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换血

+A -A

  嘉苍县城所在的金山上,“金山书院”四个石刻大字赫然挂在光滑的峭壁上。顺着大字往东,一千个形态各异的摩崖观音像从山顶一直到山腰,“观音崖”的山门之后,延绵数公里的祭坛里香火缭绕。

  “观音崖”山门不远处,是几柱直耸云天的“大香”——那是嘉苍化工厂的大烟囱!

  在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得益于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怀,“跑要”的资金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发挥效应,嘉苍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交通方面,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的目标,城关镇和关山镇附近的几个村,还把路修到了村里;在农业方面,通过减半征收农业税、推广科技种田、夯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小麦产量较去年大幅提升,水稻种植面积也不断增加;在工业方面,企业承包责任制不断完善,全民所有制企业活力不断提升,乡镇企业落地生根,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每天清晨,这个县的党委一把手严恒之都会顺着摩崖石刻旁的石梯,登上金山顶上,俯瞰历史悠久的嘉苍县城。因为天热,他和以往一样,上身穿了一件汗背心,手里拿着一顶草帽,边走边当扇子扇风。

  即便是这副打扮,早锻炼的人也能很快认出来严书记。尤其是同样喜欢早锻炼的杨泽进,几乎每天早上都会在观音崖的转角处和他相遇,然后一起上山、下山。

  今天也不例外。

  “严书记,早!”杨泽进挥挥手,快步跟上严恒之的脚步。

  “泽进,什么时候回来的?”严书记停下脚步。实际上他们已经一个多月没见面了。

  杨泽进刚刚从省社会主义学院中青班学习回来。“昨天晚上,还没来得及向您汇报!”

  “年轻好呀!我们都没有机会参加那么高级的学习了!哈哈!”严书记继续往前走,脚步也明显加快。

  “严书记也还年轻!您看你这身体,可比我们强多了!”

  “不行了。以前这两百级台阶,我大气也不会喘一口!现在呀……”严恒之歇下来,摇着草帽弓着腰,“只求不要倒在工作岗位上呀!”

  杨泽进走过去,伸出手扶住严恒之。

  严书记摆摆手,“没得那么严重,还能走得动!”他直起腰来,指着远处的群山,“泽进,咱们嘉苍真是多山呀!”

  “对!但也没什么大山!”

  “你说的太对了。正是这些小山害死人喽!并且呀,有的小山头还是人为的,我觉得,该削还得削!”严恒之说完继续往前走。

  杨泽进捉摸着领导的这句话。他知道,严书记是外地人,只身一人到了嘉苍,连个秘书和司机都没带。刚来的时候他说要搞党政分离,企业不动就政府先动,政府不搬就县委搬——曾经被废弃县政府老院子现在就是县委的办公地点。

  杨泽进知道。这是县长张英德的初步胜利。说起张英德,杨泽进对他的了解超过了任何人。他曾经是自己的分管领导,也是岳父的信得过的人之一。此人心思缜密,表面上为人和善。实际上是尸位素餐。

  杨泽进是个聪明人,既想做“老好人”,又想干大事业。但他自己也知道,这二者不可兼得。

  在严和张之间。他很难抉择。

  严恒之是即将退休之人,本以为他是来嘉苍混几年就退居二线,没想到来了之后还这么大刀阔斧的改革;张英德比严恒之要年轻几岁。并且是嘉苍本地人,从党政到基层,各个关键环节都有他的心腹。

  “泽进,怎么一下子严肃起来了?”严恒之转过身看着他,指着不远处的山头问道:“你看那边是关山了吧?”

  “是,书记,那是伟人故里!”

  “你觉得关山好还是这金山好?”

  杨泽进犯了难。论历史和人文,金山更胜一筹;论自然风光,关山又要稍显优越。但他知道书记的言外之意,绝不是景观那么简单!金山是县城所在地,也是张英德的出生地;而关山是领袖故里——从这个角度来看,关山政治优势要突出得多!

  “金山银山,比不过诞生伟人的关山!”杨泽进指着不远处的银山,随口编了这么一句话,“这是咱们前几年的一个民谚,我觉得说得也有几分道理呀!”

  “哈哈,你呀,心眼太多……”

  没过几天,地委下发了新的任命文件,杨泽进被调整到县委组织部任部长。

  嘉苍县党政机关真正的政治改革拉开序幕。杨泽进不仅在常委班子排名靠前两位,而且是政治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操刀人。

  先是进一步实现党政分离,改变县委对人大的直接干预、对政府的全面指挥、包揽一切的格局;二是精简机构,改变县委在政府内下设的一系列党的机构,将职能相近的机构合并,将一些专业管理机构如农技站、种子站等逐步过渡到企业独立经营模式;三是部门和乡镇领导大换血,提拔了一大批年轻干部,改变了“论资排辈”的传统。

  这样大规模的政治改革,在嘉苍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杨泽进站在风口浪尖,以他敏锐的政治觉悟和魄力,在严恒之的指导下,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张英德的初步胜利仅仅停留在了初步,他万万没想到最后站出来对付自己的,居然是曾经的心腹杨泽进。张县长几次到地区找陈博年汇报,老陈只是摆摆手,“我是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你说的这些我只能当个新闻听着,你看看,报纸上都在表扬咱嘉苍的政治改革卓有成效,我为家乡骄傲呀!”

  在这次政治改革中,我们不得不提及另一个能人——聂仁昊!聂助调已经在去年大约这个时候到地区农科院任副院长。这对他来说是个不错的差事,既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农业打交道,又不用去担忧那些政治斗争。

  但这一天,地委组织部领导和他的谈话再次打破了他的清闲。

  “仁昊。你知道现在全地区都在搞政治改革吗?”

  “大概晓得一点!”

  “如果现在让你重新回到党政机关,你想去那个部门?或者那个县区?”

  “我觉得自己在这里挺好的,每天和种子打交道……”

  “哈哈,你呀,还达不到科研的水平,让你来这里,是王书记给你个过渡,早晚还得出来!你认识严恒之吗?”

  “算认识吧,我只在报纸上见过他的名字,嘉苍的书记。正干的风生水起!”

  “前几天他到地委汇报工作,希望我们给他配一个懂农业的副县长,他提到了你……”

  “他还认识我?呵呵,也对,他还有一小段时间和我有过交集,只不过我还未曾见过他,你们就把我从果园里调到这农院里来了!”

  “哈哈,仁昊,你还这么年轻。不可能一辈子在这里!严恒之‘老骥伏枥’了,还能有这番魄力,把嘉苍这么大一架马车拉上正轨……”

  “确实不简单!”在经过一番浮沉之后,聂仁昊对政治的看法要成熟的多了。

  “现在我们想调你过去任常务副县长。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聂仁昊苦笑了一下,作为一名党员,在组织的安排面前,还有什么意见?“我服从安排!”

  没几天。聂仁昊又走进了那座大院。张英德看着年轻的“老朋友”,给了他一个紧紧地拥抱。

  来宣布聂仁昊任职的是地委副书记李翔!

  这个李翔正是原江云市副市长李翔。我们对他并不陌生,从一个正县级派出所副所长。转任副区长、区长,晋升副市长,一个月前从江云交流到嘉南地区。

  李翔和严恒之是战友,老李来的时间不长,老严还没来得及去拜访这位上司。

  在宣布聂仁昊任职的领导干部大会之后,李翔带着聂仁昊和党委政府的领导班子一一握手。

  “老严,没想到咱们到这里见面了!”

  “您已经从团长升为专员了,哈哈,我呀,之前是你的政委,现在是你的下级!”

  “我刚一来就听王书记说,你现在是‘司令’,把你在部队的那一套用在执政上,你看看你的党政领导班子,个个都是得力干将,你呀,从年龄上就拖后腿了!是不是,张县长?”

  “严书记是驰骋沙场的老将,带兵有方、治县有为!”张县长笑着答话。

  杨书记指着杨泽进,说道:“老张,带兵那是杨部长的职责,治县那是你的分内之事,我呀,顶多就是个参谋!”

  一行人哈哈大笑,从会场走出来,到酒店用餐……

  筵席间,少不了要喝点酒。

  按照席次一一就座之后,严恒之说着问老李:“老规矩?”

  “老规矩!”李翔中气十足地答道,然后会心一笑。

  “同志们,我和老李说的老规矩呀,是喝酒的老规矩!我们的李专员有个绰号叫‘三杯酒’,他在哪儿喝酒都是三杯——你一杯,我一杯,大家一起干一杯!所以呀……把酒倒上,我和张县长一人敬领导一杯,咱们大家伙儿再敬一杯……”

  “要不得哟——”江云话和嘉南话还是有些微的差距,尤其是后边的拟声词拖得特别长,逗得大家笑了起来,“三杯酒咱们互敬,喝完就上大米饭!”

  “好!……”

  杨泽进坐在聂仁昊的身边,每次举杯的时候两个人都主动碰杯,然后莞尔一笑,一饮而尽。

  两个人心中的隔阂依旧存在。或许恰恰因为这种隔阂,才让他们再次同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这也正是严恒之用人的高明之处。

  严恒之的另一个高明之处是对聂仁昊家属的安排。当他觉得自己离农村越来越远的时候,严恒之安排人将聂仁昊的妻子安排到县纺织厂当工人,两个孩子都转到县一中上学……

  ※※※※※※

  从嘉苍到石桥的柏油路已经修通,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因为资金短缺,岔河到石桥的这段路既不是单车道,也不是双车道,成了1.5车道。

  不知是技术不过硬还是承包方偷工减料,几个厂子拉货的卡车没跑几趟,路面倒是破损了不少。养路队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大热天的在马路上打补丁。

  杨泽华倒是在里头捞了不少钱。这老汉承包的十公里路,刨去成本,着实发了一笔小财。家里的的黑白电视机从十四英寸换成了十七英寸,还买了一台崭新的缝纫机。

  杨老二主动申请不再担任村支部书记。每天像个退休干部一样,衔着一枝精致的叶子烟杆,在稻田边上转悠。

  这样,村两委的班子也出现了变化。新任的村支书虽然也姓杨,但终于不再是五组的人。杨淑芬依旧是妇女主任,每天杨家湾、猫儿山、砚台山三处转。

  杨泽贵每天围着那几台机器转悠,装进口袋的钱越来越多。淑芬又从县里购回一台挂面机,杨老四的院子里就更加热闹了。

  这几天,还有一件值得杨老四高兴的事。小女儿淑菲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被县一中录取。明天就是放榜(乡中学贴出的“喜报”)的日子,杨淑菲的大名将被贴在戏楼下的木墙上,并且排在第一个!

  杨泽贵找来算盘算了算,除过给二姑娘准备嫁妆的钱,他想买一台黑白电视机,再给淑菲缝几身新衣裳!

  二哥说他家六成新的十四英寸的电视机卖给他,他没答话。这么一算,何必要去买一台旧的呢?他完全有能力去买一台新的、十七英寸的大电视呢!

  淑菲快乐地享受她的最后一个暑假,因为在她的计划里,一旦上了高中,那就要没日没夜地学习,一定要为这个家争口气,考上名牌大学。最主要的是,也只有这个炎热的暑假,家里才会稍微少一些农活。

  说是享受,她也并没有清闲,姐姐忙着林场的事,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最近也在迎接大检查。摘梨、卖梨的任务自然就压在了她肩上。

  还好有智慧英俊的广文哥,这个已经把自己当成杨家女婿的准二姐夫,把西片的水果零售商联合起来,上千斤黄梨不到半个月就销售精光!(未完待续。)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家中谁寄锦书来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