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 密谋

+A -A

  

  天才壹秒記住『 qu 】

  董宋臣寻思着,世人都说我董槐与我董宋臣勾结,我寻一个机会,将他董槐扳倒了,正好向官家表现我的大公无私。

  这其二嘛,可以趁机再扶植一个与自己更合拍的宰相上台来。

  这个人,自然便是丁大全了。

  宋代的宰相,权力极大。董宋臣这个内侍的职务,还需要枢密院任命,受宰相的管制。

  这也是为什么宋代没有宦官专权的原因,因为宋代祖制,内侍是归士大夫们管辖的。

  北宋时,还有童贯这样的宦官统兵,到了南宋,这条路也已经被堵死了。

  自靖康之耻后,朝廷不许宦官干预朝政,不准兼兵职,不准申请提领外朝官职。同时,宰相的权力却进一步加强。

  宋代宰相号称“无事不统”,管军管民也管大内皇宫。

  不仅仅是宰相,台谏官员对于宦官的任命,都有发言权。

  在真实的历史上,文天祥还仅仅是一个节度判官的时候,都曾经上书,请求斩董宋臣。

  在那些权相们眼中,他这个宦官中职位最高的都都知,也不过是一条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的狗罢了。

  宋代的士大夫们职权极大,又有免死金牌,董宋臣自然心惊胆颤,所以,他费尽心思,想扶一个可靠的宰相上台,而这个人,自然便是丁大全了。

  在有可能拜相的士大夫当中,也只有丁大全对他百依百顺,恭敬到极致了。

  “那董槐见官家不信他的话,便提出要辞去宰相之位。”董宋臣接着又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哦,那官家可是许了?”丁大全急切的问道。

  他谋划宰相之位已经多年。所谓关心则乱,这蓦然听得董槐要辞去相位,他立刻紧张了起来。

  董宋臣摇了摇头,道:“官家不许!”

  屋子里顿时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半晌,丁韦方才开口问道:“官家却是何意?“

  董宋臣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却接着说道:“说起来,今儿还有一件事,官家看了谢枋得参董槐的奏本,很是高兴,大赞谢枋得不惧权贵,不随波逐流,是朝廷难得的人才。”

  对于宋理宗责骂丁大全上奏本保董槐之事,董宋臣却是没有再说,他现在也慢慢回过味儿来了。

  这丁大全明里是保董槐,实际上更进一步的将董槐往火上烤,待以后再反手一推……

  这群士大夫文人,一个个都是老狐狸,老奸巨滑,自己还得跟他们学着点。

  “官家这是何意呢?”丁大全问道。

  “丁御史是明白人,这里也没有外人,又何必明知故问呢?”董宋臣说道:“官家虽然对董槐很是不满,但官家几个月之前,刚罢了谢方叔的相,不想现在再罢了董槐的相,免得引起朝野不安啊。“

  “但是,不罢了董槐的相,官家又觉得董槐这个人太可恨了,实在气不过。官家为此是日日心神不宁,你说我们这些做奴才的,当臣子的,是不是应该替官家分忧呢?让官家也心安一点呢?“董宋臣的嘴中轻轻的吐出了这么一句。

  丁大全往太师椅后面躺了下去,他一只手放在桌子上,手指弯曲,很有节拍的敲打着桌子。

  董宋臣也不多说,只是笑眯眯的望着丁大全和丁韦两人。

  他笑起来的样子很是慈祥,只是此刻他内心中的想法,就未必如此了。

  半晌,丁大全从太师椅上将身子向前倾了起来,他将头靠向董宋臣所在的一侧,轻轻的问道:“那依董内侍之见,我们又该如何替官家分忧呢?”

  “我听人说,那董槐回到家中之后,大骂官家是一个昏君,又与他那一帮家臣家将,一干门生故吏,不知在商议着一些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呢“

  董宋臣说完,又端起桌上的茶杯,将杯盖移开,轻轻吹了吹,这才微微抿了一口。

  “好,那我这便上奏官家,参那个董槐以权谋私,图谋不轨之罪!“丁大全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

  “好“董宋臣拍手道:”丁御史这边写好了,我那边便呈给官家。不过,丁御史的奏本要写两份,第一份是参他董槐的,第二份是请罪的。因他董槐欲图谋不轨,事出紧急,所以,丁御史便“先斩后奏“了,先拘他去大理寺问罪。”

  “只是丁御史还需记得一条,我大宋不杀士大夫,丁御史可千万要保住那董槐的性命。”

  丁韦再次插嘴问道:“那万一官家后面追查起来,董槐并没有谋反之事,又当如何?”

  董宋臣冷笑了几声,道:“不管他有没有犯罪,只要他进了大理寺,并且朝野上下都知道了,那么,他这个宰相又还如何当呢?官家只是需要人来帮他下这个决心而已。”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再回大宋 第三十二 密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