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宋理宗的心思

+A -A

  临安风云骤变,天际浮云奔腾不息,张牙舞爪,遮天蔽日,一时间隐约有天倾之势。

  然而,无论天象如何变化,都不会伤了西湖的千种风情,万般美景,只是落在有心人的眼中,就有各自不同的解读了。

  昨夜又是一场暴风骤雨。

  亲卫大夫文天祥与蒙古王公私通,图谋不轨,被端明殿大学士发觉,当场从文家搜出蒙古王公写给文天祥的信件十二封,证据确凿,事实俱在,文天祥被收押入狱,待今日禀明了官家,再作处置。

  临安城中的消息向来传递迅速,半夜三更发生的事情,在天亮之前,就已经传遍了朝中各位高官要员的耳中,一时之间,朝野为之轰动。

  这事来得太过于突然,也太过于匪夷所思,虽然丁大全宣称罪证确凿,朝中官员却仍然是不相信者居多。

  但身居高位者非比那些热血青年,顾虑极多,在临安城中为官,最要紧的是明哲保身,哪怕心中明知此事蹊跷,却也不愿意站出来为文天祥说话。

  不过,私下的议论总是免不了的。

  也不知是哪位官员最先传出,丁大全栽赃陷害文天祥的消息便不胫而走,说得头头是道,有鼻子有模样,似乎他们亲见了一般。

  也有人暗骂丁大全的卑鄙无耻,为文天祥叫屈,但却又畏于丁大全的权势威焰,不敢站出来指责,只能在心底里为文天祥叹息罢了。

  状元及第的出身,名满天下的才子,就因为得罪了权臣丁大全,竟落得如此下场,难免令人唏嘘不已。

  当事人文天祥倒是休闲自得的很,一点也没有蒙冤下狱的惨状,似乎他就是来监牢中度假的,只可惜这牢中没有美婢伺候,美酒畅饮,终究少了几分滋味。

  不过,这也不防碍文天祥摆出一幅装逼圣贤的模样,他哼着小曲,唱着此时临安城中流行的清平调,毫无半分当囚犯的自觉。

  原本要将文天祥下狱,怎么也得等官家下旨才行,但丁大全不愿意等了,以罪证确凿,谨防有变,事急从权为由,先将文天祥收押了。

  奈何大理寺却不买这个帐,没有圣旨,他们就不收人,丁大全也只好先将文天祥收押到临安府了。

  临安府知府方凡虽然不愿意得罪丁大全,却也不想往死里得罪了文天祥,毕竟,官家的圣旨还未下发之前,事情仍有可能会有变数和转机。

  方凡便打着笑脸,客客气气的将文天祥送入监狱,只言自己也是迫于无奈,又特意命典狱好生照顾着。

  一路倒也没有吃什么苦,只是这牢中阴暗,不见天日,用来旅游度假还是差了一些,用来养耗子倒还是不错的。

  好在文天祥也并不挑剔,在牢中优哉游哉地唱着歌,聊以自娱自乐。

  “我说文大人,您就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处境吗?”典狱见到文天祥始终是一脸轻松惬意的样子,终于忍不住问道。

  这进牢房的人我是见多了,却从来没有见过谁进来了,还是这般高兴的。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进的不是牢房,而是洞房。

  “天机不可泄露!”文天祥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脸。

  丁大全狡猾无比,自己这个逼只能装三分,迷惑一下他,若是装过头了,恐怕就会被他嗅出气味来,再生出一些变故。

  “这人怕是被急疯了,脑子急出毛病来了,才这般不正常!”典狱摇了摇头,不再多言。

  董宋臣在早上起床后,立即收到了丁大全从文府中搜出信件的讯息,丁大全也连夜又上了一道请罪并奏明文天祥之事的折子。董宋臣这才赶到宋理宗赵昀身前,将丁大全弹劾文天祥的奏章递了上去。

  赵昀的脸阴沉得可怕,神情仿佛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天空,乌云密布,黑云压城。

  震撼,不安,狐疑,惊恐……种种情绪在赵昀的心中翻滚。

  许久,赵昀才说出话来:“令丁大全将相关证据都递上来,这个案子,朕要亲自审问!”

  董宋臣心中一紧,官家果然对文天祥的看重非同一般,只是不知丁大全的证据是否能经得起官家火眼金睛的考验呢?

  一边想着,一边便待下去传旨,却听赵昀又交待到:“马上传令下去,文天祥的事情,宫中不许有任何传言,谁要敢乱说半个字,朕就砍了他的脑袋。周国公主倘若问起文天祥,要说他一切都如常,明白吗?“

  董宋臣立刻领旨而去。

  赵昀将奏章置于桌几上,心中甚是烦躁不安。

  丁大全告文天祥私通蒙古之事,到底是他的恶意污陷,还是确有其事呢?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是赵昀所绝不愿意看到的。

  他看重丁大全,有心让他取代程元凤为相,只待朝局稳定之时,就是丁大全拜相之机。

  至于文天祥,在赵昀的心中,此人年轻有为,才高八斗,又是要被招为驸马的,当然更是与别人更加不同了。

  赵昀此时仍然没有儿子,但他还是不死心,总觉得自己还机会生一个儿子出来,所以便一直没有立太子。

  立别人的儿子做太子,赵昀心中是一千个不愿意。

  只是纵然他能再生出一个儿子来,自己却是垂垂老矣,万一有什么不测,儿子年幼登基称帝,这就需要一个大臣来辅助,以保帝位安稳,江山永固。

  朝中自己看重的那帮大臣也都老了,说不定哪天也去西天见佛祖了,算来数去,文天祥却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起身白屋,不受世家拖累。年轻,生命力旺盛,没有随时死去的风险,待他与赵婧成婚之后,与皇家的关系又更是不同了。

  将来施以恩典,好好笼络,他便是辅助新皇的股肱之臣。

  至于那些士大夫叫嚷的皇亲国戚不应干政,那不过是他们为了自己在朝堂上的权力而寻找的借口罢了,赵昀对此是深恶痛恶之。

  贾士道便是贾贵妃的弟弟,公主赵婧的舅舅,赵昀就是偏要重用他。

  相比那些在朝中势力庞大,根深蒂固的世家豪门,丁大全,文天祥这种起身白屋的子弟,在赵昀眼中可是要可爱得多了。

  只是不知什么时候,他们两人竟然闹到了这般田地?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再回大宋 第一百二十三章 宋理宗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