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失意自有心胸 第六卷大风起兮云飞扬第四百一十七章家事(二)

+A -A

    打走了张锋聚这些人,之后数日还是不得消停的了。

    第一个便是设置宗学之事,这是有名望的大家族头一等的大事,有了宗学,便可称之为世家,也就是有了自己的传承,但设置宗学是有条件的,第一个就是族中未出五伏四代人加起来,口数得够,不然也称不得什么大族,不是大族还用得着什么宗学?

    二来就是在府县中要有声望,你是修桥补路也好,灾年时出资济民也罢,每日行善于道也成,反正必须得在附近生民当中拥有一定的德望的。

    第三个则是族中必定要出过正途出身的朝廷命官,只这三条,便已经将许多丁口众多的家族排除在外了,其中还有许多细致的条文便不一一列数。

    置办宗学乃是礼部掌管,一边不能让这些有名望的世家大族太过兴盛,危及地方,一边又要存着教化百姓,典为范例之心,其中艰难限制也就可见一斑了。

    这事赵石听过也就罢了,毕竟这只是族老们的长远打算,并不是他点头了,这宗学便能一日建成的,其中除了要朝廷许可之外,还需要做很多事情,聘请宗学教授之外,还要划土地,起学堂等等等等,总之并不是一时之功的。

    接下来的事情才是个让他感到头疼的,族中的年轻人现粮,尤其是看着大牛几个人一身崭新的羽林卫军服,腰挎横刀的威风样子,一个个眼睛都蓝了,那火热的心思就不用提

    这事让这些村老以及商延祖极是头疼,赵家庄如今人口多了许多,和外姓通婚也变得方便了起来。丁口增加的也快,只这几年功夫,新出生的赵姓子孙就比以前多了几倍,这本来是件好事,家族兴旺莫过于此的。

    但这只是老一辈人做如此想法,村中将成年和已成年地年轻人却是截然两样,眼见赵家庄的变化,追根寻源却是因为赵家庄出了赵石这么一个人物,猎熊灞。战庆阳,编团练,剿山匪,一桩桩一件件,赵家庄的年轻人们若是每天不念叨上几遍,都觉着一天下来过的没滋味的。

    如今又听说在京师夺了武状元,当了老大的官儿回来,鲜衣怒马。仆从如云的样子让人心怀敬畏之余。却是也让这些年轻人的心思更活泛了几分。

    他们自是不敢来找赵石,但这些村老们的耳朵边哪里能够清净?被烦地紧了,几个人一合计,也觉着不是有那么句老话吗?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既然如今赵家庄如此兴旺,不像以前般。缺这几个壮劳力,这些年轻人心思又野了,以后管也管不住,不如跟着到外面见见世面,说不准又个将军呢。

    如此这般。这事便也拿了出来跟赵石商量。

    赵石对于这个却是不赞同的,他见过的将军也不少了,现这些将军的衙兵多是自己的家乡子弟组成,统领这些衙兵的也是他们的子侄兄弟,这个现象并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存在于军中。

    对于这种做法,赵石嘴上不曾说些什么,但心里却是有自己地计较地,有这些亲戚子侄充当护卫衙兵,这亲近是亲近了。指挥起来也能如臂使指。危急关头更能悍不畏死,就像当年在庆阳城外诛除李继祖时所见那般。他那些衙兵虽有机会逃命或是投降,但一觉情形不对,虽是众寡悬殊,还是暴起直冲辕门,最后都死在了辕门之外,竟无一人想着脱走逃生。

    不过话又说回来,好处是有,但在赵石看来,缺点却更甚,既于主将关系紧密,在军中便立即与普通士卒分别了开来,自觉高人一等,不屑于与其他兵士共处有之,扰乱军规戒律,却得主将回护,免于刑责有之,行事张扬跋扈,为众军所厌有之,可谓是弊端累累,不能一一尽数的。

    有了这些人,实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有最致命的一点,一旦这些人死于战阵,不仅打击士气,更甚,主将心神失守之下,很容易便做出军于险境。

    所以大牛几个人如今虽然挂着衙兵的名头,但无论是在京之时,还是东征之役,他都将这些人放在了府中,军中更是不见半个亲族的身影。

    这里自然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当初庆阳府一战,随他一起去的三十几个赵家村村民死伤了一半,再次回到赵家村之时,听到那些孤儿寡妇地哭号之声,饶是他心肠冷酷,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儿。

    项羽自刎于乌江之畔,除了自诩一世英雄,却遭败绩的屈辱外,最大的原因便是三千江东子弟全数战死,使其再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不得不说,当时赵石的心境到是多少与此相似的。

    此时荣归乡里,更是不愿带着这些不谙世事,朴实敦厚地年轻子弟去见识那尸山血海的景象,依照他的性子,自然便想一口回绝了的,不过听来听去,这些乡老们一条条一件件,层次分明的将家族之事列举出来,与之前刚回到赵家庄时,语无伦次,惶惶恐恐的样子可是大不一样。

    他这里既然留了心,论起套话的本事,几个一辈子都在乡间打滚的老头可不是他的对手了,只是翻来覆去的问了几句,一个乡老便说漏了嘴。

    一听之下,赵石也是苦笑,原来这些事故却是李金花帮着操持地,女人心细,见到乡里,也不以身份见异,石头娘那里更是跟乡人亲戚亲热有加,便也起了些心思。

    她是大家族出身,虽说自从父亲死后,便与家族渐渐疏远,但对于大家族地事情却是熟悉万分,设立宗学,提拔后进,这是大家族必做的两件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耳闻目染之下,却是知道地最清楚不过。

    打造一个世家出来,自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但如今赵石爵位在身,又得皇帝宠幸,以当今陛下的气魄,只要再多立些战功,封侯也不是妄想,但传承百年的世家豪门绝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情。

    自古以来,名臣猛将如恒河沙数,不可尽数,但能传承数百年的大家族却是寥寥无几,这看的是什么?是根基,是底蕴,上一辈老去,年轻一辈接上,如此才能绵延不绝,绝不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种荒唐局面,不然大树一旦没了,富贵荣华便也转眼即逝,这样的例子每每都是她那位伯父挂在嘴边的,她自己对其中关节明白的很的。

    既然已经半只脚踏入了赵家的门儿,就得为自己未来的夫君着想不是?这当中又有唯恐天下不乱的李全寿大包大揽,于是找到这些村老们一说,这事也便被提了出来。

    至于没有当面跟赵石讲清楚,却是怕赵石以为自己还没族之事指手画脚,有了什么别的想法也就不美了,这些小心思又哪里是赵石能想得到的?

    找出了幕后之人,他到也没想太多,既然这些事情看似有那么些道理,做起来也就是了,至于子弟参军,也不是没有办法,他的麾下是不会收了,但这些事不是李金花弄出来的吗,把这些子弟送入军中也一并交给她算了,图个眼不见为净,至于以后混的是好是坏,他也懒的理会。

    将李金花找来一说,李金花开始时本来还有些惊惶,听他说完,却是满面娇羞的答应了下来,能在这事上出力,她自然是千肯万肯的,见惯了家族里的女人们为争宠闹的不可开交,为自己以后打算也是情理当中的事情,这件事做好了,以后在赵氏一族中也算是站稳了脚跟,也就不怕以后大妇那边不好应对的。

    之后一些扩充祖坟占地,修缮祠堂,那些赐下的良田由谁管理,又由哪些租户耕种,又有谁愿意将自家女儿送入府中,照顾石头娘,又有谁愿意甘为仆役,跟去京师等等等等,赵石自不会赶鸭子上架般自己一一调理,而是都一股脑交给了从京师带来的一个账房先生。。。。。。

    日子一晃而过,这一日正是清明时节,对于赵家庄来说,今天无疑是一个百年难遇就已经将庄中道路整理的一干二净,一大早更是清水洒了一遍,将祖祠之内更是弄的一尘不染。

    等到太阳升起,村老们便都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带着一干子侄恭恭敬敬等候在了赵石所居府邸的外面。

    待得赵石在族中年龄最长的两位族老的陪同之下迈步出了府门,今日祭祖的盛事便也开始了。。。。。

    唉,想了许多天了,攻川的战事实在不好写,只因为这是个重头戏,一些大致的架子已经搭好,就是战事的细节还待琢磨,主要是地形和关隘,得查上许多的资料,有熟悉的书友帮下忙好吗?

    本来想多写些的,但这些天得放慢些速度,不然写到川中战事时就要卡壳,那可不妙。

    有些人说成吉思汗都出来了,没见到汉人中的英雄豪杰,这个其实好理解的,大家仔细想想,宋末的时候除了一个文天祥外,剩下能知道名字的多数都是奸臣,是不是让人感觉宋末无英雄?

    南宋有数的几个大英雄,什么岳飞,韩世忠,吴,吴等这个时候都已去世,也许是阿草知道的不多,那么也请知道的书友给个名单吧,好吗?)(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COM,章节更多,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将血 第三卷 失意自有心胸 第六卷大风起兮云飞扬第四百一十七章家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