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诸侯动态

+A -A

    却说袁绍在河北的这几个月一直未能闲着,忙于与公孙瓒的激战中,之前双方曾多次发生摩擦,今年这种情况变得愈演愈烈,袁绍就想亲征公孙瓒,但手下臣僚们尤其是逃到冀州的太尉杨彪、司徒黄婉等人却极力的劝袁绍发兵攻打洛阳救社稷于累卵之危,救天子于水火之中,袁绍手下的一些谋士也劝他南下攻打洛阳,但仍有一部分人主张休养生息按兵不动,还有一部分人主张北伐公孙瓒打造一个稳固的后方,群臣为此争论不休,几大势力在阶下不断角逐,袁绍本就是个多谋少断的主子,面对这种情况更是心中无数一下子没了主张。

    就这样河北陷入了新一轮的争论之中,杨彪、黄婉、种辑、王子服等人的到来很快在河北形成了一股力量,上有朝廷重臣之尊,下有幕僚之名,这些人在袁绍阵营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加,力量也不容小觑,对于这些元老级的人物,袁绍是尊重的,虽然他们没有什么实权,但他们的意见袁绍也得采纳,不过其他谋士旧臣的话袁绍也要采纳,这样一来袁绍就更加的迷茫了。

    杨彪、黄婉等人在袁绍那里渐渐立稳了脚跟,开始不断的上蹿下跳开来,渐渐地跟袁绍手下一批谋士打成一片形成了一个阵营,毋庸置疑这个阵营日益强大起来并且不断的增加话语权,渐渐地在袁绍那里占了上风,并且开始左右袁绍的决策开来,这些人的主张直指一点那就是要袁绍起兵攻打洛阳重拾故土,这种呼吁之声在袁绍那里越来越强。

    袁绍也一直对洛阳有所觊觎,但鉴于关羽实力实在太强难以下手,如果自己单独攻打胜算十分有限。不过伴随着在河北站稳脚跟之后,袁绍不断的扩充兵力补充兵源,河北土地广袤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为袁绍出兵提供了可靠之资。现在关羽忙着在洛阳改革,这无疑是个出兵的大好时机,但就在此时公孙瓒又来添乱,袁绍又不得不考虑一旦出兵公孙瓒从背后偷袭的严重后果,为了能打造一个稳固的后方袁绍最后决定先出兵收拾一下公孙瓒。

    就这样双方在此在北平地区展开了激战,激战的后果是袁绍大败公孙瓒,公孙瓒被迫退却几百里,袁绍随即派大将把守重要关隘以拒公孙瓒再次来犯。稳定了后方之后,回到冀州,出兵攻打洛阳的时机也日渐成熟起来,袁绍也认为时机已到,开始与众人商议起兵事宜,就在这时一纸来自洛阳的征缴钱粮的檄文发到了冀州....................

    朝廷的檄文再次传至,袁绍接住檄文仔细阅读开来,等到阅读之后,袁绍不禁大怒,群臣上前询问情况。袁绍谓众人道:“还说要攻打洛阳呢,朝廷称曹操迟迟不予缴纳钱粮违抗朝廷指令,檄文要我们发兵讨伐不逆之臣!”

    众臣闻后顿时炸开了锅。司徒黄婉等人进谏道:“关羽要我们讨伐曹操岂有此理,本初不必听他号令,我们的目标是攻打洛阳,切不可听他行事!”

    谋士郭图问道:“檄文中可曾提到我们缴纳钱粮之事?”

    “未曾提到!”袁绍答道。

    谋士审配遂道:“莫非是朝廷将我们的钱粮免了?以此作为出兵的条件?”

    “非也非也!关羽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不好说!”谋士许攸说道。

    谋士逢纪道:“主公切不可忘记前番我们攻打汜水关之仇啊!”

    “关羽此计无非就是借刀杀人缓兵之计,此时的他一心谋划改革无暇东顾,又担心我们趁机犯事影响他改革大计这才是真,主公切不可上当受骗啊!”谋士沮授进谏道。

    太尉杨彪符合道:“沮则注言之有理!本初切不可听关羽胡说,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攻打洛阳,切不可让关羽这小子成了气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议郎赵彦也劝道:“关羽大兴改革无疑就是韬光养晦而已。这小子的野心大着呢,如果这次我们坐等他成了气候。接下来他就是当年的秦国开始蚕食各地了,到了那个时候要收拾他可就难上加难了!”

    赵彦说完袁绍着实一惊。当即大叫道:“与其坐等他动手不如我们先动手!”

    谋士田丰劝道:“主公又要兴兵,这些年来河北疲于战事,军民多有怨言,如若再要兴兵,岂不是陷河北于水火之中?主公不如趁机休养生息以待时机,跟关羽学缓一缓,让治下有个喘息的机会,切莫再动干戈了!”

    “不然!切不可让关羽养成气力,此时不动更待何时?”谋士许攸排斥道。

    谋士沮授再道:“倘若我们兴兵讨伐关羽,曹操来犯境当如何处置?”

    国舅董承道:“这个好办本初若兴义兵我们这几个老古董怎么的也得帮帮场子,我们几个商议已定,如果本初兴兵,我们亦当周游曹操、袁术等众诸侯说服他们与本初一道兴义兵讨伐关羽,试问如此还存在这其中互相攻伐之事么?”

    “国舅果真能办成此事那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我们联合几处人马共同讨伐关羽,关羽纵然厉害好汉架不住人多啊!够他喝一壶了!事不宜迟你们这就动身去办此事,我大军也将准备停当!”袁绍兴奋的说道。

    国舅董承、司徒黄婉、太尉杨彪、议郎赵彦、种辑、王子服等人纷纷出列拱手示意,随即一行人等在袁绍处打点行囊奔赴兖州去讫......

    却说曹操在兖州也受到了关羽发来的檄文,曹操看过檄文不禁冷笑道:“果然不出奉孝所料!”随即找到郭嘉商议此事。

    曹操将来的檄文跟郭嘉做了一下通报,郭嘉闻后眼睛放光说道:“此乃是关羽离间之计,要我们兴兵讨伐抗旨不尊的袁绍,试问我们也未曾缴纳钱粮,这该如何解释?道理只有一点那就是关羽同样给其他诸侯发了一个同样的檄文,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挑起众诸侯之间的纷争。为他的改革大业争取一个和平的空间!”

    曹操闻后点了点头问道:“奉孝有何良策?”

    “应付此事就看主公怎么想了,主公也可不必理会此事跟关羽一样休养生息,主公也可以对此不屑一顾置之此事于不顾厉兵秣马。突发奇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打洛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过我想关羽是一个精细人定然有所防备,奇袭的把握不大,但主公可以故作攻之,转移关羽的注意力让他不能安心改革,我想这是主公应该做的,但主公万万不可做的就是按照檄文所说攻打袁绍,那样的话就中了关羽的圈套了!”郭嘉对曹操分析道。

    曹操闻后捋了捋胡须道:“知我者奉孝也!纵观当今天下,虽然说群雄并起诸侯林立。不过细细算来最有实力的不过袁绍、关羽与吾耳,这三者中实力最为强盛的当属关羽也,袁绍为人多谋少断不足为虑,吾的心头大患其实不过关羽一人也,吾与关羽打了这么多年交道也较量过几次,此人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素有大志武力过人,而他又广聚人才礼贤下士,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一个王者之风,这个人未来正是我们的敌手,如果关羽这次改革成功无异于猛虎添翼也。势必扫荡四方,所以要阻止他改革成功也不是件容易事,如果单凭我们一支力量攻打关羽。根本占不到什么便宜,而且会损失惨重,关羽也不会因此停下改革的步伐,毕竟洛阳易守难攻,关羽分兵就可以将我们抵住,凭借洛阳关隘的优势足可以抵挡我们的锋芒,所以现在我唯一的出路就是汝所说的,与其做无谓的事不如脚踏实地发展农业生产,我今年也要准备在徐州发展屯田。其他地区也要陆续展开。”

    “主公分析有理,关羽不急着扩张而是选择改革做内功。短时间看似低调其实不然,他这是在为未来打基础做准备。主公要想在未来跟关羽打持久战不如也这么做,现在我们辖兖州、东郡、青州、徐州广大州郡,地域不可谓不辽阔,此乃是主公与关羽争霸之资啊!主公可要好好利用啊!”郭嘉接着劝道。

    曹操叹了口气道:“本来我想利用关羽无暇东顾这个关头去消灭淮南的袁术着,看来也只得放一放了!”

    “主公切不可这么做,袁术在淮南也是有相当实力的,主公要灭掉袁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俗话说铲兵一万自损三千,就算主公利用一年的时间拿下了袁术,自身也要损耗不小,到那个时候关羽缓过劲来必将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蚕食周边,他会很轻松的从主公手中将胜利果实夺去,甚至连主公的根据地都要殃及,如果是这样主公不可谓不危矣!”郭嘉接着分析道。

    曹操点了点头:“奉孝分析的有理,袁术就留给关羽吧,我们先强大起来再说!”

    曹操计议已定遂放弃攻打袁绍按兵不动继续发展他的屯田事业....

    再说袁术居然也收到了朝廷的檄文,檄文要他发兵攻打曹操,檄文称朝廷将那部分需要缴纳的钱粮给他,如果他按照旨意行动,袁术看完诏书,心中不禁盘算看来这买卖值得啊!曹操小子地广人多是块肥肉,上次说要给的一直拖欠,这次朝廷都支持我向他讨要了,看来我不发兵都不行了,袁术当即召集文武群臣商议此事开来。

    袁术首先将情况向部下做了一番通报,谋士杨弘闻后荐道:“主公要三思而后行啊!曹操毕竟不是一般的诸侯,兵多将广如果贸然对决胜算的把握能有几分?”

    “汝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现如今我坐拥淮南如此广阔土地,难道还怕他不成?”袁术不忿的说道。

    杨弘闻后眼珠子一转道:“主公若要做此事可先礼后兵!”

    “如何先礼后兵?”袁术问道。

    杨弘接着说道:“主公可以先书信一封给曹操信中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做一下交代,如若曹操不予兑现这个我们再发兵讨之不迟!”

    袁术闻后眼睛里放出狰狞的目光:“就依汝之计策行事!”

    袁术当即确定了行动当即草拟书信并派出使者通往曹操处。

    却说江东的孙策也再次收到了朝廷发来的一纸诏书,诏书说的很明确当前拒绝缴纳钱粮的首当曹操,希望孙策能响应朝廷的号召讨伐曹操,如果孙策出兵,朝廷将酌情将附加到头上的赋税予以免掉作为出兵之资。

    孙策当即接了诏书甚为不悦。前番朝廷一纸诏书向他征缴钱粮,他没有理会这茬儿以为此事就不了了之了,没想到朝廷还惦记着这事居然再次发来诏书。这次要他出兵攻打曹操,但自己与曹操元日无怨近日无仇。难道就这么贸然大动干戈?想自己筚路蓝缕创下今天这份基业,朝廷没帮上半点忙,现在自己发迹了朝廷倒想起自己来了,居然向自己伸手了,孙策越想越生气。

    前番自己拒绝了朝廷的旨意,朝廷看来原谅他了,如果这次他仍然不奉召即行的话那么朝廷必将记上他这一笔,其实自己没必要得罪朝廷。确切的说是得罪关羽,不过关羽这条件却也够劲了,曹操这不是一般的对手,手下兵多将广,治下土地辽阔富庶乃是一个十足的实力派,一旦交兵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孙策也陷入了迷茫之中,他召集手下文武商议起来,当下孙策帐下两个重要谋士一个张昭另一个张纮纷纷献计开来,张昭生于15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张昭善隶书。张昭年少时便好学,擅长隶书,随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与琅琊人赵昱、东海人王朗一道闻名又互为友好。

    张昭成年后曾被举荐为孝廉,但他推辞没有接受,与王朗一起讨论以往君王避讳之事,州里才士陈琳等对他颇为称赏。徐州刺史陶谦慕名察举他为茂才,被张昭拒绝。陶谦认为张昭轻视他,因此将张昭监禁。后经好友赵昱援救才被释放。即使这样。在陶谦病逝后,张昭还是为他写了

    东汉末年中原动乱。张昭随其他难民逃到江南,受到孙策的重用。官拜长史和抚军中郎将,同他一道登堂拜见张昭的母亲,像同辈的密友一样。孙策的领地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事务都由张昭经手,他为孙策打平江东做出了很大贡献。因而他深受北方士大夫的敬重,在他们的书信中多有称赞张昭的言辞。对此,孙策非但没有猜疑,反而潇洒地说:“当年管仲为齐国国相,齐桓公开口仲父、闭口仲父,而他则称霸诸侯为天下所尊崇。如今子布贤明,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难道不为我所有吗?”这足可看出张昭在孙策心中的地位如同管仲在齐桓公心中的地位一样重要。

    当时刘表想要亲自写信给孙策,写完后先给祢衡看,祢衡看完后讥笑刘表,说道:“像这样是想要让孙策帐下的孩童读吗,还是想要让张子布看到?”?由此可见,就连一向狂傲的祢衡,都认同张昭的才华。张昭外表持重,有使人震惊的气势。

    这张纮(hong)生于公元153年,字子纲,广陵人。东汉末年文学家、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孙策平定江东时亲自登门邀请,张纮遂出仕为官。张纮年轻时游学京都,曾曾跟博士韩宗学习易经和欧阳尚书,又到外黄跟濮阳闿学习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后回到本郡,被荐举为茂才,当时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辟他为掾,他都拒绝应召,避乱来到江东。孙策创建基业时,张纮便投靠了孙策。

    孙策上表任他为正议校尉,后跟随孙策征伐丹杨。孙策亲临战斗前线,张纮劝谏说:“主将是筹谋划策的角色,三军命运全依托于他,不可轻率行动,亲身与区区小寇对阵相斗。希望您能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符合天下的愿望,不要让全国上下为您的安危而担心受吓。”孙策闻后对此并不理会,仍然我行我素,不过张纮在孙策帐下仍然是难得的谋士。

    当下孙策将二人招至帐下将情况对二人做了一番通报,张昭谓孙策道:“主公这么多年来一直疲于征战如今夺得江东大片土地,功成告一段落,主公有了土地有了臣民但现在就缺少一个名分,急需朝廷给个名分,这样主公方能威仪四方,治下百姓方能认可,现在朝廷加封主公为镇东大将军,实乃是雪中送炭啊,主公切不可失去这个机会啊!”

    “话虽如此然要我们出兵攻打曹操,我们与曹操远日无怨近日无仇,如果我们贸然兴兵岂不是要结仇于曹操,那么日后我们之间的矛盾岂不是难以化解?”孙策说道。(未完待续)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重生关云长 第377章 诸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