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苦是必修课
每一个孩子都会跌倒,但一次次跌倒后自己爬起来,就会站得更稳,同时,他们的心灵深处也会更深切地体会到:不能哭,得自己爬起来!
如果我们真正爱我们的孩子,就让我们放开孩子臂膀吧,让他们在蔚蓝的晴空展翅高翔吧!要知道,自由的鹰永远要比禁锢在笼里的小鸟飞得更高、更远.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
――雷锋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其她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因此,许多日本孩子在假期或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现象更为普遍,一些中学生参加劳动的也不少:有的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工作来自己的学费。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家里穷。
一位日本父亲这样回答:“因为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两件事:一是要受教育;二是要有独立性。其实,这不仅要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避免处处依靠别人,还要锻炼孩子们的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以及坚强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日本的社会机构还积极地建立“自然教室”、森林之家、青年之家、自然俱乐部等,有计划地组织孩子们进行野外考察,到农村参加劳动等集体活动,以加深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孩子们独立生存的能力。
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己动脑动手解决生活问题,学会在自然界中生存,日本青少年交友协会曾组织东京地区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70名学生,到无人岛上生活了9天。上岛第一天,孩子们感到一切都很新鲜,兴高采烈地按照上岛前教的方法,首先挖了一些坑作厕所,支起了帐篷,然后自己烧火煮饭,甚至连吃的盐也需要自己制作。这种原始式的生活过了一天,从第二、第三天开始,有些孩子就吵着要回家。但经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和互相帮助,最后都坚持在这种自然环境中生活了9天,开始养成了劳动习惯,提高了独立生活能力。
“自然俱乐部”则组织孩子们从播种到收获,每年4次到农村去劳动和研究大自然的变化规律。第一次是每年5月5日至6日,带孩子们到农村去翻地、播种采集野菜;第二次是每年7月26日到30日,带孩子们集体野营、登山,并到田间拔草,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第三次是每年10月13日至14日,带孩子们到农村去收割农作物,采集能吃的野生植物;第四次是第二年2月9日至11日,将孩子们集中到“自然俱乐部”,让他们观察兔子和小鹿留地雪地上的足迹及其粪便,研究雪天和晴天都有哪些不同的自然现象。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沟通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和独立生存的能力。
许多从日本归来的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教学方法赞叹不已。他们介绍说,日本的幼儿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逢冬天,幼儿都要赤身**于风雪之中滚爬跌打一定的时间。天寒地冻,不少幼儿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但在一旁的家长们个个硬着心肠,没有一个上前搂住自己的孩子。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孩子真正的健康。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日本家长们就给自己的孩子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卫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出外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家长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这种吃苦的必修课,日本的孩子修得非常好。
教子智慧启悟:
庭院里驯不出千里马。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意思是说,如果要让马成为千里马的话,就必须要让马走出庭院,到外面广阔的天地里驰骋。所以,要想让孩子成为“千里良驹”,千万不要把孩子“圈”在我们给他搭建的“安乐窝”里享受,一定要让他们冲出“庭院”,到艰苦的环境去“驰骋”他的人生。
但是,现在我们做父母的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点苦,经受一点点磨难,在生活和学习上,孩子遇到一点点困难,我们就心疼得不得了,赶紧替他们排除。有的上学送、下学接,中间还送牛奶、送甜点。做完作业替他们收拾整理,替他们洗脸、穿衣服。总之,怕他们被风吹,被雨淋,怕他们热着冻着!就像在温室里养花一样,从不让他们经风雨,接受洗礼与锻炼。
试想,这样的做法能不能让孩子修好吃苦这门课程呢?如果修不好的话,他们又怎么能参与社会竞争呢?要知道,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
一位哲人曾说过:“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先吃得起苦。”
孩子们所面临的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是普遍现象。所有的人都将站在竞争的第一线,每个人都要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如果我们真心爱我们的孩子,那么,在教育孩子上,就一定注意学习发达国家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要敢于让孩子去吃苦。孩子学会吃苦,我们放心一生,孩子受益一生。
§§§2、别把困难在想象中放大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单刀直入的办法,做来不易,但很有用。而且,第一次克服了心中的畏怯,下一次就容易多了。
琼斯大学毕业后如愿考入当地的《明星报》任记者。
一天,他的上司交给他一个任务:采访**官布兰代斯。
第一次接到重要任务,琼斯不是欣喜若狂,而是愁眉苦脸。他想:自己任职的报纸又不是当地的一流大报,自己也只是一名刚刚出道、名不见经传的小记者,**官布兰代斯怎么会接受他的采访呢?
同事史蒂芬获悉他的苦恼后,拍拍他的肩膀,说:“我很理解你。让我来打个比方――这就如同躲在阴暗的房子里,然后想象外面的阳光多么的炽烈。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往外迈出第一步。”
史蒂芬拿起琼斯桌上的电话,查询布兰代斯的办公室电话。很快,他与**官的秘书接上了号。接下来,史蒂芬直截了当地道出了他的要求:“我是《明星报》新闻部记者琼斯,我奉命访问法官,不知他今天能否接见我呢?”旁边的琼斯吓了一跳。
史蒂芬一边接电话,一边不忘抽空向目瞪口呆的琼斯扮个鬼脸。接着,琼斯听到了他的答话:“谢谢你。明天中午1点15分,我准时到。”
“瞧,直接向人说出你的想法,不就管用了吗?”史蒂芬向琼斯扬扬话筒,“明天中午1点15分,你的约会定好了。”一直在旁边看着整个过程的琼斯面色放缓,似有所悟。
多年以后,昔日羞怯的琼斯已成为了《明星报》的台柱记者。回顾此事,他仍觉得刻骨铭心:“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单刀直入的办法,做来不易,但很有用。而且,第一次克服了心中的畏怯,下一次就容易多了。”
有时困难在想象中会被放大一百倍,事实上,走出了第一步,就会发现那些麻烦与困难有时只是自己吓自己。
教子智慧启悟:
其实,困难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甚至都不能称之为困难。但是在孩子的心里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困难,困难之处就是他不曾去做一下尝试。
我们要把生活中的类似的例子展示给孩子,教给他们处理所谓困难的方法,鼓励孩子不应该轻易地退缩。要敢于尝试,要给一种让挫折望而却步的理念。
让孩子知道在学习中、生活中总会有些让人头疼的难处,要让孩子在这些时刻选择了勇敢面对。当孩子克服了困难,解决了难题,鼓励和表扬都会激励孩子在下一次中也咬紧牙关,继续努力。
§§§3、成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在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
每到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既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有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
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
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朴正熙――韩国政坛掌门人。
布雷登教授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他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教子智慧启悟:
让孩子知道,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就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
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4、经得起艰辛的磨难我将不可思议地从海中再飞起来,得到新生,准备开始新的生命。这就是鹰的命运,我们的命运。
很多年前,有一只威严的老鹰,孤单地居住在一座非常高的山顶上。
有一天,它觉得自己死期已近,就大喊一声,把住在山岭较低处的儿子们召唤前来。当它们来齐后,老鹰一个接一个地看了它们一番,然后说道:“我已经抚育了你们,将你们拉扯大,使你们能够直视日光。你们兄弟中那些面孔不能忍受日光辐射的,我就让它们饿死了。”
“为了这个原因,你们理应比所有别的鸟都飞得更高。那些还想活命的,是不会袭击你们的鹰巢的。所有的动物都将畏惧你们,你们千万别去伤害那些尊敬你们的动物,你们应该允许它们分享你们吃剩的残羹。”
“现在我就要离开你们了。但我不会死在我的巢里,我将飞得非常高,远到我的翅膀能够带我去得到的高空,我将展翅高飞向太阳道别,让猛烈的日光烧掉我老了的羽毛。然后我将向大地直落下来,掉进大海。”
“但是,我将不可思议地从海中再飞起来,得到新生,准备开始新的生命。这就是鹰的命运,我们的命运。”
说着这番话,老鹰飞上天空,它尊严威武地围绕着它儿子站立的高山飞翔,跟着,它突然拧转身子,向那烧掉它老迈疲倦的太阳冲去。
教子智慧启悟:
孩子只有经得起艰辛的磨难,最终才能打造成一个无所畏惧的强者。当牛顿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之后,还常常回忆说,他儿时经历的磨难,是激励他不懈攀登的动力源泉。
可如今,我们总想把孩子置身于我们的羽翼之下,百般呵护宠溺,迟迟不肯放手孩子,岂不知这正是导致当代青少年难以适应障碍的根源之一。让孩子受点磨难,并非坏事。
§§§5、学做“狠心”父母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对孩子进行努力,对孩子进行失败教育,使它们在失败中学会本领,将来才能自食其力。
在美国,一些三四岁孩子玩耍时,摔了跟头,中国客人要去扶,家长不让;还有美国家长去市场购物时,一手拉着孩子,或大人在前面大步走,孩子在一侧紧追,不管孩子累不累,就是不背不抱。
这并非美国父母不疼爱孩子,也不是他们懒惰,更不是他们工作繁忙,顾不上照看孩子,而是意在培养孩子的自主、自强和自我生存能力,以适应将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美国人的眼光不可谓不远。
然而,我国的一些家长呢?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打扫卫生,家长亲自代做;穿衣、洗澡之类也由家长包干;甚至是孩子做作业,家长也亲自代劳。家长对孩子的相当地深切,对孩子的关怀特别地细致。可结果呢?培养出的孩子眼高手低,懒散任性,轻视劳动,怕苦怕累,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到一点挫折、一点困难,就茫然不知所措。
日本有关部门组织17户市民到上海居民家中做客,日本妈妈的教子方法使中国**开眼界。有个日本幼儿,抓起一只生馄饨就往嘴里塞。中国房东想制止,其母却说:“别管他,这样他才知道生的不能吃。”小孩吃了一口,果然皱着眉头吐了。有个日本小孩摔了一跤,先是哭着求助,后见无人相帮,只好自个爬了起来。中国房东“看不懂”,日本妈妈说:“让孩子尝试失败,才能获得成功。”
日本妈妈为何要对孩子进行“失败教育”呢?一位日本学者解释说: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对孩子进行努力,对孩子进行失败教育,使它们在失败中学会本领,将来才能自食其力日本父母凭着这种紧迫感教育自己的子女,使日本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怕挫折、勇于竞争、敢于拼搏的顽强性格。
教子智慧启悟:
我们千万不要对孩子包揽过多,事必躬亲。一味地赞美孩子、事事为他代劳,只给孩子一件美丽的衣裳,却不让他学习如何自己穿,这样的教养方式,不但无法培养孩子独立性及自制能力,反而会让孩子渐渐养成目中无人,稍不顺心便大哭大闹,日后如遇到一点小挫折时,可能就无法爬起来。
让孩子了解,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生气和挫折感,都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情感反应。当孩子无法达成他们所希望的目标时,建议我们最好还是将问题留给孩子,让孩子学习如何自己处理、解决、鼓励孩子自我信赖和独立。要学做“狠心”的父母。
§§§6、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跌倒了用手撑一下,自己爬起来。
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独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有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情节:
一休的母亲为了磨练一休,让他去做和尚,独立生活。有一次,小一休跌倒了,石头磨破了他的腿,而他的母亲离他只有几步之遥,一休将手伸向母亲,可母亲无动于衷,只说了句:“用手撑一下,自己爬起来。”
就是这样一句话,一休的母亲让小一休明白了一个道理:跌倒了,得自己爬起来。
而在我国,我们做家长的都有这样一个心理:为了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孰不知,这种“代办”式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
试想如果孩子事事都抱着对我们依赖的心理,他们会成为时代需要的英才吗?
还有一个小故事,或许我们能从中学到一些什么。
中国的冯先生娶了一位日本女子智子,智子是一位很温柔的日本女性,她有一个女儿。她平时对待孩子总是和蔼耐心,处处体现出日本妇女特有的母爱。
智子对女儿小百合的爱是另外一种方式。
一个夏日的黄昏,智子正在洗衣服,冯先生下班刚刚回到了家里。小百合淘气地追着一只红蜻蜓突然看到冯先生,不由得张开小手朝冯先生扑来,谁知被绊了一块小石头,顿时失去重心,“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小百合大哭起来。
冯先生慌忙想上前搀扶却被智子一把拽住了手。然后,智子朝小女儿说:“小百合,不许哭,要自己站起来!”小百合仍然哭泣着不肯起来,智子再次怒喝一声:“不许哭,站起来!”
智子神态严肃,与往常笑眯眯的样子判若两人。冯先生惊异望着这位“狠心肠”的母亲,感到简直不可思议。
最终,小百合止住了哭声,一双含泪的大眼睛委屈地望着父母,自己慢慢地爬起来。智子这时才一把抱起女儿:“我的宝贝,真乖,听妈妈的话,摔倒了自己站起来,将来一定是个好孩子。”
小百合也懂事地搂住妈妈的脖子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听你的话,再也不哭了。”然后瘸着小腿一拐一拐地又去玩耍了。
教子智慧启悟:
看到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我们应该想到自己是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的吧!我们的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搂在怀里怕摇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四五岁的孩子,出屋门还总得让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牵着手。
孩提时代是处于刚刚面世又无法独立处世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正规教育的预备阶段,对儿童,我们的应该给予一定的保护和关怀,但决不能溺爱,尤其是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今天。因为,中国的未来将靠我们的子女一代撑起。我们的子女决不能是见不得风雨的“温室人”!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他们和父母一样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的,应该从小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处处依赖别人。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注重对儿童这方面的教育。在奥地利的公共汽车上,人们只为老人让座,而不给儿童让座。因为他们知道,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
如果我们真正爱我们的孩子,就让我们放开孩子臂膀吧,让他们在蔚蓝的晴空展翅高翔吧!要知道,自由的鹰永远要比禁锢在笼里的小鸟飞得更高、更远。
每一个孩子都会跌倒,但一次次跌倒后自己爬起来,就会站得更稳,同时,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更深切地体会到:不能哭,得自己爬起来!
§§§7、要让孩子自立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了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了自食其力的精神。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了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在德国,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让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先看一下西方国家是怎样教育孩子独立的吧!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了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了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人还要到英国学习英语,办法同样是边当佣人边学习语言。掌握了三门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了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
在德国,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同是在东方的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上学以后,许多学生都要在课余时间,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所有的学生都在挣自己的学费。
中美日三国曾联合做过一项调查,比较父母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调查结果显示,美日两国中学生在所佩服的人物中,前三位中必有一位父亲或母亲,而中国的上千名学生在回答自己“所推崇的榜样”问题时,大多数中学生把父母排除在前六名之外。三国调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中国的父母家庭教育并不成功,中国的孩子最看不上自己的父母。
教子智慧启悟:
中国的孩子最看不上自己的父母。这一结论怕是让我们做父母伤心了。天下的父母没有不想把孩子教育成才的,中国的父母对此的期盼似乎更厉害一些。可随着时代的发展,父母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跌到如此“悲惨”的境地呢?
中美两国的家长在教育思想和方法上存在着差异。美国的家长在培养教育孩子过程中,大多持“放”的态度。他们认为,孩子来到人世后,就应该有他们的独立人格,就应该尊重他们的行为选择,父母应该顺其自然地给以帮助,而不能越俎代庖地拔苗助长。而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多持“管”的态度,认为生养子女的父母管教孩子是自己的天职,养不教父母之过也。以这种思想为指导表现出的家教,就是从小到大事,事无巨细地包办孩子的许多事情,未能让孩子独立起来。
要让孩子自立,首先我们要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然后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要让孩子坚持,逐步改掉懒散、拖沓的坏习惯。另外,家庭教育还应该有一个适度的“放”,也许会在“放”中成就一个好孩子。
要相信,我们的孩子会在“放”之中成长、成人、成才,会在“放”中自立!
§§§8、一年时间,彻底改变孩子孩子,有时候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地被改变。但是,这种改变的方式一定是在另一种环境下用一年的时间,让你的孩子彻底改变,你相信吗?
在法国有一所特殊的学校,叫“鲸鱼学校”。
这所学校既没有校舍也没有教室,它的学习空间竟然是在两艘分别为10米和12米的船上。这所学校没有校长也没有教务主任,有的只是两个老师。这所学校的学制是一年,其学生的年龄不限,无需考试成绩,只要你是一个未成年人就行。
在这一年中,学生们上课以及作业的全部内容就是: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下学会生存学生在这一年中必须完成以下课程:两次横渡大西洋;在无人的荒岛上学会生存;集体潜水到海洋下与鱼游戏;与长20米左右、40吨重左右的鲸鱼做伴;学校驾驶;练习做饭;晚上轮流值夜班;所有的生活由自己安排……同时他们还要学习文化课、每天讨论、写日记、读外语……一年后你必须具备了以下能力你才有可能毕业:不畏大风大lang;不怕艰难困苦;不怵饥饿难忍;不管千辛万苦依然充满信心……
这所学校的学费是每月1500法郎据说,法国的不少父母把他们的“问题儿童”都送到了这所学校。然而一年过后,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前那种好吃懒做如今被勤奋刻苦所取代;原来那种不守纪律如今被纪律严明所代替;往日的厌学逃课如今被自主学习所取代……
就这么仅仅一年的光阴时间,孩子,被彻底改变一位法国母亲是这么感慨她儿子之变化的:“现在这小家伙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更老成了。可是一年前他在课堂里是多么调皮和差劲啊但现在,他获得了极大的进步,英文和西班牙文的成绩都大有长进。现在是他给我提议,该读什么书。”
还有一个曾在法国“鲸鱼学校”上学的13岁的学生,有一次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鲸鱼是如此安详,并让我接近它。它们的身体徐徐摆动。我靠近了一头在母鲸上边回游的小鲸鱼。它蓝色的已经距我仅20公分,不安地望着我,不知我将怎么对待它。这太诱人我忍不住去抚摸它,它身上有很多小裂口,我看到我的手指在它光滑的皮上留下长长的痕迹。这是多么美妙啊!”
孩子,有时候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地被改变。但是,这种改变的方式一定是在另一种环境下教子智慧启悟:
法国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可以让他们的孩子去上鲸鱼学校。试问,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否也会让我我们的孩子去上鲸鱼学校?
我们知道自己的孩子也许就跟法国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一样,我们也一定非常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对他们自己充满信心的小家伙。可能我们会问:中国那里有这样的学校啊?现在回答你:假如有中国有类似的鲸鱼学校,我们又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去么?反问一下自己:我舍得么?我能忍心么?我晚上能睡得着觉吗?不要说一年,就是一个月,一个星期,我能忍得住不去看自己的孩子吗?我还有心思工作么……
我们的潜意识告诉自己:我们不能,统统不能!
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很多父母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大爱,根本就不明白对孩子的养育之“道”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道”。我们只知道溺爱,在溺爱中埋葬一个的天性,在溺爱中酝酿一幕幕悲剧。
中国工程院院长***在一次演讲中也讲到:
一个18岁的大学生如果连自己的宿舍都整理不干净,你能指望他今后能管理好一个企业?看来这位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上海市前市长对如今这一代人的前途也是忧心忡忡的。而且这种担忧是不无道理的。
试问,当我们的下一代成长起来后,他们知道去完成祖国的宏伟计划吗?他们凭什么去完成?难道就凭他们吃的那些并不需要的补品吗?难道就凭他们那没有经历过风雨,没有受过一天苦的孱弱身体吗?我们的孩子,精神空虚的一代人怎能带领中国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这一切的一起,我们都要考虑,不单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大一点来讲,是为了国家,为了祖国的未来啊!
回到现实中来,我们似乎只知道用金钱和物质去给孩子缔造一个所谓的虚幻幸福。让孩子去接受一种生活的苦难或精神的炼狱反而能成就孩子的辉煌,这一点,我们能想明白是为什么吗?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如果我们一直想不明白的话,我们又凭什么做父母。
§§§9、美国“学工教育”的启示10齐心协力配合默契,那么下午往往就能闲着。这真是一种伟大的管理手段,我从中认识到:通过团队协作,把一项艰难的任务化作一种积极的操练,是完全可能的。
“学工教育”是一种传统的暑假活动,美国的学校非常鼓励学生到车间去,有的学校给他们布置的暑假作业就是写学工报告。以下是一个美国中学生在毕业前最后一个暑假参加学工活动的感想。
上班第一天是在一家油漆厂,厂主的儿子们亲热地向我打招呼,并指给我看一些悬在头顶的巨缸。它们被高大的铁索和铁钩固定在高处。过了一会儿,车间主任叫我到隔壁那个部取一副天钩来。然而,那儿没有天钩,我又被指点到综合部去,可综合部也没有……我急得团团转,问遍了厂子里每一个部门。当我两手空空狼狈归来时,同伴们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并告诉我,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天钩’这么一种东西。这家厂的工人兄弟总是用‘天钩程序’来结识新的雇员。学会接受善意的恶作剧,是我上的第一课。
新雇员开始必须涂抹和粉刷厂房的外墙作为练习技巧。有一天,在火热的太阳下连续工作几小时后,我双手酸软地回到家中。我忽然意识到:一个男人最好的朋友就是他的手指头。其实,看着厂里工人们每天剧烈地运动着他们的身体,我渐渐学会了如何去尊重一个正直而诚实的劳动者,不管他是男人还是女人。
那天,当我刷完我的第一面墙时,几乎所有的近处干活的工人都跑到门外对我鼓掌。那天的记忆我一直深藏在脑里。我由此悟道了由诚实劳动所结的果实是你所有开心果中最甜蜜的一种。
在有些特别的日子,譬如运货的棚车到达那天,就会有6个工人被选派去卸下那些50磅重的装着油漆配料的口袋。我们从早上开始干,干完了便可以回家。如果每个人都齐心协力配合默契,那么下午往往就能闲着。这真是一种伟大的管理手段,我从中认识到:通过团队协作,把一项艰难的任务化作一种积极的操练,是完全可能的。
在这个夏天,我获得了许多新技巧和新的价值观,但有件事还是要特别提一提:我记得我曾抗议他们把一张有关选举的大传单贴在我们的车上,厂长们听后立刻表示他们一定把传单揭走。尊重劳动者,哪怕是一个打零工的小伙计,这正是好的和公平的管理的基本特征。
教子智慧启悟:
我们能从美国的学工教育中找到一点教育孩子的方法吗?好像能,又好像不能。能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可以自己找到这样的公司让孩子去做学工;不能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我们能找到这样的学工教育公司吗?二,即使我们找到了这样的公司,让自己的孩子去了,公司能有这样的氛围吗?工人们知道这样的过程吗?即使他们知道,他们又能愿意配合吗?三,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能说服自己的孩子去参加这样的学工教育吗?即使孩子出于某种原因去了,我们能保证他愿意学吗……
总之,问题很多。这就是教育的差距。如果我们现在还在听之任之孩子的种种行为而不去踏下心来认真对待的话,有差距的又岂只是孩子呢?那就上升到了另外一种高度!
§§§10、别让孩子的“自由灵魂”消失鹰驯服地展开身体,眼睛里透出温和与顺从的光。
这时,猎人再将鲜嫩的羊肉托上手掌,鹰迅速地将其一块块叼入口中――一只猎鹰熬成了。
熬鹰,是对鹰的一次彻底迫害,这种迫害从**到心灵。
一个高傲、自由的灵魂,经过一番徒劳的挣扎,最终因悲愤、饥渴、恐惧、无奈地屈服,成为猎人逐兔叼雀的驯服工具。
凡是亲眼看过熬鹰惨烈场景的人,都会终生难忘。
这是一只刚刚成年的苍鹰,嘴尖锐而弯曲,披一袭铁灰色羽毛,锋利的蹼爪苍劲有力,它的腿却被一条铁链拴住。
第一天,猎人在鹰的周围布上绳网,在绳网的外面,摆着鲜嫩的羊肉和清水,苍鹰不屑一顾。苍鹰不慎撞入猎人布下的机关,从被束缚的那一刻起,就表现出暴烈狂野的性格,两只苍劲的鹰爪,不停地抓挠,将铁链哗哗抖响,发出一阵阵悲愤苍凉的呼啸。
猎手在绳网外冷笑着。鹰愤怒地一次次向他扑去,一次次都被铁链拉回,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在徒劳的扑击中,鹰的体力一点点耗去。
夜幕降临,深秋的风,带着刺骨的寒意。猎人在场地边生起一堆火,在火光下,苍鹰的两只眼血红,怒视着不怀好意的猎手。
猎手的眼睛也是血红的,和鹰对峙着。
第二天,当第一屡晨光染上苍鹰的羽毛时,它更加愤怒和急躁,隐隐感觉到腹中的饥饿。
猎手殷勤地将羊羔肉捧到苍鹰的眼前。它凶猛地打开门扇般的翅膀,向猎手扑过去。
猎手急忙躲闪,还是被鹰翅鼓起的劲风扫了一下,鹰对鲜嫩的羊肉置之不理,只用嘴啄击铁链,啪啪啪,发出爆响,鹰嘴已经鲜血淋漓。鹰仿佛不知疼痛,一如既往地啄击着。鲜血,一点点滴下来。
又是一夜的对峙。
两天两夜过去了,在对峙的过程中,苍鹰一点点磨灭着野性,磨灭了意志,对人产生了敬畏心理。
夜深后,在无边黑夜的包围下,猎人看到苍鹰的戾气一点点消散。他不敢松懈,生怕稍有不慎,前功尽弃。
当第三天阳光普照时,鹰嘴已结满黑硬的血痂,淤血甚至堵塞了鼻孔,眼中集结的怒气消散殆尽,疲弱的身躯仿佛再也拖不动沉重的铁链,蓄满黄金般光泽的眼睛不时半眯着,似乎随时都会睡去。
猎人手拿棍子,不停地撩拨它(几日几夜,它都不能安睡)。无法忍耐之下,苍鹰的怒气又一下子凝聚,只是没有了锐气。
它喑哑的叫声,缺乏底气,少了威慑,多了悲伤与无奈。秋风袭来,鹰的羽毛显得苍老杂乱,毫无光泽,再也找不出昔日天之骄子的神情――它的体力与意志濒临崩溃。
又一个白天过去,寒夜降临。在猎人精心安排的场地上响起阵阵野兽的叫声。苍鹰拢紧身上的羽毛,将身体畏畏缩缩移向火堆,它感到孤独无助。野兽的叫声逼近了,鹰开始有了明显的战栗。
猎人清楚地看到,鹰眼里闪过一丝乞怜。
猎人走进网围,将鹰抱入怀中,抚摸鹰的头部。它不再挣扎啄击,任凭猎人的手指从头顶滑下,顺着修长的脖颈,直到宽阔的背脊。鹰驯服地展开身体,眼睛里透出温和与顺从的光。
这时,猎人再将鲜嫩的羊肉托上手掌,鹰迅速地将其一块块叼入口中――一只猎鹰熬成了。
猎手的体能也快熬尽,他得睡上三天三夜,才能恢复元气。当这只鹰再次出现时,不是蹲在猎手的肘上、肩上,就是在猎人的头上低飞盘旋,待到远方猎物出现,它便会迅猛出击……
猎手得到猎物,就会大度地将肠子、肝脏等扔给它。
一个自由不羁的灵魂,从此消失。
教子智慧启悟:
想想我们现代家庭教育吧,我们做父母的用“爱”的方式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了一只熬鹰,其实,他本来应该是在天空中翱翔的雄鹰。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国家动物园的鹿苑里,鹿群既不必为觅食而发愁,也不必为逃避敌害穷于奔跑,所以很快就繁殖起来。然而在一度兴旺之后,病弱残疾者与日俱增,最后竟出现濒临绝种的危机,当地政府曾不惜斥巨资予以挽救,可惜一概无效。后来一位聪明的管理人员建议,把几只凶残的恶狼引进鹿苑,许多病、弱的鹿被捕杀了。几年后,鹿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了。狼捕食了病弱者,又迫使鹿群为逃避饿狼而重新拼命奔跑,从而使得留下来的鹿群体质日益健壮。后来,有人把这种“保护”动物的奇特方式称为“逆向关怀”。
动物需要“逆向关怀”保护,那我们的孩子是否也需要这种“逆向关怀”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应多给孩子一些“逆向关怀”。
社会和家长为我们的孩子提供越来越优越的条件,他们生活优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中除了学习有些压力外,面对他们的几乎都是微笑、鲜花和掌声。这种境况是不是跟没有狼的鹿群一样呢?长此以往,孩子岂不是坐失适应能力、生存能力!
一帆风顺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千锤百炼才能成就大业。
我们的孩子需要成才,我们要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经历磨难,认识世界的复杂,生活的艰难和人生的艰辛。要让孩子在挫折中磨练自己,养成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强毅力,最终锻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让我们的孩子做一只翱翔蓝天的雄鹰吧!这是时代的需要。
§§§11、真正的男子汉气概你只看见了表面的胜负。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气概啊!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
他的儿子已经15岁了,但还没有显现出一点男子汉的气概。于是,这位父亲带着孩子去拜访一位禅师,请求他训练自己孩子的男子汉气概。
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儿吧。3个月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真正的男人。但是,这3个月里,你一定不可以来看他。”父亲同意了。
3个月中,这位父亲真的没有去看自己的孩子。
3个月过去了,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3个月的训练成果。
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身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20次。
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汉气概?”
父亲回答说:“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接受了3个月的训练,看到的结果却是他还是这么不经打,一打就倒啊!”
禅师叹了口气,说:“你只看见了表面的胜负。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气概啊!”
真正的男子汉气概不在于他是否可以被打倒,而在于他被打倒后能否立刻站起来。
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教子智慧启悟:
真正的男子汉,可以被打倒,但永远不能被打败。面对一次次被打倒,孩子要平静心待之,要积蓄力量重新再来,这种气概体现了真男儿本色。
我们的孩子由于涉世不深,经常混淆健壮、彪悍、冷酷与“男子汉”气概之间的区别,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们在一起比肌肉、比力量、耍酷、比有钱、比追求女孩子等等。如果连我们做父母的也不清楚这种区别,那么,孩子就很可能在通往真正“男子汉”的道路上历经曲折,在成长的过程中迷失自己。
人的一生路程很长,路上的荆棘、石头很多,稍不留神就有被荆棘扎伤、被石头绊倒的可能。虽然我们无法帮助孩子排除一切被扎伤、被绊倒的可能,但却可以教给他绊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能力。
父亲对儿子应该有榜样的力量,父亲应该和孩子多多相处,在相处过程中,有意识地、自然地传递给他阳刚之气。
同时,父亲应以身作则给孩子正面教育,引导他追求坚强、勇敢、有责任心等男性美,从小受到全面的“男子汉熏陶”。
§§§12、在挫折中奋起在他的努力下,公司不但走出低谷,又上演了一出在经济不景气时期高速增长的好戏,全国200多个销售公司联合给他赠送了一尊“天马行空”像,以表示感激之情。
人的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我们的孩子也不会例外,经历挫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是否能在挫折中奋起。一个企业的故事或许能让我们打开思路,找到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从某种意义上,企业的历程就是人生的历程。
日本松下企业的路走得并不是很平坦。多少次已经进入绝境,多少次又柳暗花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松下电器,能够在今天依然这么壮大,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二战之后,日本战败投降,联合国对日本进行接管。最高总司令麦克阿瑟对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像三井、三菱、松下进行经营限制。作为松下公司的总经理,松下被要求辞职。
由于员工们的大力请愿,最后,松下的位置被保留了。但是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极其糟糕的境遇:贷款全面取消;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到1949年初,松下公司所欠税款数额居全日本第一,许多员工都辞职了,连松下自己的个人生活都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他只能靠朋友借贷度日。
这是全行业的不景气,但松下并不气馁。他有以下的主张和实践:不景气时,正好可以思考反省检讨研究。对于不景气的来头,对于克服不景气的方案等等,都可以思索。这一思索,可能好计划、好主意就源源而出。许多人对付不景气的办法就是停产裁员。松下认为,停产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裁员则大可不必。如果担心lang费人力,那就找些事情来做:平时忽略的技术培训搞起来,平时慢待的顾客格外照顾一下,该检修的机器彻底检修一下……
1949年2月,美方逐渐改变对日政策,日本经济略有复苏。松下在长期的忍辱负重中看到了希望。经历了许多的磨难,除了雄心之外,松下比过去多了些沉着、冷静和谦逊。松下也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企业,他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有所成就的企业家,而是当成业界的小字辈;也不把松下电器当成是一个“小巨人”,而是当成刚起步的新企业。当然,松下并不是鄙薄自己和松下电器,而是站在世界企业界的立场审视、评价自己和松下电器。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提出了已有33年历史的松下电器“重新开业”的口号。
1951年1月,松下在新年经营方针的谈话中,阐述了自己的这种观点:“我们的公司从33年前创办至今,这算是第一期,由1951年起算是第二期的开幕。”
松下电器在战后的腾飞以及长期高度发展,这种“重新开业”的心态,是极其可贵的。
1961年,正值事业巅峰的松下幸之助宣布退休,但3年后的一场危机又把这位年届71岁高龄的老人推到了lang巅。由于当时日本经济的过度膨胀,市场急剧恶化,到1964年,因经销商无法获利而怨声载道,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造成经销商大量流失的严重局面,松下毅然决定,以董事长的身份暂时代理公司的营业部部长职务。这个职务重新燃起了他年轻时代的斗志,每天按时上班,在第一线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公司不但走出低谷,又上演了一出在经济不景气时期高速增长的好戏,全国200多个销售公司联合给他赠送了一尊“天马行空”像,以表示感激之情。
这就是松下:永不言败,从挫折中奋起。
教子智慧启悟:
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个故事讲得离我们的主题有些偏,甚至认为和主题不太相干,其实不然。就像开头提到的一样:从某种意义上,企业的历程就是人生的历程。因为我们的人生历程肯定会经历挫折,遭遇一些痛苦,孩子也一样会这样的,这是人生必经的过程。
挫折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被挫折打败。面对挫折,我们不能选择退缩和回避,因为这样只能是被挫折打败,自己也就失去了再发展的机会。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怎样从挫折中汲取力量,找到突破口,以寻求奋起。
一个人遭遇挫折和失败,内心引起焦虑、自卑、痛苦,心理平衡遭到破坏时,心理防卫机制就会自发地发挥作用,这是由于人的内在心理具有一种摆脱痛苦,减轻不安,恢复情绪稳定,达到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倾向。其目的也就是避免精神上的焦虑和痛苦,维持心理平衡以适应挫折由此可见,它在我们遭遇挫折时,可以发挥缓冲心理危机,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维护个人自尊,保持心理的相对平衡方面,还是很有价值的以上这些,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明白,也应该让我们的孩子明白,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更快的找到突破口战胜挫折,从而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再看一个美国心理学家做的实验:
实验者让孩子们四人一组一起玩耍,对一些小组内的孩子们的友善行为给予奖励;对另一些小组的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也给予奖励。然后故意挫伤所有的孩子其方法是让他们看一部精彩的电影,并发给他们一些糖果,当电影达到**时突然中止放映,同时收回孩子手中的糖果,让他们自由玩耍,此举无疑对孩子们是一种挫伤。
然而结果发现,事先被训练学习友善行为的孩子,在受到挫折后,比其他组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友善行为,而很少攻击性行为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只要我们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用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式去面对挫折,孩子就可以在今后面对众多挫折时,不会产生过强的挫折感,才能够用平静的心态看待生活;即使产生了挫折感,也可以通过调整心态,使自己找到更合理的方法对待。
作为父母,我们应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使他们认识到困难和挫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教育他们如何应付所遇到的挫折,提高挫折耐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