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老板拿个盒子来装一下吧。”看着愣愣的老板,姜义笑道。
古董店老板先是惊怒交加,玩了大半辈子鹰居然被鹰抓了。但随即他也释然了,对姜义更有些赞赏,演戏的人很多,哪个来他店里买东西的人不精明,但还不是缕缕栽在他手中,但这次居然栽在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手中。
“唉,小兄弟不错啊。”老板笑着取出一个木盒子,这木盒子乌黑光滑,还带着淡淡的香味,姜义一眼就看出了这木料,原来是一个核桃木盒。核桃虽然常见,但是核桃木却是比较珍贵的木料,可以做工艺品、高档家具,其珍贵程度并不输于著名的红木。
老板抱起方鼎,似乎挺沉,将方鼎缓缓装入木盒的同时对姜义道:“兄弟有什么宝贝也拿出来给我看看吧——今天你占的便宜可不小啊。”
“老哥好眼力,这样都瞒不过你的火眼金睛。”姜义笑道,对对方能看透他情况也不意外,因为这是他故意露出来的。如果他将东西主动拿出来那就落入了卖家下乘,价格绝对要第一个档次,而对方这样一说,就相当于是在主动购买他的东西,两者身份一正一反相差就大了。
姜义掏出了一锭银子,这锭银子是最小的一锭,只比大拇指大不了多少,大约有十几克。
老板瞄了一眼,有些疑惑,再看到姜义又逐渐拿出两锭更大的银锭之后才有些兴趣,拿过木几上一锭细细端详。
古董界是有很多规矩的,比如拿放就有讲究:如果买家要什么东西从来都是他自己去拿,即使不是直接走过去拿,那卖方也必须将古董放在一个地方,买方在卖方注视下自己亲手拿起来,绝对不能有递、接之说。这个种原因涉及到一个误会问题,那就是如果在买卖双方接递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失误,那些动辄数十上百万,甚至价值连城的古董损失责任该谁负责。所以,有经验的买卖方绝对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白银坚硬,但规矩在那儿,老板也是在姜义放下一锭之后才拿起来慢慢看。
“说实话,你这些白银不值钱啊,上面没铭文,也没法、没资格有。说句难听的,这相当于是碎银子,在现在比现代白银高不了多少。”老板右手一摊,里面三个银锭。
“砰!”姜义取出最大的一个,放在木桌上一声闷响,道:“那这个呢?”
这是一个比婴儿拳头略大的白银,姜义在当夜摸出它的时候就一喜,因为他知道自己公公就扔了一锭一两多的白银,而那锭已经被他捞出来了,而这块有它的三四倍大,估计有两百来克,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嗯?五两?”老板一看,果然一笑,伸手拿了过来。
“五两?我估计得还不错。”姜义笑道,然后解释道,“这锭白银不到两百克,但是古代一两与现在的五十克不一样,虽然我国古代计量单位总要改变,但大致还是不会变的,大约三十七克相当于一两,这么说来这锭白银还真有五两。”
“嗯,小兄弟说得不错,那么开个价吧。”老板将白银放下了,提醒姜义道“这上面依然没有铭文,所以价格一样不会太高。”
“呵呵,”此时的姜义也得到的茶水招待,坐在一边淡笑一下,喝了一口茶,不慌不忙道,“其实,我国大部分人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认为我国古代是以白银交易,几乎所有的古代小说、影视都喜欢描写人们怎么怎么交易,但其实这些都是错的——我国古代不怎么使用白银!”
老板也喝了一口茶,他当然明白姜义不会在谈价的时候还满口废话,这绝对是为了增加他“银价”的一种手段,但是自己却不能打扰,不说这是在古董行下作的方式,更是显露了自己心虚,那样后果更糟糕。
“我国到汉朝才正式用白银做交易使用,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都不广。所以,这断时间内的白银价格绝对比现代的黄金珍贵。”姜义说到这儿一顿,笑道“当然了,我的不可能啦。”
“白银交易在明代盛行,尤其是在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前后,民间交易多用白银。但是很可笑的是,白银并不是国家法定货币,甚至在明朝建立几年国家稳定,朝廷发行纸钞后,为了保证其价值,朝廷多次下令禁止民间以白银为货币进行交易,违者冶罪。当然了,民意不可违,而且朝廷掌握了白银也不可能不用,于是白银、纸钞、铜钱之间都有一定比价的;在明朝后期,朝廷放松了用银的禁令。”
“但是,明朝流传下来的白银,尤其是银锭数量绝对不会多,所以价格那是相当不错的。”说到这儿姜义看着老板问道,“内承运库花银知道吧?五十六万!”
“嗨,我说小兄弟啊,你……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老板看着姜义苦笑道,“明代“内承运库花银”稍对古董、金银界了解的人谁不知道啊?内承运库是明代皇宫的官库,主要储藏金银、纱罗、丝绸、羊绒、珠宝玉器、象牙、玛瑙等珍贵器物,专供皇室使用。”
“你说的那白银是零七年冬季拍卖的吧?要我说,你的有资格和人家比吗?不说那银锭是不是被哪位皇亲国戚摸过,就单说它那二十五两的重量级身型,你能比吗?那银锭上有铭文,记载了出处、重量甚至银匠名,是极罕见的珍品,人家拍卖五十六万怎么了?九百多克,即使比黄金贵一倍那也正常啊——可是,你这五两与他有关系吗?”
老板终于展开了反击,而且是乘胜追击:“清朝白银就作为主要货币流通了,所以现存白银百分之九十都是清朝留下的。数量多、重量不等,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所以“银两”这个词都起源于清朝;又因为清朝银两多以马蹄形的元宝出现,故又称为宝银。”
老板瞥了桌上姜义那几锭白银:“清朝的白银可分为大锭、中锭、小锭,你这五两的白银也就勉强算个中锭而已。而且由于白银的大量使用,这儿出现了一个和汉朝一样的问题,那就是自铸钱,汉朝一些封王有资格铸造铜钱,而清朝各地均可自行熔铸宝银,所以全国白银成色与重量并不一律。所以有实力的铸造地方都是大规模、大型化操作,人家有信誉,在自己的白银上铸造上名号。”
“好吧,我的没有。”姜义叹道,“老实说,我也不知道我这白银什么年代的,也能估计出它的价值不会太高。那你说以什么价格收?”
姜义此话一出,以退为进居然又让老板一愣,心中一喜的同时也警惕,沉了一会儿后道:“小兄弟,你也知道,古董虽然是“开张大口吃”的行业,但是也要注重一个信誉问题,毕竟有的客户很有可能会成为让我们一夜暴富的回头客。”
“所以,我不会让你吃亏!”
“哦?”姜义本来一退了,但没想到对方同样一退,而且是大退一步。
“我将你的银锭定位清朝时期吧,而这几年银锭的大拍卖我都知道个大概,我也不废话了,人家的白银能拿出来拍卖,重量不是五十两就是二十两,拍卖价十万八万的很正常,稍有稀奇就是二三十万了。我估算了一下,清朝的银锭,而且是五十两的白银到拍卖的时候基本都是现在白银价的十倍,也就是说五十块一克。所以,你的那块五两的就算二十块一克吧,而那几锭小的就算十块一克,怎么样?”
姜义愣住了,没想到双方交涉这么久,最后居然以这种方式决定价格,终于忍不住道:“你这太儿戏了吧?你这价格来得太……和古董界能沾边吗?”
“嗨嗨,我说小子。”老板将茶水吸得哗啦一响,显然没有茶水了,有些恼怒道:“什么你我的?我们不都是那个老歌笔下的人物吗?你以为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容易吗?不仅劳心费神,而且很有可能被冤枉凑字数,实际上不说查找资料的耗费的时间与精力了,单是将这些资料融入书中就不比写出这么多字容易啊!而且,我以这种推论来算银锭价格有什么不对?明显符合情况嘛,考古家、古董家、历史学家又不是天生的!”
“我……这样也行?会不会有读者觉得我们在忽悠他?”
“怎么不行?谁会说?!有想法发在书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