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德国人来了 (4)

+A -A

  两人谈到的这几人也都是留美的学生。话说清政府的对外留学生安排的也真是奇葩,去美国的全学铁路建设和矿业,去英国的全学轮船制造和海军,去德国的则全学机械制造和陆军。这一回国工作,都是一堆一堆的的,放眼望去全熟人儿。

  看到詹天佑开始谈工作,梁如浩的神情也严肃了起来:“东北这边的铁路的确不好建,之前在辽宁还好些,越往北越难。现在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往哈尔滨、齐齐哈尔、黑河方向的铁路,全部是冻土地带,桥梁的地基方面不好处理,另一个是吉林往图门方向、哈尔滨往绥芬河方向两条线,一个需要穿过长白山脉,一个需要穿过玛勒呼哩窝集。宁古塔那边有多荒凉你真是想象不到,别的不说,就是招工都招不到,没人愿意去那儿。”

  詹天佑道:“前些年不是送来了一万多日本战俘么。”

  梁如浩道:“是啊,要没这一万多战俘,现在这铁路能修这么快么?”

  詹天佑:“目前的进度到哪儿了。我是说肯定能用的,到荒山野岭的你就别说了。”

  梁如浩道:“有这么着急么,快走几步到办公室,我拿地图和你细说。”

  梁如浩的办公室就在车站。这年头城市没有那么发达,办公、住宿、生活都在车站,就连老百姓摆摊儿设店,也是围着火车站来的。

  进了办公室,梁如浩拿出一份地图来道:“干线这边已经到哈尔滨了。往齐齐哈尔的铁路正在建,用的方法是四面赶工,一队人从齐齐哈尔往肇东方向修,一队人从哈尔滨往肇东,还有一队从肇东往两头修。这一段儿最难的就是松花江大桥,只要松花江大桥通了,整条线也就差不多了。”

  詹天佑看着地图问道:“齐齐哈尔再往黑河和满洲里呢?”

  梁如浩道:“现在还没开工。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技术方面,那边气候更加寒冷,机车、钢轨、地基等方面的要求更高,我们想等哈尔滨到齐齐哈尔段通车后,观察观察技术漏洞,然后在开工。另一个方面就是人手不足。那边也是人烟稀少,而日本战俘基本上都放在吉林到图门、哈尔滨到绥芬河这两条线了。”

  詹天佑点点头:“我知道了,你继续。”

  梁如浩继续道:“哈尔滨到绥芬河线路也是采用的同一种方法,最终两段铁路在牡丹江,这段线路最难的就是牡丹江,一是要造桥,二是有多个隧道要打通。”

  詹天佑道:“这条线什么时间能通?”

  梁如浩想了想,“大概要到二十五年年底。”

  詹天佑的眉头立刻皱起来了。“吉图铁路呢?”

  梁如浩道:“也差不多。”

  詹天佑道:“如果要增加进度,需要什么,能在多长时间内完工?”

  梁如浩想了想道:“增加一倍的人手,二十五年七月份前。”

  詹天佑道:“增加一倍的人手才能提前半年?!”

  梁如浩叫到:“这是在东北好么,十一月份到来年二月份就没法开工,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能干啥!”

  詹天佑知道是自己心急了:“好吧,尽可能的先加快哈尔滨到绥芬河线路的修建,这条线更关键。另外还有哈尔滨到黑河的线路也是。人手和机器我回去就办。总之你最好在二十五年年末前完成这两条线的建设。至于哈满、吉图两条线,排在这两条之后。”

  梁如浩叫到:“总得给个说法吧。让我干活也得告诉一下为什么啊。”

  詹天佑叹了口气,看了看紧闭的房门,这才轻声道:“朝廷和德国人因为山东的事儿闹翻了,这你知道吧?”

  梁如浩点点头。

  詹天佑继续道:“德国人已经派了舰队,要强占胶州湾,被我们打回去了。但是皇上担心俄国人会趁机和德国人联手,共同谋夺山东和东北。所以朝廷现在需要铁路来完成调兵和运输补给。现在你明白了吧?”

  梁如浩知道这不是开玩笑的事儿,郑重的点点头:“保证完成任务!”

  东北这边为了部署军队开始加快铁路的建设,北京那边也在加紧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

  “第一,军事方面,东北的三个步兵师做好战斗准备,如果俄国人胆敢动武,我们就从陆地上进攻海参崴,打掉他的海军基地和舰队补给。旅顺、天津、威海卫、青岛四个基地做好战备准备,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争。海军派出一支轻型舰队进入釜山,使用水雷封锁对马海峡和朝鲜海峡,尽可能拖延俄国舰队的南下的脚步”

  “第二,以这次教士的恶行为契机,对国内所有德资企业展开清查,将这些企业暂时控制起来。”

  “第三,提高德国进口的部分轻工业产品的关税,暂停向德国出口特种钢材和化肥。”

  “第四,继续舆论宣传,并将我国备战的情况和决心向世界各国传递。但要注意,这种宣传尽可能的控制在国外,国内的宣传一定要控制住,绝对不能扩大化告诉哪些报纸,这事关国家兴旺,没有商量的余地,那家冒头,就灭了那家!”

  “第五,加强外交。一方面争取英国人占到我们这一边,另一方面,鼓动法国、奥匈帝国两家,分化德、俄同盟。”

  各种策略是早就策划好的,根据不同的事态需要而执行。现在皇帝已经将旨意颁下,剩下的事情就由各部运作了。

  一时间,大半个中国都动了起来。

  东北方向,第八、第九、第十三个师开始集结。第八师向黑龙江方向、第九师向吉林边界地区移动。负责旅顺守备的第一百二十四师左宝贵部、负责天津守备的第四师冯国璋部、负责威海卫守备的第一百二十三师张文轩部和黄成涌部也开始战备准备。另外,杨勇的第三师作为机动师,准备再次入关。

  华北方面第五、第六两个师,华中一百二十六师、华东一百二十七师、华南一百二十五师也积极动员,同时,清政府开始在华北、华中和东北扩招第一百二十八、一百二十九和第一百三十三个师。

  海军方面则派出黄建勋率领一艘轻巡、三艘驱逐舰、三艘护卫舰和十几艘鱼雷艇前往釜山执行任务。两艘战列舰、三艘装甲巡洋舰分别编队出港,准备应对来自海上的威胁。

  朝鲜方面,第二师开始向丹东方向移动,平壤的防务交给了朝鲜人民军第一师。部署在元山的朝鲜第三师、釜山的朝鲜第二师也都进入战备状态。九州的驻防部队也进入战备状态,甚至连日本政府都向剩余的几个师团发出了战备命令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全面战争。

  户部、工业部、商务部、总税务司联合行动,在当地驻军的协助下强行进入德商企业,封存账务、暂停生产并召开工人大会。

  总理衙门紧急召见各国驻华公使,讨论当下局势,一方面拉拢盟友,另一方面则分化对方。

  天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武汉、广州,各大报馆均有士兵二十四小时站岗,防止过激言论刺激局势,使国内舆情失控。在朝廷的‘引导’下,各大报纸的报道基本上都是以‘朝廷下大力气整治不法企业,维护工人权益’或者‘从山东教案的处理看朝廷维护农民权益的决心’等等主旋律内容。一方面从侧面让老百姓、知识分子知道了当前的局势大致是个什么情况,另一方面则是趁机为朝廷加分。

  对德国企业和商人的行动立刻收到了效果。首先按耐不住的是大量依靠对外经济的新兴资本家,随后克虏伯、莱茵金属公司、伏尔加造船厂等军工企业也开始受到影响,然后是大农场主容克贵族们发现,来自中国的化肥比自己本国产的质量要好——嘿嘿,主要是配方不同,这种东西,百分比差一点点,最后生产出来的东西效果可差多了。

  德国现在超过了英国和美国,成为中国目前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两国的贸易往来涉及军事、化学工业、医药、钢铁工业、机器制造等多个方面。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全面合作可以追溯到北洋海军组建之初,之后清政府将海军方面的合作转向英国,而和德国的军事合作则侧重于陆军。随着唐山特种钢材的开发和利用,这一合作又被延伸到钢铁产业。

  在化学工业和医药方面,身为妖孽的载湉是开了挂的,所以在这一领域中国竟然成为了世界第一。拥有最先进的化学工业研究所和药厂。德国再和清政府的合作中受益匪浅,两国在化学染料生产和销售中垄断了全球百分之八十的量。在农药和化肥行业同样占据全球百分之七十的份额。

  面对如此巨大的经贸利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也不会轻易地考虑反动战争。就像另一个时空中的美中关系,双方的矛盾、龌龊多了去了,但要说开战,那是绝不可能的。

  同时,德国的官员大臣们也开始评估,在中国国内开始总动员的情况下和中国开战,即使获胜,德国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否能够承受。

  而法国国内、奥匈帝国国内则在为自己的坚定盟友向对方靠拢表示担忧。法国外交部照会俄国外交部,认为俄、德联合可能会有损法国的利益。而且一旦因此造成俄、英冲突,法国将不会承担盟友的责任。奥匈帝国也在向德国发出警告,和俄国靠的更近必然将有损德国和奥匈帝国之间的同盟关系。英国人则分别照会德国和俄国,一方面是呼吁德国皇帝保持克制,另一个则是警告俄国不要试图玩儿火。

  就在德国国内吵成一团,总理衙门里各国公使吵成一团,欧洲各国外交部吵成一团的时候,1898年一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由海军中将西格诺尔率领的德国舰队驶进了上海。由于目前德国并没有宣战,英国也在政治调停当中,因此这一支德国舰队被允许进入上海港码头驻泊。

公告:本站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下载安装: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生于1871 第十五章 德国人来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