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帝都风云 第二章 翰林新秀(一)

+A -A

  汉帝国的都城长安,里面有著名的“汉五宫”: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明光宫。虽经历了东汉末年的劫难,但是圣帝建国以后,经过几十年的整修,规模更胜从前。

  太后、太妃居住在长乐宫;未央宫是高祖七年,由丞相箫何主持修建的,营造得极为豪华,现在皇帝就在此庭议、办公,其中承明殿是皇帝会见文武大臣的地方;桂宫是皇后寝宫;北宫是皇帝妃子的寝宫;明光宫则是太子居住的地方。

  宫城西墙外是建章宫,其规模更为庞大,殿宇楼阁林立,号称千门万户,宫殿比未央宫还要高大,仅东西两个观阙就有20多丈高,现在是帝国内阁、翰林院、都察院、监查院的办公用地。其中,广内殿是皇帝收藏图书典籍的地方,只有翰林院人员或五品以上官员才可以入内查阅图书。

  虽然是从六品的小官,但是却直接进入了帝国中阶官员,诸葛风晚上还是兴奋了一把。至少不用再去帝国大学读书了,而且进士出身基本就决定了以后的官路畅通,更何况是头等的状元呢。

  三天一早就去建章宫内的翰林院报道。

  靠着宽宽的长安大街,翰林院和内阁就门对门的建着。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诸葛风的公房被设在了翰林院里面的典簿厅里头。

  递了诏书,拿了象牙腰牌,诸葛风跟着领路的杂役向典簿厅走去。

  所谓的公房,其实也就是个大通间,除了几位学士以外,其他的人都是呆在不同的通间里头。

  “听说今个要来的这位可是瑞公府的三少爷,而且是当今圣上的表侄呢。”

  “估计又是个霸道的主,不过诗写的不错,前天晚上,那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真的是经典,可以说也写出了我们当年中进士的风光,哎,可惜七八年了,依旧在这编书,当初分疆大吏的理想我看是没有办法实现了。他那么有背景,怎么也跑到我们翰林院来。”

  “哎,可不能这么说,那诸葛风的文章我也是看过,确实与众不同。”

  “什么啊,我们翰林院本来就是才子会聚的地方,这样的才子不来翰林院,要他去什么地方啊?”

  十几个翰林院检讨,典籍和侍书,正围在一起聊着闲嗑,见有人进来,回头望了一眼,却是年幼的生面孔,以为是哪位大人的孩子来这观摩,于是又一起转回去继续摆他们的龙门阵。

  “在下新任修撰诸葛风,见过各位大人好。”诸葛风虽然被冷落了一场,可是瞅着这些大人一个个年纪都要比自个大,偶尔里面有几个年轻的,像是新科没几年的进士,也不多做计较。

  “诸葛风?”十几个人互相对视了一眼,一起站起身来。有几个迎了上来,另几个则端坐回了座上,也不再回头去看。

  “哈哈,诸葛兄,在下等人还以为世兄会过几天报道,也没来得及安排迎接。”迎上来的几位翰林,哈哈笑着拱着手。

  因为是后来的,所以诸葛风的案桌被安排在最后靠窗的地方,很不显眼,可是却正中诸葛风的下怀。前世的时候,在公司的办公室里,若是有这样的位置,怕是打破头也要争了去,而后来则是自己一件办公室,也喜欢在窗户的位置。

  和几个迎上来的翰林互相介绍一番,又寒暄了几句,各人便也都坐了回去。

  领头的那位是前年的进士,智公庞统的后人,因为都是世袭贵族的后代,所以相互比较有话题,以后也多个照应。

  翰林院的日子清闲许多,一下没了人约束,诸葛风呆坐了一会之后,竟是渐渐有几分不习惯起来。

  “庞世兄,这待在院里的时候,究竟要做些什么?”诸葛风压低声,向着前面那位翰林问道。

  “也不要做些什么,只是自个读些书,写些文章便是,爱做些什么便做些什么。”庞翰林知道诸葛风刚来,可能还不太适应。

  “建章宫里,除了东边内阁的那几间,其余都是藏书库,若要想看什么书,自个去找便是。”庞翰林提笔向东边的方向点了点。

  “哦,多谢庞世兄指点”诸葛风向着王翰林点头致谢。等庞翰林回过身去,又不禁微微叹了口气。以前都听说翰林院的日子清苦,现在才知道果然不错。这成天看看书,写写文章的,还得搞得和上班一样,像自个这种人,憋也得憋死。

  诸葛风盘算着是不是应该去后面藏书库里找几本书看,想找什么武侠、言情小说肯定是没指望,可像《山海经》这样的书总该能找到不少吧,再怎么着也要比只在这闲得发慌有趣多了。

  “新来的诸葛修撰可是在这里面?”诸葛风正在盘算着,忽然听到外面有人走了过来,象是要找自己。

  “在在在,今天已经来报道了,小的马上帮公公叫出来。”门口的杂役在回着话。

  公公?太监找我干什么了?诸葛风试着从窗户里向外看,可视线正好被一个墙柱挡住,望不到门口。

  “别介,咱家自个进去找。”门口的人边说着话,边向里面走了过来。

  王天童,他怎么寻到这儿来了。等来人进如大堂,诸葛风一眼便认出了他。

  当初在茶楼的时候,那份姿态估计没有几个人可以忘记,只是没有想到他是太监,也终于想起那日在茶楼的白衣男子便是当今圣上了,我说怎么感觉那么眼熟。

  “哎呀,诸葛大人您果真是在这。”王天童进门便是一阵大呼小叫,引得厅里的人一阵侧目。

  “王公公,外面说话吧。”诸葛风知道这些翰林被扰了清净,心有不满,连忙把王天童向外面引。

  “诸葛大人果然勤奋,刚接了圣旨便来翰林院了。太后知道今个诸葛大人要上任,一早边要咱家起来坐着在等了。”王公公是一脸的无奈。

  “太后要召见?”诸葛风没想到太后会在自己第一天上班便召见。

  “和这些学究在一起多是无趣,怪沉闷的,诸葛大人这便跟咱家过去吧,若是等的时间太长,怕是太后回头又要拿咱家撒气,圣上也饶不过咱家”王天童对那些翰林本来就也没多少好感。

  诸葛风正愁闲的发慌,得了这个正大光明的理由,自然没有不从的道理,略收拾了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跟着王天童奔长乐宫而去。

  “诸葛风?”慧仁太后打发王天童出去之后,便一直坐在前厅等,这时见王天童带着诸葛风来了,仔细一看,面容和失踪的那个孙子几乎一样,心里一阵辛酸一阵欢喜。

  “臣诸葛风参见太后千岁。”诸葛风连忙行礼。

  “哎,这里是本后的寝宫,又没有外人,你是长公主的孙子,先皇和长公主是孪生姐弟,而且感情甚好,你叫我舅奶奶便可。”慧仁太后一边让人去安排午膳,一边笑着对诸葛风说。

  “哦,孙子诸葛风拜见舅奶奶。”两世的经历,使诸葛风把握住了这个登天的机会。

  “呵呵”慧仁轻笑着挥手示意诸葛风坐了下来。

  “听说风儿你可出了风头了。”慧仁歪过脑袋看了诸葛风一眼。

  “舅奶奶是说国考的事儿?”诸葛风微微摇了摇头,“那都是太后、皇上赏识。”

  “倒也不完全是国考,现在京城里都说睿公家的三公子是帝国第一才子呢,文章作的那叫一个好,现在你国考的文章和那日琼林宴的诗,已经传遍了京师。”

  “晕,第一才子?”诸葛风有些愕然,又有点脸红,他自己倒是还没听说过。才子?菜子还差不多。都是抄袭前人的作品,哦,不!后人的作品。

  皇帝把弄到翰林院,看样子也不是一个事,看样子,做自己本来的行业还是好点,刑侦好象只能去刑部和都察院。把我搞到翰林院,要不默默的无闻,慢慢的被人忘记,要不就疯狂的抄袭,反正小时候被父亲逼迫记忆的唐诗三百首,至少还有两百多首记得,一月一首也够用十年了。

  “风儿的志向是什么?”慧仁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我的志向是辅佐圣上,重新我大汉盛事”诸葛风连忙回道。

  “哦!有此抱负?好!好!好!从今个开始你有空便来这长乐宫坐坐,陪我这个老太婆聊聊天。”

  慧仁让身边的太监递给诸葛风一块金牌,“你也是皇室中人,现在皇室凋零,都没有几个血亲了,给你这个金牌方便出入皇宫。”

  如果遇见什么事情,也可以直接来见我。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腾龙帝国 第二卷 帝都风云 第二章 翰林新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