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帝都风云 第一章 琼林盛宴

+A -A

  二十二日晚,皇帝诏书,着新科进士参加琼林会宴,凡在帝都五品以上官员皆可参加。翰林院所有翰林无论官阶都可以赴宴。

  帝国皇家园林翰林苑内今天掌灯结彩。

  翰林苑门口站着今天宴会的主人——左右丞相、内阁官员、六部尚书。在他左边落后半步的是新科状元诸葛风。他今天头戴红色冲天冠,身穿大红色状元袍。而他身后则是新进的进士以及京城的官员。

  丞相高颍一抬手,示意诸葛风先行。

  诸葛风一听马上谦让,就是考取了状元,他也没有兴奋过头,开玩笑,自己以后的前程还在人家的手里抓着,哪赶超越,忙说:“丞相请,学生随后侍候。”

  高颍笑着说:“今天你是状元郎,理应你走在前。”

  诸葛风急了,连连拱手道:“丞相请,丞相请!”

  见高颍仍笑着不动,诸葛风施一礼,说:“丞相劳苦功高,对帝国鞠躬尽瘁,学生一直敬佩,乃我等士子之楷模。”说到这里,诸葛风激动得热泪盈眶。遮盖倒完全不是表演,毕竟在那个世界,能见到总理级别的人,而且和自己谦让,这都是他以前所不敢想的事情。

  高颍见状不再谦让,抬腿迈进大门。右丞相杨坚看在眼中,目光闪烁不定,脸庞却一直带着淡淡的笑容。

  大堂里早已经摆下众多酒席,众人纷纷落座,精美的菜肴流水价的端上来。

  “皇上驾到!”随着一声高喝,当朝天子在内侍的簇拥在步入主席,陪同的还有高皇后、以及杨坚之女杨贵妃。

  皇帝端起一杯琼浆,站起身道:“来!朕先敬诸位爱卿一杯!”

  众臣纷纷抬起酒杯。

  杨贵妃与皇后也举起酒杯。

  皇后道:“哀家本不善饮酒,但是诸位大臣为皇上的江山鞠躬尽瘁,哀家这一杯是无论如何也要饮的。”

  杨贵妃笑道:“愿皇上皇后福寿安康!愿大汉江山垂拱万年!愿所有大宋臣民平乐安康!”

  座下大臣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贵妃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好!”皇上龙心大悦,一口饮尽金樽中的美酒。

  众臣纷纷饮下美酒,坐回地毯上。

  一杯美酒下肚,大堂内众人的情绪高涨。

  皇上道:“这般良辰美景,何不请各位来附诗作词呢?诸葛风,朕看中的你的才情,也是新科状元,就由你来做这第一首吧!诗词不限。”诸葛风走到中央来,向皇上和皇后行了个礼,然后看向众人一眼道“承蒙皇上青睐,臣便以此日此时之心情吟诗一首。”

  早就准备好了孟郊的《登科后》,反正这个人还没有出生,也不算是盗版。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首诗歌吟完,满坐皆静,说出了大部分官员的心声,在坐的官员大部分是科举出身其中的艰难,也只有真正体会了才知道。

  只听到皇上大声喝彩:“好!好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绝妙!绝妙啊!”

  众臣们也纷纷鼓掌,连皇后也微笑着点头。

  各位新进的进士也不甘示弱,毕竟可以在皇帝面前展示文才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自有宫中侍官记录众人的文章。

  月上树梢,皇帝离开了主席位,“众位爱卿,胗先回宫,诸位慢饮。”

  随着皇帝的离席,一些官员也相继离去,留下的都是年轻一点的官员和翰林院的才子,每年一次的翰林盛宴也成为全国才子交流的聚会,也许因为兴奋,直到天快亮时候,诸人才歇息。

  皇帝离开了宴席,匆匆穿过回廊,来到一间虽不堂皇但却雅致的殿阁,刚要进去,里面传来一声慈爱的呼唤。

  “皇儿,回来了。”坐在当中的一位年老的贵妇,锦衣凤纹,白发垂肩,气质绝佳,正向年轻的皇帝微笑。

  “是。”被母亲唤的皇帝行礼,“母后安好。”

  “给皇上请安。”站在太后两侧的两位华贵美丽的少妇也忙给皇帝行礼。

  “罢了。”皇帝随口说下,就坐到太后的身边,拉着太后的手,笑问:“母后前日说,时常精神不济,儿子特意让王天童送去了茶和补药,都是今年云南和辽东的贡品,补气养神听说不错。母后吃着可好?”

  太后道:“好些了。你总记得我,这些东西给我吃,白糟蹋了。你操劳国事,才要多注意补养。我老了,困了倦了,不过多睡会儿罢了,又有什么稀罕。”虽是这样说,还是笑着拍了拍儿子的手背,喜爱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这位慧仁太后出身高贵,又以敏智平和称誉。入宫以来大大小小的风波无数,从不曾伤及过她;她不曾为先帝特别的宠爱,但先帝却又离不开她,隔一段时间就要前去看看,时常夸她善解人意,温和体贴;并不是后宫最美的女人,只能算是中上清丽之姿,但那雍容的气质却令人折服,后宫之间争宠吃醋也鲜少于她;孕有两子一女,后皇后去世,三年后立慧仁为后。

  然而,当前朝末年、先帝晚期之时,朝政不稳,但后宫却稳如泰山。太子未登基之时,几种势力交杂,对太子妃的争夺陷入一片混乱,然而,就像晴天霹雳一般,被人忽略的慧仁太后指定两位丞相的女儿为妃,先帝去世以后,慧仁遵循先帝遗愿,立当今皇帝为帝,次子为凉王,驻守边关。至此不再过问政局,就连前段时间次子在战乱中失踪,也只是偷偷哭泣,从来没有埋怨过当今圣上。有人说,慧仁太后从未用过什么手段,只此一役就成为了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也有人说,这些年,平妃在后宫中看似默默无闻,原来早就作了安排。

  不管怎样,这位如今母仪天下的女人依然对她的儿子关怀备至。太后为人温和慈爱,深得宫中朝野上下的尊敬。大概原来并不是皇后的关系,慧平太后除了正式场合很少自称哀家,称呼皇帝也时常用他的名字,就像登基前一样。

  “太后,您怎么说老呢?您的气色看上去比我们还要好,您的雍容华贵还要我们小辈学习呢。”妩媚艳丽的贵妃甜言笑语,又向一旁站立的皇后问道,“姐姐,您说是不是啊?”

  “是,太后高贵典雅,是母仪典范。”皇后淡淡一笑,轻轻说道。

  皇后是丞相高颍的幼女,早在皇帝还是太子时就是王妃了。先帝那时宠爱凉王,但碍于祖制还是传位给了长子。其中高颍出力不少,然而,也因为皇后出身高贵,难免有些贵族小姐的冷淡高傲,皇帝与她夫妻间的感情总是不咸不淡的。倒是后来的萧妃柔媚动人,更加得宠,但也因为是杨坚之女,也隔了一层。

  “皇儿啊,听说,新刻状元是长公主之孙,我已有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你父皇和长公是孪生姐弟,所以感情特别好,我曾随先帝多次前去青龙城堡看望,当然也有你父皇散心的成分在里面。现在我们年纪都大了,你父皇过逝也有几年。若有机会,你引他过来,我想见见这位你姑姑的孙子,不是臣子身份,而是以亲人身份。”

  皇帝道:“看母后说的,自孩儿登基以来,母后从未干预过政事,全国谁不知道母后贤明,这件事等赐予他官职后,便要他来拜见母后。”

  “哎,现在各位公主都出嫁了,身边除了你,也没有什么孩子了,你又忙于政事。人老了,感觉到孤单了,找个说话的亲人都没有了。”太后苦笑道。

  太后却有好多的潜台词没有说出,自从前年凉王事件,导致凉王率亲兵与西域决战,战后凉王失踪,世子阵亡,二子夭折,年仅十三的三子刘风在战前被强行送走。凉王印玺、凤凰军团战旗也被其携带而去,在渭水河畔失去消息已有三年,估计凶多吉少,四子与幼子至今仍被软禁在宗人府。

  皇帝已有40多岁,至今未有子嗣。此来皇帝一大憾事。

  “母亲放心,诸葛风我打算留在翰林院,这样就可以经常陪母亲说话了。”

  当晚一纸诏书便传至睿公别院,赐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官职。

  一句话就决定了诸葛风今后的宦海生活。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腾龙帝国 第二卷 帝都风云 第一章 琼林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