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节从此家在潭洲

+A -A

  第二十七节从此家在潭洲

  马王堆疗养院位于潭洲市马王堆,建院时属于比较偏僻的地段。疗养院挺大,因为是作为湘南省的干部疗养基地,所以地方圈得不小,潭洲作为湘南省会,人员比较密集,相对也较繁华的地段是解放前就早已存在的老城区。本来建立疗养院时曾考虑建在市区,后来考虑到旧城区街道狭窄,建筑物杂乱无章,而老干部们治病疗养需要比较?静的场所,所以建在城效。由于经济展步子不快,城区的建设也十分滞后,二十几年来,马王堆附近除了建起一些政府部门的办公楼,商业区依旧放在旧城区一带。马王堆周围就显得比较冷清。不过因此疗养院内也基本保持了马王堆的原貌,绿树成荫,雀飞莺舞,颇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确实是很适宜疗养居住。

  郑栋辉指挥着老陈将车开到疗养院的大门前停下,他打开车门跑到传达室的窗前,敲了敲窗户玻璃,屋里一个戴着老花镜正在看报纸的老头抬起头来,觑了他一眼:“干啥?”郑栋辉递了一支长沙烟进去,这还是他特意买的,笑着说:“师父,您贵姓?我是新来的小郑,郑栋辉,院里给我安排了宿舍,我今天把家搬来了。麻烦你开一下大门。”传达室的大爷这下抬起头来,接过郑栋辉递来的香烟:“新分来的?哪个部门?”“我是在保卫科,我妻子在工会。”郑栋辉又笑着接口:“大爷怎么称呼?以后,麻烦到您的时候,多多包涵。”这下,这位大爷走出了传达室,一边走一边说:“你就叫我老刘吧!”他推开了大门,郑栋辉一边上车,一边说:“那怎么成,刘大爷,下次再见,我今天有事就不打扰您了。”交谈中,老陈把车开进了疗养院。

  郑栋辉分的住处是当时华夏所修建的一种极常见的普通宿舍楼,就是当时俗称为筒子楼的一种,这种建筑本称为兵营式建筑,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郑栋辉乘坐的解放车刚一驾到他所分的那栋楼前,还没停稳,楼厅里走出三、四个人来,年纪都在二、三十岁之间,他们族拥到卡车门,郑栋辉连忙跳下车来,老陈也从驾驶室另一边下了车,郑栋辉没顾上还没下车的彭向红和两个小孩,连忙敬烟给那几个人:“几位同志,有何指教?”这三、四个中年纪显得最大的一个人笑着接过香烟:“别客气,大家都是保卫科的同事,知道你今天搬家,特意来帮忙的,我是刘伟。”在郑栋辉手上的火柴上点燃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刘伟刚把另外三个人给郑栋辉作了一些介绍,就听见彭向红再叫:“老郑,来帮我把小孩接下来。”郑栋辉连忙向刘伟等人点了下头,表示歉意,跑到驾驶室边,从彭向红手里把两个正睡眼?松,此刻一边用手揉眼睛一边打呵欠的小不点抱下车来,这么一折腾,郑小龙、郑璐的瞌睡醒的差不多了,他(她)们睁着乌黑的圆溜溜的眼睛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地方,老刘他们几个人起初还没注意到这是一对双胞胎,不知谁眼尖说了一句,几个人一瞧,还真是,于是都围了过来逗弄他(她)兄妹俩,“来,叫叔叔。”“叫我伯伯”、、、、、、新来乍到,见到这么多陌生人围着自己,两兄妹都很害羞,怯生生地躲到彭向红的身后,抓着她的衣角,却又探出两个小头来打量着这些人。郑栋辉给彭向红作了介绍,彭向红叫两个小孩喊人,两个小孩虽还有些害羞,但在母亲的指挥下,一声声脆声声的“叔叔、伯伯”叫的这几个来帮忙的同事心花怒放,应的满心欢喜,直说郑栋辉彭向红两夫妻运气好,生了这么一对好有趣的双胞胎。

  郑栋辉分的宿舍在三楼,有两间房,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把本就不多的家具搬到了房里,安好位置,剩下的就是要郑栋辉、彭向红两人来慢慢拾掇了,大家知道郑栋辉这刚搬完家,零七碎八的事不少,不顾郑栋辉、彭向红这做主家的百般腕留,做完事就四散了,直说等他们把家里安顿好后,来吃饭的机会有的是。看着新家,两夫妻对视一眼,长长舒了一口气,虽然要与同一层楼的住户共用两三个厨房和卫生间,而这走廊过道上堆满煤球杂物,显得脏乱不堪。但与在茅草地工区所住的地方比起来,己经好得太多。而他(她)们更深深知道,在这么多的回城知青中,能像他(她)们这样幸运的,可说是百里无一,不知道有多少知青即算是有工作,也拥挤在父母家中,三代同屋,困顿不堪。更不知有多少返城知青为了生活,四处奔忙着。而他们一回潭洲,一切就都安顿好了,这都多亏了徐静川。而徐静川只所以会这么出力,还不是因为郑浩是他的徒弟!郑栋辉、彭向红有时候都在想,郑浩这个儿子是不是这个家的幸运星?

  就这样,从此潭洲这个湘南省会城市里就多了一户普通人家,在这里安家落户,休养生息。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重生之激扬江山 第二十七节从此家在潭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