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承袭楚国故地,风俗与北方中原一带并不相同。
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史官即在史书上用非常明确的字眼记载:“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将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霸业直接归功于庄王夫人樊姬,这种承认在别国史书上是见不到的。到了战国时期,秦国最负盛名,或执掌,或影响朝政的几位太后也都来自楚国。
有汉一朝,因汉高祖刘邦为楚人,汉风遂受楚风影响,女子可有爵位,可有封邑,地位不同于中原旧俗中的弱势。建立东汉政权的光武帝刘秀为荆州南阳人,从龙功臣中南阳系所占比重也不小,对女子执政并不反感,因此才有后来同样出身南阳的和熹皇后邓绥临朝称制近二十年事迹,开启东汉“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历史。
考虑到这一点,王琅没有恢复女子钗裙,与陈氏等人一同坐在车厢内,而仍做士子装束,与从事邓羲并辔齐驱入城。
邓羲是南阳郡章陵县人,对性别本无太多偏见。临行前得刺史刘表“京城诸事,可询仲女琳琅”嘱托,邓羲不免在心中预先勾画了淮南王女刘陵的形象。刘陵聪慧有口辩,为父亲淮南王在长安刺探朝中内情,结交汉武帝亲近的臣子。那位女公子或许也是这类人?若果真如此,以长安城中的混乱局势,倒是大有可为。
怀着这样先入为主的观念,抵长安后,邓羲隔着一道屏风听对方讲述这一两月内长安城内变幻纷纭的局势,西凉军中各将领的禀性能力,心里已定下敬而远之的想法。
他是外臣,对方是深得父母爱幸的女儿,权术手段,样样不凡。他自认是正人君子,不屑于使用这些旁门左道伎俩晋身,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伎俩往往很有效。
从这位女公子能够出入公卿之门,才名远扬如蔡文姬也将她奉为上宾即可看出,这位公子必然拥有极出众的风仪,谈吐才学也绝不会差。而与此同时,她还能对西凉军中的动向洞若观火,了解大小将领的性格习惯、才能多寡,这份手段就绝不能轻慢视之了。
他的性格固然刚直,却并不迂腐,如果没必要,自然不想惹上这等可怕的人物。更何况直到目前为止,对方的行为都对主公有利,保持尊敬也是应当的。
只是,从本心上来说,他还是更欣赏“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慷慨豪迈、浩然正气,与婉转萦回的类型不太投契。
随后的一个月,渐渐从他人口中听说这位公子在乡里、在西迁、在长安的事迹义举,又亲眼目睹对方一路上临危不乱,从容指挥护卫击退数股盗匪,甚至还收服了一小股宗贼为己用,邓羲忽然意识到这位公子对荆州的重要意义。
通过半年多的接触,邓羲已经有所感觉,身为党锢清流,长于爱民养士的荆州刺史刘表对理兵用武似乎并不见长,每每论及兵事,总有些闭城自守倾向,这样如何能成得了大事?
世称楚庄王能称霸中原,问鼎周室,是朝有贤良之宰辅,内有樊姬之贤助。若这位公子果真擅长军略,那么向父亲谏言也好,独自领兵也好,都是极其珍贵的助力,地位之重要关键,丝毫不亚于他与蒯越这样的外臣。
“邓先生,刺史府到了。我送阿母入内宅,就此与先生别过,先生慢走。”
听到这句话,邓羲回过神,向对面风神俊秀,昳丽如朗日入怀的少年公子拱手一礼。待对方微笑还礼,引母亲从东门进入刺史官署后方的内宅,他定定心神,敛衽拾阶,抬头自正门大步迈入官署,向刺史刘表复命。
屋子里的陈设一应俱全,是仆人早得吩咐收拾好,以便主家可以直接入住的。
王琅心知陈氏与刘表的叙话一时半会结束不了,便从陈氏手中接管过家务,片刻将一切安顿得井井有条。
所谓舟马劳顿,近一个月的路程终于到达终点,心理上的放松与身体上的懈怠都是免不了的。赶在向刘表问安前,王琅让僮仆烧了几壶热水,分别送到嫡兄刘琦、庶弟刘琮与庶妹房间,让他们略略洗去风尘之色,整饬得精神些再与刘表见面。
她自己常年修习养生练气之法,倒没有这个需求,只是为了表示对分别重聚的重视,也拿开水烫过的热毛巾揾了揾脸,就如雅人操琴前必先焚香沐浴一般,借助外在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心意。
用过飧食,夫妻间也交流的差不多了,刘表在堂屋依次考校几个孩子的功课。
刘表早年师从王畅,及冠不久就被清流士人誉为“八及”之一。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即可以引导他人学习三君等榜样。第二次党锢前,刘表未满三十,名次却得到提升,从“八及”变为“八顾”。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即道德可以为他人榜样,比“八及”又上了一个档次。
古人以四十为壮年,刘表能在三十岁以前名满天下,经学上的天赋自然极好。刘琦、刘琮为了得他赞赏,经学上也都下了一番苦工,可惜两个人的天赋都是平平,与刘表年轻时的出色不可相提并论。
好在这么多年下来,刘表也知道两个儿子是什么水平,抽些章句考校一下,只要儿子们在长安没有荒废课业就算过关。对庶女的要求更低一些,简单问问最近学了什么,让女儿拿出功课里最得意的篇目点评一番。其它自有陈氏照管,不需要他多话。
从党锢末期便得特殊待遇的王琅照例落到最后,被询问的问题也不是经史课业,而是随车队同归的数车货物。
“前人有明训,食禄之家,不得与百姓争利。我以礼文传家,阿琅何效商贾为利?”
“官不与民争利”是董仲舒明确提出的论点。董仲舒认为享受朝廷俸禄的官员如果从事农业、工业、商业等活动,可以很方便地凭借权位优势与百姓争利,其结果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致使百姓穷急愁苦,引发社会动乱。
虽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官员们有的是方法绕开这条限制,攫取民间财富,但毫无疑问,这是一条非常好的政策。刘表不支持家人广置田产、商铺,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想法。
不过王琅自有她的道理:
“阿父教诲的是,这样的事情不会再有下一次了。”
先端正态度,老实认错。
“然盛世重财,乱世重人。阿琅非为金、玉之利,实欲致护卫南下耳。”
这个时代,士卒的来源除了流民、州郡兵、豪族部曲,便是常年南来北往的商人蓄养的护卫。训练或是招募护卫都要花费大量金银米粮,以商人众所周知的逐利性格,自然是因为确实有用,才舍得投下这笔本钱。
王琅借着行商的名头南下,一来是防止刘表家眷的名目可能会招惹麻烦,二来是名正言顺地把自洛阳起挂在亲戚名下的三百护卫带到荆州。
“再者,是阿琅私心,想要了解一下商贾辈如何治生产,摸摸这里面的门道。”
袁绍只是渤海太守,但州郡蜂拥而起的部队,没有不打着袁氏旗号的。冀州刺史韩馥手下的谋士也都心向袁绍,骗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刘表是朝廷任命的荆州刺史,又是人心所向的党锢名士,希望投靠依附他的世家豪强在他单骑入宜城的时候就有不少,以后几年只会越来越多。
换句话说,只要你名望足够,兵源、物产、人才,治理地方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都会自发聚拢到你的旗下——这就是汉末的现状。
王琅对经商没什么兴趣,但她有意识地在寻找能够为她所用,善于聚敛财物的商贾。挑了些货物从长安带到荆州,只不过是试一试荆州商业的水有多深,考验一下自己的眼力而已。
刘表端坐在主位滴水不漏地听完,沉吟片刻,摇头:
“于你名声不利。”
这却是实打实地为她考虑了。
王琅心中微暖,面上的笑容也亮了些:“若只是送呢?”
她的最终目的是试探荆州商人对商机的灵敏程度与门路手段,了解适合征重税的产业与荆州豪族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与其明码标价,不如走更巧妙一些的路子。
刘表只回了她一个字: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