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国名著 第三十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A -A

  作者:吴趼人(1866-1910),清末小说家。字小允,又字茧人,原名沃尧,后改研人,南海人。因住佛山,自称“我佛山人”。二十岁,迁居上海,一度客居山东,后游日本。回上海后,主编《月月小说》,又主办广志小学,写作小说颇多,作品多揭露晚清政治社会黑暗**现象,其政治倾向接近于改良派,为近代谴责小说的代表家。著有《二十年目睹的怪现状》等。

  成书时间:1903-1909年

  类别:长篇小说

  内容导读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全书一百零八回,是清末谴责小说代表作之一。

  书中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反映自1884年中法战争前后到1904年前后二十多年间的社会面貌,并对由于朝廷的**而导致的各种社会怪现象进行尖锐的谴责和讽刺。

  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作者细致地描绘了晚清社会的怪现状。

  在晚清封建皇朝时期,武官不能安邦,文官不能治国,外敌入侵,朝廷官员落荒而逃。从书中我们可以读到:上自老佛爷(慈禧太后)、王爷、中堂、尚公、侍郎、总督、巡抚、下至佐杂小官、宫里大小太监、官僚的幕客、家丁差役、马弁、姨太太、小姐、丫环、仆妇而是利用一切机会攫取钱财,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寄生虫;赌棍、讼师、江湖腐医、鸨母沆瀣一气,作品所描绘的这些社会“怪现象”,对人们了解晚清社会有极大的认识作用。

  此外,作者采用的屏风式的结构艺术,以九死一生的经历为线索,把一个个人物的经历,一个个事件的过程叙述出来,这经历,这过程,犹如一扇扇屏风,有长有短,有一回的,有几回的,尽管着墨不均,但刻画出一个个丑陋的鬼脸、苟观察致敬送嘉宾、彻底寻根表明骗子、诗翁画客狼狈为奸、烽烟渺渺兵舰先沉、老捕役潜身拿臬休、露关节同考装疯、告卖缺县丞难总督、内外吏胥神奸狙猾、巧蒙蔽到处有机谋、老叔袒娓娓讲箴……这些屏风个个独立成篇,又丝丝*、牵制、互为因果,并用九死一生的经历做枢纽,做线索连接起来,给读者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在人物的塑造上,吴趼人所塑造的几位比较成功的典型人物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行止龌龊、无耻之尤的苟才,他为了升官,摆架子,讲排场,善钻营,最后靠贿赂谋到了差事,为了掌握更大的权力,攫取更多的钱财,他可以磕头作揖,痛苦万状地硬逼自己的富儿媳去给总督做五姨太太。苟才形象的塑造成功,表明濒临灭亡的封建统治阶级道德败坏,精神堕落。以吴继之为首的人物或豁达、大度、精明,或颖悟、执著,或侠义、正直、清廉,在作品中可以借助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

  小说还着力鞭打了洋场才子和斗方名士。他们胸无点墨,却到处卖弄才情,附庸风雅。他们把李商隐的号玉溪生送给杜牧,把杜牧之的别号“樊川”加在老杜(杜甫)头上,更把少陵、杜甫说成是父子两人。

  作品中还揭发和批判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社会风尚的败坏。九死一生的伯父,表面道貌岸然,实际却拐骗亡弟钱财、欺凌寡娣孤侄。开口就讲忠考节义的符弥轩,却百般虐待老祖父,几乎把他打死。莫可基不仅冒充弟弟顶替他的官职;而且霸占弟媳,又把她“公诸同好,作为谋差门路”。黎景翼逼死弟弟,又把弟媳出卖为娼。通过这些衣冠*,反映了当时封建宗法制度和伦常关系已到了总崩溃的时候。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发表时,正值反封建的*革命以反清的形式在社会上出现,因此引起强烈的反响,但由于政治观点的改变,作者没有将它写完。即使如此,阿英的《晚清小说史》还是将它看作“晚清的讲史”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相关链接

  晚清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是晚清的一个小说流派。谴责小说的题材和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官场、商界、华工、女界、战争等各方面,以写官场最为普遍。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即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和曾朴《孽海花》,主要内容也都是写官场的。

  谴责小说为了适应报刊连载的需要,缺乏较充裕、完整的构思和写作时间,因此小说的结构不够严密,多属联缀短篇成长篇的性质,缺乏贯串始终的中心人物。在表现手法上,“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缺乏含蓄,描写夸大失实,一些内容成为“话柄”。个别小说如《九命奇冤》还受西方翻译小说的影响,用倒叙法来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这些小说突破了传统的文艺藩篱,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中学生必读世界经典名著 第一篇 中国名著 第三十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