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漫漫从军路 第3章 匈奴人归来(3)

+A -A

  杨煦看了一会儿,长出了一口气,然后说道:“好像没有攻城器械。”他听说,匈奴人攻城时使用最多的器械就是云梯,有时候也会使用冲车撞城门。

  “让马伍注意其它三个方向,一有情况马上报我。”

  “是。”一名士兵急忙去传令,其他人则继续注视着面前的匈奴人。

  时间不长,匈奴人来到西门外两百步的地方停了下来,很快排出了很不整齐的队形,杨煦旁边的一个士兵小声的数着:“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乖乖,至少四百多人。”

  杨煦瞪了他一眼,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会影响军心的,可惜那家伙只顾着看城下的匈奴人,根本没注意到杨煦的眼神,杨煦又不好明说,只得作罢。

  功夫不大,匈奴人就在城外列好了队,很快,他们的队伍中冲出一骑,手举白旗来到了西门城下,杨煦故意对手下说道:“瞧瞧,老子一箭未放,这群崽子就来投降了。”

  这话,引来了身边汉军一阵哄笑,只有刚才数数的那名士兵一本正经地说:“他们好像不是来投降的,这个人好像有话要说。”

  杨煦没有理他,他当然知道对方是来喊话的,刚才那么说只是为了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

  “城上的汉军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快快开门投降,饶尔等不死!”城楼下的匈奴人用半生不熟的汉话叫道。

  “哼!”杨煦哼了一下,然后问身边的士兵,“弟兄们,这斯是来劝降的,你们说应该怎么回他?”

  “让他去死!”

  “把他放进来活剐了他。”

  “马上放箭,他这家伙射成刺猬。”

  ……

  杨煦对手下的表现很满意,他伸手摘下自己的弓箭,然后对大家说道:“你们看我的!”说着,他搭箭拉弦,嗖地一声,向城下射出一支箭去。

  这箭不偏不倚,正中对方手中的举白旗的木棍,吓得那个匈奴人“啊”了一声,一松手,木棍和白旗都掉到了地上。

  “好!……”城楼上一片叫好声,杨煦的这一箭无疑提升了大家的士气,杨煦对着城下高声叫道:“孙子哎!想让你爷爷投降,门儿都没有!你要是再敢来,老子就射瞎你的狗眼!”

  那个匈奴人落荒而逃,退回自己的军阵,大概因为他把杨煦的话翻译给其他人听,所有的匈奴人都气坏了,一个个举起兵器怪叫着,摆出一副拼命的架势。不过,匈奴人叫了半天也没有冲上来,他们现在手中没有攻城利器,打起来占不了任何便宜。

  很快,匈奴人退了下去,他们似乎知道飞虹堡里的汉军人数有限,这四百多匈奴人干脆分散在飞虹堡的周围,十个一群,五个一伙,聚在一起休息。

  秦宇寒看了半天,也弄不清对方到底想干什么,他轻声地问杨煦:“他们想干什么?难道想把咱们困死?”其实,秦宇寒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堡内的食物够他们吃几个月的,还有几口水井,根本不怕对方围城。

  杨煦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我也不太清楚,他们可能在等援军,也有可能在背地里做攻城的准备。我们要当心一些,说不定今天晚上他们就来偷袭我们。”

  “偷袭我们?如果真是这样,那还不如我们先去打他们一下。”

  “你是说我们出城和他们硬拼?”

  秦宇寒摇了摇头:“不是硬拼,今晚我们先悄悄出城,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匈奴人认为我们人少,一定不敢主动出击,可我们偏要打他们一下,让他们知道知道我们的厉害。”

  杨煦眯着眼睛想了一下,他的眼睛本来就小,想问题的时候就更小了,秦宇寒说得在理,乘着天黑捞一把,也好打乱对方的部署。想到这,杨煦同意了秦宇寒的提议:“好,天黑以后我们就行动,我带几个人悄悄地摸出去,你带人接应。”

  秦宇寒刚想要求自己带队出击,杨煦已经猜到了他的意思:“这里外面的情况我都很熟悉,你又有伤在身,行动不变,就在城里接应我们吧。”秦宇寒想想也对,于是不再说什么,两人分头准备去了。

  天黑之后,匈奴人在飞虹堡的四周燃起了数十堆的篝火,这倒让杨煦安下心来,至少他能了解匈奴人的动向了。这一次,飞虹堡内没有多少,只有东西两门的城楼上各挂着一盏灯笼,其它地方没有一丝亮光。

  东门内,马伍的二班已经排成了一队,他们一个个没穿甲胄,手里都拿着弓弩,背后的箭壶里插着箭矢,腰间挎着战刀。马伍站在队伍的最前面,而杨煦则正在给大家做战前的动员。

  “弟兄们!我们当了这么多年的兵,就是在等建功立业的机会。现在,机会来了,城外是几百个不知死活的匈奴人,他们胆敢跑到我们的地盘来,就要让他们尝尝我们的厉害,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任何与大汉为敌的人,都只有死路一条!”

  因为人数不多,杨煦的声音也不大,但他的声音中透出了几分激昂,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鼓舞,一些刚才还害怕的士兵这时也忘记了恐惧,几乎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道:“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杨煦很满意,他对马伍点了点头,马伍立即站出来说道:“我和杨排长各带一个小组,利用弓箭射杀敌人,其余人都跟着秦连长留在城中接应。听清楚了没有?”

  “听清楚了!”

  当下,飞虹堡的东门悄悄地开了一条缝,杨煦和马伍带着人出了城门,很快消失在夜色之中。

  杨煦带了四个人出了东门就和马伍等人分开,他带人向北,向着匈奴人点燃的篝火悄悄地靠近。当杨煦他们悄悄前进到离匈奴人还有七八十步的地方就找了个草丛隐藏起来,杨煦再一次观察了周围的情况,他有一刻钟的时间观察情况,然后就要和马伍的人同时动手。他们前方是十多个匈奴人,他们围坐在篝火边取暖,同时在火上烤着食物,他们的战马集中拴在一起,而其余的匈奴人则分散在各处,最近的离他们也有百步远。

  杨煦趴在地上静静地思考着,他手下的士兵同他一样,全都没有杀过人,甚至没有上过战场,他并不指望这次能杀多少匈奴人,只是想让部下接触一下真实的战场,感受一下战场的气息。杨煦不敢与匈奴人硬拼,最多用弓弩偷袭一下对方,然后想办法全身而退。杨煦把四名士兵招集过来,然后轻声下达命令:“我们再向前,然后听我的命令用弓弩消灭他们,千万不要有声音,速射弩一射完我们就往回跑,跑进城就安全了。听明白没有?”这里离城门大约还有四五百步,杨煦想赶在匈奴人反应过来之前撤回要塞。

  众人都点头表示明白了,于是大家摘下弓弩,跟着杨煦向匈奴人靠近。这里没有太多的树木,可半人多高的荒草和灌木足以掩护他们。很快,五个人又前进了三十来步,在这个距离上,连匈奴人喝水的声音都能听见。

  匈奴人几乎没有任何防备,他们连日赶路已经累了,更何况他们的人数是城内汉军人数的十多倍,现在,他们正叽里咕噜地大声地说着话,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坐在最外面的一个匈奴人起身去搬柴禾,他走了几步,然后弯下腰抱起一捆柴禾,当他刚刚直起身子,就发现有几个人突然在他面前的草丛里站了起来,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支弩箭就飞了过来。这支箭不偏不倚,正中他的喉管,他痛苦地睁大双眼,终于看清对面的几个汉军,可他连最后的惨叫声都没能发出来就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与此同时,更多的箭矢飞向了围坐在篝火旁的匈奴人,许多匈奴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射死。汉军普遍使用的速射弩装有箭盒,利用压弦杆上弦,可以把弦勾到弩的悬刀上,同时箭盒中的一支弩箭会掉入箭槽内,然后扣动悬刀就可以将弩箭射出去。一般这样的速射弩的箭盒能装十到十二支弩箭,弩箭没有箭羽,箭簇都是铁制的,箭身都是竹制的,所以每支箭的重量很轻,威力却不小,一般可以杀伤百步以内穿着皮甲的目标。现在,杨煦他们离匈奴人只有三十来步,他们在匈奴人做出反应之前就射出了三十多支弩箭和少量的弓箭。当杨煦手中最后一支弩箭一射出去,他就大喊一声:“跑!”他的手下一听,立刻跟着杨煦没命地向飞虹堡的东门跑去。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鬼书十三卷 第一卷 漫漫从军路 第3章 匈奴人归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