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节新式武器
江牧之和李赤骑对新炮架进行了改进,解决了锁定装置,又换用质量较好的滚珠轴承。终于通过了靶场和50公里行军测试。这一重大改进取得的成绩使得总参决定在一五期间所有新造火炮的炮架改用金属炮架,原有的旧式木炮架也将逐步改造。机械部门为三个野战炮兵连紧急制造了新的炮架。接着,连火炮前车的车架也做了改进。
尽管没有足够的马匹而使用的是“代畜输卒”,但是火炮前车依然不可少――不仅是用来装弹药,更主要的原因是火炮的重心高,在拖动的时候很不容易掌握平衡,稍有不慎重就会出现倒栽葱的场面。前车可以在牵引时支撑炮车的尾部,平衡重心,还能分散沉重的炮身的压力,牵引炮车的马匹或者人就只需要提供向前的拉力。
“改进之后火炮运动起来就灵活多了。”应愈检查排列在靶场上的新火炮。炮兵们正在军官的口令声中不断的跑前跑后,模拟着火炮的发射程序。根据炮兵训练大纲的要求,每门炮的8名炮手都要互相进行换岗训练,以备在人员伤亡的状况下持续开火。按照大纲要求:一组训练有素的炮手应该在只剩下两人的情况下依然能继续射击。按照林深河的说法,南北战争时期有只有一名炮手就能让火炮继续发挥作用的例子――当然这样足够得勋章了。
“要是有马匹就好了。”林深河不无遗憾的看着跑前跑后的按照自己撰写的炮兵大纲训练的炮手,110匹马一个连这简直就是在做梦。
“你说要搞新得炮弹的,有没有什么结果了?炮手们还得熟悉熟悉新炮弹的装填发射。”张柏林穿着个汗背心急匆匆的跑来了。
“快了,新炮弹只有比老炮弹更好用。”林深河说着打了个哈欠――下午又要在实验室里挂红灯笼了。
原先为了简化工艺的考虑,陆军的火炮只批量装备了两种最简单的炮弹――实心弹和霰弹。榴弹也有少量生产,但是只作为训练使用,不做储备。
滑膛炮发射的榴弹,其原理大同小异,都是用火炮发射时的燃气点着炮弹上的延时引信来引爆炮弹的。所以在装填的时候必须特别小心,必须保证引信孔冲着炮口,否则燃气一旦直接冲入引信孔,炮弹就会直接炸膛。为了要承受较高的膛压,弹壳必须做得很厚。一枚12磅球形炮弹只能装填900克黑火药。其爆炸产生的破片对人员的杀伤效果甚至不如实心弹。炮兵装备榴弹主要目的是对付建筑物和船只,另外就是起到吓唬人的作用――本时空的爆炸弹毕竟还不大多见。
他准备开发的是榴霰弹。榴霰弹的结构比其他球形炮弹都要复杂:将若干铁质或者铅质弹丸和起爆药一起装进弹体内,由一根延时引信控制其在合适的高度和距离起爆。由起爆药炸开弹体后,弹体内的弹丸就会保持着此前的速度飞向前方的敌人,其威力相当于一发霰弹的抵近射击。
榴霰弹在中远距离内的杀伤效果与实心弹榴弹相比堪称非常出色,特别是在打击密集队形的敌军的时候,如果引信起爆的时机掌握的好瞬间就能击倒一大批敌人。不过早期的榴霰弹即不精确射击起来也不大安全――榴霰弹内部的弹丸在发射中彼此摩擦很容易提前引爆炮弹里的火药。
林深河选择的是经过英国陆军上尉Ber在1840年改进的榴霰弹。它在结构上有了极大的改善,当然也更加复杂了。弹丸装在弹体的前部,由一块铁质的分隔板和后方的起爆药隔开。尾部装有一个既可以防止弹丸在炮膛内翻滚,又会在发射时的燃气压力作用下膨胀以起到闭气作用的杯状尾垫。这样的结构使得整枚弹丸后轻前重,再结合了尾垫之后的独特形状,炮弹飞行时候的状态相当稳定,精度也比同时代的榴霰弹高很多。当延时引信引爆起爆药后,弹体被炸开的同时铁隔板就会将弹丸向前方推送,使它们成一个锥角向前射出,而不是像其他榴霰弹那样无规则的散布,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其杀伤威力。
用12磅加农炮发射榴霰弹的时候,它能够在1100米的距离上发挥作用,其威力远胜过只能炸出二十片大破片的榴弹。
有了这个玩意之后,伏波军就能在中远距离有效的杀伤快速运动的骑兵集群,而无需等到200米外再用霰弹进行射击了。
原本对付以徒步部队为主的广东明军根本就不需要量产榴霰弹。不过争霸大陆是迟早的事情,不如借着明军进剿的机会提前试验一下。
最后,他要改造一下炮兵用的延发引信。有了榴霰弹之后,使用安全可靠的引信就变得非常重要。
过去张伯林的滑膛炮兵在训练发射榴弹的时候使用得是最简单的时间引信。简单到大家觉得太容易了。一根中空,两端开口的木管――穿越者干脆连加工中空木管的功夫都省却了,直接用得是细竹管――管内装燃烧速度很稳定的慢燃火药。信管上标有刻度。使用时炮手先估算一下发射距离,从火炮手册里查出距离和炮弹种类对应的飞行时间,再按引信上的刻度截去相应的长度,塞进炮弹的引信孔,一端露在弹体外,另一端与弹体内的炸药接触。最后把炮弹塞进炮膛,确保引信的位置朝前就可以了――后来就干脆给使用时间引信的球形炮弹直接安装一个木制弹托。确保装填的时候方向的准确性。
这种引信操作起来直观方便,但是因为是手工插入信管,插入深浅会影响到起爆的结果。而且插入引信的引信孔和不能和信管完全密合,使用起来有时候并不安全。林深河决定直接仿制Brmnn引信。这是滑膛炮上能够找到的最好最可靠的时间引信。它是一个扁平的金属圆柱体,外表有螺纹,可以旋入引信孔上表面刻着时间,使用时只要在需要的时间刻度上打个孔,再旋进炮弹的引信口就可以了。Brmnn引信的最大时间只有5.5秒。不适合给臼炮这样初速很慢的炮弹使用。
引信的三视图画出来之后,他把图纸交给了机械部门。
“这东西制造要有一定的精度,我得找元老做。”展无涯看了之后说,“黄铜的?”
“对。”
“个头还算小,黄铜的也消耗不了多少。”展无涯看了看尺寸,“先做一千个怎么样?”
“没问题,我想张柏林的炮手是没机会发射一千发榴弹和榴霰弹的。”
“还有一点,既然现在我们要量产榴弹和榴霰弹。就可以制造这两种弹药的整装炮弹了。”林深河说,“毕竟整装炮弹的发射速度要快得多。”
所谓整装炮弹就是在使用榴弹、榴霰弹的木制弹托下再固定一个布药包。这样原本的装填火药、装弹的步骤就合二为一了。
靶场上炮声隆隆,陆军正在加紧备战的时候,海军也在忙于新得装备试制。海军的作战任务是封锁,同时也要负责保卫临高海岸线。特别是博铺和马袅两处重点港口。
海军要派出大部分的船只去担任海上封锁的任务,还要同时继续担负向三亚运输物资的任务,可以直接保卫港口的船只将大为减少。博铺的防御体系以重炮为主,远程火力很强,直接保卫港口的力量却有点偏弱。马袅只有一座炮楼和一个海兵排,守备力量更加薄弱了。
“我们在马袅的守备力量太单薄了。”陈海阳在作战会议上说,“马袅是我们的盐化原料供应基地,还有现代化的制盐厂。守备力量只有一个排和一座炮楼――上面配备的还是一门12磅山地榴。如果敌人突破海上封锁,在马袅登陆――当地有蒸汽制盐厂、有风车、有锅炉。只要被放上一把火就够得上损失惨重了。”
马袅有一处浅水港口,很适合明军使用的小吨位船只进行渗透式的登陆作战。
“现在再谈建造炮台之类有点晚了吧。”
“不,能有一个月时间也就够了。”来参加会议的梅晚说,“给我足够的资源。一个月时间我就能建造一座战时容纳一个步兵连驻防,配备重型火炮的大型棱堡。”
“可以吗?”与会人员交头接耳了一阵。何鸣点头:“我来争取。不过你得确保在一个月里完工。”
“我保证完成。”梅晚说。
“与其造棱堡不如制造一些水雷用来封锁港口。防御敌人的船只渗透。”李迪身为港务主任兼要塞司令,对水雷的事情念念不忘。
“水雷?我还怕把我们自己的船给炸了呢。”陈海阳对水雷的效能很清楚,所以对水雷的使用更加犹豫。
触发的锚雷的技术很简单,但是海军没有扫雷具可用,一旦需要扫雷的时候就很不方便。万一出现脱锚漂雷现象,以琼州海峡的宽度,简直就是无差别炸船的利器。
过去,海军和武器设计部门曾经考虑过目视电发水雷的制造,用来在港口航道内布设防御。但是海水中的电线的防腐防漏以及水雷脱锚的问题始终不能很好的解决,最后电发水雷的方案也放弃了。
另一种方案是文德嗣提出过的杆雷艇。最初提出的杆雷艇设计方案是带装甲覆盖舱面的划艇,以人力划桨驱动,药包固定在船舷上之后放出一条电线与杆雷艇连接。杆雷艇随后快速倒桨至安全距离,再用电发火引爆药包。
这种设计虽然充分考虑到了杆雷艇的安全性,但是实际使用划艇进行模拟测试的时候发现使用划桨并不方便,水手很难在敌火下保持镇定的划桨节奏,人力杆雷艇的操纵性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而电发火又带来了老问题:防水的电线解决不了。所以杆雷艇的项目就一直搁置下来了。现在担任内港警戒的是几艘安装了打字机连发枪的交通艇,火力很猛但是在面对大型舰船的时候威力不足。
“我们现在能够量产蒸汽动力的三发艇,完全可以使用现成的装备改装而成。”文德嗣对这件事很热情,又开始推销他的杆雷艇了
所谓三发艇是造船厂为了统一近海和内河使用的小型运输艇所制造的标准化机动艇。按照体积大小分为大发、中发和小发。
文德嗣的提议是使用木壳中发艇作为基艇,这种艇的满载排水量全长13米型深1.5米,平均吃水0.78米。装一台随巢型小型蒸汽机。满载时速度4.5节。虽然速度稍慢,在港口和沿海港汊内运用机动性还是绰绰有余的。
有了机动性,过去为了安全性而采用的电点火也就不再是必须的了。
这种新得杆雷快艇采用蒸汽中发艇作为原型艇,在上面覆盖倾斜的铺设一层铁板作为装甲――铁板不需要多厚,能够抵挡住火绳枪的射击就可以。船头是一根可收回到船体内的金属长杆。金属杆的前端有一个可脱卸的扣件与杆雷体接合。杆雷本身为扁平的圆柱形木盒子,内装30G的黑火药。其前端是平整的,上面有许多带倒刺的钉子,力求能够固定在船板上。尾部是一个脱锁装置,与雷杆前端的扣件连接。一旦固定完成,舱内的人员立刻拉动装置使得雷、艇分离。雷杆上的脱锁装置联着发火器的拉火绳,一脱锁之后,拉火绳被脱离的拉力拉开,拉火管引燃导火索开始燃烧。直到延时结束起爆杆雷。
杆雷的引爆装置采用的是木柄手榴弹发火装置,简单可靠。制造起来对穿越集团的工业也没有难度。
雷、艇分离之后,杆雷艇可以退回安全地带,将雷杆收回艇内重新装雷择机再攻。
因为采用了蒸汽机动力,杆雷艇的机动力就有了保证。虽然吨位小,速度慢在外海用处不大,但是在窄小的内港乱斗中还是有很大的作用。
机动性和装甲可以保证其近距离的混战中不被攻击不被跳帮,而杆雷还可以多次装填。这种艇的成本不大,能够快速批量制造,用来保护港口正好。
“雷体和船只的结合性有保证吗?恐怕要很大的撞击力才能把雷体固定到船壳上。”
“用划桨可能不行,蒸汽动力还是够得。我们可以增加一点有粘性的东西――比如树胶来增加附着力。”
“这样全封闭式的装甲,操艇人员怎么观察呢?”
“使用装甲百叶窗。”文德嗣说,“看到这个突出船体圆形装甲塔了没有,塔身上环形布置六个装甲观察窗。”
驾驶塔里是双人的,一名舵手在前操舵,艇长坐在舵手背后略高的位置上,他的座位可以转动,通过百叶窗观察外面的状况,舵手根据他的口令操舵,艇长还可以通过内部通话管指挥全艇。
“有两名轮机兵负责蒸汽机,两名水兵负责操作杆雷。再加一名候补人员――他可以用来帮忙加煤,全艇七个人就够了。全艇除了预装一枚之外,再备雷四枚。”文德嗣指点着他的设计图。
按照文德嗣的设想,这种杆雷艇在穿越者造出飞轮鱼雷之前用来保卫港口毫无问题,它至少比机枪艇的毁伤能力强,一发杆雷足够炸毁或者重创一艘数百吨的船只了。
“马袅布置四艘,博铺布置十艘。一半处于升火待发状态,一半休整。只要能击毁二三艘敌船,对方就得吓得逃命了。”
当即决定向企划院提交紧急建造十六艘杆雷艇、八艘机枪艇的紧急造船案。
邬德立刻批准了这项造船案,至于杆雷艇是不是那么有用,在他看来不是大问题――没用的话大不了拆掉装甲当交通艇,反正不浪费。
展无涯得到了何鸣的明确指令,要求在所有工厂内组织民兵。每天抽一小时进行军事训练。
“用长矛进行军事训练?”
“先用长矛连刺杀和队列技术。操枪可以用教练枪先顶着。还有投弹――海林那边已经移交了几百个教练弹过来。你拿一百个去给工人们训练。”何鸣说,“我已经向企划院提交了申请,要求紧急扩大步枪产量,到时候大家就都有步枪了――你要从工人民兵中挑选出政治可靠最为坚决的分子作为基干民兵,准备随时调用。”
“怎么?要拉工人去打仗。”展无涯大吃一惊,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产业工人,哪怕死掉一个都亏大了。
“是让他们充当预备队和卫戍部队。不会调动他们出击打仗的。”何鸣解释说,“除了工厂之外。公社和当地的村寨也要进行动员。不过工人自卫队将会是主力。”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