿板甲,手里提着宝剑,正在大军后爆听着声,就知道已经交火。赵谦对旁边的一个游击将军说道:“梁将军,你立刻率本部兵马,绕道左翼,协同左翼新军阻断吴三桂退路。”

  “得令!”

  赵谦冷笑道:“关宁军从今日起,便成回忆。”

  时吴三桂军势不可挡,从中路直杀明军中军,邹维涟退了好几次,吴三桂军已经插入了明军阵线。时明军阵线呈凹字形,吴三桂正在这凹字的中间,清军的打算是让吴三桂插入,再从前边和外围杀至,协同吴三桂吃掉凹字两边的明军军队。

  赵谦的意图是调出兵马协同凹字两边的兵马向中间靠拢,这样吴三桂就被包了饺子。

  赵谦军达到邹维涟中军,时中军正在和吴三桂的关宁军混战,吴三桂的骑兵先行突击,被排打退,赵谦军冲了上去,加入战团,双方开始厮杀。

  西虎营组成小型方阵,见着远得就用火打,冲过来的就用长长的带刺刀长拼杀,英勇异常。西虎营也是久经战阵之师,格斗熟练,装弹熟练,吴三桂军中弹身亡者不计其数。骑兵冲来,西虎营官兵勇敢不畏死,又是*又是乱捅,吴三桂见打不过,下令后撤。

  赵谦命令西虎营并同邹维涟中军压上,协同前进。吴三桂得知是闻名天下曾经捉了满清皇帝福临的西虎营,恐被咬住围攻,忙向凹字外面突出。

  吴三桂手下有步骑四万,本来展开攻击姿势,各自协同前进十分顺利,现在要退兵,调转方向,各部要联络安排,不然就容易造成混乱。赵谦军追至,吴三桂命令祖大寿为后卫阻击。

  赵谦军火器射程近两百步,弓箭射程远者就是一百步,祖大寿又无进攻直扑明军的决心,被火一顿轮射,死伤遍野,全军退至一低矮山坡后面,由于火的射线是直犀无法在远处打到祖大寿军,冲至山下,祖大寿发弓箭倾斜而下,明军有所死伤,暂退两百步。

  祖大寿是当初崇祯朝时清军围困锦州城二度投降的,时洪承畴的十四万援军在松山被击溃,洪承畴投降。祖大寿粮尽援绝,城中又开始人吃人,只好再次投降。这样的情况下,皇太极仍没有杀他。只是没给他部队,没再重用他了。

  后来吴三桂也投降清军,祖大寿便到了吴三桂靡下。

  赵谦靡下有将领道:“敌兵躲在山后,我如直接进攻,恐有死伤,不如等后边炮营赶到,发炮轰之,再行进攻。”

  赵谦本来想下令不顾代价攻之,但将领都说顾及士兵伤亡了,他也不愿意影响自己在西虎营的声望,便说道:“从山侧绕道后方,还要快一些。”

  赵谦军调头向南,欲饶行到祖大寿的后面攻击,祖大寿见这样一来自己便没有活路了,当下率军调头就跑,赵谦军跟上,追到吴三桂后翼,用火攻之,吴三桂后军大乱,人马践踏,死伤不计其数。

  吴三桂得知祖大寿临阵逃脱,大怒,将祖大寿捉至马下,问道:“汝不知军法乎?”

  祖大寿狡辩道:“明军火器射程太远,我抵挡不住,险些被围困全军覆没,后撤乃仕及上下兄弟性命。”

  “你不知道迎头冲锋么?”吴三桂怒道。

  祖大寿道:“能冲破平西王如何要退兵?”

  吴三桂自然知道祖大寿那点人马冲锋是打不过,但是就是要祖大寿拖延时间而已。听罢祖大寿如此目无上峰,吴三桂大怒:“拉出去砍了!”

  “凭什么砍我?”祖大寿大喊。吴三桂亲兵一拥而上,将祖大寿按翻在地,摘了他的头盔,夹住胳膊就强行拖了出去。

  吴三桂另外叫了一个将领摔军为后卫抵挡赵谦军,自率大军向西撤退。

  不多时,忽遇前方旌旗飘扬,一字排开了大批明军,吴三桂大惊,退路已经被断了。

  吴三桂见明军中军一部身穿玄黑军服,应该是西虎营的兵马,其他大部全部是邹维涟的新军,便令骑兵冲击。

  西虎营火器营以轮射退之,吴三桂又令前锋步骑大批进攻。明军阵营摆开一里宽,侧翼未有强劲火力抵挡,吴三桂军突入厮杀,混战一个多时辰,明军不支,向东后撤。吴三桂率军跟进,却见前面摆着大批战车,组成车营,上面配置利器火炮火。

  这种战阵本来是明军前期对付北方骑兵的一种战阵,只要结成联营,骑兵很难突破,缺点就是机动不行。

  不过现在使将出来,阻击吴三桂却十分有效。

  前有堵截,后又追兵,吴三桂仰天长叹。有幕僚进言道:“不如向侧翼突破,外围有八旗军策应,可突围而出。

  吴三桂以为善,侧翼两个方向,南北两爆吴三桂想着北边有宣武卫要塞,不易突破,正欲向南。

  幕僚进谏道:“南方我军薄弱,外应很少,不如向北,与大清外围两边夹击,可破宣武。吴三桂以为善,命令后军阻击,自率大军调头向北推进。

  行至宣武,夜幕已经拉开,吴三桂道:“天时也,速令前锋骑兵袭营。”

  宣武大营防卫森严,但侧翼军营因为要摆开部署,兵力不加,又正值夜晚,增援也不利,正是吴三桂袭营撕开口子的大好时间。

  显然宣武近左的明军已经得到军报吴三桂率军而来,早做好了防御准备,吴三桂骑兵冲至兵营前,明军已列成战阵等候。吴三桂骑兵冲击,明军骑兵迎战,纵横厮杀,杀声震天。

  打了半夜,明军外围军队被击溃,这时军士报吴三桂:“后方明军剪灭了吴军后卫,正在追来。”

  吴三桂下令冲击军营,骑兵在前,步军在后,冲向明军军营,军营中火把连绵不绝,形同白昼。

  营中发箭射击,吴军落马者甚众,强攻营寨,破之,突入其中,却见明军大队人马从北面有组织地撤退,明军称为撤退,吴军形容之逃奔。吴三桂哈哈大笑:“关宁铁骑,怎会是这帮乌合之中能够抗衡的?”

  遂率军北进,一番行军,通过宣武时,天已泛白,东方奠空,光线渐渐明朗,不多时候,便能看见日出了吧。这平原之上的日出,自然要比山区丘陵看着天阳上山要有意思得多。

  吴三桂看着东方的白光,高唱道:“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这时东北方向传来轰隆隆沉重的马蹄声,那闷响,好似要将天地踏破了一般。吴三桂大笑:“我军骑兵来了,正可调转马头,再与明军一决雌雄。”

  马蹄声越来越响,吴三桂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究竟哪里不对劲,自己也说不上来。

  这时朝阳的金光已经破土而出,太阳的一角从地平线上露了出来,远远的马队,在阳光的衬托下,露出了黑压压的模样。

  吴三桂这时才想到哪里不对劲:八旗军来援,应该派出传令官相互联络才对呀。

  “全军备战!”吴三桂脸上有些慌张,他觉得可能不是八旗军,是明朝骑兵!

  但是明朝骑兵怎么会从北边过来?吴三桂大惑不解。

  对方的骑兵越来越近,沉重的盔甲撞得叮当作响,那些骑兵头上高高的羽毛竖在空中。吴三桂旁边有军士姓马命甲者高喊了一声:“是明朝骑兵!”

  吴三桂心里恐慌郁闷:明朝骑兵大队出现在这里,那八旗军哪里去了?

  容不得他多想,东北便拿群身着重甲的马队加快速度,呼啸而来。吴三桂急忙下令道:“骑兵迎战!”

  明军重骑兵冲来,冲在最前头的,是一个大脑袋的大将,正是萝卜。萝卜将重型长刀用布条绑在自己的右手上,正所谓刀在手在,刀落手断。

  萝卜举起重刀,平指前方,大吼了一声:“杀!”

  转眼两军便撞在一起,萝卜提刀第一个突入敌军,刀光闪处,鲜血飞溅,头颅翻飞。

  周围的吴军见萝卜猛不可挡,杀人利索,极欲除之,举弓射至,“当当……”作响,那漆黑的板甲竟不透箭羽,吴军大惊,一千总提刀冲将上来。时萝卜正一刀将侧边一个吴军骑兵砍翻落马,那吴军千总从侧后攻之,萝卜身着重甲来不及闪避,被那千总的大刀一刀砍在肩盔上,“哐”地一声,萝卜的战马“嘶”地长声痛叫,被大力下压,险些前蹄跪倒。

  萝卜左手急忙抓住缰绳,差点被战马摔了下去,转头见攻击自己的吴军将领,大怒,“驾”地一声,调转马头,提刀便向那千总的脖子上扫将过去,那千总头一低,正想躲过萝卜的一刀攻击,不料萝卜这招乃是虚晃,刀锋平砍至那人的头上,突然停止,刀锋一转,向下竖劈了下去。

  “哐……噗哧……”

  那吴军千总被萝卜的重刀至头顶正中竖劈为两瓣,就像劈柴一般,鲜血从断口溅了萝卜一身。肠子内脏等玩意从马背上流下,那匹战马简直成了血马。

  平原上,不出半个时辰,无主的战马便被厮杀和骑兵驱赶得到处乱跑,欲问战马为何单独跑,那是因为马背上骑的人被杀了,马没死,于是就只剩下了马。

  太阳已经完全破土而出,垂在冬天,血红的一团,和地上飞溅的鲜血相互呼应,鲜红红的煞是好看。

  很明显,吴三桂的骑兵硬拼不是西虎营重装骑兵的对手,死伤惨重。那么,八旗军哪里去了?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奉天承运 第六折 何日携手入京师 段四三 顷刻上天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