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成德,还在小心翼翼的隐瞒王承宗的死讯。长安的圣旨,却在不经意间,翩然而至、当然,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将消息卖给长安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老大。
王承元,那个勇敢的告密者,终于得偿所愿,离开成德,换个地方,继续作老大。
可是,想走,没那么容易!
得知他们的老大就要离开,成德将士呼啦啦围了上来,将王承元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风雨不透,水泄不通。
成德将士的表现,就像北京的桥,千姿百态:有晃荡脑袋瓜子的,也有使劲跺脚丫子的;有伸胳膊的,也有挽袖子的;有挤眉弄眼的,也有抓耳挠腮的;有大声喧哗的,也有哭天抢地的……现场一片混乱。
哗变,一触即发!
这一切,都在王承元的意料之中。因为,他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被如此的盛情挽留,都是拜那道圣旨所赐。那道该死的圣旨宣布,前来接替王承元的人,是田弘正,原魏博节度使田弘正。
王承元想不明白,长安,为什么要作这样一个糟糕的决定,糟糕透顶的决定。
田弘正不适合成德,就像张弘靖不适合幽州一样。因为,成德与田弘正有仇,仇深似海的仇。在成德将士的眼里,田弘正是凶手,杀人如麻的杀人凶手。
当年,成德不尊王化,田弘正曾参与讨伐,杀人无算,仅南宫一役,田弘正就斩下两千多颗首级。
成德军中关系盘根错节,不是父子,就是兄弟;不是亲朋,就是好友;不是乡党,就是近邻;不是同族,就是姻亲。可以说,随便拉出一个,照他脸上打一拳,都会有一大帮人,拿着菜刀给你拼命。何况,死在田弘正手上的亡魂不下两千人,死了儿子的父亲,死了父亲的儿子,死了哥哥的弟弟,死了弟弟的哥哥,死了朋友的朋友,死了族人的族人,死了乡党的乡党,死了姻亲的姻亲。他们,怎么可能容忍,一个仇人,一个不共戴天的仇人,来作他们的老大?
长安,那个笨蛋天子,还有那群蠢驴宰相,难道就想不到这一层?
看来,长安,还真的就没有考虑到这一层。否则,他们也不会巴巴的将田弘正,将最忠心耿耿的田弘正,送入成德的虎口。
不过,现在,王承元可管不了那么多,他需要做的,就是脱身,尽快,越快越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群情汹汹的部下,王承元只用一句话,就让他们趋于寂静:“我,不想作李师道第二!”
成德的将士就是这样想的。
有些事,可以想,也可以作,就是不能说,说出来就没意思了,比如说让王承元作李师道第二。
如今,阴谋被戳穿,再纠缠就没意思了。所以,成德将士停止了喧哗。
不过,要想彻底解决问题,仅凭一句话是不够的,远远不够。这件事,成德将士很受伤。被王承元欺骗,被长安忽悠,最后又弄了个不共戴天的仇人来作老大,搁谁也受不了。因此,王承元要想成功脱身,就必须安慰一下成德将士受伤的小心脏。安慰,空口白牙的说两句漂亮的安慰话是不行的,成德将士比较直,他们喜欢实惠,最好是花花绿绿的钞票。
二十岁的王承元做事一点也不含糊,一咬牙,一跺脚,将王家在成德的产业卖了个七七八八,然后作为安慰奖发给了成德的将士。官阶无论大小,见者有份。王承元的这一举措收到奇效,看在钱的面子上,大部分成德将士心满意足,回家洗洗睡了。
当然,任何时候,都少不了二杆子。阴谋已经被戳穿了,钱也拿了,这些二杆子就是不肯走。不走也就罢了,在这里给王家看家护院,也还不错,关键是,他们不走的目的,就是不是王承元走。这些二杆子的典型代表,就是牙将李寂。
面对这样一个油盐不进的家伙,王承元哭笑不得。
为了尽快离开,离开这块是非之地,必须快刀斩乱麻,否则,谁也不敢保证,刚刚稳定下来的局势会不会再起波澜。一抹杀意,一抹残酷的杀意,掠过王承元年轻俊俏的脸庞。
王承元走了,终于走了,留下几棵血淋淋的人头,如释重负的走了。
临行前,我想对王承元说两句:王承元,其实,你想多了!因为,虽然现在还是元和十五年,可此时的长安早已不是彼时的帝京。长安,早已没有足够的智商和能力,制裁任何一个敢于叛乱的河北藩镇。所以,如果留在成德,你,绝不会成为李师道第二。至多,也就是王承宗第二。说不定,你会比你的哥哥更加滋润。
王承元走了,田弘正来了。
如果说,张弘靖就如幽州,迎接他的目光是狐疑的话。那么,田弘正进入成德,迎接他的目光,就只有一种表情,那就是仇恨,咬牙切齿的仇恨。
无论如何,成德与长安的第一轮交锋,长安取得了胜利。虽然,这个胜利既不光彩,也不彻底。事实上,与其说是长安的胜利,不如说是王承元的胜利更为切合实际。与年仅二十岁的少年王承元相比,已经二百多岁的帝国,幼稚的像个孩子。
如今,王承元走了。接下来的路,长安需要独自继续走下去,没有了王承元的帮助,长安,还能不能走好剩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