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故国神游梦 第9章 南洋之行(5)

+A -A

  “怪不得海军一年要花那么多钱。”张伟业在长安的时候听说过海军费钱,可没想到这么费。

  程勇庆一本正经地说道:“天底下还得数镇国公府最有钱,他们那个南洋总督府名下的舰队快赶上半个海军的规模了,这次皇上一句话,这支舰队给了我们海军,你瞧,镇国公府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张伟业点点头,这事他知道,刘奭曾经和他说过,大汉的粮仓就在南洋,南洋每年收的粮食够大汉吃一年的,李萧也曾经告诉过他,李家每年经过南洋赚得钱抵得上大汉一年的赋税。张伟业第一次明白了海军的重要,要想确保南洋这么多岛屿的稳定,光靠陆军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强大的海军做后盾。于是张伟业又问了程勇庆许多问题,程勇庆都一一作了回答。

  等他吃完之后,程勇庆特意让手下示范了一下他们是如何在海上交战的,随着程勇庆的命令,水手们立刻进入自己的岗位,一排巨大的床弩被推了出来,这是张伟业见过最大的床弩,水手们放好弩箭,然后利用绞盘上紧弦,再扣动机关把弩箭射出去。程勇庆告诉他,这种床弩能把弩箭射出八百步的距离,而且穿透力极强,这种弩箭的箭头部分还可以绑上炸药包,点燃之后再射出去,威力惊人。

  程勇庆见张伟业吃惊的神情,笑了,他干脆把宝贝都搬了出来,他命人又推出一物,然后介绍道:“这东西叫猛火油柜,能把火喷出几十丈去,敌船万一靠近了,也同样把它烧成灰烬。”

  程勇庆的介绍的确让张伟业刮目相看,其实,大汉的海军已经是天下第一了,可就是这样海军也不敢大规模地出征,因为担心迷失方向,所以在多数情况下战船都是在能看到海岸线的地方航行。而且战船还无法长时间航行,所以他们这支船队离开会稽十来天后就停靠在珠江口外的一个海港里。

  当年圣祖对大汉的爵位进行了改革,各王侯的封地都被收了回来,只允许贵族们拥有北方的牧场或南方的海岛,中原地区只能有私人的庄园。作为圣祖当年手下最得力的两个亲信,定国公张全和镇国公李仲元都选择了海岛作为自己新的封地,李仲元选择了南洋的一个小岛,并将这个岛改名为新加坡,而张全选择了珠江口外的一个小岛,改名为香港。这两个小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优良的海港。

  张伟业从出生到现在都没到过香港,现在机会难得,于是要求去香港休息几天,程勇庆把他的想法和分舰队司令王仕奇说了,王仕奇决定程勇庆陪他在香港逗留两日,自己护送谷永先行赶往百乘。不仅是张伟业,整条船上的所有水手都很兴奋,他们都知道香港是个好地方,能在这里停留几日再好不过了。

  张伟业终于看到了自己家族的这块封地,令他吃惊的是,停留在港口里的船只比会稽港的要多得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一艘紧挨着一艘,占据了整个的码头,码头上到处都是忙碌的人群,不断地把货物搬上搬下,一片热闹的景像。

  程勇庆多少知道一些,他向张伟业介绍了这里的情况,香港虽是张家的封地,但一般都由李家打理,李家会选出一个总管,再以张家的名义报给朝廷,作为香港的父母官。这么多年以来,李家一直吸引南来北往的商旅在此逗留,所以现在这里已经成了一处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每年的赋税高达千万金币。而这些赋税的三成会交给朝廷,作为这里驻军的费用,剩下的由张家和李家所有。程勇庆向张伟业建议:“老大,要不咱们换身衣服到处转转,这里有些东西可是长安看不到的。”

  张伟业没有意见,陈汤等人更是高兴万分,孙翼叫了起来:“好好好!这几天老是在海上晃悠,再不上岸我都不会走路了。”

  张伟业见大家都有这个意思,于是点了点头:“好,大家一起去,难得来一次,咱们去玩个痛快。”

  很快,程勇庆布置好了船上的事,与张伟业等人换了身衣服,上岸玩去了。他们五个人上了岸,由程勇庆带路,前往靠近海港的一处集市。这处集市是整个香港最大的一处,里面的商品包罗万象,吃穿用样样不缺,既有中原的丝绸、茶叶、纸张、漆器和瓷器,也有印度的珠宝、香料,甚至还有安息的皮毛、金银制品等。孙翼和宇文昊对吃最感兴趣,他们花一个银币买了一堆瓜果,两人边走边吃,陈汤也给林虹玉买了几件首饰,程勇庆对几件来自罗马的兵器有了兴趣,只有张伟业一路走马观花,对这些问都不问。

  当他们来到集市的中央,才看到这里搭了一个大台子,台子足有一人多高,张伟业不解,问程勇庆:“勇庆啊,这是干什么用的?”

  “拍卖啊!”

  “拍卖?拍卖什么?”

  “什么都卖,都是一些好东西,有时候也卖奴隶,大部分都是倭人和韩人。”在大汉,也只有倭人和韩人可以被随意的买卖。

  张伟业没想到这里也有卖倭人和韩人的,他随口问了一句:“什么时候开始卖?我想看看。”

  程勇庆也不太清楚,他对这些没什么兴趣,于是找人问了问,才回来说道:“一般下午才有拍卖,要不然我们先吃点东西,然后再来吧。”

  张伟业点了点头,于是五个人找了家小酒馆点了一桌子菜,又喝了点酒,等到下午才又转了回来。等他们再一次来到拍卖的地方,才发现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不大的空地上至少聚集了四五百人。此时,拍卖已经开始,张伟业老远地看着,拍卖的东西果然是五花八门,不过其中最多的还是一些奢侈品,主要是些珠宝玉石什么的。张伟业对这些都没有兴趣,他想看的就是拍卖倭人和韩人,终于,一队奴隶被领上了台子,他们被迫站成一排,张伟业细细地数了数,这些人一共有二十多个,男女都有,其中还有几个孩子,看得出,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倭人,样子相当的猥琐,只有几个韩人长得还算看得顺眼。

  “诸位,大家瞧见了吗?这可是一个韩人,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不知哪位客官有兴趣,这个韩人只要五枚金币。”拍卖的商人抢先把一个韩人拽到了台前,一下子,台下传来了一片私语之声,对这类拍卖,只有汉人才有兴趣,安息等国的商人并不在意,因为对他们来说哪国的奴隶都是一样,他们想打就打,想杀就杀。而汉人就不一样了,对他们来说,只有韩人和倭人才是真正的奴隶。

  “我要了!”台下有人立刻叫了起来。

  “好,这位爷要了,还有没有人出价?五枚金币第一次,五枚金币第二次……”

  拍卖者像是希望他赶快把这个韩人出手,说话的速度很快,这一下,其他人都急了,他话未说完,几个声音几乎同时叫起来:

  “我出六个金币!”

  “我出七个!”

  “八个!”

  “十个!我出十个!”

  ……

  拍卖者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开始变得不紧不慢,不断鼓动大家向上抬价,很快,这个韩人的卖价已经到了六十枚金币。

  张伟业仿佛回到了几年前洛阳的西凤阁,当时一个倭人被卖到了二十枚金币,而韩人的价格显然要比倭人还要高,毕竟他们的长相明显强于倭人。张伟业再一次想起了他和李萧之间的一段对话:

  ——萧哥,为什么朝廷要这样对付那些倭人?

  ——我不知道,不过既然是圣祖爷定的,一定是对的。

  ——可到底是为了什么?你看他们多可怜啊?

  ——你想知道?那你就要找到传说中的那些鬼书,只有找到了,你才能知道圣祖爷是怎么想的。

  ……

  张伟业心里嘀咕着:“该死的鬼书,你到底在哪里?我怎么一点儿头绪也没有?”这一年以来,张伟业把李萧手中的《富甲天下》、张英手中的《军歌嘹亮》,甚至刘奭手里的《治国方略》都借来仔细地研究过,可依然找不到有关李隐所说的那七本地书的丝毫线索,张伟业相信《治国方略》里的那两页数字是解开谜底的钥匙,每一组数字应该是指第几页、第几行的第几个字,可他对照这三本书,不管是从前到后,还是从后到前,都无法得到答案。鬼书,成了张伟业心中的一块心病。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鬼书十三卷 第四卷 故国神游梦 第9章 南洋之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