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古董店

+A -A

  姜义没打算回去——他初来咋到也没有地方可去。虽然他卖了一公斤多的白银,但买了一个尊贵华丽只不过是椭圆形的金戒指后就剩余三千多块了。所以现在他要么继续做“交易”赚钱,要么找房租下等“生意”上门。

  以前对抢劫的文雅称呼叫“没本钱的买卖”,姜义现在也可以说是如此。他不可能办到营业执照,所以他相当于以前乡下的赤脚医生。不过,他医治的可是一些现代医学的“不治之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除了他公公婆婆两个老人和他师傅至荣子、安彝那一家人知道外,世界上还没有人知道他的这种“特异功能”。怎么让人相信,尤其是有钱人相信,然后赚到他们的钱?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问题难就放在后面,姜义做好了长期战斗准备。现在他实力有限,只有靠这种前途不可掌控、但比较有前途的方式赚钱。

  长期战斗当然需要弹药充足,从军事战略上来分析,“弹药”两字可以拆开为“弹”和“药”。姜义的“弹”当然是钱,这也是他来此城的目的;而“药”是他的发展路线,即现在对他发展很重要的人脉。

  所以,他才会在金银交易中证明自己价值。他不仅将对方的一些阻拦全部挑开,而且证明了自己在金银交易方面的实力。当然,他这样拨开了人家多层遮羞布之后,还在最后不忘给对方留了半层,让那女管理员以百分之九十的这种姜义自己吃亏的方式交易。

  在政治上这叫恩威并施,美国人没中国语言底蕴,他们说的是“萝卜加大棒”这种通俗易懂方式。姜义已经给对方留下了一个印象:虽然不至于博学但懂的绝对不少,或者说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会轻易涉足、懂得进退之道、有本事弄到大量白银等名贵金属、对黄金有特殊感情或作用。

  不管对方怎样想,姜义也相信她们不会猜测到黄金对他的意义和作用。而他也不管对方的想法,他只需要给对方留下一个可合作但是不可大欺的伙伴形象就行了。

  现在,姜义需要占领第二个战略制高点,让其与前一个相互照应,就像军事上战略地点上的火力相互支援,这样起到的效果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最珍贵的还在背包中没出手,这就像高手最后才出马一样,姜义需要摸清行情,也要慢慢证明自己实力,不然孤身一个少年只有被欺虐的份。

  第二个地方当然是古董店,不说那些铜钱了,就那几锭白银他也需要古董店,反正他不会将其按重量像卖碎银子一样卖给珠宝店。

  看一个地方的店不仅能知道一个地方的经济,还能知道其文化。比如,国外有个经济学家说过,一个地方的房价大致等于那儿的面价一千倍。这种理论在国外还是比较合适的,至于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就成了狗屁。

  姜义当然不是第一次进城,但是无一例外的,每个城市的成(人)用品店数量都是古董、字画之类店面的十倍有余,这也是我国经济腾飞的一种标志——饱暖思yin欲嘛……

  甜城在整个四川并不算大,毕竟在现代最赚钱的是工业,所以一百多平方公里、一百多万常住人口的甜城最多算是中等城市。

  连那啥店也没几家,古董店怎么可能多?

  姜义也不着急,背着书包慢慢逛,了解下家乡面貌。而且他也想留一下租房等信息,这也是这一两天必须做到的。

  半小时后,姜义停了下来——买了辆自行车蹬着继续寻找。

  虽然名字中有“古”字,但有实力称为古董店的店面显然不会在什么小街小巷,蹬着自行车的姜义倒是挺快,一个小时后就将整个甜城主要大街逛了一半。

  古董店的建立不像其余店面那样“随心所欲”,必须联系到当地的文化经济——是先文化后经济。或者甜城经济实力不能算凸出,但是文化底蕴绝对深厚。

  姜义的寻找不是漫无目的,而是一直沿着右边拐,所以一个小时候他将城左光的差不多了,这是他看到了一条江。江当然是沱江,而且距离他昨晚“登陆”的地方不远,更有缘的是他真的在这儿见到了一家古董店。

  确切地说这是一家古玩店,古董和古玩还是有点区别的,毕竟世上又有多少东西能称得上古董?

  临河而建的古玩店和茶馆选址一样,的确是最佳选择,更妙的是古玩店边就是一家茶馆——正宗的茶馆,一帮老头在一起喝茶、聊天,也打打长牌、扑克,但是绝对没有四川其他茶馆的搓得稀里哗啦响的麻将。

  “老板,来壶茶。”姜义清了清嗓子道。这种事他还是第一次干,不过基本常识却懂:单人且论“壶”喝茶的人基本都是来消遣的,基本都是闲聊的老头们干的事,主要是品茶的,而那些要靠小赌聚乐的一般的茶喝着就行。

  当然不可能有高人加财人品茶用的紫砂壶,一个四十几岁的大叔提着一个白瓷壶上来,在姜义面前熟练地放下茶杯,然后拿着一个印有“铁观音”的小塑料袋就往里面倒。

  好吧,姜义还是高估了这个茶馆。这就是一帮闲汉、老人坐着喝水、聊天的地方。比如姜义的这杯茶,喝完了叫一声然后又是滚烫的开水倒进去,一般有七八次即喝了七八杯了,也就是三四碗水了,半天时间也就过了,这些人就会走。

  姜义也坐下,在一阵竹椅吱喳声中调整好身姿,以最舒服的姿势等滚烫的茶冷却下来。在热茶蒸腾的氤氲中,姜义的两眼早已飘飞到了别处,那就是他斜前方十余米处的古玩店。

  古玩店还有一块复古的匾,上面几个大字也随着经济社会而泛着金光,不是鎏金就是镀铜。

  店里分三部分,最里面即面向街道的是字画,而且都是巨幅,即使街道另一边的三百度近视不戴眼镜也能看到上面的字,甚至能看到下面“王羲之”、“苏轼”等落款。这种几十到几百的玩意儿只要谁有兴致,那么谁就能批发一大堆。

  姜义当然没有兴趣,他看的是另一方,那一放有很多大小不匀的木架格子,格子中摆放了同样大小不同的金属器物,下面铭牌上也是战国某某鼎、秦朝某某钟、汉代某某刀……

  古董店都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所以,再烂的古玩店都像一艘烂船——上面再怎么也是有三斤钉的,当然姜义的那艘自沉河底的有没有那么多钉就不确定了。

  虽然很多有兴趣买古玩的人不识货,但是大多数的店主可是识货的,毕竟他们要以最低的价买进来,然后以最高的价卖出去,就像买进气球然后吹胀之后论体积卖出。

  姜义要看的就是这个店家有几斤钉!他是斜着看进去的,他此时不能看到的那一面是各种瓷器,刚才他过来的时候已经瞄过了,当然又是某某传世青花、某某绝迹哥窑。

  姜义喝了几口茶,然后闭上眼睛仔细感应那些金属器物。里面大多都是铜类,青铜、黄铜、赤铜,更多的是杂铜,铁器也有,当然还有银器和金器。

  一番扫视下来,姜义还真找到点名堂:大半现代杂铜、黄铜、赤铜等作出的最低级赝品一下被剔出去了,剩下十余件真正的青铜——它们与姜义感应到的铜钱感觉有很不一样,因为铜钱不能用青铜做。

  金银器就不说了,姜义也不打算买,毕竟这样的货色在他眼中就是一坨金银而已。他更不可能以“捡漏”的心思将其买下,然后以高价卖给大古董商或收藏家,因为那些就是一些现代工艺品,姜义觉得这种货色摆在之前他去的那家金银店还合适些。

  姜义估计果然不错,他喝了两杯茶,那家不算小的古玩店也迎来了三批客人,其中凉皮共七八个人都是看看就走了,而达成交易的却只有一个人,那一个人恰好成了一批。

  先看着老板那翻动的嘴唇,再看着老板激动神色,最后看到他有些不甘心数钱的样子,姜义知道老板遇到了识货人,估计没坑着对方多少钱。

  果然,对方拿着两幅卷轴,递过去三张红票,然后还接过对方找回的几十块。

  “嗨,大叔。”老板第三次给姜义添水的时候姜义叫住了他,然后指着那一架金属器道:“你熟悉,我买一个战国青铜无盖香炉要多少钱?我做烟灰缸!”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第三世界 第十二章 :古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