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国名著 第二十一章 《唐诗三百首》

+A -A

  作者:蘅塘退士本名孙洙(1711-1778),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乾隆年间进士,曾任过知县。他因不满于当时广为流传的《千家诗》选诗不精,且仅五绝、七绝两体,于是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的作品,选择优秀的,模仿《诗经》的规模,选编了《唐诗三百首》。后因所选大多是唐诗传世佳作,并且选诗数量适中,以而得到了广泛的流行,甚至达到风行海内,每一家都有一本的程度。

  成书时间:清代,1765年

  类别:诗歌选集

  内容导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唐诗,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将中国的诗歌成就推向历史的顶峰。这一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开启唐诗盛象的是王*、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所谓的“初唐四杰”。

  处于初、盛唐之间,起着承前启后重要作用的诗人是陈子昂,他极力提倡“汉魏风骨”,对盛唐诗文豪放风气的形成起了重大影响。

  到了开元、天宝盛唐时期,唐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景象。这一时期,不仅产生了我国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而且人才济济。贺知章、王昌龄、王之涣、崔颢、高适、岑参、孟浩然、王维等名家,都活跃在这一时期的诗坛上,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在创作方法和写作风格上,这一时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景,边塞派、山水派、田园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各领风骚,争奇斗艳。

  李白、杜甫的成就标志着唐诗的鼎盛,随后*一个低潮。到了元和、长庆中唐年间,唐诗又*了一个新的*。这一时期的佼佼者是白居易、刘长、韩愈、柳宗元、孟郊、贾岛、李贺等。唐诗经过中唐的再度繁荣以后,到了晚唐,呈现出衰颓之势,但这一阶段也出现了两个重要诗人杜牧和李商隐。

  唐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了今天,依然焕发着不灭的光辉,且历久弥香。

  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是200多年来流传最广的一部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唐诗几种主要的体裁,都可见于书中。对作者不同风格的作品,也能有所兼顾,例如王维的诗,既选了恬静闲适的山水诗,也选了雄健苍劲的《老将行》等诗;又如李商隐,既选其《无题》诗,突出其风流蕴藉一面,也选了《韩碑》诗,显示其沉雄浑厚的一面。唐代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名家辈出,流派峰起,作品繁多,本书仅以300多首的篇幅,就使人们得以欣赏到唐诗中的精华之作,为初学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浩瀚的中华典籍中,若论泽被天下,深入人心者,无过于《唐诗三百首》。伟人英雄读之以言志;达官巨贾诵之以怡情;家家户户持之以教儿童。凡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都有《唐诗三百首》的诵读声,而且还将伴着时代的风雨永远传诵。

  相关链接:

  《唐诗三百首》选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中学生必读世界经典名著 第一篇 中国名著 第二十一章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