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A -A

  同。根据原来预期,则有一串未来的u

  v,根据修正后的预期,则又有一串新的未来的uv,这二串之差,折成

  现价,即为资本之不虞之得或失。在商业会计上有一非常普遍采用的原则,

  且经英国内地税务机关赞同者,即在取得一资本设备时,便对该设备之补充

  成本与使用者成本之和,定一数目,不管以后预期有无改变,皆维持此数于

  不变。设为如此,则任何一时期之补充成本,即为此数与实际使用者成本之

  差。这个方法有一个好处,即在该设备之整个寿命中,不虞之得或失为零。

  但在某种情形下,每经过一特定会计期间例如一年,便根据当前市价及

  当前预期,重行估定补充成本,亦未可厚非。事实上,两种方法都有人采用。

  资本设备在刚购置时,原来所预期的补充成本,可以称之为基本补充成本;

  以后根据当前市价以及当前预期重行估定者,可以称之为当前补充成本。

  补充成本之定义问题,只能到此为止,无法更为精确。补充成本者,乃

  一典型的雇主,在以宣布股息设雇主为一公司或决定其当前消费量设

  为一私人为目的,而计算其净所得时,应该从所得中减去之项目也。因为

  我们不能把资本帐上之不虞之得或失,完全抹杀,故设一项目有可疑处,则

  应将该项目列入资本帐;只有很明显属于补充成本着,才算在补充成本之内。

  设资本帐所记太多,则亦可酌量情形,加重资本帐对于当前消费量之影响,

  而设法矫正之。

  读者会看到,此处净所得之定义,与马歇尔之所得定义非常接近。马歇

  尔援用所得税司iaxssiners所用惯例,大致说来,凡该

  司根据历来经验认为所得者,马歇尔亦认为所得;因为该司在此方面所作决

  定,可说是对于通常所谓净所得是什么这一个问题,经过最审慎最广泛

  的调查以后,所下的判断。我之所谓净所得,又相当于皮古教授最近所谓国

  民所得之货币价值。Σ

  虽然如此,净所得这个概念,因为根据一个模棱两可的标准,各家对此

  标准之解释又不一,所以到底不刻划分明。例如,哈耶克hayek教授曾经

  说过,一个资本品所有主,也许设法维持其投资所得于不变,故如有任何理

  由,使其投资所得有降低趋势,彼必先提出一笔款项,抵消这种趋势,所余

  所得,他才觉得可以自由用之于消费。示我怀疑有没有这种人存在;不过如果

  以此作为计算净所得时之一种可能的心理标准,在理论上亦无可非难。哈那

  克教授由此推论,认为储蓄及投资二概念也因之而含混。如果他指的是净储

  蓄及净投资,那末他是对的。但与就业量有关的,是储蓄与投资,这两个概

  念没有这种毛病,而且象下节所述可以有客观的定义。

  净所得只与消费决定有关,且与影响消费之其他因素,亦不易划分界线;

  与当前生产决策有关者,乃所得本身。因之忽视所得这一个概念以往一直

  如此,而把所有着重点都放在净所得这个概念上,实在是一种错误。

  以上对所得及净所得所下定义,竭力设法与通常用法相符。我得提醒读

  者,拙著货币论中之所谓所得,意义很特殊。其所以特殊之原因,乃因

  为当我对总所得中雇主所得这一部分下定义时,既未取雇主当前生产活动之

  实得利润不论是毛利或净利,又未取他们在决定从事当前生产活动时之

  预期利润,而取了一种可谓正常或均衡利润。现在回想起来,假使生产规模

  可以改变,则所谓正常或均衡利润之意义,亦未充分规定。依照货币论

  中所下定义,储蓄超过投资之数,便是正常利润超过实际利润之数。我恐怕

  我把名词如此用法,已经引起许多混乱,因为有许多结论尤其是关于储蓄

  与投资之差额者,只有把我所用名词依我的特殊意义来解释才是对的;但

  流俗不察,往往引用我的结论,以为我所用名词之意义就是常人熟悉的意义。

  因为这个理由,又因为我现在已经不必借助于我以前所用名词,来正确表达

  我的思想,所以我决定从此弃而不用。对于那已经引起的许多混乱,我觉得

  非常抱歉。

  2储蓄与投资

  在名词用法非常分歧之中,有一点倒是大家同意的。据我所知,大家都

  同意,所谓储蓄是所得减去消费开支。因之,设对于储蓄之意义尚有疑虑处,

  其故不出二途

  途,即或对于所得或对于消费之意义,尚有疑虑。所得一词,我

  们在上面已经下过定义。一期之消费支出,一定等于该期害与消费者之货品

  价值。于是问题是:何为消费购买者nsurpurchaser任何划分消

  费购买者与投资购买者investrpurchaser之界线,只要合理,都一样

  可用,但一经选定,便须始终遵守。我们是否应当把购买汽车作为消费购买,

  ΣaΦn

  示,Φ′n=1;以上是假定原素成本与工资成本之间,有一不变比例,又假定每厂之总供给函数厂

  数亦假定不变,不受其他工业所雇人数之影响,故上述公式中之各项,适用于每一雇主,以之相加起来,

  则适用于全体雇主。这就是说,设工资不变,其他原素成本又与总工资支出成常比,则总供给函数为一直

  线,其坡即为货币工资。

  把购买住宅作为投资购买,这类问题常常有人讨论,我也没有多少可补充。

  这个问题之答案,当然须看我们用何种界线来划分雇主与消费者。故设我们

  已经规定a1为一雇主从另一雇主手中所购货物之价值,则我们已经暗中把这

  问题解决了。因此,消费支出可以毫不含混地规定为Σa-a1,其中Σa

  为一期中之总售价,Σa1为该时期中雇主与雇主之间互相卖买之总值。以后

  为方便起见,我们将省去Σ号,以a代表所有总售价,a1代表雇主与雇主之

  间互相卖买之总值。u代表全体雇主之总使用者成本。

  所得与消费之意义既经规定,储蓄又为所得与消费之差,故储蓄之意义

  亦随之而定。因所得等于a-u,消费等于a-a1,故储蓄等于a1-u。同样,

  净储蓄为净所得与消费之差,故等于a1-u-v。

  由所得之定义,又可得本期或当前投资currentinvestnt之

  定义。所谓本期投资,一定等于资本设备由于本期生产活动在本期中之

  价值增益additintthevalueftheequipnt,这显然等于我之

  所谓储蓄,因为储蓄是一期之所得之并未作消费之用者。上面说过,在一期

  之中,由于生产活动之结果,雇主售得货款a,但为生产并出售a,其原有资

  本设备蒙受损失u,u-a1乃资本设备之价值损失valuelss。u

  -a1之负数,即a1-u,乃资本设备之价值增益投资。换一种说法,在

  同一时期中,流为消费之用之产物,其价值为a-a1,a-u与a-a1之差,

  即a1-u,乃资本设备因本期生产活动而得之价值增益投资。同理,a1

  -u-v乃本期之净投资investnt,换言之,即资本设备之价值之

  净增益,如果资本帐上不虞之得失不计,而只计及正常的,但不由于使

  用而起的资本耗损。

  因此,虽然储蓄量是消费者消费行为之总结果,投资量是雇主投资行为

  之总结果,但二者必然相等,因为二者都等于所得减消费。而且此结论之由

  来,并不系乎所得之定义有什么特异,或有什么奥妙。只要大家同意:所得

  等于本期产品之价值,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品中未作消费之用者那一部

  分产品之价值,储蓄等于所得减消费;只要大家同意这些用法这些既与常

  识不悖,又与传统相符的用法,则投资与储蓄自然相等。总之,

  所得=产品价值=消费投资

  储蓄=所得-消费

  故储蓄=投资

  故任何一组定义,只要满足上述条件,都会得同一结论。只有否认上述条件

  之一为真时,结论才会不同。

  储蓄与投资之所以相等,乃是因为生产者与消费者,或生产者与资本设

  备购置者之间之交易,有双重性质。上面说过,生产者之产品售价减去使用

  者成本谓之所得;但整个产品不售于消费者,即售于其他雇主;每个雇主之

  本期投资,又等于其从其他雇主手中所购之设备,减去其自己的使用者成本。

  因之,就社会全体而论,所得超过消费部分即我们所谓储蓄者,不能不

  与资本设备之价值增益即我们所谓投资者相同。净储蓄与纯投资之关系,

  亦复如此。事实上,储蓄是一个余数。投资决策与消费决策二者,决定所得。

  设投资决策得告实现,则或者消费削减,或者所得增大,二者必居其一。故

  投资行为本身,一定使得储蓄这个余数以同量增加。

  当然,人们对于投资若干,储蓄若干所作决定,可能过于不正常,以致

  不能产生一个均衡价格,按此价格交易。在这种情形之下,产品

  既然不再有

  一个一定的市场价值,而价格又在零与无穷大之间,找不到一个静止点,故

  我们所用名词也不再适用。经验告诉我们,事实上并不如此。社会上有种种

  心理反应习惯,可以使得均衡实现,愿卖愿买之数量相等。产品有一个一定

  的市场价值,乃是货币所得有一个具体价值之必要条件,同时又是使储蓄者

  决定储蓄之总数,与投资者决定投资之总数二者相等之充分条件。

  要思路清楚,恐怕最好从决定消费与否着想,而不从决定储蓄与否着想,

  因为决定消费与否,或决定投资与否,的确是在个人控制范围之内。总所得

  与总储蓄二者,都是人们自由选择之结果,即选择消费与吝以及投资与否之

  结果,二者都不能离开消费决定及投资决定而**,而受另一组决策之支配。

  根据这个原则,故我们以后用消费倾向这个概念来替代储蓄倾向。

  附录:论使用者成本

  使用者成本在经典学派价值论上之重要性,我想一向被人忽略了。关于

  使用者成本,还有许多话可说,但恐非此处篇幅所宜,与本书主题之关系亦

  较浅。但作为题外之文,本附录拟对使用者成本,作进一步研讨。

  依照定义,一雇主之使用者成本为

  a1g′-b′-g

  其中a1代表该雇主购自其他雇主之货物价值,g代表其资本设备在期终时之

  实际价值;如果雇主不使用此资本设备,而反支出一笔最适度的维持改良费

  b′,则该资本设备在期终时可能有的价值,可用g′代表之。a1-g′-b

  ′乃雇主之资本设备,在超过其由上期移交下来的净价值以外,所增加之价

  值;此即在本期中雇主对其资本设备之投资,可写作i。故销售量a之使用

  者成本u,等于a1-i,其中a1为该雇主购自其他雇主者,i为彼在本期中对

  其资本设备所投资者。稍为想一想就会知道,这不过是常识而已:一雇主购

  自其他雇主者,一部分变为本期中对自己资本设备之投资;剩下的一部分,

  代表他因出售产量a,在生产原素之开支以外,所蒙受之损失。假使读者想

  把本处所说内容,用别种方法表达,他就会知道,本处所用表达法之好处,

  乃在可以避免许多无法解决的而且是不必需的会计问题。我想,没有别

  的方法,可以毫不含混地分析当前生产之收益。设工业皆集中于一人之手,

  或雇主并未从其他雇主手中购买任何货物,则a1等于零,使用者成本即等于

  因使用该设备而引起的本期负投资。即在此种情形下,我们的分析方法还剩

  下一个好处,即我们从来毋须划分原素成本,何者应归产品出售于他人者

  负担,何者应归设备保留自用者负担,而可以把一厂不论该厂之综

  合程度如何提供之就业量,看作由一个统盘的决策决定。事实上亦属如

  此,因为在当前生产与整个生产之间,往往有连锁性质存在。

  使用者成本这个概念,又可使我们对一厂产物之短期供给价格,下一个

  比较清楚的定义。盖短期供给价格,乃边际原素成本与边际使用者成本之和。

  在现代价值论中,往往就把边际原紊成本作为短期供给价格。显然,只

  有当边际使用者成本等于零,或供给价格之意义,特别规定为不包括边际使

  用者成本在内时,这个办法才行。我在上面第三章对“收益”

  prceeds及“总供给价格”下定义时,即未包括总使用者成本在内。

  这种用法,在讨论社会总产量时,偶一用之,固然很方便,但在讨论一厂或

  一业之产量时,如果经常把使用者成本不包括在“供给价格”之内,则经济

  分析完全与现实脱节,因为如此意义之“供给价格”,与平常所谓“价格”

  之意义,完全不同。如此用法恐怕会引起误会。经济学上似乎一向假定着,

  “供给价格”一词,当用之于一厂之产量时,有明显意义,毋庸讨论。然而

  一厂从他厂所购货物,以及该厂之资本设备因生产边际产量而受之损失,这

  二者如何处理,这一个问题就会引起所得定义问题所引起的一切困难。

  即使我们假定:当一厂之销售量增加一单位时,为求得该厂之供给价格起见,

  必须从该产量之每单位之售价中,减去购之于他厂之边际成本;即使假

  定如此,我们还得要顾到:该厂之资本设备,因生产此边际产量,而有负投

  资发生。即使所有生产都集中于一厂之手,我们还不能假定

  定边际使用者成本

  为零;换句话说,一般说来,我们不能忽视因生产边际产量,资本设备所蒙

  受的边际负投资。

  使用者成本及补充成本这两个概念,又可以使我们能够在长期供给价格

  与短期供给价格之间,建立一个比较清楚的关系。长期成本中必须包括一笔

  数目,可以抵补基本补充成本以及预期直接成本;二者都以适当方法,分摊

  于各年,年限即资本设备之寿命。这就是说,一个产量之长期成本,乃等于

  直接成本与补充成本二者之预期和。而且,设欲产生一正常利润,则长期供

  给价格必须在长期成本之外再加上一项,等于当前放款利率乘设备成本之

  积;当然,此种放款之时期及风险,必须与投资于该设备之时期及风险相类。

  如果我们喜欢用“纯”利率pureratefinterest作标准利率,则长期

  成本之中,必须包括一第三项,可称之为风险成本riskst,来抵补实

  际报酬与预期报酬发生不同之种种未知可能性。故长期供给价格等于直接成

  本、补充成本、风险成本以及利息成本之和;即长期供给价格可以分析成这

  几种构成分子。在另一方面,短期供给价格则等于边际直接成本。故当雇主

  购买或建造资本设备时,在其预期之中,直接成本之边际值与其平均值之差,

  足以抵补补充成本、风险成本以及利息成本三者。换言之,在长期均衡中,

  边际直接成本超过平均直接成本之部,适等于补充成本风险成本及利息成本

  之和1。

  设在某产量上,边际直接成本恰等于平均直接成本及补充成本之和,则

  该产量有特殊重要性,因在此点,雇主既不赚亦不赔,换言之,在此点之净

  利润为零;设产量小于此点,则雇主有净损失。

  在直接成本以外,补充成本所须弥补之程度,因设备之类型而异。以下

  为二极端情形:

  一有一部分设备维持费,必须与使用该设备之行为,同时发生,例

  如机器加油。这种开支除了由外面购买者以外,应包括在原素成本之内。

  设由于物质上理由,本期所有全部折旧,必须以如此方法弥补,则使用者成

  本除了由外面购买者以外等于补充成本,但符号相反;在长期均衡中,

  边际原素成本超过平均原素成本之部,须等于风险成本及利息成本之和。

  二资本设备之价值损失,有一部分只有在使用该设备时才能发生。

  1经济学杂志encjual,1935年,6月号,第二35页。

  如果这种损失没有在使用时即行弥补,则应算在使用者成本之内。设资本设

  备之价值损失,只有如此才能发生,则补充成本等于零。

  这里有一点值得指出,即雇主并不仅仅因为使用者成本低,而先用最旧

  最坏的设备;因为,使用者成本虽低,也许还抵不过效率之低,即抵不过原

  素成本之高。雇主所愿意使用的设备,乃在该设备上,每单位产品之使用者

  成本加原素成本二者之和为最低者。2故设某物之产量已定,则有一使用

  者成本与之相应,1但在此总使用者成本与边际使用者成本之间,并没有一律

  的unifr系。

  现在与未来之间,有许多连系,使用者成本即其中之一。盖在决定其生

  产规模时,雇主须在现在使用其设备,与保留此设备留待将来之用,二

  者之间,有所抉择。使用者成本之大小,即决定于因现在使用,而牺牲掉的

  未来预期利益。而边际使用者成本、边际原素成本,以及边际预期售价

  三者,决定雇主之生产规模。然则雇主用什么方法,计算一生产行为之使用

  者成本呢

  上面说过,使用者成本,乃使用与不使用相比,资本设备所受之价值损

  失。至于不使用此设备时,尚值得支出的维持改良费,以及购自其他雇主之

  物品,皆应于相应处计及。故使用者成本之计算法,一定是先计算:设现在

  不使用资本设备,则在未来某时,预期收入可增加若干;然后再把此数折成

  现值。设现在不使用资本设备,则至少可把该设备之重新购置replacent

  期延迟;延迟购置之利益,折为现值,乃使用者成本之最低限度,也许大于

  此数。1

  设无过剩存货,故每年皆有新产的同类资本设备,作增补之用,则边际

  使用者成本可依据a因使用此设备,以致该设备之寿命缩短若干,或效

  nbsp;...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