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外国名著 第二十四章 《基度山恩仇记》

+A -A

  作者:大仲马,(AlexandreDumasl802~1870),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1803年出生。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的剧本《享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比雨果的《欧那尼》还早问世一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大仲马死于1870年12月5日。

  成书时间:1844年

  类别:长篇小说

  内容导读

  古往今来,世界上的通俗小说不计其数,但是优秀的作品寥寥无几,其中大仲马的《基度山恩仇记》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佳作。他拥有的读者数量之多,也是证明了他的价值,毋庸质疑,《基度山恩仇记》就是通俗小说的典范之一。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无辜的人遭人蓄意陷害,被错误地关押,但他以精心策划的计谋对那些曾出卖过他的人进行了报复。

  生性活跃的青年水手埃德蒙-丹特斯,是个正直诚实的年轻人。但他平静的生活以及迎娶美丽的默塞德斯结婚计划被突然地打破了。因为他最要好的朋友-费尔南德也想娶默塞德斯为妻,并一直欺骗着丹特斯。

  这位“好朋友”,为了陷害丹特斯,就和与丹特斯有仇的唐各拉尔一同设计了陷阱,污蔑其与拿破伦有联系,使丹特斯在婚宴上被警察带走,并遭受到了法官维勒福的非法审判,于是将他关押在臭名昭著的伊福岛伊福城堡监狱里。

  埃德蒙-丹特斯在那里渡过了十三年恶梦般的生活。但是期间,他结识了一样被诬陷的老神甫法里亚,他从神甫那学到了很多知识,并推出了自己的仇人。在法里亚的帮助之下,丹特斯策划并成功地逃离了这个监狱。他找到了法里亚留给他的宝藏,化名成为了一个神秘而富有的“*山伯爵”。以他的机智和冷酷,巧妙地挤进了法国的上流社会,他报答了恩人,也一步步地让那些曾*纵、奴役过他的人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当复仇完后,他扬起了远帆,永远的离开了法国!

  《基度山伯爵》是大仲马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富有传奇色彩。故事主干是写邓蒂斯报恩与复仇的经过,作者匠心独运,将三次复仇写得互不相同、各异其趣。在主干之中穿插不少惊险紧张的小故事,如法里亚神甫的遭遇、海蒂公主的身世、卡第罗斯的故事等。具有奇峰*、迂回曲折、大起大落的艺术效果。而又紧凑、照应,不游离于主干之外,浑然一体,引人入胜。小说触及的社会生活面极其广阔,上至国王、贵族,下至犯人、强盗,对各个阶层的描写都具有绚丽的色彩,加上浓厚的异国情调,更增添了浪漫的传奇色彩。作者善于用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交代历史背景、发展故事情节,在平易顺畅的对话中展现激烈动荡的感情、尖锐曲折的冲突,充分展示了戏剧家的艺术技巧。

  总之,《基度山恩仇》记是通俗小说的典范,我们有必要好好的品味,对我们今后的写作,阅读都有很大的帮助的。

  相关链接

  大仲马的文学创作

  大仲马的复杂的带有冒险色彩的生活经历,为他创作出离奇曲折的故事提供了条件。他一生创作的小说达100多部,都以情节生动紧张取胜。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最著名的是《三个火枪手》(1844),旧译《三剑客》、《*山伯爵》。

  《简·爱》

  作者:夏洛蒂·*朗特(1816-1855)英国小说家,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父亲是当地圣公会的一个穷牧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夏洛蒂·*朗特的童年生活很不幸。1821年,即她5岁时,母亲便患癌症去世。父亲收入很少,全家生活既艰苦又凄凉。夏洛蒂·*朗特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即艾米莉·*朗特和安妮·*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朗特三姐妹”之称。

  成书时间:1847

  类别:长篇小说

  内容导读

  《简·爱》(1847)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朗特的代表作。主人公简·爱出生后不久父母双亡,在冷酷的舅母家受到百般虐待后被送到罗伍德慈善学校。在那里,校长和学监亦不断地虐待孤女。六年后,简·爱毕业,在那里任教二年,此后应聘到桑费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面对既无姿色,又无财产的简·爱,男主人罗彻斯特表面极为傲慢,但内心却十分欣赏其不凡的气质。不久两人互吐真情,倾心相爱。直到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简·爱才知道罗彻斯特是有妇之夫,他的妻子患了可怕的疯病,被关在园楼顶的密室里。绝望中,简·爱从桑费尔德出走,后来被圣·约翰一家所救,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当了乡村教师。简·爱仍怀恋着罗彻斯特,她拒绝了约翰的求爱,心灵感受到罗彻斯特的召唤,当她回到桑费尔德,庄园已是一片废墟。疯女人焚烧了庄园,并在大火中丧生,罗彻斯特也丧失了财产,并且双目失明。可是简·爱仍然同他结了婚。

  这部现实主义小说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夏洛蒂塑造了一个外表不美,但有着火热的激情和不屈不挠的性格的女性形象。她出身贫寒,但养成了勇敢、正直、为争取平等权利而奋斗的坚强性格。在慈善学校,面对挨打,受饿和罚站示众,她总是倔强地昂起头来,不肯让泪水涌出眼眶。当家庭教师期间,在刚毅、傲慢而富有的大地主罗彻斯特面前,她不卑不亢。当她了解罗彻斯特平时的怪癖和玩世不恭是由于深沉的内心痛苦和愤世疾俗时,她逐步由好感发展到爱情,此时她又能冲破年龄、门第和传统观念束缚,去追求真正的爱情。

  《简·爱》采用自叙和回忆的形式,让主人公直接向读者讲述童年的苦难、慈善学校的冷酷,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小说心理描写细致,抒情气息浓郁,感情跌宕起伏,语言简朴生动,景物描写具有地方色彩。

  在写作风格上,夏洛蒂也独树一帜。她文笔简洁而传神,质朴而生动,加之第一人称的叙述语言,使得小说贴近读者,贴近现实。同时,小说又体现了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特点,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诗人的气质。作者在叙述中自然地使用了梦境、幻觉、预感和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小说的“自然”境界扑朔朦胧,情节扣人心弦。

  可以说,作者在小说中不仅为纯洁的爱情唱响了最美的赞歌,对阶层观念、平等意识等作了大胆的新解,且对当时的宗教思想也作出了反叛的注释。马克思将《简·爱》作者与狄更斯、萨克雷列在一起给予高度评价,称他们“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这也正是《简·爱》高过一般爱情小说并能流芳百世的原因所在。

  在当今文坛中,有人批评小说缺乏对社会现实更理智而深刻的分析。在对疯女人的描写中,过多地追求“哥特式小说”的神秘气氛而减弱了表现现实的真实性。在对牧师圣约翰的描写上,美化他献身*教的传道事业,而掩盖了殖*义者文化侵略的性质。小说中所表现的这些局限性的成因很复杂,有的是受作者本人的阅历所限,她只活了39岁,有的是因作品本身形式的特点而定,而有的则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所至。总之,一百多年来,《简·爱》的影响不衰,作家、评论家对它的热情不减。它至今仍然是广大读者喜爱的书。

  相关链接

  精典对白——《简·爱》

  罗切斯特:你很沉着。像你这样身份低微的孤儿,哪儿来的这种沉着?

  简爱:它来自我的头脑,先生。

  罗:是我看到的,你肩膀上的那个?

  简爱:是的,先生。

  罗:你头脑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东西?

  简爱:我想它样样具备,先生。

  简爱:你为什么和我讲这些?她和你与我有什么关系!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情感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中学生必读世界经典名著 第二篇 外国名著 第二十四章 《基度山恩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