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漫漫从军路 第25章 四本天书(2)

+A -A

  张伟业捧着这本天书愣在了那里,他没想到太爷爷传下来的竟然是这样一本书。

  张英看着儿子的表情,然后才说道:“这就是你想看的天书,可能让你失望了,这不是什么兵法秘笈,而是一本歌谱。”

  “歌谱?”张伟业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对,歌谱,而且这不是你太爷爷写的书,而是镇国公当年留下的,他不仅赚钱是好手,而且精通音律,这上面的数字他称做简谱,据说就是他发明的,这本书也是当年他送给你太爷爷的。”

  “原来是这样。”张伟业仔细地看了看这本《军歌嘹亮》,上面的确记录着几十首歌曲,有谱也有词,其中一些还是他在军校里学过的。

  张伟业真的失望了,他弄不明白,为什么李家的天书那么有用,而自己家的这本竟然毫无用处,他一声不啃地把书还给父亲,呆呆地坐在那里不说话了。

  张英收好这本书,然后开导他:“伟业啊,你能想到学点东西为父的很是欣慰,不过,你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你学这些不应该为了你自己的面子,也不是为了定国公府的名声。你学兵法就应该有所作为,要能安邦定国,为大江开疆拓土。”

  张伟业从来没有这样与父亲亲近过,他也难得一次表露自己的心声:“爹爹,现在孩儿连能不能毕业都不知道,还谈什么开疆拓土?现在孩儿真的是后悔了,当初应该好好学,不应该荒废了时日。”

  “现在也不晚啊,只要你肯学,为父的自然会为你想办法。过几日为父就与你二叔公商议一下,看看能帮你什么忙,不过,不管怎么帮你,都要你自己努力才行,你明白吗?”

  “是,孩儿明白。”

  当晚,张英就找来一些兵书给他,让他自己先琢磨一下,张伟业看到半夜,他看得很吃力,那些书中的古文让他难以理解,他现在才发觉自己差的太多了,想一下子补起来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

  第二天一早,张伟业还没起床,刘钦就来了,他来找张伟业是让他请客的。张英自然要给他这个面子,难得一次劝儿子出去玩一玩,很快,张伟业约了李明山等人到了望江楼,他要把上次欠的一顿一起补上。

  乘着人还没到齐,张伟业轻声地问李明山:“明山啊,你那姑姑怎么样了?”他这样问一半是关心陈梦雪,另一半则是嘲笑李明山。

  李明山瞪了他一眼,不阴不阳地说道:“我爹说了,不许我告诉你她的情况。”

  “为什么?”

  “不知道,是你爹要求我爹这么做的。”

  张伟业明白了,一定是张英怕他胡来,干脆切断二人的联系。正当他垂头丧气的时候,刘钦突然插嘴了:“你问的是那个陈梦雪吧?问我啊,我知道!”

  张伟业一愣,急忙问道:“快说,你知道什么?”

  “嘿嘿,瞧你急的。告诉你吧,父皇已经下旨,将陈梦雪和她妹妹收为义女了,现在,她们已经是公主啦!”

  “啊?怎么会这样?”

  “怎么不会这样?当初她父亲失踪,先帝就曾多次下旨寻找,现在找到了,当然要有所表示啦,再怎么说,他的父亲当年大小也是个伯爵。”

  张伟业看了看他,又望了望李明山。李明山耸了耸肩,说道:“这可不是我说的,你爹要是问起来和我可没关系。”

  见李明山默认了,张伟业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得作罢。

  很快,程勇庆和张临他们也来了,大家都不是外人,点了一桌的好酒好菜,大家开始喝起来。

  几杯酒下肚之后,几个人开始问起张伟业这几天的情况,刘钦笑而不答,算是给他留了面子,张伟业也不好乱说什么,只得装聋作哑,对他们不理不睬。

  张临见大家都在问张伟业的情况,得意地端着酒杯站起来了:“你们问我呀!我有眼线,你们想知道什么就问吧。”

  张伟业一下想起来了,那个陈汤是他的好友,自己又对陈汤说过他和张临是死党,陈汤自然会对他说起自己的情况。

  乘着大家还没开问,张伟业先岔开了话题:“对了,张临啊,你那个叫陈汤的朋友呢?他怎么没来?”

  “他呀,去看他的未婚妻去了。”

  张伟业一听来了兴趣,多打听点陈汤的消息,回去之后也好和班里的同学说说,于是他追问道:“他有未婚妻了?是什么人啊?你见过没有?”

  “我没见过,本来两个人今年就应该结婚的,不过因为他父亲过世,至少要再等两年了。听说是个大美人,叫……叫林虹玉。”

  “啊?!”张伟业失声叫了出来,“你……你说她叫什么?”

  “林虹玉啊,怎么?你认识?”

  “她爹是经商的?”

  “对呀!”

  “是个爵士?”

  “咦,老大,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啊?是不是追求过人家?”

  张伟业无语了,他没想到世界这么小,什么样的事情都能让自己碰到。当晚,张伟业喝了很多酒,最后也不知道是被谁送回家的。

  张伟业又回到了军校,他再也不像上一次那样了,他变得沉默寡言,处处小心,尽量不多说一句话。

  每天下午上课的时间依然是张伟业最害怕的,但他开始注意听了,开始动脑筋去记了,只是不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过,在一节军史课上,张伟业还是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军史课的教官姓赵,是个上校,已经有五十多岁了,他对军史了如指掌,上课从来不看书的,他也常常让学员们提问,甚至与学员进行辩论,大家都很喜欢他,也喜欢上他的课,常常有人在课上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这天,赵教官在讲解大汉与匈奴一百多年的战争时提到了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时,麾下的胡人接近三成,其中有相当部分的匈奴人。他对大家说道:“……我们汉军有一个传统,那就是优待俘虏,即使像匈奴这样的死敌也不例外,其实匈奴人也很少有杀汉军俘虏的事情发生,……”

  有学员不解,站起来问道:“教官,为什么匈奴和我们是死敌,我们却不将他们赶尽杀绝呢?”

  “嗯,这个问题问得好。匈奴人也很少杀俘的,他们需要更多的战士加入他们的军队,也需要更多的奴隶为他们牧马放羊。而对于我军来说,杀俘意味着不祥,更可能加深其他各国对我军的恐惧,正是因为我军很少有杀俘的情况出现,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手在处境不利的时候通常会选择投降……”

  大家静静地听着,张伟业也在听着,他实在有个问题想问,于是站起来说道:“教官,学生有个问题不知该不该问。”

  赵教官认识张伟业,他笑着点了点头:“难得,难得张伟业也有问题要问,好吧,你说说看。”

  “教官,你刚才说过,匈奴是我们大汉的死敌,与我们之间打了一百多年的仗,可为什么我们能容忍匈奴人,却不能容忍倭人和韩人?匈奴人投降之后,我们给他们土地,甚至给他们粮食,可倭人和韩人却被赶尽杀绝,甚至连做奴隶的资格都没有?”

  张伟业的问题让赵教官一愣,他没想到张伟业会扯到倭人的问题上,他挠了挠头,想了半天才答道:“这个问题就不太好说了,严格来说这不属于军史问题,清除倭人和韩人不是从军事角度考虑的,更多的是朝廷的决定。想当初韩人反叛时就开始屠杀当地的汉人和朝廷委派的官吏,为了防止其它地方也出现类似的情况,我军才对韩人进行了报复。至少现在看来,还没有什么地方敢反叛我大汉,更没有人敢屠杀我大汉子民,这就说明当初对韩人采取极端的手段是正确的。你明白了吗?”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鬼书十三卷 第一卷 漫漫从军路 第25章 四本天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