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农业问题与抗生素

+A -A

    进入七月份后,抛开上紧发条的百慕大岛双湾市建设不谈,一年之中最繁忙的夏收又来临了。

    由于旱季一直延续到了夏季,期间几乎就没下过雨,就算有充分的水利灌溉准备,但附近几家德拉瓦族村落的农场收益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减产达到了10~20%不等。

    根据和德拉瓦部族达成的农业扶持协议,连续三年的农作收成中的一半是要归中华美利坚共和国的,所以超过两万亩属于德拉瓦印第安人的农场这次减收,也导致粮食安全问题开始露出紧迫的苗头。如今已经是第二年,对印第安部族的“剥削”也就再有一个年头可赚。

    虽然农收的最终结果还要等八月初才能得正式统计出来,但基本上大家都猜准了数字。国营的5000亩农场小麦基本没有受到干旱的影响,能产出大概1000吨小麦,德拉瓦部族的两万多亩里,小麦种植大约15000亩,则最多可以获得2700吨小麦,其中可以获得大概1300多吨的分成。算上3000多印第安雇工,全国的粮食承载人口已经超过6000人了,即便一点都不浪费,一年的口粮消耗差不多就要1100吨,这还不包括即将到来的几千明朝移民。加上其他在入冬前还能收获一波的农产品,只能说堪堪保证了基本的供应,粮食储备量根本无法实现最初规划的一万人三年储备量的要求,至于1622年度又提出的三万人三年储备量的计划。如今来看只能是痴人说梦话。

    打去年年底开始,迄今为止已经从各个渠道进口了600多吨的小麦,却也为此付出了25万美元的成本。虽然欧洲粮食进口价格十分昂贵,但进口一直没有中断,一方面是为了平衡一定的贸易入超,另一方面,则是未雨绸缪地建立粮食战略储备。

    最新的一笔粮食进口订单。是和荷兰人与威尼斯人签订的,亚速尔的华美商会一口气朝荷兰人和威尼斯人下了1000吨南意大利稻米的订单,为此将付出了45万美元的昂贵代价。

    当然。粮食安全问题肯定不可能短短时间内一次性解决,未来拥有更多的人口,才能考虑本土开办大规模的农场。所以寻找更多的欧洲粮食进口渠道。成为了当前驻亚速尔群岛欧洲总领事馆的重任之一。

    1622年7月15日,周五。

    紧张的农收已经展开第三天了,不仅是农业部,就连政府其他部门和国会许多关心收成的议员都下地里去了。

    一心想要在私营农业上大干一场的任长乐,几乎跑遍了所有农场,才把农业部长吴林云给揪了出来,然后再拉上杨雯雯,三人坐到了“一品勺”的包间里吃饭。

    大灾难前的吴林云,农大毕业,曾是y市某小镇民营化肥公司的小技术员。由于经常下田亲自参与化肥使用调研,所以一个城市小青年居然也对土地耕种有着不俗的经验,建国前由他制定的土法有机肥施用标准与北美土地农作调研,得到了许多老田把式的认同。建国后,吴林云就被参议员海惠芬大妈和总理齐建军共同提名为了农业部长。

    如今除了进行农收指导外。他还在制定1623年度的农业发展规划,其中就包括扩大国营农林渔牧集团下属农场的计划,今天下地方就是为了取得可靠的数据。

    而经过大半年的磨练,几个自觉得经验积累差不多的管理合伙人,开始接替任长乐跑远洋贸易,让长期奔波的任长乐终于省下部分闲心。开始筹划自己的私营大农场计划。

    经过一个多月的死缠硬磨加四处坑蒙拐骗拉投资,最终还是把杨雯雯磨烦了,同意合资创办农场,几下加起来的资金总算凑到了10万美元。虽然没有完全解决资金问题,但类似5000亩这样的“小规模”第一期农场还是可以先搞起来的。

    按照程序,接下来就是要获得农业部和工商部的审批。深知饭桌上好办事的任长乐,今天特意在“一品勺”酒店预订了这么一桌酒席,就是为了打通这第一个关节。

    “吴林云,怎么看,我这个方案不错吧!不光能供应国内市场,还能出口给国家增加多少税收啊!”任长乐端着酒杯看着眼前的小文青,对着一边心不在焉的杨雯雯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任哥,任总,我不会批这个的,即便工商部那里通过了,也不行。”吴林云合上文件,轻轻放到了饭桌上,露出歉意,“目前国内私营农场的开办,还不具备可操作性。”

    “为什么不可操作?!我听说国营农林渔牧集团的第二期两万亩农场规划都过了审批,凭什么我的就不行了?!”任长乐一急,声音高了不少。

    “吴林云,难道国会和政府要明目张胆地限制私营资本吗?我看这不是建国立法的精神吧?”杨雯雯白了急性子的任长乐一眼,决定亲自出马。

    杨雯雯笑嘻嘻地拿过了桌面的文件,直直地盯住了在她眼里还很嫩的小文青农业部长,祭出了大杀器:“建国后颁布的《企业法》里,可没有规定不允许私人资本参与国企相同产业的说法,而且据说林有德已经在考虑投资开办私营的矿场,他那里能获得支持,为什么我和任长乐的就不可操作?”

    “理论上是这样的,可是杨姐,就在上个星期,内阁已经提交了《农业发展补充法案》,刚好在昨天,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初步审议,过几天参议院会再最终审核通过。”老实的吴林云尽量让自己不卑不亢,但对杨雯雯还是保持着相当的尊敬。

    “哦。刚好我还带在身上!”面对二人的疑惑,吴林云赶紧从随身公文包里取出了一份文件,小心地递给了杨雯雯。

    “……1626年以前,禁止私营农业发展?之后,单家法人私营农场创办规模不能低于两万亩……怎么门槛那么高?”杨雯雯细细念完,一头雾水。

    “恶心,狗屁的法案!哪个傻逼出的馊主意?明摆着就是加强国企垄断嘛。谁都看得出来!现在全世界都缺粮,农业收益巨大,他妈的那些个自己没本事的人生怕我们吃上一口!放着大笔花钱进口粮食。就舍不得给自己人?”

    任长乐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溅起一片汤水,脸色难看得很。

    “任哥。你听我说……”吴林云赶紧扯过餐巾布擦着胸前的汤汁,年轻的脸上窘迫不堪,“不是你想的这样,是苏哥上个月临走前就在内阁提出的法案!部长会议都讨论通过了的!”

    一听到苏子宁的名字,任长乐一下就哽住了。

    他谁都不服,但对苏子宁所考虑的事,即便一时不是很理解,也会报以最大程度的信任,在他眼里,苏子宁不是那种闲着没事乱折腾的人。

    如今听说这个馊主意是苏子宁提出的。就一下子不知道火往哪儿去撒了,而杨雯雯也是一脸的不解。

    吴林云见两人都似乎被镇住了,嘿嘿一笑,赶紧套出纸笔,就在饭桌上算开了账:“你们看。算上土地购置费、基础设施建设费、种籽与肥料供应、人员雇佣、各项税收等等,平均每亩的年成本是20美元,均产200公斤。国内粮食收购价格也就折合一亩粮食30美元,但出口价格却至少是70美元以上。”

    又在那个数字上一划:“粮食出口即便是50%的税收,每亩纯利润也最少有15美元,一年回本还能多赚近一倍!我想任哥和杨姐也是算过的。你们说,这个数字,会导致什么情况?”

    任长乐和杨雯雯都是聪明人,对视一眼后,都微微点头:“技术含量少,从业门槛低,有点本钱的人,都会来弄私营农场,而且卖给国家不如出口。”

    “嗯!苏哥说,这个时代办农业能赚大钱,这样就势必导致所有国内资本和劳力都涌向农业,这个国家会成为一个大农业国、粮食出口国,即便赚了钱,也是帮着欧洲人去种地养人!我们的其他行业就业人员就必然减少,工业发展会停滞,甚至是萎缩。”见两人听得聚精会神,吴林云终于松了口气,“我们有工业原料和产品剪刀差的巨大优势,出口赚钱根本不是问题,也有能力在粮食问题上保证基本的自给自足,能用钱进口粮食就尽量进口,还能平衡贸易入超。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实现工业跨度发展,需要高投入、长时间、大数量地培养技术工人,而不是一大堆种地卖粮数钱的高级农民。”

    “嗯,在我们的工商业发展规模和产业工人群体没有真正成型之前,是没有多少人力投入到农业方面的,必须精打细算进行调控。建国前也有过这种初步认识,不过那时候是委员会决策,没有私营资本的概念……”

    杨雯雯终于理解了苏子宁的初衷,频频点头。

    “哎……碰上这么个时代和破地方!”任长乐狠狠拍着大腿,一脸不甘心,“看来做不了工业大国,农业大国也要靠边,难道要我去投资矿场不成?”

    “我们现在移民人口增长缓慢,好不容易有那么点人力,都要尽量转化为产业工人,这个国策至少在1626年以前不能动摇。反正国营企业也是大家的,国家统一规划赚到的利润,不也是大家有分吗?”吴林云这时终于笑了,而他之前一直是严肃古板的表情,“我好歹也是农业部长,当然巴不得农业也跨步大发展,苏哥当时说服我可花了不少口舌的,哈哈!”

    “得,他是忧国忧民的主角,我们是只知道看眼前利益的配角。”任长乐叹了口气,也没了继续吃饭的心思,“不过今天也麻烦你了,来,喝了这杯!我还是继续去跑船!”

    而杨雯雯。反而没有一丝不,居然自己也从小包里掏出了一张纸:“喂,丧气干嘛!生意又不是就这么一个!来,吴林云你也看看,我订制的制衣和制革设备已经快好了,最多下个月,就能运到亚速尔英雄港租界。只要二位有信心投资,我可以保证这次扩大规模以后……”

    杨雯雯笑嘻嘻地开始了属于她的伟大事业规划,两个大男人都面面相觑。富婆杨雯雯的经商之道如今已经在整个中华美利坚共和国家喻户晓。她忽悠人的水平和她的商业能力可算是珠联璧合、比翼双飞。

    任长乐在酒桌上最终吃憋的同时,政府内某间会议室里,一场少数几个人参与的碰头会也在焦头烂额中。

    会议的主题。就是有关首都国立医院新生儿潮和抗生素药物库存的问题。

    从去年秋季开始,欧裔移民的家庭数开始快速增加。今年入夏后,开始了第一波的新生儿出生潮。几百人的穿越众,近百个家庭,到目前总计也只有不到二十位孕妇生产,而进入七月份后,短短半月之内,欧裔移民家庭的妇女分娩数量一下就超过了百人!

    为了保障新生儿安全,国家卫生相关法律是专门制定了尽可能前往首都国立医院进行分娩的卫生管理条例。但目前这个数字,弄得连实习医护人员在内。人数不足一百人的首都国立医院一下就傻了。

    几乎所有的病床都要改为妇产病床,妇产手术室成为了滚轴转的“车间”,所有的现代医护人员都投入到了这场大战中,几乎每天都有至少六位孕妇在声声哎呦喂中送到医院待产。

    难产的概率是不可避免的,无法执行刨腹产的情况下。更复杂的产道手术必然要进行。如此一来,药物的消耗量以惊人的速度递增,尤其是宝贵的抗生素库存,即使这个时代的用量很小,但也到了一个极度危险的警戒线。

    如果不再能获得能自主生产的抗生素,那最多一个月。首都国立医院不得不停止供应珍贵的抗生素,因为“自己人”的用药安全需要保障。

    为此,德拉瓦号轻巡洋舰代理舰长海军上尉文拓的妻子、教育与卫生部长杞虞,不得不和首都国立医院院长王素红老人一起向政府提交了报告,阐述了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这份报告甚至得到了老医学专家、最高吉祥物总统陈长远的高度重视,连续两天都找来总理齐建军讨论解决方案。

    讨论的过程中,卫生部下属的医药研究所的所长、最高法官钟进山的爱人、生物学专家黄念老人也被找来了,接着有关药物研发课题的负责人也被召集。

    “如今我们的青霉素菌株选种提取实验已经进行了1000多次,能找到的菌株提取量很低,整个六月份,只获得了1万单位的青霉素,而且成本高昂。在这个时代,1万单位就能获得极好的效果,但在没发现高产菌株前,这个实验室级别的产量,根本无法应付整个国家的需求。磺胺的实验合成进度不错,小规模实验室生产已经配发给军方,初步反馈的结果很乐观。只要保证原料,大概在九月份可以尝试批量生产,但应用范围相对受限,副作用毒性也较大,尤其是孕妇是禁用。”

    老实巴交的抗生素研发课题组负责人,带着一副大大眼镜的文青小心地说着。

    “怎么才能获得高产的青霉菌株?”齐建军双手不停地握了又松,能看出内心的焦急。

    看了眼自己的导师黄念老人,小文青低下头:“完全看运气……”

    “我来说吧,青霉素的规模量产,需要寻找到高产菌株,这完全依赖从大自然的各种发霉物上提取样本并培养。只能说,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自然发霉物样本太少了。历史上,凡是研究这个的,都是经过了很多年的实验室筛选培养才获得了高产菌株,其中偶然的运气成分永远占第一位。”

    轮椅上的黄念老人也是一脸无可奈何。

    “发动全国民众!提供自然发霉物!”总理齐建军深知这个问题几乎可以和生死相当,语气十分决绝。

    于是,一份来自内阁的行政公告在几天内贴满了市区,就连新建立不久只有两百多号人口的银谷镇,都张贴了几张。这是目前看起来唯一有可能加快青霉素量产的方法。

    另外,医药研究所实验室基础设施的扩大也获得了国会的支持,争取在高产菌株出来前,每个月的青霉素生产量也能达到10万单位以上。相应的直属药厂建立方案也在制定中,到处挪来抠去,凑了10万美元,又不得不颁布了一部《医药保障促进税》法案,暴发户资本家们又不得不每年多缴纳1%的企业税。

    这大概是目前国会和政府做出的一件最齐心的事。(.org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新世界1620 第四十二章 农业问题与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