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十三章 帝国爵制

+A -A

  晚上诸葛风很早就在藏书阁等候了。等诸葛莲出现后,为她举行了极其热情的欢迎仪式,当然只有他一个人参加欢迎仪式,图书管理员早就被打走了,门口的护卫平常是不允许进入藏书阁的,只有公爵的直系亲属才可以。

  先讲解的是帝国爵位的构成。

  古代君主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调整统治层内部关系而实行了一种等级制度,也就是授予贵族和功臣爵位的制度。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些爵位可以世袭。受爵后通常可得到食邑或相当数量的财富。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起源还未确定,但直到战国时代,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封爵制度与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初的受爵者仅是王族。《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战国时期,秦国从商鞅变法以后,取消王族封爵,立二十等爵制以赏功劳(主要是军功)。从最高的二十等到最低的第一等,依次是:彻侯、关内侯、大庶长、驷车庶长、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长、左庶长、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上造、公士。直到西汉,皇族封爵才与功臣封爵并存。

  秦以前君主称王,封爵中最高的一等为公。秦始皇称帝,西汉以后最高封爵为王,皆封与皇子。

  初期的爵位与官职有一定关系。西周所封公、侯等爵,对周天子称臣,在封国内就是君主,官爵合一。此后,总的趋势是官与爵逐渐分离,但在某些时期仍有例外。西汉宗室王在封国内有军事、行政权,势力逐渐膨胀,酿成“七国之乱”严重威胁着皇权。在其他时期,爵位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因其与皇帝关系的亲疏(皇族封爵)及功劳大小(功勋封爵)而有高低之分。

  爵禄在古代往往连称,受爵后必得禄。西周时,公、侯是封国内的君主,封国内的财政收入全归其所有,但公、侯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等义务。以后封爵都有一定食邑,但不是自己征收,而是由王朝拨给。后来食邑变成了一种虚名,只有在爵位前加所谓“食实封”若干户,才能享有相应的封户租税,或从国家领得一定封赐。

  圣帝建国后,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又吸收了西方帝国的爵位制度,制定了我大汉帝国新的爵位制度。

  帝国的爵位分了两种,一种是世袭爵位,一种是终身爵位。世袭爵位只有进入帝国英烈堂后才能取得。圣帝在世的时候进入英烈堂的贵族有4o位,这些都是开国的功勋之臣,或者是那个时代的英豪。

  帝国把公、候、伯三爵定为上等贵族,子、男、勋三爵定为下等贵族。只有上等贵族才有进入英烈堂的资格,而下等贵族是没有资格进入英烈堂的。要获取资格就必须要将爵位升到上等贵族才行。

  上等贵族拥有建立城堡,在封地内收税的权利。

  贵族的下面就是士族,所有经过帝国考核,取得学士、骑士、武士、医士、商士、工士、农士资格的帝国居民,都属于士族成员。

  再下就是平民,帝国平民以上的居民才有上学、参军等权利。

  平民之后是下隶民,依次是流民、贱民和罪民。他们在帝国中没有公民权利,一般生活得比较凄惨。

  罪民,是被帝国定罪的囚徒或者是帝国的战俘。帝国罪犯,在服刑期他们要付出极大的体力劳动来赎罪,而且一般是比较危险的工作环境,刑期满后释放,便自动转为贱民。战争时期,帝国会获得的战俘,如果和对方谈成功,就会释放或者交换战俘。如果失败,他们就会被帝国用做劳役。

  贱民多为罪民转化而来,也有一些重罪的家属也会被贬为贱民,贱民只能做些最低贱的工作养活自己。贱民如果两代之内没有再犯罪,或者有特殊功勋便会转为平民。

  流民则是外州或外国平民想加入帝国,而被帝国拒绝赋予帝国平民身份,但是又长期滞留在帝国境内的群体。也帝国户部最为头疼的事情,帝国几百年来也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从圣帝开始,因为帝国平民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好,而且内州无战争,每年都有许多人涌入帝国,想加入帝国,成为帝国的居民。但是帝国只允许其中的一部分特殊人才加入帝国国籍外,其余大部分都被拒绝了。而这部分人就会设法留在帝国境内不愿意离去,后来帝国对进入境内的外国人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每年依旧有有数万外籍人氏入内,因为没有平民户籍,一般情况下是无法找到工作,他们只好以乞讨为生。而这些人帝国就称他们为流民。对于流民,帝国的政策是就地遣返,坚决不让他们滞留在帝国境内,因为他们没有工作,经常诱犯罪,偶尔也有一部分被派到外州,弥补那的人口不足,特别是亚裔,很难区分与帝国居民。感觉有点类似近代美欧达国家最为头疼的非法移民。

  等诸葛风领悟以后,诸葛莲喝了一口茶水,才给他讲解世袭贵族的爵位继承法。

  此法律是由圣帝亲自制定颁布的,任何世袭家族必须遵守,否则帝国会剥夺其家族世袭的爵位作为惩罚,因此每个世袭家族都在严格地执行。到目前还没有一家世袭贵族因此而被剥夺爵位。

  帝国有专门的部门对世袭家族进行监管。世袭家族每出生一个子女,无论是否嫡出,都会呈报到帝国中央进行登记,由中央把名字记入家族档案中。每当世袭家族的家主去世后,帝国就会根据这些资料,按照顺位继承法则,把世袭家族中可能成为世子的名单送到帝国监察部门去进行审核。审核确定后,交到帝国内阁,内阁确认后,才把名单递承帝国皇帝。世子宣布向帝国皇帝效忠,皇帝再下旨召告天下。这个家族的世子,才可以正式合法地继任爵位。

  另爵位继承法规定:贵族称号以及相应的财产权和政治特权只由爵位领有者本人所拥有,其家属虽为贵族家庭成员,但其政治地位是平民。凡年满十八岁的世袭家族子弟除家族世子外,由家族给其一定数额费用费后,离开家族自谋生路。贵族爵号和封地按照相当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传递,若长子早殁,或不能正常继承爵位时,依次由长孙、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员依序递补,由帝国中央根据档案中的继承顺序召回其他子弟来做家族世子。如三代都没有合适的男子继承,可在本代家族中没有出嫁的女子中选择继承,但是继承者的后代必须是跟随母姓,以确定家族的姓氏不变。如果连女子都没有的话,就由皇帝挑选一位未成年的皇子改姓后,过继给那个家族充当世子。

  现在帝国的长子继承法不仅在世袭贵族中执行,就连帝国的普通贵族乃至士族甚至平民家庭都在流行长子继承法。所有这些家族的家产都是由长子继承,其余子弟都会在十八岁时离家。当然这些家庭只是效仿世袭家族的做法,帝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不过几百年来都习惯这样在做,已经变为了祖训、祖制。

  最后诸葛莲补充了一些。

  皇室子弟是一个独特的例子。皇室子弟中如果有能力突出者,特别是军功显赫的统帅,将会被授予亲王。而皇室子弟在行政界的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著,也难获此殊荣。否则除了继承皇位的世子外,其他皇子被封为一等子爵后外放京城,和民间的下等贵族一样。不过其爵位可以继承,但继承者必须降低一级来继承爵位。比如父亲是一等亲王,继承者则是二等亲王,依次类推,直到成为平民。

  皇帝的长女可以获得长公主的封号,其相当于亲王爵位。不过其继承者则是按照一等子爵继承。如果驸马有爵位,按爵位高低有长子、次子分别继承。

  终身爵位是不可以继承的,不过其继承者可以拥前者的封地,但是要按照标准税率向帝国纳税,五十年后帝国将收回封地。而且一个郡内只可以有两个上等贵族,不过世袭贵族不计算在内,可以新增封地。

  而且一旦获得一种爵位,并非固定不变。若新获显赫军功、政绩卓著或受到皇帝格外宠爱,也可以晋升更高级的爵位,或兼领新爵位。

  这样的规定,不仅限制了贵族家族的过于庞大,也保证了贵族中有能力的子弟可以不依赖与家族而无所作为。也无须担心贵族权势过重,危及皇权和国家统一,贵族与皇帝有着极其明确的封君封臣关系。

  来到这个世界以后,诸葛风一直过着受人尊敬、衣食无忧的生活,虽然时间短暂,只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但诸葛风已经完全适应和习惯了。要是再改回从前的生活是很难接受的事。但要继续过现在的生活,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当他年满十八岁时,走出家族的时候就是平民身份。

  三姐曾讲过,平民要出人头地只能先取得士族的身份。成为士族就得参加国考,这和诸葛风前世的那个年代有点相似。

  只是现在还不能拿定主意,到底去投军呢,还是大学毕业后进入帝国官府。看来还得要让三姐帮忙参谋一下。

  试探着对三姐讲出了自己的想法:“是从军呢?还是入仕呢?我决定不下来,所以还是听你的建议。”

  三姐也没推辞,说道:“这么短时间就选出两个最有前途的职业,不愧是我的弟弟。那我就给你讲讲,最终还是你自己选择。”

  从军,有两条路可以加入帝**队。一是郡学毕业,年满十六岁就可以直接报名参军,这样会先被分配到预备军团接受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训练结束后,就正式在预备军团服役并训练。每年可以参加军事技能考核,如果通过考核,则可以成为预备骑士或预备武士,那么就有机会被调到乙等军团去服役。如果在乙等军团再次通过考核,则会被封为骑士或武士,成士族,那就有机会调到帝国甲军团去服役。在甲等军团如果考核特别优秀还可以被保送至军校学习,有机会成为军官。骑士和武士都是职业军人,在军团服役到四十岁后便可退役。”

  “退役时,帝国会给一些退役金。退役的骑士或武士可以选择到各家族中去担任家族骑士或武士,但是必须宣誓效忠这个家族。等年老时,家族也会给他们一大笔退休金。这样他们可以选择回家乡或者到各地去定居或就留在家族领地里养老。终身的职业军人,会得到帝国政策很好的照顾。而且他们的荣誉和地位都是很高的,他们的土地是可以不交税的。

  帝国这样规定,对各世家大族很有好处,当然会得到各家族的欢迎。同时也解决了帝**人退役后的生计问题,一举两得。

  而且这些骑士和武士在各家族里也不会有太多的训练和频繁的调动,也就有很多时间去照顾家庭。这个政策对帝国、对贵族、对武士都是件好事情。

  不过这样这样参军成为军官的几率相当小。第二条路,就是参加国考时选择考军校。不过现在的军校非常难考,不仅录取的分数很高,而且对考生的体质要求也很严格。尤其是帝国七大军校,每年入学率都非常低,毕业率也很低。不过只要在七大军校毕业,就可以直接到帝国甲等军团任军官。其余军校毕业,要先到预备役军团服役三年,然后在到乙等军团服役,通过考核才有资格分配到甲等军团。近几十年来,帝国的一些属国和外州不断有叛乱生,鲜卑军队也经常袭扰帝国边境,甲等军团频繁参加战斗,所以晋升度比一般军团要快上许多。

  不想做一辈子士族,参军也是很好的出路,而要参军肯定是去考军校。在帝**团服役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在甲等军团中服役,随时可能参加作战,一些甲等军团的少将都有阵亡的记录。而在乙等军团安全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的晋升度肯定很慢。

  但是三姐坚决反对诸葛风参军,因为她已经失去一个大哥,不想再失去一个小弟。

  诸葛风心里非常非常感动。三姐不愧跟我的感情最好,她可真是全心全意在为我着想。

  虽然暗暗感激三姐,但还要装出没有听懂三姐话中话的样子,只是说:“其实我对打仗也不感兴趣,再说我现在的身体也过不了体质那一关。读书参加国考或者就成了唯一的选择。那么,怎样才能在官府中较好的部门谋到职务呢?”

  “现在帝国内每个州都有一所大学,只要参加国考,便有机会考取想要的学校,而要想在帝国官府中找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就必须去最好的学校,那就是帝国大学,而帝国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也就是我们先祖孔明公。”

  “明白了,现在我唯一的目标就是帝国大学。”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腾龙帝国 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十三章 帝国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