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A -A

  成本率”rate

  fretverst,与我所谓“资本之边际效率”,完全相同。费雪教

  授说,1“所谓报酬超过成本率音,乃是一种利率,用此利率来计算所有成本

  之现值,以及所有报酬之现值,恰使二者相等”。他更进而说明:任何一方

  面投资之多寡,乃定于报酬超过成本率与利率之比较。要引诱新投资,则“报

  酬超过成本率必须大于利率”。1“这个新因素,在利息论之投资机会方面,

  占有重要地位。”1故费雪教授用“报酬超过成本率”一词,与我用“资本之

  边际效率”一词,不仅意义相同,目的亦完全相同。

  1我们用“举债支出”一名词,包括政府用举债方式来兴办的投资事业,以及其他用举债来维持的经常支

  出。严格说来,后者应当算作负储蓄,但政府作负储蓄之动机,与私人储蓄之心理动机,并不相同。故“举

  债支出”是一个很方便的名词包括一切政府举债净额,不论举债目的是为兴办资本事业,或为弥补预算不

  足。前者增加投资,后者增加消费倾向。

  1为行丈简单起见,我将忽略以下一点:资本资产之寿命不同,故为实现各类资本之未来收益所需之时期

  不同,故利率及贴现率不同:换言之。不是只有一个利率及贴现率,而是有一个利率体系及贴现率体系。

  但我们不难将以上论证略加修改,包括此点。

  1但他以为工资定于边际生产力说,亦犯循环推理之误,不是错了吗

  1上引书,第168页。

  资本之边际效率,不仅定于资本之现在收益,亦定于资本之未来收益,

  失察此点,最易对资本之边际效率之意义与重要性发生误解。要明白这点,

  最好说明:如果在人们预期之中,或由于劳力成本即工资单位之改变,

  或由于新发明新生产技术之引入,未来生产成本将有改变时,则资本之边际

  效率将受什么影响。今日所产机器之产物,在该机器寿命以内,须与以后所

  产机器之产物相竞争;而以后问世的机器,或由于劳力成本减低,或由于生

  产技术改良,故即使其产物之价格,较今日为低,亦值得生产。不仅如此,

  其数量亦必增大,共产物之价格亦必下降。以后产物之价格既将减低,则届

  时雇主由新旧机器设备所可得之利润以货币计算亦将减低。只要人们预

  测这种发展是或然的,甚至只要人们预测这种发展是可能的,则今日所产资

  本之边际效率即因而减低。

  由于这个因素,故若人们预测货币之购买力,未来与今日不同,亦足影

  响当前产量。若预测币值下降,则可以刺激投资,增加一般就业,因为此种

  预测乃提高资本之边际效率表,亦即提高投资需求表。反之,若预测币值上

  涨,则对当前之投资及就业有不利影响,因此种预期乃降低资本之边际效率

  表。

  费雪教授原先所谓“增值与利息”论

  theryfappreciatinandinterest,其真义亦即在此。费氏分别货币利

  率neyrate与真实利率realrate二者,后者乃等于前者矫正币值变

  动。但费雪氏之说不易了解,因为他没有说清楚,到底市值之改变,是在人

  们意料之中呢还是不在人们意料之中呢这里有个两难论,无法避免。设

  不在意料之中,则对于当前行为毫无影响,设在意料之中,则现有物品之价

  格将立即调整,故持有货币与持有物品之好处又复相等;利率亦不必变动,

  持有货币者亦无从因贷款期间币值之变动而受损或得益。皮古教授假定市值

  之改变,乃在一部分人意料之中,但为另一部分人所意料不及,他想用这个

  方法来躲避这个两难论,但亦不成功。

  错误之起,是由于他们误认未来市值之改变乃直接影响利率,其实则影

  响一特定量资本之边际效率。现有资产之价格,常随人们对未来币值之预期

  改变而即调整;此种预期改变之重要性,乃在其可以影响资本之边际效率,

  因而影响新资产之生产。今设人们预期物价将上涨。此种预期之所以刺激新

  资产之生产者,不在其提高利率提高利率而可刺激产量倒是奇闻,事实上,

  若利率上升,则刺激作用即因而削弱,而在其提高一特定量资本之边际效

  率。设利率之上涨,与资本之边际效率之提高,程度相同,则物价之上:涨

  预期对产量不发生刺激作用。要有刺激作用,则利率之上涨程度必须较小,

  资本

  本之边际效率之提高程度必须较大。的确,费雪教授之说,最好用“真实

  利率”这个观念重写一遍;“真实利率”是一种利率,在该利率之下,人们

  对未来币值之预期虽然改变,但不影响当前产量。2

  有一点值得注意:设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下降,则亦足降低资本之边际

  效率表。其故:今日所产机器之产物,在该机器未来一部分寿命中,须与以

  后所产机器之产物相竞争,而以后所产机器,可以安于较低收益。然而这点

  2上引书,第159页。

  并没有多大不景气作用,因为今日对未来利率体系之预期,一部分会反映在

  今日之利率体系中。话虽如此说,大概多少总有些不良影响,理由是:今日

  所产机器,在其寿命快终了时所产产物,也许会和届时问世的机器之产物相

  竞争,而届时所产机器可以只要求一较低收益,因为在今日所产机器寿命告

  终以后之利率亦低于今日。

  一特定量资本之边际效率与预期之改变有关,这一点非常重要。因

  为有这种关系,资本之边际效率才会有急剧变动,商业循环才会产生。在以

  下第二十二章中,我们将指出,繁荣之后所以有不景气,不景气之后所以又

  有繁荣,可以用资本之边际效率与利率之相对变动来分析与说明。

  有两类风险,可以影响投资数量。这两类风险,应当但普通不加

  分辨。第一类是雇主或借者之风险entrepreneur′srbrrwer'srisk,

  起因于借者心目中有些怀疑,不知道他是否真能得到他所希望得到的未来收

  益,得到之或然性有多大。设一人用其自有资金投资,则只须考虑这类风险。

  设有借贷制度存在,则又有第二类风险,亦与投资数量有关。可称之为

  贷者之风险lender'srisk。所谓借贷制度者,即借者提供若干担保动

  产或不动产,而贷者则据此放款之谓也。贷者风险之起因有二:a道义

  上之不测,例如借者有意不履行债务,或用其他方法可能是合法方法

  规避;b担保品不足。后者乃由事实与预期不符所引起的,并非故意不

  履行债务。此外还有第三类风险:即币值可能变动,对于贷者不利,故贷款

  不若真正持有资产之安全。但这第三种风险之全部或大部,应当已反映于

  而且包含于持久性资产之价格中。

  第一类风险,固然亦有减低之道,例如平均分摊,或增加预期之正确性

  等,但确是真正的社会成本realscialst。第二类风险则不然,设贷

  者与借者为同一人,则此类成本即不存在,故第二类风险是投资成本以外的

  额外增加。不仅如此,有一部分贷者之风险,与有一部分雇主之风险,互相

  重复,故在计算最低限度的未来收益,决定是否值得投资时,这一部分贷者

  之风险,会在纯利率purerate之上,复计两次。其理如下:设有一事业,

  其风险性甚大,则自借款者观之,必须在预期收益与利率之间有一较大差额,

  方值得借款;根据同一理由,自贷者观之,必须在实际利率与纯利率之间有

  一较大差额,方值得放款除非借款者异常富有,地位巩固,可以提供许

  多担保。如果借者希望结果非常良好,固可抵消借者心目中之风险,但却无

  从法除贷者心目中之不安。

  有一部分风险,会被复计两次,这一件事实,虽然据我所知一向未

  受重视,但在某种情况下,也许很重要。在繁荣时期,一般人情绪乐观,不

  免轻率,往往低估贷者风险与借者风险二者之大小。

  资本之边际效率表非常重要。主要通过这个因素,人们对未来之预期才

  能影响现在;其维系现在与将来之力,较之利率大许多。静态社会一仍不变,

  无从有未来改变来影响现在。只有在静态状态下,方才能把资本之边际效率

  看作是资本设备之目前收益,然而这种看法,却断送了今日与明日之间之理

  论上的联系。就是利率,主要3还是一个现时现象currentphennn;

  如果我们把资本之边际效率也化成现时现象,则在分析目前均衡状态时,将

  无法直接计及未来对于现在之影响。

  现有经济理论常以静态状况为前提,因之经济理论与现实很脱节。引人

  使用者成本以及资本之边际效率这两个概念定义见前以后,经济理论又

  有了现实性,同时又把经济理论需要修改适应之处,减至最低限度。

  >

  因为有持久性设备之存在,所以未来与目前在经济上发生联系。人们对

  未来之预期,亦先影响持久性设备之需求价格,再影响现在。这种说法,是

  与我们的一贯思路相符不悖的。

  3上引书,第155页。

  第十二章长期预期状态

  前章说明,投资量之大小,乃定于利率与资本之边际效率表之关系,

  有一个当前投资量,即有一个资本之边际效率与之相应。资本之边际效率,

  则又定于资本资产之供给价格与其未来收益之关系。本章将对决定资产之未

  来收益之种种因素作进一步探讨。

  人们用以推测未来收益者,一部分为现有事实,关于这一部分,大概多

  少总知道得相当确定;另一部分为未来发展,未来发展只能预测,作此预测

  之信心亦有大小之不同。前者中可得而言者,则有a目前各类资本资产以

  及一般资本资产之数量,b目前有何种消费品工业,需要更多资本才能有

  效满足消费者之需求。属于后者,则为未来资本之类型与数量、消费者之嗜

  尚、有效需求之强度、工资单位以货币计算之大小这种种因素,在

  目前考虑中的投资品之寿命这段时间以内,可能有些什么变化。我们可以把

  这些心理预期状态总称之为长期预期状态stateflngterxpectatin,

  以别于短期预期;所谓短期预期,乃是生产者据以推测:设彼今日用现有设

  备生产商品,待此商品制成时,彼所能得之售价为何那种预期。短期预

  期在第五章中已探究过了。

  设在作预期时,把非常不确定1的成分看得很重,当然是不智之举。故设

  有两类事实,其一我们知道得很少,很不清楚,但对于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却关系非常重大;其二对于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关系没有如此重大,但我们

  觉得很有把握;设在作预期时,用第二类事实作为重要南针,也不能说是不

  合理。因为这个道理,故在某种意义上说,现有事实对于长期预期之影响,

  与其重要性不成比例。通常习惯,往往以现在推测未来,除非有相当具体理

  由预测未来会有改变:否则总假定将来与现在一样。

  故长期预期状态,即我们据之以作决策者,不仅须看何种预测之或然性

  最大,亦须看我们作此预测之信心nfidence如何。换句话说,亦须看

  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所作预测之可靠性如何。设我们预期未来会有大变,但很

  无把握,不知这种变化会取何种方式,则我们的信心甚弱。

  这就是工商界所谓信任状态statefnfidence。实际从事工商业者,

  对此都密切注意。经济学家倒反而对此不作仔细分析,大致只作很空泛的讨

  论,塞责了事。经济学家尤其没有弄明白,信任状态之所以与经济问题发生

  关系者,是因为它对资本之边际效率表有重大影响。信任状态不能和资本之

  边际效率表并列,成为影响投资量之两个**因素;反之,前者之所以有关,

  乃是因为前者是决定后者之重要因素之一,而后者乃投资之需求表。

  然而关于信任状态,从先验方面,没有许多可说的。我们的结论,必须

  从观察实际市场以及商业心理得来。故以下所论,不象本书其他部分那样抽

  1参阅罗伯森:经济波动与自然利率industrialfluctuatinsandthenaturalratefinterest,载经

  济学杂志,1934年12月号。

  象。

  为说明方便起见,我们以下讨论信任状态时,将假定利率不变。换句话

  说,我们将假定投资品之价值之改变,只是因为预期中的投资品之未来收益

  起了变化,而不是因为用来把此未来收益资本还原化capitalising之利

  率有什么更动。如果信任状态与利率同时变动,则不难把两种变动所生影响

  加在一起。

  有一件事实很明显:我们据以推测未来收益的一点知识,其基础异常脆

  弱。若干年以后,何种因素决定投资之收益,我们实在知道得很少,少

  到不足道。打开夭窗说亮话,我们不能不承认,如果我们要估计10年以后,

  一条铁路、一座铜矿、一个纺织厂、一件专利药品之商誊、一条大西洋邮船、

  一所伦敦市中心区之建筑物之收益是什么,我们所根据的知识,实在太少,

  有时完全没有。即使

  把时间缩短为5年以后,情形亦复如此。事实上,真正

  想作如此估计者,常常是极少数,其行为也不足左右市场。

  在过去,企业常由发起人或其友好自行经营,故投资之多寡,须看有多

  少人热心、乐观,想建立一番事业;这些人以经营企业为安身立命之道,并

  不只是盘算未来利润。所以经营企业,有些象购彩票虽然最后结果,还

  是看经营者之才品是否在平均以上,或在平均以下。有些人失败,有些人成

  功。即使在事后,我们还不知道所有投资相加起来之总平均结果,到底是超

  过、等于、或低于通行利率。假使把开发自然资源或独占事业除去,则投资

  之实际总平均结果,即使在进步繁荣时期,大概还不及事先之期望。企业家

  是玩一种既靠本领又靠运气之游戏,局终以后,全体总平均结果如何,参加

  者无从得悉。设人性不喜欢碰运气,或对建设一厂、一铁路、或一矿本身即

  除了利润以外不感乐趣,而仅靠冷静盘算,则恐怕不会有多少投资。

  旧式的私人投资,一经决定,大体便不可复追irrevcable,这不仅

  对于社会全体如此,即对于私人亦复如此。但今日流行情形,乃业主不自兼

  经理,投资又有专门卖买市场,有此二者,故多添一个重要新因素,有时固

  然使得投资方便,有时却使得经济体系变成很不稳定。如果没有证券市场,

  则在资本已经投下以后,再把所投之资,常常重新估价,并没有什么用处。

  但证券交易所却把许多投资,每天重新估价一次。这种重新估价,使得私人

  但不是社会全体常有机会变更其已投之资。这好象是一个农人,在

  用毕早餐,看了气候表以后,可以在上午10时与11时之间,决定把资本从

  农业中抽调回来,然后再考虑,要不要在本周中把资本再投进农业中去。故

  证券交易所之每日行情,其初衷固在便利人与人之间旧有投资之转让,但势

  必对于当前投资量发生重大影响。如果建设一新企业,较购买一同样现成的

  为贵,则当然弃造而购。在另一方面,如果有一新事业,费用很奢,但只要

  能以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发出去,而即刻有利可图,则亦未尝不可从事。1

  故有若干类投资,与其说是决定于职业企业家之真正预期,无宁说是决定于

  1不完全如此因为利率之高低,一部分乃反映未来之下确定性。又,期限不同,利率亦不同,这各种利

  率之间之关系,须视人们对未来作何预期而定。

  股票价格。股票价格乃代表证券市场之平均预期。1证券交易所中现有投资之

  每日行市,甚至是每小时行市,既如此重要,然则此种行市如何决定的呢

  一般而论,我们都默契,遵守一条成规nventin。这条成规之要

  旨是实际上运用起来,当然没有如此简单:除非我们有特殊理由预测未

  来会有改变,否则我们即假定现存状况将无定期继续下去。这并不是说,我

  们真相信现存状态会无定期继续下去,我们从许多经验中知道,这是顶难得

  的事情。在一段长时期当中,投资之实得结果,极少与原来预期相符合。我

  们也不能说,设一人处于无知状态,则过与不及之机会均等,过与不及之机

  会既均等,故预期适得其中。这种说法是不通的。因为这等于说:不论现有

  市价是如何达到的,就我们现有知识关于影响投资收益之事实者而

  论,这个市价是唯一正确的市价;当此知识改变时,市价才会改变。但从哲

  学上说,这个市价不会是唯一正确的市价,因为我们现有知识,不足以算出

  一个正确预期theticalexpecta-tin。事实上,决定市价之因素甚

  复杂,有许多与未来收益毫无关系。

  虽然如此,只要我们信赖这条成规会维持下去,则上述因循办法倒使我

  们经济体系有了相当连续性与稳定性。

  盖设有有组织的投资市场之存在,又设我们信赖这条成规会维持下去,

  则投资者很可自慰,认为他唯一所冒之险,乃是在近期未来,形势与情报确

  有真正改变;然而这种改变不会很大,至于其发生之或然性如何,他还可以

  自下判断。但如果这种成规仍为大家遵守,则只有这类改变才会影响其投资

  之价值;故他不必因为不知道10年以后其投资将值几何而闹得失眠。故以个

  别投资者而论,只要他能信赖这条成规不致打破,使他常有机会,在时间还

  过得不多、改变还不太大之时,可以修

  修改其判断,变换其投资,则他觉得他

  的投资

  ...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