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国名著 第五十章 《平凡的世界》

+A -A

  作者:路遥

  成书时间:1991年

  类别:长篇小说

  内容导读

  路遥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还被作者本人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并搬上银幕。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文学地位。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

  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第一部写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学习和劳动都好,与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互相爱怜,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又高考落榜,回乡生产。但他并没有消沉,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回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找到了勤劳善良的秀莲,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写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致残,润叶受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

  第三部写1982年秋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名优秀工人,一天下工时晓霞在井口灿然地迎接了他。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润叶也生活幸福,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承认,并添了可爱的女儿。但是祸不单行,少安的妻子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两万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确诊肺癌。晓霞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献身。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但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洋洋百万言的《平凡的世界》不仅是路遥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座高峰。作家高度浓缩的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今天对我们仍有启迪。

  相关链接

  路遥谈《平凡的世界》的创作

  在《平凡的世界》*具体的准备工作后,首先是一个大量读书过程。有些书是重读,有些书是新读。有的细读,有的粗读。大部分是长篇小说,尤其是尽量阅读、研究、分析古今中外的长卷作品。其间我曾列了一个近百部的长篇小说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

  同时也读其它杂书,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和宗教著作等等。另外,还找一些专门著作,农业、商业、工业、科技以及大量搜罗许多知识性小册子,诸如养鱼、养蜂、施肥、税务、财务、气象、历法、造林、土壤改造、风俗、民俗、UFO(不明飞行物)等等。那时间,房子里到处都搁着书和资料,桌上,床头、茶几、窗台,甚至厕所,以便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随手都可以拿到读物。

  《白鹿原》(修订本)

  作者:陈忠实(1942-),生于西安。196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9年以来发表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报告文学,散文以及创作漫谈50余篇。已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夭折》,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长篇小说《白鹿原》(修订本)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2年进陕西作协分会从事专业创作,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成书时间:1993年

  类别:长篇小说

  陕西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修订本)曾获茅盾文学奖。

  作者在扉页引用了巴尔扎克的那句“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为作品定下了一个基调,并且通过白鹿原的荣辱兴衰、命运*来展示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于一斑中窥全貌。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民族观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文化、心理现象。

  在《白鹿原》这部文学作品中,陈忠实选择了一个富有内蕴的人物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在对历史的亦真亦幻的描绘中,尽情地展现自己对传统文化与道德的诠释,表现出传统文明与道德的无形力量。作品通过白鹿原的两大家族代表——白嘉轩和鹿子霖,不仅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农民的普遍现象,也充分反映了他们鲜明的个性内涵。

  《白鹿原》整部小说体现着深刻的乡土情结。在陈忠实笔下的白嘉轩和朱先生可以离开土地却又牢牢地守住土地,这种对土地的特别“眷恋”很难将之归结为文化的落后与文化的保守、文化的失落与文化的固守,这种强烈的“眷恋”不仅不能归为落后与保守、失落与固守,反而是最能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作家陈忠实内心深处的那种土地高于一切的观念。这也许正是乡土作家的一种于心灵深处共通的召之即来、挥之不去的对土地的“精神领地”。

  《白鹿原》在深刻地体现作家对历史、对人性的思索、拷问上显得非常出色。

  《白鹿原》是围绕家族中的不同人生和命运展开去描写,作品表面上有一条时间线,写出了白嘉轩的青年、中年和老年的生活状况,但整部作品基本上是以白鹿原为蜘蛛,白、鹿两家的子弟为蜘蛛吐出的线交织而成的,整体上显示出一张巨大的“网”型结构。

  通过描写五十年所发生的一系列“风搅雪”事件,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时事的变迁、天灾**以及一系列富有内蕴的人物,一方面在回溯了历史的同时,写出了作家陈忠实自己对中国历史的深刻沉思,对传统文化与道德的独到解析。另一方面又给历史注入了生命和灵魂。

  小说力求表现出一个民族的心灵秘史。小说不是以人的身份来划分,而是以人的道德*行划分;不是以财产、地位来论成败,而是以是否在灾难面前保持*守来分优劣。作品重点描写的不是社会,而是人;他的焦点集中在传统文化与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和指导。作者虽然没有着意于历史事件、人物的复述,但历史的意蕴感较强。这是一部心灵的历史。他永远具有活的生命和灵魂。

  此外,《白鹿原》体现着深刻的神话意识。它通过“白鹿”的审美意象,体现出了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思想观念。

  “白鹿意象”首先属于一种神话意识的自然崇拜。小说《白鹿原》体现了地域文化的隐喻性。它以黄土高原的八百里秦川作为故事的自然背景和叙述对象,其中潜藏着丰富而独特的人文色彩和民俗风情。“白鹿”:这个动物,被赋予了特殊的情感内涵,实际上它被融入了接近图腾式的崇拜意识。从表面的因果逻辑关系上看,由于对动物的崇拜而导致对土地的崇拜。然而,其深层的原因则是:它象征了一种农民对土地的无意识的图腾和崇拜,一种对生存地域的非理性的眷恋情感。于是诞生了神话*,一种动物“白鹿”被选择作为表达这种神话情感的独特媒介。

  陈忠实的《白鹿原》在创作上完全侧重于历史,侧重于对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的深刻反思,因而,他的作品就显得格外的朴实、深沉,具有相当强的解读性、审美性、反思性。同时,又因为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是以网状结构展现出有关渭河平原五十年的风俗史、民情史,从而又使得他的这部作品具有相当强的亲近性、审视性、研究性。

  《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生应该读几本垫底的书。”陈忠实的《白鹿原》也可以算是其中的一本。

  相关链接:

  《白鹿原》的创作动机

  陈忠实在披露《白鹿原》创作动机的最初萌生时间和过程时说:“这是中篇小说《蓝袍先生》的酝酿和写作过程中所触发起来的。以往,某一个短篇和中篇完成了,关于某种思考也随之终结。《蓝袍先生》的创作却出现了反常现象,小说写完了,那种思考非但没有终止反而继续引申,关键是把我的某些从未触动过的生活库存触发了、点燃了,那情景回想起来简直是一种连续性爆炸,无法扑灭也无法终止。”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中学生必读世界经典名著 第一篇 中国名著 第五十章 《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