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平江南,望中原

+A -A

    时年夏末,颜良斩孙权,平江东,威震天下。

    杀了孙权的颜良,自将大军返回应天,大赏三军,安抚士民。

    从去岁开始,颜良从柴桑一路杀到了吴郡,近半年的时间里,可以说是一直处于战争的状态之中。

    尽管连战连胜,最终进而灭了孙权,攻取江东,但麾下将士的体力与精神,说实话,确已是达到了极限。

    便是因此,虽有周瑜仍据淮南,对江东还有相当的威胁,但颜良还是决定,暂时息兵休战,让将士们恢复精力,同时,也可以抽出精力来巩固胜利果实。

    孙权虽败,但江东却仍是人才济济,为了恩威并济,收取人心,故颜良迁治所于应天之后,就启用了诸如顾雍、虞翻等不少江东名士,以充实他的霸府。

    而在用人方面,颜良还特意征辟了不少,曾在孙策时代被杀戮的豪强大族出仕,以借助他们对孙氏的怀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在世族方面,颜良知人善用,在对待百姓方面,颜良也采取了不少措施。

    对于遭受战争破坏最严重的丹阳郡一线,颜良法外开恩,下令免除该郡一年的赋税,而对于吴郡等其余江东诸郡,则根据受战争破坏的不同程度,予以减赋。

    因是去岁柴桑鏖兵的原因,孙权在江东粮食欠收的情况下,为了支持旷日持久的战争,曾几度向江东百姓加征粮赋,弄得是江东百姓怨声载道。

    如今颜良不但免除了他们被加征的粮赋,还对原有的粮赋也予以削减,如此“仁政”,很快便使江东百姓欢欣鼓舞。个个盛赞新主的仁慈。

    在颜良的软硬手段兼施之下,江东士民很快就忘记了被杀的孙权,转而拥护颜良这位神武雄略,仁慈爱民的新主。

    当然,颜良对江东人不仅仅要施恩,还要提防。

    颜良知道,东吴的军制在三国时期十分特殊,实行是的兵为将有的私兵之制。

    这私兵之制就是说,兵马部曲归将领私人所有。即使是孙权,也不能越过将领,直接调遣他的兵马。

    历史上,诸如陆家一族,更因拥有着强大的私兵。达到了连孙氏皇帝都深为忌惮的地步。

    孙权之所以采用私兵制,乃是因为他的基本国策是限江自保,需要用私兵制来赢得那些江东土著的支持。

    颜良则不同,他的志向是进取中原,全据天下,自然不会让这些倾向于划江而治的江东土著,影响到他的大业。

    故此。颜良征服江东后不久,就旋即废除了孙权实行的私兵制,将江东的兵员,统统转为国有。

    颜良的改制虽然对江东土著有很大的影响。但实际上却并没有遇到多大的阻碍。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在征服江东的战争中,东吴的将领死的死,降的降。东吴的士卒也死伤过半,整个孙氏集团的军事体系。基本上已完全瓦解。

    这也就是说,无论是吕蒙、凌统等旧降之将,或是陆逊、朱桓等新降之将,他们所领之兵,基本已不是原先私有的部曲。

    因此,当颜良废除私兵制时,自然就没有多少阻碍的力量。

    当颜良休养生息,以待再战的同时,他也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天下的局。

    许攸的司闻曹,几乎每天都将北方最新的战况,及时的送到颜良的手中。

    而整个北方的战争中,最值得关注的,无疑是邺城之战。

    原先之时,袁谭的幽燕铁骑,一路南下,直取巨鹿。

    刘备所率的青徐之军,也进据广宗,摆出一副进军巨鹿的架势,意图与袁谭形成夹击之势。

    袁尚不得已之下,只得尽聚冀州之兵于巨鹿,打算拼死挡住两个强敌的合击。

    但就在袁尚兵马北面,邺城空虚之际,刘备却突率大军,由广宗南下馆陶,绕过袁尚的北面防线,从东面阳平郡攻入魏郡,数日时间内便直抵邺城城下。

    此时邺城之兵不过七千,乃是由袁尚谋主审配坐镇守御。

    刘备以三万精兵,合围邺城,并以伏兵之计,打退了袁尚的数路援兵。

    而袁尚因是在巨鹿被袁谭所牵制,无法率大军回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老巢邺城陷入了重围之中而不得救。

    于是,在颜良水淹邺城之时,刘备也用诸葛亮之计,决漳河之水以淹邺城。

    城中人心惶惶,城外洪水滔天,审配之侄审荣为求自保,便暗中与刘备勾结,偷开邺城东门,尽放刘备的大军入城。

    围城一月,刘备便借着二袁纠缠之际,偷得渔人之利,一举攻下了这座河北的心脏城池。

    邺城一失,袁尚治下诸城,无不望风而降,或降于刘备,或降于袁谭。

    兵败如山倒的袁尚,只得被压缩在巨鹿、广平和赵国三个郡国之间的狭小之地,苦苦的支撑,败亡之势,已成定局。

    “刘备此人,渔翁得利的手段还真不是一般的强,这位刘皇叔本为枭雄,今得孔明相助,看来真是如鱼得水啊。”

    庞统纵然自傲,但对与他这“凤雏”齐名的“卧龙”,还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颜良却只淡然一笑:“刘备攻取冀州,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孤想用不了多久,咱们就要再跟刘备交手,士元,你可有自信胜过你那位鹿门的同窗吗。”

    司马徽和庞德公等襄阳名士,曾在鹿门传道授业,庞统、诸葛亮、徐庶等人,均曾在那里学习,尽管庞统要年长诸葛亮很多,但他二人称为同窗也不为过。

    “孔明这个人,确为王佐之才,只可惜啊,他凡事太过于求稳,需知兵法之道,贵在随机应变,奇正相合,孔明正缺一个‘变’字。”

    庞统三言两语,道出了诸葛亮的软肋。

    颜良微微点头,深以为然。

    其实当初诸葛亮辅佐刘琦之时,并非就没有翻盘的机会,而且诸葛亮确实也出过几条好计。

    只是,诸葛亮的的计策,却屡屡为不按常理出牌的颜良所破解,或许这其中也有诸葛亮不擅用奇的原因在内。

    念及于此,颜良便笑道:“士元这么了解诸葛亮的软肋,如此看来,你对战胜这位同窗,是志在必得了。”

    颜良原以为庞统为自信的称是,但这时的庞统,却反而鲜有冷静的摇了摇头。

    “孔明虽然不擅用奇,但他用正兵的能力,却是世所罕有,如果刘备能给他十万兵马,孔明从北到南,一路平推也不是没有可能。”

    从北到南,一路平推。

    庞统对诸葛亮的评价,已是非常之高了。

    颜良却没有一丝惊讶,相反,此时的颜良,却愈加兴奋起来。

    此前与诸葛亮的几番交战,那位卧龙总是躲在幕后操纵,如今他辅佐刘备,终于是站在了前台。

    这也就是说,颜良终于可跟诸葛亮正面交手,见识见识他传说中用正兵的手段。

    “很好,诸葛亮要是没有两把刷子,跟他交手岂非无趣,孤倒是要看看,到时候是谁平推谁。”

    议完了刘备方面,颜良便又让许攸将曹操方面的情报道来。

    相对于刘备的坐收渔人之利,曹操东进的战争,可谓打得颇为艰难。

    身为河北名将的韩猛,麾下虽只有一万兵马,但依靠着函谷关之险,却生生扛下了曹操数月之久的进攻。

    曹操攻洛阳不下,只得改变了策略,由弘农郡偷渡黄河,一举攻占了河东郡。

    河东一破,通往太原郡的南大门,就此被打开。

    曹操遂留曹仁率部分兵力,继续进攻洛阳,自己则率三万主力,长驱北上。

    兵微将寡的高干,如何能是曹操的对手,连战连败,被曹操连下西河、平阳二郡,兵锋直入太原郡。

    曹操数万大军兵围并州刺史部所在的晋阳城,高干苦守月余,势单力孤,便弃了晋阳城,逃往了北面的雁门郡,转而归顺袁谭,请求袁谭的支援。

    雁门郡地势险要,曹操念在洛阳未破,攻破晋阳之后,便暂不北上,反是南下夺取了上党郡,对韩猛控制的河内郡形成了威胁。

    河内郡若失,曹操的大军就可以从该郡南渡黄河,从西面和北面,同时对洛阳形成夹攻。

    如此一来,以韩猛一万的兵马,根本不足以抵御两面的夹攻。

    “这样看来,洛阳之战很快就要结束,韩猛只怕用不了多时,就要投降曹操了吧。”颜良猜测到。

    许攸拆开了另一道情报,当他看过手中的帛书时,眼眸中却不禁闪过一丝异色。

    “主公说得没错,韩猛确实投降了,不过他却没有投降曹操,而是以河南、河内二郡,投降了刘备。”

    听到这个情报,颜良心头微微一震,脑海之中,猛然间就闪过一个令人欣喜的念头。

    回头看向庞统时,庞统的脸上,也正浮现着几分喜色。

    “曹操费了半天力没得到的东西,却给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咱们的曹公岂能甘心,看来曹刘开战,为时不远矣。”颜良冷笑道。

    “曹刘开战为时不远,咱们渔翁得利之日,也将为时不远了。”庞统亦是诡笑着补充道。(未完待续)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四百九十八章 平江南,望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