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来,李梦扬一有空就跑到后宫去看望王如嫣和刚出生的儿子。初为人父的他,心情显得特别的好。
但同时他在处理国事上,也没有放松。
他心中对于赵匡胤的遗嘱从末忘记,他命凌振动用“暗影”的全部力量,密切注意北汉国的一举一动。
这些日子以来,他根据凌振所搜集到的情报,一直在分析北汉国内的形势,找寻适合的时机。
如今,南方已经平定,国内的形势也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自己一直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该是平定北汉的时候了。
但是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有详细的计划才能确保成功,还是先听听大臣们的意见,再作安排。
想到这里,他马上下诏召集群臣。
长春殿中,李梦扬望着两旁的文武大臣,沉声道:“诸位爱卿,今日朕召诸位来此,为的是商议征讨北汉之事。
自先帝开国以来,念其同是汉氏一脉,多次致书,劝其归附。北汉不但不听,还多次与我大宋为敌。
为此,先帝曾数度征伐北汉,可惜天不佑我,末能平定。先帝临终之时,对此事念念不忘,深以为憾。
今朕欲兴师北伐,完成先帝遗愿,不知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听完他这番话,众臣纷纷议论起来。薛居正首先站出来道:“皇上,依老臣之见,此举尚不可行,请皇上三思!”
“哦,薛爱卿,你有何高见?”李梦扬道。
薛居正严肃道:“皇上,老臣以为,皇上您初登大宝,时日尚短。如今我大宋国内之事,千头万绪,皇上理应先治理此事。
北汉不过一隅之地,得之不足以辟土,失之不足以为患。何况兴兵征伐,所费甚多,对百姓又有何益?请皇上明察。”
“是啊,皇上,臣也有同感。”张齐贤接着道:“自古圣人举事,动在万全,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胜。
臣以为,只要我大宋国内稳固,国泰民安,日后北汉必会来归,何须出兵征讨?”
听了他这句话,李梦扬顿时觉得哭笑不得。没想到这世上还有这么天真的人,居然以为只要将国家治理好了,敌人便会不战而降。
唉,难怪宋朝一直无法强盛,有这样的大臣,想要强盛可真难啊!看来文臣方面都是主和的居多,可是武将们应该有不同的意见吧!
李梦扬转达头望着曹彬道:“曹爱卿,你对此事有何想法?”
曹彬想了想,道:“皇上,臣与二位大人的看法不同。臣以为,如今我大宋国势正盛,兵强马壮。
此时若征讨北汉,如摧枯拉朽,何患不成?”
“好啊!”李梦扬心中暗道:“这才是我想听的话嘛!”李梦扬高兴道:“曹爱卿,那依你之见,我军该如何平定北汉?”
曹彬沉声道:“皇上,若要平定北汉,必先阻挡辽人。先帝在世之时,数度征讨北汉,皆不能平定。
其主因除了北汉坚守之外,便是辽人派兵增援。若是能击退辽人来援之军,则北汉可定也。”
“嗯,曹爱卿所言甚至是。”李梦扬点头道。
他看了看其它的大臣,道:“各位爱卿都退下吧!曹卿家,你留下来,朕还有事相商。”
薛居正等人见他如此说,知道他征伐北汉之心已定,只得告退。
众臣离开后,李梦扬对曹彬道:“曹爱卿,适才你也看到了。这些文臣们都不愿征伐北汉,只有你一人明白朕的心意。
朕北伐之心已定,爱卿可有何良策?”
曹彬微笑道:“皇上,若要平定北汉,我军需分四路进军,分攻太原。此外,还需另派一路兵马至石岭关镇守,以防辽兵来援。”
李梦扬想了想,道:“此计甚好,依曹卿家之见,此次北伐该由谁来出任主帅?”
曹彬沉思片刻,道:“皇上,依臣之见,潘美潘大人智勇双全,由他出任主帅最为合适。”
“潘美。”李梦扬想了想,潘美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他点了点头道:“嗯,潘卿家确实是适宜之选。
曹爱卿,那朕就下旨由他出任主帅。”
“皇上英明。”曹彬恭敬道。
李梦扬笑道:“曹卿家,你过奖了,英明嘛,朕算不上。不过朕还算个称职的君王,只要后人不说朕是昏君就好。”
第二天,李梦扬下旨任命潘美为北路招讨使,率崔彦进、李汉琼、刘遇、曹翰、米信、田重进等将领,四路进兵,分攻太原。
又命邢州判官郭进,为石岭关都部署,负责阻挡辽国来援之师。北汉国主刘继元听说宋军大举来犯,急忙派使者前往辽国求救。
辽景宗耶律贤马上派使者前往汴京,觐见李梦扬。
李梦扬见到使者后,故意问道:“贵使不在大辽,到我汴京所为何事啊?”
辽国使者道:“本使此来,是为了北汉之事而来。不知皇上为何要征伐北汉?”
李梦扬沉声道:“北汉之地,本是我朝国土,先帝在位时曾屡次致书劝其归降,但其却屡次抗命。
如今我欲兴兵讨伐之,难道贵使还认为有何不妥吗?”
辽国使者忙道:“本使并无此意,只是北汉与我大辽素来交好,而贵国与我大辽这几年来也一向和好。
若是皇上定要征伐北汉,我大辽又怎能袖手旁观?所以请皇上三思,是否可暂缓行事?”
李梦扬笑道:“我大宋这几年来的确与贵国和好,若贵国不插手我大宋征讨北汉之事,则你我两国之间依然可以和好。
若是贵国一定要助北汉,与我大宋为敌,那你我两国之间便只有一战。是战是和,全在贵国一念之间,贵使请回吧!”
辽国使者见此情形,知道此事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也只得悻悻而回。就这样,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