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A -A

  第九节

  这天,是桃川赶闹子的日子;以前,郑栋辉彭向红俩夫妻总是轮流去赶闹子,孩子虽然聪明,但毕竟还小,胆子却又太大,怕万一出点疏忽。所以虽然郑浩一直吵着要到桃川赶闹子,他们总是不肯,总是留一个人在家看着郑浩。现在郑浩这么大了,又有大黑、小黑跟着,大人在留意一点,应该没问题。于是第一次一家三口一起出动。去桃川要经过桃水河,走在摇摇晃晃的吊索桥上,郑浩很是兴奋,抓住桥边的吊索不时用力摇晃,好像根本不怕掉到下面汹涌的河水里去,郑栋辉是喊都喊不住。好在桥不长,也就十多米,很快就走过去了,他们夫妻俩才松了口气!

  桃川镇位于永江县西南部,东连夏层铺镇和兰溪瑶族乡,南邻源口瑶族乡和桂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西抵粗石江镇和桂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北界高泽源林场鸡笼山分场和高泽源分场。桃川古名桃溪。桃川洞(盆地)西面环山,山间盆地似桃形,一河纵贯其间,沿河两岸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桃红柳绿,四季如春,与桂西只有一山之隔,每逢赶集的日子,两省边界的人们就会在桃川的集市做买卖,挑了各自的产品,翻山越岭来到桃川。这时候,整条街上“赶闹子”的人摩肩接踵,挤挤搡搡的。琳琅满目尽是槟榔芋,樱桃木以及各色山兽皮,和山果山货,加上后街上镇子里的人摆的小吃摊、日杂用品摊,沿着挤挤挨挨的屋檐摆了一条街。镇上的人没有田种,有的在集贸市场建了店铺做生意,有的人家一做就做了有几十年的时间了。这些人家常年都开门做生意,即算是前几年割资本主义尾巴,也因为山高皇帝远,没怎么影响到他们。但大部分人还是只有在赶闹子的时候,靠着自己的劳力来做生意,带货进场都是靠背背(二字不同音)、肩挑、手提,这些人把自己家里能换钱的东西带来,看能不能换些钱,再买些家里必须的日用品。甚至有些人就直接退化到原始社会,实行以物易物。让人们感受到山区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模式。

  每逢赶闹子,知青们总要去,有些是要买一些必须品,而有些人则完全是去解馋的。总要趁着赶闹子的时候一饱口福。平日里吃不到的一些小吃这个时候都出来了,这里的粽子的是草灰水泡的,,又用的是柴火煮的,火力猛而足,火功很到位,里面放点豆类等,煮的全部融成一体,一眼看过去并不精致,看似普通,拨开粽叶,里面金黄如琥珀,清香扑鼻,吃起来柔软沙口;还有“叶子粑粑”,用香柚叶子包扎,把糯米和水磨成浆,制成粉,里面放上黑芝麻白糖,用大张的柚叶包起来,蒸熟就带新叶的清香。永江的糯米很好,“叶子粑粑”又软又甜又香,乘热吃、凉了吃都好,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当饭。这里的花生也特别香,油炸以后更香,别处的花生就是没有永江的花生好,也没有这样的油炸花生团子,这些独具特色的小吃知青们在潭州根本没吃过,所以是赞不绝口,再加上一般只有在赶闹子时才能吃到,就更让人回味无穷了。知青去多了,闹子上的小吃都涨价了。

  郑浩自从重生后,第一次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兴奋无比,这里钻进去看一眼,那里挤过来摸一下,郑栋辉要把带来的花生先卖掉,就叫彭向红先带着郑浩先?便转转,去开开眼界。这个时候,小黑还没有什么事,大黑就显得累赘了。彭向红就带着郑浩想找个地方安置大黑。

  在闹子的尽头,有一座塔形的建筑,里面石碑上的文字已经湮灭不可辨认,碑亭的后面就是桃川小学。彭向红想要郑浩把大黑就放在这里。没想到郑浩一看到这座由寺庙改建的小学校,就安静了下来,一间间教室看过去。因为正在上课,郑浩也不吵闹,踮着脚,趴在窗台上看着教室里边上课的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彭向红见郑浩罕见的安静,就要他在这里呆一下,她去方便一下就来。郑浩看了一会,觉得没什么意思,就带着大黑、小黑又转悠开了。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