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行之官
《帝王世纪》帝喾“以句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是五行之官分职而治诸侯......”颛顼时有“南正重”、“火正黎”,帝喾设“五行之官”可信。《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社稷五祀“所述五祀,即讲这五行之官的来历。少暤氏四叔重、该、修、熙“实能金、木及水”,所以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与熙为玄冥,也就是木正、金正、水正的称呼。《山海经》四方之神东方句芒、南方祝融、西方蓐收、北方禺疆。可知这些官名、神名最初为真人,因他们有功,被后来的人祭祀,以其称号为官名。羲和为少昊妻,尧时羲、和分为四,夏代 羲和是官名。后土也是同理,其为炎帝远在黄帝以前,后为官名,我们忘记其本来的身份了,只称作是“田官”,不全面。
二、“五方上帝”
1、东方之帝太皞
东方之帝太皞,后人该不该将他等同于伏羲,学界已有很多纷争不赘述了,单从咱们讲神话故事的角度看,混同则不妥。据徐旭生等先生考证,太皞是东夷崇鸟氏族的大神,地位在其族至高无上(也有猜测太皞即为帝俊的),这倒是跟伏羲在苗瑶系的地位相当。所以太皞与伏羲的合体,并不是简单地东夷神话进入华夏神话那么简单,而是华夏人将两个异族的对等天神做了一个融合,然后放置在了仅次于本族大神黄帝的位置――东方。我们现在将这两位剥离开,将伏羲的位置放到“三皇”里去。太皞的姓氏问题就留白好了。
太皞的属神句(勾)芒也与伏羲没什么关联。句芒是木神,又是春神。主管树木生长。“鸟身人面,乘两龙”(《海外东经》)。他的形象是人头鸟,说明他也来自鸟氏族,龙是坐骑。而伏羲是蛇系的,伏羲的属神就算不是蛇身,至少不能役使蛇(即龙)吧。
2、南方之帝炎帝
南方之帝炎帝,在先秦与神农氏是两个人,到汉魏之后才逐渐等同。咱们讲神话故事,还是分开来更好。据说炎帝姓姜,跟黄帝是亲兄弟。俩人还掐过仗,这反映的是父系氏族时期的事。而神农的事迹以耕作为主,“神农之世……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庄子.盗跖》),“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于王”(《商君书.画册》),反映的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景象。炎帝还有几个著名的女儿(女娃、瑶姬等),一般都提“炎帝之女”,不提“神农之女”。可见来源有分别。
炎帝的属神是祝融。祝融是火神,传为炎帝后裔,《海外南经》说“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南方热、有火,主属二神倒是很搭。
3、西方之帝少昊
西方之帝少昊,百鸟之王。与东方太皞同源。太、少之别,可能表明少昊出自太皞。也带有年代先后的区分。少昊传为青阳氏,又金天氏。又穷桑氏。“青”、“阳”,皆暴露出东方基因,“金天”像是后来为了配合五行说而追加的名号,“穷桑”是传说中他的出生之地。
少昊的属神蓐收,据说是他的儿子(或叔父)。蓐收是刑神,长相相当威猛,“左耳有蛇,乘两龙”(《海外西经》),“人面,白毛,虎爪,执钺”(《晋语二》),这让我们想起来作为刑神的古老西王母的形象。蓐是陈草复生之义,说明草茂盛,收就是收割、收获。蓐收,意为割草,可引申为砍脑袋,也可引申为秋天的收获。
4、北方之帝颛顼
北方之帝颛顼,源出东北夷,纳入华夏体系后被委委屈屈说成是黄帝的后裔。据说高阳是他的地望,所以颛顼叫做高阳氏。据萧兵先生考证,颛顼族的图腾是鱼和蛇――都与水、阴、多产等有关。
颛顼的属神是水神玄冥。玄冥又叫禺强(郭璞注《海外北经》:“禺强字玄冥”),根据一系列七弯八拐的等同关系,袁珂先生考证出他又兼风神、海神,雨师。瞧,一揽子寒冷元素尽入其囊中。
5、中央黄帝
中央黄帝,姓姬,传为附宝感雷电所生,又传与炎帝为同母异父兄弟(炎帝为少典氏之子,则黄帝亦然,这部分传说“人王”感明显,不多议)。黄帝名号很多,轩辕氏,有熊氏,帝鸿氏等(《史记正义》“黄帝……号有熊氏,及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一方面他的事迹多导致名号来源丰富,另一方面黄帝族融合了多个其他部族后,可能也将人家的名号一起拿过来了。轩辕氏,一说源于象龙形、主雷雨的轩辕十七星(我们说过雷电是主神标配),一说源于地望“轩辕之丘”,一说源于黄帝发明了车(轩辕),总之这是黄帝最响亮的名号。有熊氏,一说源于封国。但黄帝就是老大了,谁封他?我想可能来自一个以熊为图腾的楚部族。帝鸿氏,就是帝江,《山海经》里的中央之帝。缙云氏,可能来自一个被征服的姜姓部族(《集解》引贾逵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后来成了黄帝的属官,以云纪事。
黄帝的“黄”,至少有三个来源:古早央帝混沌神的外观颜色(“黄囊”);土地之色;通“皇天上帝”之“皇”。
神话中的黄帝有四张脸,便于他随时监管四方天帝的治境(《尸子》:“古者黄帝四面,信乎?”)
黄帝的属神是后土。后土就是土地神,传为炎帝后裔,又为地下世界的统治者(王逸注《楚辞.招魂》:“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那么又兼冥王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