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王完颜洪熙离开开封皇城的时候带走了金国皇帝完颜绪,用的理由是皇帝要御驾亲征,鼓舞前方将士的士气,抗击蒙古的入侵,众位大臣心中或有疑虑,但却不敢提出来,于是金国皇城只剩下了皇太后主持大局。
这是要弃守皇城么?
大臣们如此猜想着,荣王并没有打算弃守皇城,只是放弃了皇城的指挥权,带走皇帝完颜绪是为了以防万一,这场三国之间的战争主战场在开封城,若是一切顺利还好,可一旦皇城被攻破,至少金国皇帝不会成为俘虏,即便真的一切顺利,三王爷同样担心在打败蒙古大军之后宋国的反应,这才是他带走完颜绪的真正原因。
杨康对此只能报以苦笑,他和荣王互相信任,同时又互相防备,他亲身来到开封城表达了合作的诚意,荣王把开封城交给他也是信任的体现,可他们又担心着彼此会改变主意,这毕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
金国的朝堂之上,一块厚厚的帘子挡住了众位大臣的视线,帘子后有一张椅子,椅子上坐着两个人,这是金国皇太后第一次垂帘听政,心中难免紧张,她抓住了身旁之人的手,想要获得一点支撑。
在宫人宣布朝会开始后,出现了一阵寂静。
朝臣们不知道该如何和这位皇太后交流,若是抛出了太过为难的问题显得咄咄逼人,若是提出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那朝会还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在这种危急的时刻,沉默不是解决的办法,朝会还要继续下去,丞相胥鼎站出来奏本。
让大臣们意外的是皇太后回复的干脆干练。声音虽然柔弱,但说出的言语却很犀利,往往能够直指问题的核心,这给大臣们一种很奇怪的感觉,皇太后说话的调子和说出的内容很不协调,随着朝会的进行。皇太后的声音越来越软,还有些散乱。
杨康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原本是他在容妃耳边低语,然后容妃再照本宣科的说出来,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容妃渐渐靠在了他的身上,音调开始改变,女子的耳朵很是敏感,这样长时间的在耳边低语总会引起身体的反应。他只好把容妃抱在怀中,用内功帮助容妃静气凝神。
金国皇太后清醒之后,羞赧不已,大臣们久久等不到皇太后的答复,以为皇太后不太清楚便暂时放下,讨论下一个议题,此时皇太后恢复了正常,当然也不是完全恢复正常。她正在那男人的怀里,声音愈发的软绵无力了。
金国皇太后第一次垂帘就这样结束了。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出乎朝臣们的意料,皇太后应对得体,对朝廷政务很是熟悉,不过朝臣们也有些担心,这不会是后宫干政的先兆吧?好在皇太后出身低微。不会出现外戚党羽,否则那便是金国之祸了。
大臣们退朝之后,皇太后彻底瘫软在了皇帝陛下的怀里,这种场景对皇帝陛下来说并不陌生,在宋国他有时候也会抱着谢道清在帘子后面听那些大臣议论。谢皇后反应比较慢,较有主见,不会像容妃这样担心惶恐。
同样的帘幕,不同的国家,怀里反应各异的人儿,这给皇帝陛下一种新奇的感受,他扶着金国皇太后回到了后宫之中。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战争终于爆发了。
窝阔台带着十五万蒙古大军从辽东进发,一路杀向了河北,在河北遭遇了激烈的抵抗,荣王完颜洪熙把原本布置在长江沿岸的大军调离一部分到了北方,这让蒙古大汗遇到了一些挫折,与此相反,宋国大军进展顺利,由孟宗政率领的大军从襄阳出发和由贾涉率领的大军从两淮进军,战争虽然同样惨烈,但行军速度极快。
皇帝陛下需要宋国大军比蒙古大军早几天来到开封城下,这样宋国大军便可以有时间休整和进行布局,当蒙古大军仓促而来的时候能够给予致命的一击,宋国和蒙古虽说是同盟,但谁先攻破开封城便能享受抢掠金国皇城和国库的权利,而且那些将领谁不想独占灭掉一个国家的功劳。
一个是蓄谋已久,一个是筋疲力尽……
杨康以一座金国皇城为诱饵要把蒙古大军留在开封城下,他原本还想等拖雷的大军前来,但荣王不想用整个大金国作为赌注,即便开封皇城破了,金国还有长安城可以坚守,若是放弃长安城,那金国便没有立足之地了。
何况若是让拖雷和窝阔台两军会合,不仅在军队的操作调度上难度极大,而且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消灭蒙古大军,还有可能被蒙古大军翻盘,不如集合两国之力消灭其中一支蒙古大军,如此胜算较大,还能确保宋国和金国之间的势力平衡。
在荣王的建议下,皇帝陛下只好收敛了把蒙古大军一网打尽的野心,反正只要消灭了蒙古一半的大军,至少能够赢得几年的时间,然后再缓缓图之。
在三国战争爆发一个月后,杨康借皇太后之口下达了金军全面撤退,集中兵力保卫开封皇城的命令,这是为了保存实力,一个月的激战已经足够让蒙古人相信宋国和金国是真正在厮杀,而不是作假,继续厮杀已然没有意义。
然而这个命令却遭到了金国朝臣的反对,不战而溃,把敌军引到皇城,这是极为保守和危险的做法,一旦蒙古和宋国的大军兵临城下,想要逃走都来不及,为了他们自身的安危和金国着想,朝臣们以为应该寸土必争,血战到底。
面对大臣的指责,皇太后略显忧虑,但皇帝陛下却是要坚持到底,他决不允许有人破坏他的计划,不过他没打算再次对朝臣大开杀戒,在这种时候大肆杀戮会造成开封皇城内的局势动荡,他让宫人宣布退朝,并宣丞相大人到书房议事。
金国丞相胥鼎跟着宫人来到皇宫内的书房,他很奇怪皇太后为何要在书房召见他,这是皇帝才有的规制,皇太后一般是在偏殿内召见大臣,他来到书房前,宫人离开,他听到有人宣他进入,便推开了那扇门。
第二日,朝会之上,丞相大人完全赞同皇太后的提议,并大力驳斥其他朝臣的言论,这让那些朝臣面面相觑,丞相大人这是犯病了么?胥鼎冷眼看着那些朝臣,心中驽定,当他推开门看到书房中那个人的时候便知道大金国这一次是保住了,你们不怕死的就继续闹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