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A -A

  。

  如果我们的所得可以不变,则提高利率,也许可以引诱我们多储蓄一些。

  但如果提高利率可以妨碍投资,则我们的所得不能不变。所得一定要下降,

  从而减低储蓄能力,抵销高利率对于储蓄意愿之刺激。故德行愈美,节俭之

  决心愈强,个人与国家之财政愈坚守正统办法,则当利率相对相对于资

  本之边际效率增加时,所得之减少愈大。这些结果是不可避免的,冥顽

  不灵者,只会得到罚,不会得到赏。

  如此说来,难道实际总储蓄量以及总消费量,与谨慎、远见、计算、改

  善、**、企业、自豪及贪婪等动机毫无关系吗难道美德与失德virtueand

  vice都不相千;一切只看利率与资本之边际效率二者,对于投资之有利程

  度如何而定吗1不,这倒又不免言之过甚。设利率常与充分就业不悖,则美

  德又恢复其地位;在充分就业之下,资本之积聚速率,乃定于消费倾向之减

  低速率。我们又可以看出,经典学派之所以称扬节俭为美德者,因为他们暗

  1参阅所引书第117页及第138页。

  中假定着:利率的确与充分就业不悖。

  第十章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

  在第八章中,我们已经确立了一点:除非消费倾向改变,否则就业量只

  能随投资之增加而增加。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个思路再推进一步。在一特定情

  况之下,我们可以在所得与投资之间,确立一个一定比例,称之为乘数

  ltiplier;如果再加上若干假定,使问题简单化,则又可在总就业量

  与直接用之于投资之就业量称之为第一级就业量priryelynt之

  间,建立如此一个比例。这一步是我们整个就业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有

  了这一步,设消费倾向不变,则我们可以在总就业量、总所得与投资量之间,

  建立一个确切的关系。乘数这一个概念,卡恩rfkahn氏首先创用,见

  卡氏著国内投资与失业之关系一文载经济学杂志enc

  jual1931年6月号。卡氏之主要论点如下:设在各种假设情况之下,

  消费倾向以及其他条件不变,又设金融机关或其他政府机关设法刺激或阻挠

  投资,则就业量将随投资数量之净增减而增减。该文目的,乃在建立几个一

  般原则,用来估计投资净增量与由此引起的总就业增量二者之间之实际

  数量关系。但在未论乘数以前,最好先引入边际消费倾向这一个概念。

  在本书范围以内,真实所得之变动原因,仅限于一特定资本设备上就业

  人数之增减,故真实所得随就业人数之增减而增减。设在一特定资本设备上

  增雇劳力时,有报酬递减现象发生,则用工资单位计算的所得,其增加比例,

  将大子就业量之增加比例;后者又大子用产物计算假设这是可能的话的

  真实所得之增加比例。但在短时期内,因资本设备之改变,微小不足道,故

  用产物计算的真实所得与用工资单位计算的所得,二者增则俱增,减则俱减。

  真实所得因为要用产物来计算,也许不能有精确的数字表示,故最好用yw以

  工资单位计算的所得之变动,指示真实所得之变动,一般而论,yw之增减

  比例大于真实所得之增减比例,这一点事实,在某种场合,固然绝不能忽视,

  但因为二者常常增则俱增,减则俱减,故可以互换。

  上面说过,当社会之真实所得增减时,其消费量亦随之增减。但后者之

  增减常小于前者。yw既可替代真实所得,故这个正常心理法则,可以译为下

  列命题这种译法并不绝对正确,尚须有若干修正,但修正点非常明显,设

  为求形式上完备起见,要把这些修正点列入也不是难事:cw与yw同号,

  但yw代表用工资单位计算的消费量。这只是把以上已经

  建立的命题第三章第二节命题8,重复一遍而已。兹称

  为边际消费

  倾向。

  这一个数量相当重要,它可以指出,当产量再增力。一些时,这个

  增量将如何分配于消费与投资。因为yw代表消费

  增量,i,其中1

  即为边际消费倾向。

  我们称k为投资乘数investntltiplier。这个乘数告诉我们,

  当总投资量增加时,所得之增量将k倍于投资增量。

  卡恩先生之乘数与此稍为不同,我们可以用k′表示之,称之为就业乘

  数elyntltiplier。因为卡恩先生之乘数,乃衡量投资品工业中

  第一级就业量之增量,与由此引起的总就业之增量二者所成之比例。这

  就是说,设投资之增量为lw,投资品工业第一级就业量之增加为n,则总

  就业量之增加为nk′n2。

  一般说来,我们没有理由假定kk′,因为我们未必能够假定各业之总

  供给函数,在其有关部分,恰有以下特征:需求增量与由此引起的就业增量

  所成之比例,在各业皆相同。1我们很容易想象,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

  费倾向相差甚多,则

  w大概不等于

  ,盖在此时,消费品需求之比例

  改变,与投资品需求之比例改变,将大不相同也。两组工业之总供给函数,

  在有关系部分,其形状可能不同如果我们要顾到这点,而把以下论证写

  成更一般的形式,则亦没有什么困难。但为阐明基本观念起见,最好先讨论

  一个简单情况,而令k=k′。

  故设社会之消费心理使社会消费其所得增量之十分之九,1则k等于10。

  据此,设别方面投资不减,而政府增加其公共投资publicwrks,则由

  此引起的总就业量之增加,将十倍于该公共投资本身所提供之第一级就业

  量。设当就业量增加,真实所得增加时,社会仍维持其消费量于不变,则在

  此种情形下,且只有在此种情形下,总就业量之增加仅限于该公共投资本身

  所提供之第一级就业量。反之,设社会消费其所得增量之全部,则物价将无

  限制增高而无稳定点。故在正常社会心理之下,只有当就业量增加时,同时

  消费倾向发生改变,然后就业量之增与消费量之减,才会同时发生,例如在

  战时,人民受宣传之影响而减少其消费。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投资工业

  之就业量,才会不利于消费工业之就业量。

  以下所说,实在只是把读者应该已经明了的东西,再用简单语句总结起

  来而已。除非公众愿意增加其储蓄,否则投资不能增加二者皆以工资单位

  计算一般说来,除非总所得增加,否则群众不会增加其储蓄。群众想以其

  所得增量之一部分作消费之用,因之刺激产量,增加所得,改变所得之分配,

  使得储蓄之增加恰与投资之增加相符。乘数告诉我们,就业量须增加若干,

  方可使真实所得之增加,恰足引诱公众作必须的额外储蓄;故乘数为群众心

  理倾向之函数。1设以储蓄为药丸,消费为果酱,则额外果酱之多寡,须与额

  外药丸之大小成比例。故除非公众之心理倾向与我们设想者不同,否则我们

  已经建立了一个法则:增加投资品工业中之就业量,一定可以刺激消费品工

  1录自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nalbureafencresearch“公报”第52号。该公报将库氏即将

  出版之书中内容,择要预先披露。

  1本节中有若干段,已绎预先利用了本书第四编所述若干观念,

  1更精确一些,令ee为工业全体之就业弹性,e′e为投资品工业之就业弹性,n为全体工业中之就业量,

  n2为投资品工业中之就业量,则有设工业全体之总供给函数,与投资品工业之总供给函数,并无重大不

  同。

  业,因之使得就业之总增量大于投资品工业中就业之增加量。

  由上,故设边际消费倾向之值与一相差不多,则投资之小量变动可以引

  起就业量之大量变动,故只须投资量增加少许,便可达到充分就业。反之,

  设边际消费倾向之值比零大不了多少,则因投资之小量变动也只引起就业量

  之小量变动,故为达到充分就业计,投资须增加许多。在前者情形之下,不

  自愿的失业若任其发展,固然很麻烦,但很容易补救。在后者情形之下,就

  业量之变动虽小,但很容易停留在一个低的水准,而且除非用猛剂补救,否

  则处理很感棘手

  手。实际上边际消费倾向之值,似乎在此二极端之间,但接近

  一之程度大,接近零之程度小,结果是我们把两种情形下之坏处,兼而有之:

  就业量之变动相当大;但为达到充分就业所需的投资增量,则又太大,不易

  办到。不幸得很,变动之大,使得我们对疾病之性质不易明了;而疾病为害

  之烈,又使我们在未明了病情以前,无从下药。

  设在充分就业已经达到以后,再想增加投资,则不论消费倾向为何值,

  物价将无限制上涨;换句话说,我们达到了真正的通货膨胀。1但在该点以前,

  则总真实所得随物价之涨而增。

  以上专就投资之净增量立论。设应用以上所论,不加修正,讨论政府增

  加公共投资之影响时,则必须假设二者:a别方面投资不减,b消费

  倾向亦未更动。上引卡恩氏论文之主旨,即在探讨何种抵消因素比较重要,

  不容忽视;并设法对之作数量的估计。盖在实际情形之中,决定最后结果者,

  除了某种投资增加若干以外,尚有其他因素,故设政府在公共投资上,增雇

  10万人,又设乘数为四,但我们却不能贸然就说,总就业量将增加40万人;

  因为这个新政策也许对于别方面投资有不利影响。

  卡恩氏认为,在现代社会之中,以下各因素大致最不容忽视第一第二

  两因素在未读本书第四编以前,也许不容易完全了解:

  一如果政府要把政策付诸实施,则必须筹款;又当就业量增加时,

  物价随之而涨,故周转资金ash之需求亦增。二者皆可提高利

  率,故除非金融机构设法压低利率,否则将妨碍其他方面之投资。同时因为

  资本品之成本增加:故从私人投资者看来。

  资本之边际效率减低,要抵消这个因素,利率必须低于以前政府未

  实施公共投资政策以前。

  二社会心理往往离奇莫测,故当政府实施公共投资政策时,也许会

  影响公众之“信心”,因之增加灵活偏好liquidityprefer-ence,或

  减少资本之边际效率。后二者如不设法抵消,亦将妨碍投资。

  三设一国与他国有贸易关系,则一部分投资增量之乘数作用,将由

  他国之就业量享其利,因为一国之贸易顺差favurablebalance,将因

  本国多消费舶来品而减少。故设我们只讨论本国而不讨论世界就业

  量所受之影响,则我们必须降低乘数之值。在另一方面,他国之乘数作用在

  增加该国之经济活动时,对于我国产生有利影响。我们失此得彼,二者可以

  抵销一部分。

  1以下所用数量,皆用工资单位计算。

  又设投资之增减量甚大,则我们必须顾及:当边际之位置逐渐移动时,

  边际消费倾向逐渐改变,因之乘数亦逐渐改变。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不论就

  业在什么水准,都是一个常数。大概当就业量增加时,边际消费倾向有减少

  之趋势,换句话说,真实所得增加时,社会愿意以之作消费之用之成数渐减。

  以上是通则,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因素,也可以改变边际消费倾向,因

  之改变乘数。一般而论,这些其他因素似乎是加强,而不是抵消通则之趋势。

  因为第一,短期间有报酬递减现象,故当就业量增加时,雇主所得在总所得

  中所占之成数增大,而雇主之边际消费倾向,大概小于社会全体之平均边际

  消费倾向。第二,当有失业现象存在时,大概同时会有另一部分人私人或

  政府作负储蓄行为,盖失业者维持生活之道,不外依赖其一己或亲友之储

  蓄,或仰仗政府救济,而救济金之来源,一部分又靠政府举债。当失业者重

  行就业时,此种负储蓄行为逐渐减少。故设有两种方法,增加社会之真实所

  得,其一乃使失业者重新就业,其二乃除此以外之其他方法,设真实所得之

  增量相同,则边际消费倾向之减低速度,在前者情形之下大,在后者情形之

  下小。

  无论如何,当投资净增小量时,乘数之值大;净增大量时,乘数之值小。

  故设投资增减甚大,则我人必须以乘数之平均值为依据;乘数之平均值则又

  基于在该段投资增量中,边际消费倾向之平均值。

  卡恩氏曾设想若干特例,然后研讨此种种因素之或然数量。当然,此处

  很难有一般性的结论,但有几点却可得而言,例如,一个典型的近代社会,

  大概会把真实所得

  增量之80左右用之于消费;故设该社会为一闭关体系,

  失业者之消费又从转移别人之消费而来,则在计及抵消因素以后,乘数之值

  大概不至于比5小许多。但设一国与他国有贸易关系,舶来消费品占总消费

  之20,失业者从举债或其他类似方式得来的消费,约占其平日有工可

  作时正常消费之50,则乘数之值,可能低至2或3。故设有二国,其一国

  际贸易占重要地位,失业救济金之主要来源又依赖政府举债例如1931年时

  之英国,其二则此类因素较不重要例如1932年时之美国,2又设投资

  量之变动在两国相等,则由此引起的就业量之变动,在前一国小,在后一国

  大,二者相差甚多。

  投资只占国民所得中之较小部分,但当投资数量变动时,却能使得总就

  业量与总所得之变动程度,远超过投资量本身之变动。这种现象,有了乘数

  原则以后,就得到了解释。

  以上讨论都基于一个假定:即总投资量之变动事先已为人料及,故消费

  品工业可以与资本品工业同时增产,消费品价格之变动,只是因为当产量增

  加时,消费品工业有报酬递减现象。

  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有时资本品工业中产量之增加,并未为人充分

  料到。设有此种情形,则此原动力对于就业量之影响,只有在经过一段期间

  以后,始能全部发生。这样一件很明显的事实,却使得有些人把两件事情混

  起来了:其一是乘数理论本身,这是在任何时间都适用的,没有时间间隔ti

  2如更推广一步,则乘数也是投资工业与消费工业之生产情况之函数。

  lag;其二是资本品工业扩张时所产生的后果,这只有在经过一段时期后,

  始能逐渐产生,而且有时间间隔。

  为澄清这两件事情之间之关系起见,我们愿意指出两点:第一,设资本

  品工业之扩张,并未为人料到,或预料得不完全,则总投资之增加量并不即

  刻等于资本品工业之增产量,而是逐渐增加;第二,边际消费倾向之值,也

  许暂时与其正常值不同,然后逐渐回到其正常值。

  故设资本品工业扩张,而此扩张事先未为人充分料及,则在某一段时间

  以内veranintervalfti,投资增量在各期insuccessiveperids

  之值,构成一列数,边际消费倾向在各期之值,亦构成一列数,此二列数之

  值,既与该资本品工业之扩张事先为人料及这种情形之下之值不同;又

  与该社会之总投资已经稳定子一个新水准以后之值不同。但在任何一段时间

  中。乘数理论都适用,即总需求之增加,乃等于总投资增量与乘数之积,乘

  数则定于边际消费倾向。

  今设资本品工业中就业量之增加,事先完全未为人料及,故消费品之产

  量,开始时毫无增加,此种极端情形,最易说明上文。盖在此种情形之下,

  资本品工业中之新就业者,想以其一部分所得用之于消费,于是消费品之价

  格提高。消费品价格提高之结果,乃有a一部分消费暂时延期;b利

  润增高,所得重分配,有利于储蓄阶级;c存货量减少。有此三者,故消

  费品之供需达到暂时均衡,均衡之恢复,一部分既由于消费之暂时延期,故

  边际消费倾向及乘数皆暂时降低;更有一部分既由于存货减少,故总投资之

  增量,暂时小于资本品工业中投资之增量,换句话说,被乘数之增加,小于

  资本品工业中投资之增量。时间逐渐过去,消费品工业亦逐渐适应新需求,

  故当延期下来的消费得到满足时,边际消费倾向之值暂时超过其正常值。其

  超过程度适与以前不足程度相抵,最后则回到正常值;当存货量恢复原状时,

  总投资之增量暂时大于资本品工业中投资之增量当运用资本wrking

  capital随产量之增而增时,暂时亦有同样效果。

  不测之改变,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始能对就业量发生全部效果,这

  件事实在某种场合很重要,尤其在分析商业循环时象我在货币论

  中依循的思路那样。但这件事实,毫不影响本章乘数理论之重要性;乘数

  这个概念,还是可以用来指示:当资本品工业扩张时,就业量可以预期收到

  多少好处。而且,除非消费品工业已经达到其生产能力之极限,要增加产量,

  不能只在现有生产设备上增雇劳工,而须增加设备除非这样,否则只要

  经过很短一段时间以后,消

  费品工业之就业量,即将与资本品工业中之就业

  量同时增加;乘数之值亦与其正常值相去不远。

  由上所述,则边际消费倾向愈大,乘数之值愈大。一特定量投资变动所

  引起的就业变动亦愈大。由此似乎可得一似是而非的结论:即在一贫穷社会

  中,储蓄在所得中所占之成数甚

  ...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