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官府决议

+A -A

  现在洋人那边虽然还没有人出来说话,但是苏州的官员们都知道,这肯定不是他们准备就此算了,这一定是那些洋人们聚集在一起,正在商量一个合理的办法来向他们施加压力,加以勒索。

  洋人之间,虽然相互之间也有斗争,但是这一次,禁烟事件是将他们的利益全部损害了,所以,他们合起来向清廷施加压力、索要好处,这是非常平常的事情,至于得到利益之后,他们内部又有什么争端,如何解决,这已经不是苏州官员们现在该要考虑的问题了。

  “诸位,这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吴通判的声音在苏州府衙之中响彻了起来,极为的焦急。

  此刻苏州府衙之中,苏州的大员们齐聚一堂,为首的是一名五十多岁的满人,瓜尔佳·奎俊,他便是这一任的江苏巡抚,不止是苏州府、就连附近的江宁、淮安、扬州等等地方,都是他的辖区。

  江苏巡抚,二品大员,这可以算是了不得大官了,手中权力极大,只不过,这奎俊是个太平王爷,最大的爱好是练习书法,政事几乎是不管的。

  是以,现在苏州之内,民政方面,说话算数的,还是吴通判。

  这一次议事,这奎俊也不过是过来当个听众,只要不出现威胁到满人地位的事情,威胁到他自身利益的事情,奎俊也会和往常一样,一言不发。

  在那奎俊之下,左边的又是一个五六十岁老态龙钟的老翁,这是苏州知府钱文,右边呢,是苏州参将孙定。

  两人之下,才是吴通判,再下面是主薄,以及各大吏目,还有一些有名望的乡绅、员外也被邀请了过来,共同议事。

  毕竟,清之社会,这些乡绅员外在民间起到的治理作用,有时不比官府差多少。

  可以说,苏州官场的重要官员、人员,今日却是极为罕见的全部聚集到了一块儿来,为的自然就是这仙唐会传播爆发一事。

  听了这吴通判焦急的话语,在场官员表情却是各不相同,那苏州知府钱文老神在在,闭目喝茶,好像没听到他的话一般,一言不发。

  这苏州知府钱文,老奸巨猾,深谙官场之上,多说多做便多错,少说少做就不错的原则,向来是能少一事少一事,此刻要他这官场老油条说话表态,那是比登天还难。

  那些主薄、吏目、员外郎们见到巡抚大人、知府老爷都不说话,就更不会自讨没趣,再说他们之中,恐怕暗暗高兴的也有不少。

  要知道,仙唐会传播起来太广、太快,这些吏目、员外之中,也有不少自己就和仙唐会牵扯很深,甚至还有家人自己就是仙唐会成员的。

  而如今清国上下,对洋人已经诸多不满,民众和洋人时常有矛盾爆发,如今仙唐会禁烟一事,也算是狠狠出了大家一口恶气,议事还没有开始,众人心中已经倾向于仙唐会了。

  一时之间,会堂之上,却是一片沉默。

  “通判大人,我看这赤衣教也不像是什么乱党邪教,他们在城中传教,所作所为却也并无违法犯罪,作奸犯科之事,相反,他们劝诫烟民,举止有礼,教导民众仁爱互助,倒不如顺之任之。”

  居然有一个员外说出了这样的话来。

  那吴通判听的气不打一处来,“混账!混账东西,赤衣教是不是乱党邪教有什么打紧,现在问题是洋人要找咱们的麻烦!”

  吴通判到这里也算是直言不讳了,直接说到了问题的关键,然而他的话,却是引起了许多人内心的不忿。

  “洋人在我大清跋扈异常,本官早就对他们不满之极,这一次错不在我们,他们还欲要如何?吴通判,你怕他们,我钟永却不怕!”

  一个吏目都站了起来,愤怒的说道。

  “次次都向洋人低头,我炎黄脊梁何在?你吴航愿做这奴颜卑膝之西洋走狗,我卢先义不做!”

  这话比那钟永更直接,简直是指着吴通判的鼻子大骂了,吴通判瞬间气的脸色涨红,颤抖着手指着这卢先义大叫了起来,“好大的狗胆!你居然敢这样和本官说话,信不信我革了你的职,将你……”

  “不用你革职,这个窝囊官,我不当也罢。”

  卢先义冷笑一声,将官服、官帽当场脱下,在吴通判愤怒阴沉的目光中扬长而去。

  这卢先义只是一个小小的驿丞,这一次也是勉强才能到这里议事。然而虽然他官小,甚至现在已经没有官了,但是众人却再也不敢小看他。

  清朝官场之中虽然多是奴颜卑膝之辈、软骨忘义之人,但是汉家儿女的脊梁到底还没有完全塌陷,铁骨铮铮之辈,悍不畏死之辈,永远不会少!

  眼看这场议事就要不欢而散,一直沉默寡言的苏州城守营参将孙定却是忽然开口说道,“诸位且听我一言,依本官看来,这仙唐会未必像诸位心中所想那般堂堂正正,光明正大,这几日,本官仔细研读了他们的教义文章,却是震怖难言,细思极恐。这仙唐教义极力宣扬唐时社会之美,号称域外有唐之仙国,强几千万倍于我大清,教众心中,人人思唐而忘清,实在是居心叵测,所图甚大!”

  孙定虽然只是一个武官,但是能做到参将,看来也非同小可,他的文化功底绝对不低,苏州在场这些文官,如同脓包一般,都没有看出来的东西,他却一眼便看出来了。

  吴通判虽然不怎么听的明白孙定的话,但是他立刻察觉到,这是一个好的机会。“孙参将所言甚是,这仙唐会定是乱党邪教,当诛,当诛啊!”

  话说到谋反一事,那钱知府也知道不能继续不说话了,他不由问道,“以孙将军之意?现今该当如何?”

  “调兵镇压,凡入仙唐会之人,全部绞杀!”

  孙定冰冷的说道,他手下有五千兵丁,全副武装,虽然说与洋人作战,恐怕不是敌手,但是绞杀几个乱党邪教,还不是轻轻松松?

  不要看这乱党携裹民众数量极多,但是全部是乌合之众,孙定有信心,只要他派兵出去放一排枪,突击几番,邪教岂有不溃散之理?

  接下来,就是全城搜捕,直接将这仙唐乱党,绞杀于摇篮之中。

  然而,这孙定杀气腾腾的话一说出来,在场的官员却都沉默了,并不附和。那满人奎俊更是第一次开口了,“孙将军的建议固然是好,不过这妄动刀兵,总是有些不妥。”

  “巡抚大人说的是啊,如今这赤衣教颇得人心,一旦下令绞杀,只怕会激起民变,到时候乱将起来,局面恐怕难以收拾。”

  钱知府连忙说道,一副爱民如子的样子。

  实际上,此人哪里是爱民如子?

  只不过,如今天下,因为和洋人发起冲突,引发民变的事情,着实发生了不少,一旦民众闹将起来,平息起来,倒是容易,最多杀几个人也就是了。

  只是麻烦的是,百姓之中,恨洋人入骨者数不胜数,混乱之中,逮着洋人便杀,遇到教堂便放火,一时之间是痛快无比。

  可是这洋人可不像清国百姓,清国百姓死了就死了,也不能如何。而每每洋人事后算起账来,又是一笔笔巨额的赔偿搞出去,甚至洋人借机出兵,又占领国土港湾的也是不少。

  上面怪罪下来,他们这些当官的,哪里吃罪得起?

  可是,如果不剿灭的话,仙唐会继续这样禁烟下去,洋人不也要借机来闹事吗?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该如何是好啊!”

  吴通判急的团团转,在场官员一个个也是不知所措。

  而就在这个时候,那乡绅员外之中,却有一个声音说道,“学生倒有一计,可解除诸位大人的烦忧。”

  众人抬头一看,却见这人是冯府的冯举人,他的弟弟冯金也是个千总,他们冯家也算得上苏州的大户人家。

  “快讲,快讲。”

  众人连忙催道,却听那冯举人说道。“诸位大人,众所周知洋人素来跋扈,而此次事件已经发生多日,他们却还没有拿出动静来。很明显,洋人也是自知理亏,一时之间,没有找到好的把柄来发作。大人们担心洋人寻事,倒也不必着急,只要暂时不给他们寻着借口,一时之间他们无法寻事,此中便大有回寰的余地。

  而学生看那赤衣教,眼下也并无任何僭越谋逆之行为,那会首所为,禁烟治病,也多为善事。而且听说此人和颜悦色,极好说话,更有一身奇异本事,是个人才,我等不如以抚代剿,一旦洋人来找事,便让此人去与洋人周旋。要知道,此次禁烟之事,本就与我官府无关,皆是民间自发行为。他们商谈好了,便是好事,不好了,打将起来,也与我等无关。这岂不大善?”

  除了那参将孙定对此似乎颇有些不满,阴沉着脸没有说话,其余众人闻言,均是大喜,接连点头称是,好像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兵不血刃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他们却哪里知道,这冯举人这一番话,却正是秦飞要他故意来说的。

  之所以要这样,可不是秦飞要归顺清朝,只不过是他拖延之计,他准备再发展一段时间的势力而已。

  秦飞现在从声势上看,已经可以揭竿而起了,但是他的军力,还是有些不足。

  十几、二十多名修士还是太少了。

  而且,这些修士们,还仅仅只有炼气初期,修为太低,一些加持法术都还在练习之中,一名修士最多加持十名士兵。

  那些教授拳脚之术的会众,也才刚刚开始学习几日光景,还没有什么成效。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修仙高手在大清 第三十一章 官府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