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钟见金珠坐了下来,倒是也不再卖关子了。
“最近老康有没有跟你联系?”
“老康?”金珠愣了一下,她只听过李睿钟喊他熙熙或者是老大,老康还是头一次听,不过她很快回过神,摇了摇头,忽地想到了什么,又点了点头。
“他果真来找你了?说什么了?”李睿钟的眼睛顿时眯了起来,又把头探了过来,脸上写满了“我要八卦”四个字。
“什么叫果真?他是上个月来找我的,那时我刚从云南回来。”金珠无视了对方的恶趣味,慢声说道。
“上个月,云省回来?这就怪了,他到底找你说什么了?”李睿钟坐正了身子,拧了拧眉。
显然,这个答案跟他推测的不相符。
“告诉我他做父亲了。”
“就这些?”
这个回答就更难令李睿钟信服了。
“你刚刚说有夏可渝的消息是指什么?”金珠把话题拉回了正道。
“我告诉你有什么好处?”李睿钟心念一转,想跟金珠谈点交换条件。
因为他实在太好奇了,以他对康学熙的了解,他绝不是那种无聊到会专程跑一趟来告诉金珠他做了父亲的人!
可要说这两人有什么不正常的暧昧关系,李睿钟也不信,他很了解这两个人,金珠结婚前康学熙都没有动她,现在她都嫁人了,就更不会动她了;而金珠就更不用说了,从始至终,她的眼睛里只有黎想一个,从不曾有过半点的动摇。
刨除了这个原因,李睿钟想不通康学熙还有什么理由甘愿冒着被家里人责骂的风险这么急切地来见金珠。
这太不正常了。
正因为不正常他才更为好奇。
可他也明白,他搞不定康学熙,只能是打打金珠的主意了。
可他却忘了,他似乎也从没有搞定过金珠。
果然,他话音一落,便听金珠说:“我明天就回国了,我会说服黎想以徒孙的名义经常来探视师公,别的,我无能为力。”
这是她唯一能为老爷子做的。
李睿钟沉默了两秒钟,这个条件虽然不是他的初心,可也是他想要的。
而且金珠提的条件恰到好处地解决了目前的难题,因为李家现在没有认下黎想的意思,可老爷子的心情大家又不得不顾忌,黎想这个时候若肯以徒孙的名义常来探视,倒是解决了这个难题。
别的,他们李家也不需要。
至少目前是不需要。
“好,不说这些,我问你,你是不是真的懂契丹文和契丹语?”
“契丹语不懂,契丹文倒是在辽代纪念馆里见过几次,上面有汉字和契丹字的对照,回来后有兴趣查了些这方面的资料,略微认得了几个契丹字,说实在的,也不算是懂,最多不过认得百余字,不会写更不会念。”
这个理由很好找,因为她说的基本是实话,只是隐瞒了她哥哥教她的那几句简单的契丹语,这个实在是没有理由拿出来说。
“奇怪,那夏可渝为什么要对别人说你会契丹文和契丹语,她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你确定是夏可渝做的?”金珠心下一警。
她第一反应是康学熙授意的。
可细想又觉得不太可能,他那么谨慎的人,是不大可能把这种事情跟别人分享的,因为暴露金珠的秘密也就相当于暴露他的秘密。
不是康学熙授意的,那就有可能是夏可渝自己说的,是误打误撞还是刻意为之?
“倒也不是她直接说出来的。”李睿钟说完顿了一下,看了眼金珠,“原本我压根没有留意这件事,后来见你和那小子特地发一个声明解释这件事,我才觉得这件事不太对劲,便开始查了起来,结果发现那位记者之所以这么问你是因为他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说你三年前曾经在云省遭遇过那些契丹人的后裔,说你懂契丹语和契丹文才逃过一劫,我根据那篇文章发出的ip地址找到了文章的作者,是你的一个高中同学。”
李睿钟口里的高中同学是杨琴,而杨琴则是很久之前从杨静的嘴里听说过金珠几个那年去云省看望黎想时差点被人抢亲了,幸好金珠当时听懂了那几个人的话才有了防备,更庆幸的是金珠的手脚功夫不弱救了大家。
“等等,这不说的是夏可渝吗?怎么又扯上了杨琴?”金珠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她都有两年没见过杨琴了,她来添什么乱?
“这事说来就话长了。”
原来,自从夏可渝察觉到康学熙对金珠的心意后,便跟杨琴和吴露用企鹅联系上了,当然,她用的是小号,又专门用一个废弃的身份证办了一张手机卡,目的就是想和她们两个成为朋友,随时套用一点金珠的信息来,省得老板要她去查的时候她还得临时抱佛脚。
而杨琴和吴露两个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有种种的不如意,突然冒出这么一个知冷知热的知心姐姐,尽管这是虚拟的网络世界,可她们却真的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好友,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都愿意跟她说说。
当然,杨琴和吴露这点心眼倒还有,她们吐槽金珠和黎想的时候没敢说真名,因为这两人的名气实在是太大,很容易引火烧身的。
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金珠找到契丹人的消息一曝光,杨琴便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夏可渝,吐槽一下金珠的好运气,抢个亲居然也能遇到失联几百年的契丹人,一夜之间又成了热门人物。
谁知夏可渝听了之后过了心,金珠怎么会听得懂那几个人的话?
契丹人的后裔说的不是契丹话吗?
这些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就算是语言、生活习性方面会有一点改变,可基本的东西是不会变的,金珠一个苗族人怎么会听得懂契丹语?
这太不可思议了。
夏可渝思忖了很久,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暗示杨琴在网络上披露这件事,这样一来,用不了两天金珠肯定名声大噪,这样的话杨琴也算是间接推了她的朋友一把。
彼时,杨琴正为找不到机会向金珠示好而烦恼,听了夏可渝的暗示,哪有不应之理?
原来清明的时候,黎想和金珠回乡下祭拜杨大山,请全村人吃饭的时候特地给杨宝田和王碧霞打了个电话邀请他们出席,杨宝田和王碧霞接了这个电话后喜不自禁,今时今日的金珠和黎想已然成了他们仰望的对象,不管他们从哪方面提携一下杨琴就够杨琴受用了。
不说别人,杨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虽然不清楚杨静家的具体情况,但杨大壮瘫痪了一年多,又借了一大笔外债,当时杨静的妈妈天天以泪洗面,发愁这日子怎么过,可不知不觉,杨大壮家的条件慢慢好转起来了,两个小的也不说辍学了,杨大壮康复之后也买了一辆面包车在农闲时跑跑运输。
当时杨宝田和王碧霞便怀疑杨大壮一家是借了金珠的光,后来一打听,果真是金珠借了一笔钱给杨静,非但如此,金珠还给杨静介绍了一份既清闲又待遇高的好工作,而杨琴却只能和别人去外面发传单洗盘子挣点辛苦钱。
得知真相后,别提杨宝田和王碧霞有多埋怨杨琴了,要知道当时金珠本来是和他们家走得更近的呀。
现在可好,就因为杨琴一时的口没遮拦,他们家什么光也没借上。
可懊恼归懊恼,他们对金珠的性格多少也了解了,倒是也没再往金珠跟前凑。
可这次不一样了,这次是金珠主动给他们打的电话邀请他们回村,临走的时候金珠又送了一对沉甸甸的金镯子给王碧霞,说是感谢那几年她对她的照拂。
拿到这份厚礼,王碧霞和杨大壮不免多想了些,以为是金珠释放出来的善意,于是,他们给杨琴打了个电话,让杨琴再找金珠谈谈,这么多年过去了,总该放下小时候的那些恩怨了吧?
杨琴本来就看着杨静眼红,听了她父母的话,哪有不动心的?
来帝都三年了,不说金珠,就连杨静和她也逐渐拉开了差距,不光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还开上了汽车,最重要的是,杨静还找了一个貌似不错的男友,q大研究生毕业不说,还是半个老板,虽说这两人的关系没最后定下来,可也**不离十了。
而杨静之所以有今天,是跟金珠分不开的,如果没有金珠帮忙,恐怕杨静连书都念不下去了,哪里会有现在的风光?
可杨琴动心归动心,她压根就没有机会见到金珠,因为不管是老乡聚会还是高中同学聚会,金珠一律不去参加。
杨琴倒是也想过去学校找金珠,可她听杨静说金珠那段时间很忙,要准备结婚,要写小说,要画图,每天下了课便急急忙忙往家赶,杨琴便歇了那心思。
现在好容易有人给她出了一个好主意,说是可以帮金珠扬名,杨琴也没深思,再说以她的智商,就算是深思也发现不了什么问题。总之,她发了那篇文章。
可紧接着金珠和黎想便发了那篇声明,杨琴忽然觉得不太对劲了,于是,她再找夏可渝讨主意,夏可渝敷衍了她几句之后便找了个借口下线了。
尔后,杨琴便再也联系不上夏可渝了,因为夏可渝不光把企鹅号销了,还把那个手机号也销了。
可这难不****睿钟。
只是当李睿钟顺藤摸瓜摸到夏可渝时着实吃了一惊,他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夏可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想着或许是康学熙授意的,为此他特地跑去找康学熙求证,结果康学熙盛怒之下让人彻查却查出了另外一个秘密。
原来,上次康学熙的房子出事,的确是因为夏可渝插了一脚,不过跟康学熙却没有什么关系。
虽说那栋房子康学熙原本确实是打算给金珠住的,可这件事除了康学熙本人清楚,外人谁也不知道。
可夏可渝是康学熙的贴身秘书,跟在康学熙身边七年了,最擅长的就是揣摩康学熙的意图,她见康学熙一次次地跟黎想沟通这房子的布局,大到庭院、跨院、后花园、书房、琴房等各个功能区的划分,小到每个院子里花草树木的栽种以及每样家具的具体要求。
非但如此,每间屋子的家具康学熙也亲自过问,是他动用关系从印度那边进口了一批小叶紫檀,木匠师傅也是他特地从南边找来的,就连家具的样式也是康学熙亲自画的。
彼时,康学熙已经定了婚期,身边的亲人朋友见他对这房子如此上心也没有多想,都以为是他爱屋及乌的缘故。
可夏可渝清楚他不是,即便是爱屋及乌,这个屋也是金珠而非唐紫妍。
因为没有人比夏可渝更清楚康学熙心里真正喜欢的人是谁,也没有人比夏可渝更清楚康学熙内心的纠结和摇摆,即便婚期已经定下了,可他依然没有放弃杨金珠。
偏偏杨金珠是一个榆木疙瘩,眼里心里只有一个黎想,对别人的示好一向看做是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
这让一旁看着康学熙一筹莫展黯然神伤的夏可渝心疼不已,也心生了几分不满,同时也滋生了几分痴念。
论出身,她比不过唐紫妍,可她比金珠强多了呀,她陪了他整整七年,可以说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康学熙的习惯和嗜好,如果金珠嫁给了黎想,是不是她就有机会长期留在康学熙身边了?
这个念头在黎想拿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的offer之后,在康学熙动用自己的关系截留了金珠的交换生申请之后再次急剧地膨胀起来。
她很清楚黎想一走金珠留下来的后果会是什么,所以她必须想法阻止黎想去美国。
可怎么阻止却成了一道难题。
可巧这时工地的土建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康学熙带着夏可渝下了几次工地,从康学熙和工头的谈话中,夏可渝了解到了不少基建知识。
回到单位后,她一边自学一边虚心向别人请教,同时又
借着康学熙的名头经常去工地视察,跟工头谈工程进度谈工程安排谈工程安全,从而又套出了许多有用的信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