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整顿军务

+A -A

  PS:本书已全部重写,请从头看起!请收藏下吧!

  要丢掉好不容易才抢到的东西,当然没有人愿意。关士龙等人软硬兼施,先威胁说官军马上要到了,谁要是不服从命令,就让他们去和官军述述旧,又许诺到了安全的地方后,会分给他们更多的东西。这一百多人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把大部分东西丢弃掉,只带上粮食兵甲等必备物品。

  折腾了那么久,村里最后一批人也去得远了,周大旺都派人来催了几次,李云飞等人才终于踏上了征程。

  李云飞既然能够行走了,自然不再需要人抬着。本来李云飞想做根拐杖,然后让人扶着自己走就行。但为了不耽误大家的脚程,也为了减少些体力消耗,更快使伤口愈合,还是被众人扶上了马背,让黑子牵着马,慢慢前行。

  因为队伍中有女人孩子,所以李云飞还是多留了两辆大车,让走不动路的女人孩子们轮留坐在车上。没有大车,解放出来的十几匹骡马,除了李云飞骑上一匹外,其它的都用来搭载伤员。

  没有了沉重的物资拖累,伤病和老弱又有了妥善的安排,行军的速度大大加快。他们虽然是最后动身的,竟然不到一刻钟,就追上了前面的人流。要不是李云飞压着,他们还想超到前面去。

  众人走得轻快自如,时间长了,当前面的人慢慢地掉队,而且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时,更觉得他们的决定是英明的。才终于明白李云飞为什么坚持要轻装上阵,果然很有道理,不愧是头儿。

  在这期间,周大旺还带着其他几位头领亲自过来看过李云飞一次。不外乎是关心一下伤势,嘱咐周桂娟不要胡闹,好好照顾他之类的话。

  李云飞在黑子小声的介绍下,也认识了那几位头领。总是紧跟着周大旺,穿着象个教书先生的中年文士,就是这支义军的军师孔大礼。另外三人都是“游击将军”,一个长相粗豪的叫祝虎,一个脸上有道疤的叫金洪,还有一个眼睛和鼻子几乎凑到了一块,叫做杨君献。其中金洪和杨君献身上也有伤,但都是伤的手脚,没有李云飞那么严重。

  几人都骑着骏马,对李云飞提出的轻装上阵理论没什么感觉,金、杨两位头领甚至当场嗤之以鼻。不过,对于李云飞的决定,周大旺也无话可说,毕竟他只有一百多人,怎么做对整个队伍的影响也不会大。

  队伍延绵四五里路,周大旺也不可能一直陪在李云飞身边,很快就带着人跑前跑后忙碌去了。

  没有说服周大旺,李云飞也没什么失望,事实上李云飞都没说几句话,都是周桂娟抢着把话说完了。

  *********

  路上又经过了几个小村庄,不过都已经被前面的“义军”们一窝蜂般抢了个精光。那些来不及“回避”的村民,也被他们裹夹进来,成了这个难民大队中的一员。到下一个村庄时,这些被裹夹的农民,马上就无师自通,熟练地加入了这个抢劫团伙。等李云飞带着部下经过这些村庄时,不要说粮食,连毛都看不到一根了。

  对于这种情况,李云飞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支队伍不是他说了算。而且他也知道,就算他们不抢,后面的官军也不会让这些村民好过。

  良心这东西就是这样善变。只要昧着它干了一两次坏事,它就能习以为常,坏事也就不成为坏事了。看多了村民的哭喊,李云飞的神经很快就麻木了。

  只是抢了几个村子,除了队伍中又多了一些拖家带口的难民和一些没用的物资之外,粮食还不够这几千人一天的口粮。

  这更加加重了这个队伍的负担。

  不久以后,不用李云飞的手下们去宣传,事实就证明了李云飞早上的决定是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他们放慢了速度,也慢慢地走到了队伍的中间,超过后面的人一两里。看着那些肚子饿得“咕咕”直叫,还累得满头大汗的义军兄弟,李云飞手下的优越感也慢慢地体现了出来。

  众人心下得意。而李云飞看到众人眼中渐渐露出的敬佩眼光,也禁不住有些得意。

  要知道,李云飞的前身,虽然经营失败,可他本人却是实实在在有着近十年的管理经验,在组织管理上,这个时代有几个能比得上他的?

  带兵打仗,李云飞没有干过,但有时候商场的残酷,一点也不比战场更低。管好一家工厂,绝对不比管理这样一支乌合之众的队伍更轻松。

  如何把握时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什么样的决定,有限的资源该如何调配,现代管理学都有最先进的理论研究。如今牛刀小试,竟然得心应手,让李云飞的心思,似乎又找回了当年指点“江山”,鏖战商场的感觉。

  很快地,整个义军队伍都发现了这一小撮与众不同的伙伴,纷纷打听是怎么回事。

  当李云飞的部下昂着头,骄傲的把李云飞刚才苦口婆心讲给他们听的道理再转述出去时,有那精明一些的,也恍然大悟,慢慢地竟有好些人也开始把那些用不到的东西遗弃。

  一时间满地狼籍,一路上桌椅板凳床板等物,扔得到处都是。

  李云飞没能用言语说服的事情,竟在这种榜样的带领下做到了。队伍自发的渐渐变得轻快起来,无形中,整体的速度也加快了不少。

  连周大旺都不得不承认,“减负”确实应该。

  这却是李云飞一开始没有预料到的。

  只是有那些实在累得狠了走不动的,竟把刀枪都给丢了。这又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后果。所谓塞翁失马,果然是有好有坏。

  这样一来,一路遗弃的物品,加上有人丢盔弃甲,倒好象是经历了一场大战,众人争相逃命所造成的。以致于不久后沿着他们走过的痕迹跟上来的官军,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熟知兵法的洪承畴还以为“贼寇”又有什么诡计,特意要把他们引进埋伏圈,竟然命令追兵停止追击,直到探子回报一路正常才恢复行动。

  但如此一来,官军离周大旺等人的距离,也拉大了二三十里,足足比一天前远了一倍。

  当然,这些情况,李云飞一无所知,他现在早已经没了那种飞扬的感觉。时已近午,早上吃的那点东西,已经不知消化到了哪个角落。整个人被饿得没精打采,连话都不想多说。但奇怪的是,整个队伍却没有人要求停下来弄吃的,看那些人的样子虽然也饿得不行,却都能坚持下去。

  小声地问过黑子才知道,原来这些人每天就是两顿饭,中午从来就没有什么东西吃。不但他们是这样,官军也是如此,每天都是吃两顿。

  李云飞不禁无语,这是个什么世界啊!

  这么大的运动量,每天就一早一晚两顿,而且还经常吃不饱。这样的状态,怪不得大明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低,碰到后金军队,就如冬雪碰到阳光一样,瞬间就消散得无影无踪,败得那么彻底。

  李云飞暗自沉思,无论如何,自己得改变这种现状,要不然,自己的雄心壮志,永远也没有实现的希望。他还指望以这支部队为基础,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和这些人能在这个世界好好地生存下去。

  但是,军队的战斗力需要刻苦的训练,如果基本的生活条件都不能保障,还有人会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训练的事吗?甚至说不定人还没有上战场,就已经被大运动量的训练给拖跨了。

  不过,是谁说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上!

  想到几百年后那支伟大的农民军,不也是在缺衣少食的状况下走出来的吗?他们面对的敌人,比明朝的军队强大了不知多少倍。

  李云飞不敢自比那些伟人,但以比这个时代多了几百年的知识和见识,学学那些伟人总是可以吧?

  想到这里,李云飞有些不怀好意地在缓缓前进的队伍身上扫了一眼。这些兔崽子们对他刚才的命令还有点不乐意,如果这是在战场上,岂不是要乱成一锅粥?

  看来是该好好整治整治他们了。趁着现在人心前所未有的凝聚,又有追兵的压力下,就算做点稍微有点出格的改变,想来他们也应该能够接受吧?

  人数虽然少了点,但兵贵精不贵多。火种有了,总有一天会发展成燎原之势。况且在这个浮燥的年代,只要给他们希望,多的就是不要命的人。想想不久以后,随便什么人站起来喊一声都从者如云,他李云飞难道还比不上那些个大小土匪头子?

  但是,要怎么做呢?

  李云飞皱眉苦想,把这些情况当成一个管理案例,用所有他知道的理论一项项分析。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动机,那么,要让这些连肚子都吃不饱的人们遵守纪律,努力训练的动机又是什么?

  一味地用高压手段肯定不行,那会引起反弹;欺骗也只能是暂时的,而且一旦被揭穿,还会产生巨大的反效果。

  人的动机源于需求。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最低层的生理需求(物质层面)到最高层次的自由发挥和自我发展的需求(精神层面),只有基本满足了一个低层次的需求之后,人类才会去追求更高一个层次的需求。

  很明显,这些所谓的农民军,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喝拉撒都不能满足,更不论其它了。对他们来说,每天都能吃饱饭比什么都重要。为了吃饱饭,他们甚至可以舍弃生命来造反。安全、感情、被尊重,这些东西离他们都还有些遥远。不是说不需要,而是远远没有满足最迫切的那个需求来得重要。

  可是,怎样才能让他们吃上饱饭呢?

  脑袋里胡思乱想,也不知是精力分散的缘故,还是饿过了头知觉会退化,肚子里饥饿的感觉竟慢慢地减轻了。只是人坐在马上,摇摇晃晃的,全身再也找不到一丝力气。

  忽然前面一个传令兵飞马赶到,说前面有个村子,今晚就在那里扎营休息,让李云飞安排好自己的属下。

  众人欢呼一声,终于不用再走,可以吃东西了。李云飞不禁愕然。看看天色,现在可能半下午都不到,估计也就是三点钟不到的样子,离天黑至少还有三四个小时,怎么就停下休息了?一问才知道,原来官军已经落后他们二十多里,而且已经扎下营寨休息了。

  前面那个村子比较大,可能有一百多户,周大旺怕再往前去,会错过宿头。他们不比官军有制式的营帐,走到哪里都能安营扎寨,错过这个村子,他们就只能露宿野外。况且搜一搜这个村子,也还需要时间。

  李云飞确实也累坏了。今天他们从凌晨开始,已经走了四五十里路,算算也走了五个时辰,快十个小时了。李云飞不禁苦笑,怪不得古人要说“一日之际在于晨”,原来他们都不把下午和晚上当时间的。整个一天,上午就占了七八个小时。中午又没饭吃,谁能有那个精力熬那么久?

  不过,既然每天下午都这么早扎营,除去吃饭的时间,到天黑至少还有三四个小时。如果不利用一下,也太浪费光阴了吧?

  想了想后,李云飞强打精神,将关士龙、王守德等人叫了过来,吩咐了一番。

  李云飞并不懂得如何训练军队。但他明白,军队首先是一个团队,单兵的能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规则,以及团队间的协同合作。

  有人做过这样的分析:一名普鲁士士兵可以打败三名拿破仑的士兵,十名普鲁士士兵能打败二十名拿破仑的士兵。但一百名普鲁士士兵却只能和一百名法国兵打成平手,而一千名法国兵能打败三千名普鲁士兵,一万名拿破仑的法国兵能打败五万名普鲁士兵。

  这就是团队和协作的力量。

  一个高效的团队,人数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编制要清楚,分工要明确。各司其职,才能各尽所能。

  所以,李云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基本的编制和分工。首先是把军队分成两部,也就是战斗部队和后勤部队。

  但因为总的人数较少,现在也没有战争。所以,李云飞只给了后勤部10人,除了搬运工外,基本上都老弱,再把女人孩子也都划到后勤部。由李瑞任统领队长。这样,这些人既不会拖累战斗人员,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至少在做饭方面,有专门的人员,就不会占用战斗人员的训练时间。

  在战斗部队方面,李云飞分为左右两队,左队队长为关士龙,右队队长为刘尽忠,各领六十人。每一队又按士兵的能力不同(其实就是看这些人手中有什么武器),分为弓箭兵、长枪兵、短刀手,每十人一小队,每队再选一名小队长。

  王守德带三十人,作为李云飞的亲兵。亲兵的作用包括执法,护卫李云飞的安全,侦探敌情等,还要作为战斗时的传令兵和预备队。所以亲兵的能力要求也是所有战兵中最高的。

  为了尽快提高战兵的战斗力,从今天开始,所有杂务都由后勤部负责,战兵只需要努力训练即可。

  当然,怎样训练,李云飞暂时还没有什么名目。但当务之时是要培养出整支军队的凝聚力和服从性,要做到令行禁止,就必须进行严格的队列训练。

  这个时代军队的纪律,都是通过砍头来维持的,什么七大斩四十九小斩,什么十七条,名目多得数都数不清。几乎只要违背一点军令,就是杀头的罪过。这样的军规虽然严格,但也会把军队变成一谭死水,士兵的压力大增,很容易就会发生炸营和哗变事件。而且,要维护这样的军规,主将必须六亲不认,还要有强大的弹压能力。这大概也是这时代的将军,不论走到哪里,都必须保持一支庞大的亲兵队的原因之一。

  李云飞手下就这么点人,如果也立些动不动就杀人的军规,怕是用不了几天,不逃得干干净净,也会被他杀得一个不剩。

  而队列训练,能把人的服从性练到条件反射的程度,命令一下,不经过大脑就会自然而然地执行。

  然而,除了李云飞自己,其他人都不会什么队列,而李云飞身上有伤,也只能等他伤势好些再亲自训出一批教官了。

  所以,李云飞只能要求关士龙和刘尽忠两人,把每个小队中最好的那个作为小队长,让他们做其它士兵的教官。从今天起,训练的成绩每天都要考核。

  为了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只要是训练合格的,第二天就能吃上三顿饱饭。而不合格的,就只能和大部队一起吃两顿。

  关士龙等人听得很认真,不时询问和补充几句,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他们今天扎营休息的村庄。

  周大旺为了照顾受伤的李云飞,给他留了一间较大的房子,还派人给他送来了一只老母鸡。而其它的房子,以及村子里所有的禽畜,早已经被先到的几个头领和他们的属下刮分光了。

  关士龙等人很生气,都说明天一定要走在最前面。

  李云飞只是笑了笑。为几栋只能住一晚的茅房和几只鸡鸭而和其他头领搞窝里斗,实在没那个必要。想要吃香喝辣,只要他们有能力,随时可以离开这些人自己去单干。

  当然,这些话他不会说出来。也没有去周大旺给他留的房子休息,派人去回复了周大旺,就在村外停了下来,让人扎下营地休息。李云飞趁热打铁,叫过关士龙、王守德、刘尽忠、李瑞等四人,确定编制,分派人员,并继续完善一些训练条款。

  李云飞首先让拖家带口的都划入后勤部,去准备晚饭。这些人有家眷拖累,除非李云飞有一块地盘能让他们安定下来,否则不管怎样都不可能有什么战斗力的。

  剩下的人,由王守德、关士龙、刘尽忠三人根据各人的特点挑选。

  总共不到两百人,除去后勤辅助人员,只有一百四十几人。不到半个时辰,三人就已经把人员都分配好了。因为人数不够,所以王守德挑选的亲兵不满员,只有二十四人,但以后可以从其他两人训练好的士卒中挑选。

  关士龙和刘尽忠则每人刚好管辖六十人。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清明 第六章 整顿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