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嫌隙人互言嫌隙语

+A -A

  黎杭回去,一路只坐马车,而且路上平顺,和来的时TT样,不消一天工夫便回到殷京。进了清龙寺,太皇太后依旧是一副养病的懒懒姿态,碧盈洗漱好去请安的时候,便见太皇太后躺在那摇椅上,盖着竹着金线的软被眯着眼,似乎已经睡去了。

  碧盈脚步一顿,不敢打搅,于是便迟疑着没往里面走,刚想着退出去,却听闻有人声骤起,是在问,“谁在帘后?”

  碧盈便站出来,隔着珠帘一拜,起身,脸上微笑不深不浅,恰到好处。

  太皇太后睁开眼,见是碧盈,也不意外,复又闭上眼道,“难得见你一次。”

  这虽然不是问话,但回话的时候也是要将缘故说明一次的。来的时候尔新就想到太皇太后会问这个问题,就想着要帮碧盈找借口,于是说,“夫人,你不如就说因着最近频频祈福,而且请安的时候不赶巧,碰到太皇太后在休息又不敢打扰,到了今日才见太皇太后正好休息过了才敢请安……”

  这样的借口一听就很牵强,碧盈当时就皱着眉接话道,“这话说给你听你信不?不仅掩饰不过去,更显得连个谎话都说了,更何况太皇太后耳聪目明,怎么可能不知道,不如直话直说的好……”

  所以,这会儿碧盈也不绕着弯儿说,便将自己未在清龙寺祈福而前去黎杭的事情说了,当然和谁去等这些直接忽略没点出。

  清龙寺的后面就只有太皇太后和碧盈两个主子住着,而且清龙寺说大也不大,一个主子不在怎么会不知道呢。何况太皇太后只是在养病,头脑清醒的又怎么会不知道碧盈已经不在寺中了呢。只是,见得碧盈如此坦率,微觉得意外,便微微抬了一下眼皮,手抬起来一挥,一屋子伺候着的宫人便退了出去。

  “你既然是个聪明人,没和哀家绕弯子想着遮掩什么,哀家就真当你是坦率自然也和你说明白话,算是礼尚往来好了。那日,你当日在宫中和哀家说的话,哀家都记着,哀家知道如今自己有把柄落在你手上,是哀家一着不慎。等到哀家信守承诺,把你想要的东西给你了,你可别忘了,你也要信守承诺,将你知道的都烂在肠子里,一个字也不外吐才是。”

  碧盈便点点头,太皇太后却不放心的坐起来看着碧盈,那眼神针一样的逼着人,一边口中还狠狠的叮嘱着,“这可是我们的第一个交易,也会是最后一个,你可要放在心上,千万、千万别漏了一丝口风,能够忘记了更是好。”

  “碧盈自然知道这个理。说好地自然会做到。毕竟碧盈说出去。不仅是对太皇太后不好。对自己也不好。碧盈自然不会给自己自掘坟墓。”然而。做出了保证地同时。碧盈又故意添上一句。道。“不过。这样差点去见了阎王地事情。碧盈觉得这可是种珍贵地记忆。自然是会好好记得地。”

  太皇太后先听到前面地话。吁了一口气复又闭上眼躺下去。然而还没躺舒服。就听到碧盈后边添上地话。心头那一丝安定立即再寻不到。又想到自己此时是被人挟制着地。一丝丝不悦膨胀成愤怒。便“哼”了一声。道。“既然如此。你把你宫里知道这件事情地人都给哀家送到隶苑去。”

  隶苑?!碧盈心中一惊。太皇太后竟然开出这样地条件。她还没想什么。太皇太后又开口说话道。“就算你说哀家不信任你也好。你又有什么资格让哀家去相信你。总之。哀家是不会相信长舌头地人。因为虽然那舌头是长在自己地嘴里。但是听不听话又是另外一回事。若是哪一天不听自己地话将不该说地事情说出来怎么办?保证是没有用地。哀家…哼……哀家不过是为自己着想。而且。被送进隶苑地人。他们地舌头都得给割掉。而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地交易地安全性。”

  碧盈心中冷笑。太皇太后太会打算盘了。这样私密地交易之事。能知道地人都算是自己地心腹。倘若都被送去隶苑了。那自己身边还有多少个可靠人。这不就等于是将自己地羽翼给剪断了么?故而。此时面对着渐渐气势逼人(,)地太皇太后。碧盈也不再是一副恭敬态度。——她站了起来。坐在太皇太后对面地椅子上。冷声道。“对太皇太后您恭敬。是因为您毕竟是老人了。然而您没有一点老辈地样子。我又何必对您恭敬?这件事是您落下把柄在我手上。你拿什么资格和我争?若是我地人要被送到隶苑去。那么公平起见。你地人也要被送去。”

  太皇太后露出得意地神情。耻笑道。“哀家年老。身边剩下地统共就那几个人。也都是跟随哀家多年。都老了。留不留送不送都一个样。反正哀家身边再换新地人来便是。只是你。身边没了心腹。你能安心吃得下饭睡得好觉?用那几个老奴来换你那样地下场。值得。值得啊!”

  碧盈冷冷地瞥了太皇太后笑出声地脸。不笑不怒。然而那声音听来却是如此地欢快。她道。“可是。我有说过我真地会把我地人送去隶苑么?我地人。自然是不会送到隶苑去地。倒是你地人……”

  碧盈故意一顿,没往下说。太皇太后皱死了眉,低声但是尖锐的喝问道,“哀家的人,你打算怎么样?”

  “既然不是我的人,我自然不要留着……而且,您也说是老奴,就任我高兴了不是。您看,如何?”碧盈一笑,凑过脸去看着太皇太后,看见她老脸上显露出来的愤怒、还有悲痛,使得自己心中竟然也不好受起来,索性转开脸去。而一边心里想,当日要下毒毒死自己的人可是这个老妇,面对这样的人自己为何要心软,吓唬吓唬她也不过是轻的报复……但每次想到自己要这样做的时候,碧盈又就觉得心底有个声音弱弱的响起来、劝着自己,让自己收手。而自己其实也迟疑着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可是自己如今又已经处在这个位置了,一旦收手前途定是不堪设想,连有没有前途都说不定。而且,碧盈觉得那个声音虽然是来自于自己心底,但是却仿佛不是自己的声音,那么,会是谁?没想出过,只当是幻觉吧。

  耳边,太皇太后僵硬着脸目

  着坐在那里,碧盈不觉心一软,便要递过一杯茶给太7,然而自己的手才伸出一小半却被太皇太后打掉了,“做什么好心?!谁知道你的杯中是不是下了毒……”

  那声音极尖极高,尖到最后似乎高到了顶点便破了音,听来极为沙哑难听。

  碧盈不由苦笑,看着被茶水烫疼的手指,笑了,然而那笑中的无奈凄凉也只有自己知道。是啊,这话一点也没说错。自己既然是在做坏事,为何还要好心起来,不过是让人当作驴肝肺……

  “这可是你屋子里的茶水,我怎么会下毒?再说,我又何必如此……”

  “哼,天地良心。谁知道你有没有……哀家虽然家族已败,身后无人,只能受你挟制,是哀家歹命。但是你别忘记,你的家族也不值一提,你身后又有什么靠山,皇上若是不册封你的家人,只怕你将来也好不到哪里去……”

  碧盈怎么能让自己受攻击,而且这也纯粹是太皇太后的挣扎,便淡淡道,“您可别和我说什么天地良心,一个也没有良心的人指着一个尚有良心的人质问,我只当是这是笑话一个。还有,顺便谢谢您的提醒,提拔家族的事我会好好酝酿的。而且,我将来落得什么下场我可不在乎,我只要把我想做的事情做完就好。皇上也不是个冷心冷意的人,总不至于让我下场难看才是。”

  提到殷晟,想到在黎杭的事情,碧盈的声音不自觉的一柔,语气也缓了下来。太皇太后也是过来人,岂会看不出这些,嘲讽起来,“不过跟着皇上出去了两三天,受了点滴皇宠,就开始娇羞起来。你难道不知我们的这个皇上可最是寡情薄意的,说的话做的事不过都是些虚情假意,应应景而已。”说完,太皇太后仿佛还看到了碧盈失宠的样子,又笑了起来。

  “可是我……”

  “可是你怎么就长了个和那个贱女人一样的脸,就连偶尔的神态举止也像,若不是这样殷晟怎么会愿意多看你一眼。那殷晟是什么样的人,哀家可是比你清楚。他和他那个深情的父皇不同,你要是做了他的妃子,或者还能做到皇后,只怕是你的不幸了。”

  碧盈一直不语,太皇太后更是得意,忘记自己刚才疏忽竟然直点皇上名讳,还在说着,“反正哀家也老了,殷朝宫中这几代的的恩恩怨怨风风雨雨也看够了、看腻了,或者,正如你的意好了,哀家收回刚刚说的条件,而且答应你,下旨册封你为贵妃,换你去看这殷朝宫中的黑与白。”

  碧盈慢慢的抬起脸来,看到太皇太后脸上那几乎疯狂的神情,那是多年来被压抑后一朝得到宣泄的神情。碧盈刚刚虽然觉得自己落于下风微有不悦,但是如今看到这样子的太皇太后,她才知道自己是赢了。

  然而,太皇太后的话还没停,她问碧盈,“你想不想知道,当日你以安絮宫席宫女的身份前去夫苑的时候,哀家是怎么知道的?”

  碧盈虽然心中想知道,但是却故意装作不理会,眼睛看望往一边去。然而太皇太后说的快意了,似乎是想将心中所有的秘密都说出来,见碧盈不理会自己,却还是说了下去,“那日绮妃邀哀家去赏戏,她宫里的人带着的路却是绕了一个弯,从平琉宫绕着道走。过平琉宫的时候,见檐下有两个小宫女说说笑笑正开心不知道哀家过来,还在自个说着,说的就是你……”

  碧盈心中立即明白了,便笑了出来,道一声“多谢。”

  “不必多谢,此后哀家把权力都给了你,你好好看着,看看这殷朝,看看这天下……”

  气氛不如先前那般敏感尖锐,反而有一种奇异的温情。两个人,一个是家族衰败的太皇太后,一个是无权无势的夫人,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妇,一个是年华正好的女子。但两人之间却还生过暗算毒害的事情,看样子两个人之间的嫌隙是如何都不会被消除的。但是今日,在这样的对话后,两人的关系忽地有了改变,那嫌隙转成了一种融洽,这两个人便在这样的融洽关系中度过了祈福的最后几日,而这样的融洽关系在旁人看来甚至有一种状似祖孙的味道来。并觉得这样子不像是暂时的假装的、还会持续下去。后来也果真如此,太皇太后在中c的中秋之后入了清龙寺,而在清龙寺念佛吃斋直到碧盈出宫的那一段时间,碧盈一直如一个亲孙女一样的孝敬关怀着,并且在后来碧盈获罪之时,太皇太后还破例回了宫只为解救碧盈,——这样亲密的关系就连曾经极得太皇太后宠爱过的芍音公主都深感不及,因为在芍音公主出外和亲之时,太皇太后却是一副不管不问感情疏薄的样子,连声祝福都未曾道过。

  *****************

  殷历中44o,在中秋前的祈福完毕那日,有史以来的有帝王亲自去迎接祈福回宫的妃宫。而且,在迎接的同时,还颁布下了一道旨意,上面的大概内容便是册立孟氏之女孟碧盈为贵妃,即盈妃。而且令百官奇怪的是,这道旨意不是由新帝颁布的,而是由太皇太后亲手手笔,也就是说,这个已定的册封,是不容反对的了。百官也不好再有异议,就连先前极为激动闹着联名上书的谏官冯充也无表示任何不满,反而言语间还有几分称赞盈妃的意思,其他的谏官也不好再闹,最多是私底下喝了酒议论,但没过几日,议论的事情已经转到了战事之上,册封的事情被人扔到脑后去了。的确也是,人们只会谈论些热门的事情,这样也显得自己不落于时事。而与此,碧盈的名分算是由此定下来了,并在随后的中秋宴上,太皇太后宣布将手上的权力全部还予妃宫,而此时碧盈已是贵妃,与秦妃地位相同,于是便接过这权力并掌管后宫。

  然而在殷朝的史书上,在有关那年中秋时的部分,却没有任何有关册封贵妃的记载,而且连盈妃这个名字都未曾出现过。这是史官的疏忽还是有意,无人得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net,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千恨文 第九十四章 嫌隙人互言嫌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