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十分的感谢秋千荡漾同志纠正我在本文中犯的错误,呵呵~刚刚在网上查了一下古代帝王的避讳,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妈妈咪啊——避讳是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
比如: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这是因为古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嬴政‘,以后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月‘的‘正‘不再读‘政‘,而读作‘征‘了。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荆‘。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替,真是难听哦~
汉文帝名叫刘恒,于是把恒娥改名‘嫦娥‘,把恒山改为‘常山‘。前面一个改了之后好听一些。
汉武帝叫刘彻,汉初有个知名辩士叫蒯彻,史书上就改称蒯彻为‘蒯通‘。
汉光帝名叫刘秀,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称改为‘茂才‘。昏死~那我们现在算不算是‘茂才‘啊?
汉明帝叫刘庄,当时竟把《庄子》一书改称为《严子》。讨厌,竟敢乱改我喜欢的书,打!
唐太宗叫李世民,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
宋仁宗名赵祯,蒸包子蒸馒头的‘蒸‘字就得改为‘炊‘字。更有甚宅宋高宗名构,为避‘构‘字而牵及够、媾、购、遘……避讳的字达五十多个!
所以我现在是哑口无言,至于秋千荡漾同志询问的是否后面有其它作用,我只能说目前我还没有想到,完全是属于本人的疏忽,一直以为起名字可以随意信手拈来,^_^~这回难倒了吧,不过还是稍微解释一下,这个朝代呢没有名字,也没有史书记载,完全是杜撰出来滴,至于皇帝的喜好和避讳呢,也是我编滴,而且一开始准备是写一个伟大滴皇帝而且还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可惜后来觉得不怎么过瘾,所以决定把德玧写成一个拥有帝王之道却能有屠龙之心的皇帝,但是写着写着呢,我和女猪站在了同一战犀要是我以后的公公这样,我铁定闪得远远的,哈哈哈~所以就一直忽视了对他名字的研究,至于总管太监德奴,纯粹是我面临领导突击检查的时候随便敲上去的人名,其中的疏忽,希望看书的同志们包涵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