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峥嵘岁月稠

+A -A

  (壹)

  平定邺城之后,王琅麾下的将领都想乘胜追击,攻破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所率领的余部。此前力主北进的郭嘉改弦更张,建议讲和退兵。他在帐中为王琅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说:“主公对二袁兄弟的兵力差距并不像高祖、项羽那样悬殊,后方也不像巴蜀、江东那样有天险足以倚靠,况且主公北面有袁绍之甥高干为掣肘,东面有袁绍盟友曹操虎视眈眈,不能不防,此其一。袁谭、袁尚兄弟都得袁绍宠爱,素来互不相服,又各有郭图、逢纪这样的才智之士为之谋划,如果主公急进攻击,二袁兄弟尚能一致对外,一旦暂缓攻势,兄弟之间必然反目内斗,此其二。不如先收附冀州民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静候时机到来。”

  见诸将噤声,似被说服,郭嘉继续建议:“可以先按兵不动,做出犹豫不决的假象,诱使二袁兄弟主动派人求和,一方面利于谋取好处,另一方面也是向天下展示主公的宽宏包容之心,安抚已经投靠主公的关西诸侯。”

  郭嘉说的很克制,将领们没有听出他的话外之意,谋士们却都听懂了。

  赶尽杀绝,斩草除根的举动只能在大局已定或是事后清算时做,现在徐兖有曹操,幽燕有二袁、并州有高干、关西有韩马、江东有孙氏,即使袁绍病逝、冀州平定后,己方已经占有天下四分之三的力量,仍然不能对这些零零散散的小势力进逼太紧,防止众人串联,陷入四面开战之危。

  至于隐藏在最深处的最后一层意思,满帐之中,只有一人能懂。

  郭嘉抬起头向主位上看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

  (贰)

  降而复叛,叛而复降的情况在乱世中屡见不鲜,王琅这里自然也不例外。

  征战过程中,除了极少数反复无常、残害百姓的贼寇被处决,其余自请投降的部队都能得到包容优待,以至于某些野心家经常在背地里嘲笑她妇人之仁。

  负责刺探机密情报、暗中破坏敌方行动、散播对己方有利谣言等事务的郭嘉对此不免冷哂,但他从不是一个因私废公的人,于是能维持住表面上的若无其事。

  投靠王琅的臣子各有各的理由与追求,他与王琅大体算得上是志同道合,因此格外受到信任重用,不仅很多了解内情,甚至一手参与导演了其中大半。处理叛臣、澄清疆内是奠基新王朝的重要环节,早在投靠王琅之前,郭嘉对此就有所思考,但王琅提出的方法依然让他眼前一亮——借处理叛臣的机会血腥清洗,一举拔除地方上的顽固势力,将豪强侵占土地的收回国有,分拨百姓——实在是光明正大的堂皇之计!

  不能免俗的,郭嘉在心里大加称赞。

  事实上,地方豪强尾大不掉的问题早在光武帝刘秀时期已经严重,历经百年愈演愈烈,成为后汉的一大痼疾。这些豪强不仅本身拥有强大的势力,而且对上截断朝廷施加给百姓的恩惠,将好处收为己有,对下招揽得不到朝廷照拂的百姓,加倍凶狠地盘剥压迫。而在大大小小的战乱中,普通百姓自然家破人亡,十不存一,一些小豪强也因为积累民怨而被黄巾攻破,势力较大的豪强却凭借坞堡储粮顽固地生存下来。而且因为豪强众多,分布零散,官兵、乱兵都没有足够的兵力一一攻克,只能以招抚为主,其结果是世家豪强的势力越发坐大,最终在晋朝形成以士族为核心的门阀政治,使国家力量陷入极度衰弱。

  汉代的有识之士对此皆有思考,最主流也最有效的思想是严明法令,重树纲纪,这当然是治本之法。

  只不过就像用兵作战一样,正面战场上的对峙固然不能松懈,但想要取得胜利,往往还需要一支奇兵辅佐。王琅的方法就是这一支扭转战局的制胜奇兵。

  毕竟清理叛乱这种事,即使手段血腥一点,天下人也都能理解。况且清理的名义是平定叛乱,不仅正当无比,还可以削弱地方豪强的戒心。

  只要运作的好,完全可以把大量豪强中的顽固分子牵连进叛乱之案,一举扫除,为日后选派官员治理地方降低难度,也为无家可归的流民提供耕地与活路。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即便后人无从知晓他在这其中起到的作用,又有什么关系呢?能够亲身参与其中,足矣。

  (叁)

  随着功绩日益显赫,乃至平定天下,对于王琅过于年轻的年龄的担忧,转变为一种半基于勋业,半基于迷信的信任,很多百姓坚定地相信她的才华源于上天授予,一定能给这个时代带来太平安乐。但不管怎么说,她的年轻年龄带来的负面影响总算彻底消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君主年轻所带来的好处。

  首先,国家平定之初,最惧怕的就是政局不稳,而一个来日方长,精力充沛的开国君主意味着如无意外发生,这个国家应该能有至少三十年的稳定政局。

  其次是功臣们异常关心的一点,也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事。汉高祖之所以杀韩信、彭越等人,功高震主是一方面;自感寿期将尽,担心太子制不住功臣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王琅却没有这个顾虑。她的开国功臣全部比她年长,基本可以断定会死在她之前。而她本人又是一个兼具器度、能力的优秀君主,权力该削的削,能保全的也尽力保全,不逊于光武帝刘秀。

  郭嘉观遍朝中,觉得最称得上顺意的人非贾诩莫属。

  与袁绍的冀州之战,贾诩没怎么参与,与曹操的兖州之战,贾诩却是每料必中,大展风采。新朝建立后叙功行赏,贾诩因平兖之功受封乡侯,是第一批受封的谋臣中爵位最高者,称得上荣宠无限。

  然而本来他既是降臣,又以善于洞悉人心著称,最容易受君王猜忌。除去他明哲保身,低调做人的因素,比君主年长将近三十岁的年龄可能也是王琅选择继续信任他的原因——从常理的角度来说,等到适合拥立新主,政局动荡的时候,贾诩早就再见了,没有担心的必要。

  如此一来,熟悉边事又策谋深长的贾诩成为君王的常备咨询,工作比以往清闲得多,工资反而比以往优渥得多,眼看着是能善始善终,成为佳话的。

  自己相对来说就命苦多了,虽说年龄与君王相仿,知道的秘密也多得让人害怕,一直以来得到的信任与重用却是从未减少,工作也是越来越多,想去公达家蹭饭都没时间,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怪就怪君王太勤政,即使逍遥洒脱如张子房也难以在这样的君王下一走了之,优游林泉吧……

  心里暗暗抱怨了勤政的君王两句,情绪却不由自主地泛起涟漪,微微失神。

  普通人当下的忧劳勤勉都是为了以后的安逸享乐,有些人却是生来就处在安乐逸豫之中,偏能砥砺自己,像在逆流的河水中行进一样自强不息。建立的勋业越大,对自己的要求越严,从不肯沉湎于安逸享乐。

  那种充沛旺盛的精力、涌动洋溢的热情让人联想起孤悬天幕的日轮,无时无刻不在发光发热,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受到温暖的照耀。你看着她在书房伏案勤政的身影,不自觉就会振作精神,奋发上进,觉得跟随在这样的君主身边即使殚精竭虑,死而后已也无妨。

  “郭祭酒,诸葛尚书请调建平六年凉州金城部的档案。”

  诸葛孔明……

  郭嘉的眉毛跳了跳,知道今天一定又要加班了。

  他收回前言,这种连蹭饭都没时间的生活他才不要过!

  作者有话要说:你们要的正文番外> <

  下章大概是周瑜或者诸葛亮嗯。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综]数风流 第69章 峥嵘岁月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