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托人捎书
当堂卸下了张宗文的重枷和脚镣(音liao),从死囚改为待审,衙役把他带进了普通的大牢。
别人进大牢都哭爹喊娘的哀嚎,张宗文则忍不住大笑起来,笑得眼泪横流。想不到出了死囚牢竟然没上断头台,想不到竟然还有重审的机会。
张李氏是在两个衙役的护送下回到张家的,张家只有一把黄铜大锁看门。回到家里张李氏才知道婆母已经被收监了。
从此张李氏每天提两个食盒去探监,既要给丈夫送饭又要给婆婆送饭。给丈夫送饭还好,张宗文总能向她道声辛苦,说几句暖心的话。
张李氏告诉了张宗文她墓地相遇陈四维,是陈四维过来帮他翻了案。张宗文嘱咐她在家诸般小心,没事不要去婆婆房里。
张李氏沉默半晌,终究还是告诉了他婆母被收监了的事。张宗文问道:“是何罪名?”
官司还没有正式审理,没有经过正式宣判,所以还没有准确的罪名,收监的理由只是疑其与人私通。
张宗文闻言不语,张李氏安慰他道:“咱们县太爷如此清正不会冤枉好人的,想是什么人捕风捉影罢了,县太爷会查清楚的,村上谁不知咱娘刚烈?”
张宗文摇摇头:“恐怕不是空穴来风,你道咱娘为何要置我于死地?”
张李氏茫然的摇摇头,她真是想破了头也没想明白。张宗文是有名的孝子,她对婆母也是百依百顺,婆母不知为何突然间就把他们夫妻给告了。
“只因有一天中夜后我听咱娘房里有人声,我便闯了进去,虽没见着人,却见着床下一双男鞋,娘说是给我新做的鞋,第二天又说鞋做大了被她给剪了。”张宗文低头叹气。
“我以为我不提此事,只当不曾撞见也就过去了,结果不到十天娘就把我告到了官里。”
陈四维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把这桩公案弄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现在张宗文的案子有了新的进展,完全符合重审的条件。
陈四维无意在此久留,既然事情办完了,他就向河宁县令告辞,准备继续上路。虽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但他知道他想去的地方叫远方。
一个离京城远远的地方,陈四维再也不想回到京城了,再也不想见到候府里的那位候爷。尤其是断清了张宗文的这桩案子,更是让他心凉。
张刘氏与道士私通,杀夫、害子、逐媳,陈四维看不到亲情的温暖,这世上真的有亲情这回事吗?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反正都没有亲人了。
河宁县令没想到陈四维当天就要走,他竭力的挽留陈四维。“陈公子,何故如此匆匆?本官不敢强留,但求公子小住三日,让我尽尽地主之谊(音yi)也好。”
“县尊大人不必如此,人生聚散本是常事。山水尚有相逢日,你我后会定有期。”陈四维拱拱手,转身便走,跟他也没什么交情,客气两句也就罢了。
然而久居官场的人神经都异常敏.感,你随意的一句话,一个字,他都能分析出水来。
什么叫‘你我后会定有期?’,就是说他现在要回京城向相爷甚至是向皇帝汇报了呗?那所谓的后会岂不就是指河宁县令要被调进京城受审的意思?
陈四维说走就走,走的那么利索分明就是一种态度。事情都调查清楚了,可以确认是河宁县令为官不清,查案不细,就算不定他的罪,他也难逃‘昏聩(音kui)’二字。
河宁县令小跑两步上前拉住了陈四维的衣袖,陈四维简直的被他给吓到了,这是当官的成年人吗?戴乌纱的人还有这么不礼貌的?
陈四维抽出手,略微有点惊讶的问道:“大人,您这是何意呀?”
河宁县令张嘴先笑:“陈公子,你来我不曾迎接,你走好歹容我设宴为你送行,如若不然,恩师知道了定然怪我轻慢。”
陈四维跟他告辞,但并不是马上就要离开河宁县。他只是要去客栈休息而已,天近黄昏,今天已经不适合赶路了。
见他如此盛情,陈四维心里暗暗好笑,他忽然想起前世常说的一句话‘没有什么矛盾是一顿酒解决不了的,有的话就两顿。’,看来在酒桌上解决问题的传统是古来有之啊。
陈四维笑道:“设宴就不必了,我今晚就在府衙小住一宵,明早再走也一样。”
河宁县令闻言大喜,极其热情的拉着陈四维,急忙吩咐人备酒备宴,陈四维不喜铺张,说什么都没让他请别人过来做陪。
陈四维让徐平去客栈把东西拿过来,河宁县令急忙派两个衙役陪着去了。没想到他们的东西就只一副挑担。
里面除了青布衣裳,就是硬的都不能吃了的干馍。看他们这些东西,若不是有高相爷的扇子,若不是亲眼见识了陈四维断案的神机妙算,河宁县令会直接怀疑他们是江湖骗子。
“陈公子,你这是微服出游暗访民情的吗?”河宁县令半开玩笑的打探陈四维的情况。
“我这是四处流浪无家可归。”陈四维哈哈的大笑,徐平只觉得有股心酸的味道,河宁县令只觉得这个半大小子很滑头,套他的话真难。
陈四维忽然正色问道:“不知大人最近是否要去京城?”
“当然,我明天便去看望恩师大人。”河宁县令若不知道也就罢了,他已经知道高敬元回京了,岂能不去看望?这也是走门路的机会啊,凡事自己不主动,哪能占到先机?
“既如此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大人能否替我传几话给一位旧友?”
“只要我能找得到就没有问题,不知陈公子的旧友是?”
“便是相爷的学生白景辰。”
“好。”河宁县令微微的点头,心中暗忖‘相爷不是只有一个学生吗?听说是小皇子承平王爷,哪来个白景辰呢?’。“口说无凭,陈公子不如写封信我去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