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先不去管那些让人头疼的布尔人,在小鲁迪还有丹尼罗的陪同下,何塞开始考察洛丹伦镇的发展状况。如果说贝拉是一座遍地是工厂的工业城市的话,洛丹伦则是把农业当作重中之重。何塞他们的第一站便是镇西边的农业科学院。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农业当中尤其以粮食生产最为重要。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必须品,是国家的战略资源,粮食自给自足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必要条件。何塞一直很重视农业发展,多次提高农科院科研人员的各种待遇,还不断的加大对农科院的资金投入。
如今罗德里格斯农业科学院有科研人员600多人,实验田地1100
多公顷,同时还雇佣了大量的工人在这里劳动。试验田里不仅种着大量的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还种有大豆、棉花、烟叶、花生等许多的经济作物。中国的茶叶树,巴西的咖啡树还有其他地区的一些果树、蔬菜,只要能适应当地的气候,都被何塞给引进了过来。
平日里农业科学院不仅要改良各种农作物品种,总结种植经验,同时还要负责培养大量的农业技术人员对全国所有的农村、
农民技术指导。另外,各类新品种推广也是由农业科学院负责的。
除此之外,农业科学院还专门有一个畜牧分院。畜牧分院主要负责牛、羊、马、猪等牲畜的品种改良、养殖指导还有推广。
考察完整个农业科学院,何塞在那里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所有的食物都是纯天然无公害的,吃起来格外的香。何塞趁午餐的时候提出了循环农业的概念。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的秸秆可以做成饲料来养牛、养羊、养猪等,而这些牲畜的粪便则既可以用来给农作物施肥又可以混合各种秸秆生产出来沼气照明、做饭。何塞的建议得到了那些科研人员的一致赞叹,小鲁迪也拍着胸脯表示会尽快的在全镇所有农村推广。
从农业科学院出来,何塞一行又陆续考察了位于码头附近的粮食储备库以及罗德里格斯王国最大的铜矿最后坐上了一艘前往贝拉的客船离开了洛丹伦。
一路上何塞又在林**河口的赛赛村、萨韦河口的德玛西亚村短暂的停留,直到1840年8月2日才结束南巡之旅。
回到贝拉之后何塞召集了内阁的各个部门,开始讨论如何解决罗德里格斯王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一道道的政令通过电波传遍了整个罗德里格斯王国,罗德里格斯从此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除了这些国内的事情外,国外还有几件事需要何塞解决。一个是津巴布韦地区的祖鲁族分支恩德贝莱人,一个是不断北迁的布尔人,还有就是正在遥远的东方正在进行的那场战争。
通过斯凯特传来的消息何塞了解道津巴布韦地区的恩德贝莱人实力并不怎么强大,大概一共也就五十多个部落,不到五万人。武器以短矛和木盾为主,连遂发火枪都很少。真不知道他们是走了什么狗屎运才能够击败绍纳人建立的帝国的。也许是祖宗保佑又或者是他们信仰的男女巫师使了什么厉害的巫术?何塞不得而知。
不过对付这些恩德贝莱人却很简单。斯凯特已经在军情局以及保护伞公司的配合下带着秘密警察以商人的身份混进了这些部落。暗杀、绑架,抢劫等等无所不为,还到处的煽风点火,很快在津巴布韦的土地上掀起了一阵阵腥风血雨。另外卡洛琳女王郑重的在罗德里格斯日报上宣布津巴布韦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罗德里格斯领地的一部分,
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干涉罗德里格斯王国恢复在津巴布韦地区主权都是对罗德里格斯王国的严重挑衅。女王的宣言得到了罗德里格斯人民的广泛支持。
同时何塞也开始组织移民翻越伊尼扬加山西进了。和美国的西进运动不同,来自罗德里格斯王国的移民将会组成类似布尔人的那种民团,带上充足的何塞1837步枪,不断的向西迁徙,蚕食津巴布韦地区的土地。而且他们的西进一旦和当地的恩德贝莱人发生冲突还可以随时呼叫驻扎在罗德里格斯镇的防卫军的保护。就像美国白人对待那些美洲土著印第安人那样,UU看书( .cm )等待着那些恩德贝莱人的将会是一场屠杀。
布尔人毕竟是来自欧洲文明世界的移民,多少还受到欧洲列强的一些关注。何塞可不想像历史上英国人布尔战争那样又是集中营又是铁丝网又是大屠杀的,把整个名声都搞臭了。这样的话就要换一种方式了,最关键的还是时间,何塞希望提前抢占瓦尔河附近地区。至于那片土地的原主人倒霉的祖鲁人还有科萨人谁在乎呢?
在和卡洛琳女王商议过后,何塞决定干脆在瓦尔河畔成立一个瓦尔镇,把上半年刚刚从欧洲来的数万移民都给分配到那里。同时新编的防卫军第五师已经训练了快要有一年了,以后瓦尔镇就是防卫军第五师的驻地了。
就这样,9月18日罗德里格斯日报上再次刊登了一则让人震惊万分的消息。来自罗德里格斯王国的商人彼得在瓦尔河附近被野蛮的祖鲁人给残忍的杀害了,这是祖鲁人对罗德里格斯王国的严重挑衅。作为罗德里格斯王国女王,卡洛琳女王有义务维护每个公民的利益。因此卡洛琳女王郑重的向祖鲁人宣布必须交出凶手,退出瓦尔河流域。
卡洛琳女王在罗德里格斯日报上刊登的消息祖鲁人估计也看不到,不过没关系,没人关心这个。此时整个罗德里格斯都沸腾了,胆大的祖鲁人居然敢杀害我国的商人?无数义愤填膺的青年人冲到了防卫军的征兵点,希望加入防卫军给那些该死的祖鲁人一个深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