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

+A -A

  他的大著之第一部分,是1906年在瑞士上日内瓦出版的,书名称为全

  部劳动产物权之实现dievervllen

  arbeitsertrag;第二部分1911年在柏林出版,书名为利息新论die

  neuelehrevins。合订本在大战时期1916年在柏林瑞士两地同

  时出版,生前一共发行了6版,书名称为经由自由土地和自由货币达到的

  自然经济秩序dienaturlicheschaftsrdnungdurchfreilandund

  freigeld,英译本称为自然经济秩序thenaturalenrder。

  1919年4月盖赛尔加入在位甚短之巴威里亚苏维埃内阁,当财政部长,以后

  受到军法审判。生前最后10年,他在柏林瑞士两地作宣传工作,取亨利乔

  治henrygee之地位而代之,吸引了一批具有宗教热诚的信徒,被尊

  为一种教义之先知;信徒之分布于世界各地者,达数千人。1923年,德瑞自

  由土地自由货币协会以及其他各国之类似组织,在瑞士巴塞尔城举行第一次

  国际大会。从他1930年作古以后,象他这类学说所能引起的特殊热诚,又转

  移到其他先知身上;据我看来,后者没有象他那样卓越。布希buchi博

  士是英国这种运动之领袖,但其文献又似乎从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欧地

  方分发出来。该运动之主力现在美国。在学院经济学家之中,费雪irving

  fisher教授是唯一认识其价值者。

  他的信徒把他装饰得象一个先知,但盖赛尔之主要著作还是用冷静的、

  科学的语句写出来的,但全书不免充满了对于社会正义感之热诚与崇奉,似

  乎也许有人会觉得与科学家之身分不合。他从亨利乔治继承下来的一

  部分,3固然是该运动所以发生力量之主要源泉,但倒完全是次要的,没有多

  大兴趣。全书目的,乃在建立一个反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又是对于自由放任

  学说之一种反动。他根据的理论基础,和马克思不同。第一,他否认经典学

  派之前提,而马克思是接受的;第二,他主张解除妨碍竞争之桂桔,而不主

  张取消竞争。我相信后世之可得自盖赛尔者,要比可得自马克思者多。读者

  一读英译本自然经济秩序thenaturalenrder序言,即可

  领略盖赛尔之德行。我想,要回答马克思主义,还得从该序文所指示的路线

  中去探索。

  盖赛尔在货币与利息论方面之特殊贡献,乃是第一,他把利率和资本之

  边际效率分别得很清楚;他说利率限制了真实资本之扩张速度。第二,他指

  2见边沁著给亚当斯密的信lettertadath,附录于为高利贷辩护defencefusury。

  3已经引了边沁该文,我不能不请读者注意地最美的一段“工艺事业thecareerfart,即创办人足迹所

  经之大道可以看作是一个辽阔的、也许是漫无止境的平原,其间满布陷阱。每一个陷阱必须先吞一人,才

  能填平,但一经填平之后,即永久填平,不再陷人;于是这小小一段对于后来者就安全了。”

  出利率完全是个货币现象;货币利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货币有个特征,即

  货币持有人所负担之保藏费微小不足道;凡财富之有保藏费者,其所以亦能

  产生收益者,乃是因为货币有收益,货币定下了一个标准。他用各时代中利

  率之相当稳定作为佐证,说明利率决不是决定于纯物质因素,因为后者从一

  时代到另一时代所经历的变迁,比之利率之变迁,不知要大多少。用我的术

  语来说:利率系于心理因素,心理因秦不大变更,故利率相当稳定;至于变

  动极大的资本之边际效率表,其所决定者,不是利率,而是在一特定利率之

  下真实资本之扩张速率。

  但盖赛尔氏学说有个大缺点。他指出,因为有货币利率存在,所以出贷

  商品也能取得收益。他利用罗宾逊克鲁索和另一陌生人之假想的对话,1

  说明这点,这段是经济学上最佳寓言之一。但他在举出理由,说明货币

  利率与其他商品利率不同,不能是负数以后,却忘了作进一步说明,为什么

  货币利率一定是正数;他亦没有解释,为什么决定货币利率之高低者,并不

  是象经典学派所说那样生产资本上收益之大小。这是因为他不知道灵活

  偏好这个观念;因此他只建立了半个利率论。

  因为他的理论不完备,所以他的著作并未受到学术界注意。但是他已经

  根据自己理论提出实际建议。他所提方案,可能无法推行,但倒不失为对症

  下药。他说,货币利率限制了真实资本之扩张,假使把这个限制去掉,则在

  近世,真实资本即将迅速扩张,在相当短时期以内,利率恐怕要降到零点,

  方才合式。因此第一件要紧事情,就是减低货币利率;他认为要减低货币利

  率,只要让货币和其他不能产生收益的商品一样,有保藏费用。于是他想出

  了著名的“加印”货币“staed”

  ney这个方案;他由是而得名,费雪教授对之亦颇加赞许。依此方案,

  则流通钞券当然必须包括几种银行货币在内象保险单一样,必须每月加

  贴印花,方能保持其价值。印花在邮局出售,至于印花费用,自然可以斟酌

  情形定之。依我的理论,应当先确定何种新投资量方与充分就业不悻,然后

  求出该投资量之资本之边际效率,印花费用之多寡须约略等于货币利率不

  计印花费用在内与该资本之边际效率之差数。盖赛尔自己提议,应该每周

  贴01,每年贴52。在现在情形之下,这个数目似乎太高,但正确数目

  到底是多少,只能由尝试与错误中得来;而且也必须常常更动,不能一成不

  变的。

  加印货币背后所代表的思想,倒

  是健全的。而且也许真可以找出方法,

  把这个办法小规模付诸实施。但是还有许多困难,盖赛尔没有设法解决。其

  中之一,盖赛尔并没有想到,货币并不是唯一有灵活升值之物,他物亦有之,

  只是程度之差而已;货币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货币之灵活升值,要比任何

  其他东西大些。故设用加贴印花办法,去掉流通钞券之灵活升值,则一大串

  替代品将代之而起,例如银行货币、即期债务、外币、宝石、金银等等。我

  在上面说过,以前也许有过一段时期,大家都想持有土地,不管土地之收益

  如何,因之把利率抬高。但在盖赛尔体系之下,因为土地国有,这个可能性

  倒可以免掉。

  1生于卢森堡边境,父德国人,母法国人。

  以上所论各种学说,大致都针对有效需求之一个构成分子之不足而发,

  即投资引诱之不足。然而把失业之病归咎于另一个构成分子之不足者,

  即归咎于消费倾向之不足者,亦由来久矣。后一种对于当代经济病症之解释,

  在16、17两世纪尚不占重要地位,晚近始渐得势;但此种解释,亦不为经典

  学派所赞同。

  对于消费不足之指责,在重商主义思想中,虽然只占非常次要地位,但

  海克雪尔教授也举出很多例子,说明“奢侈有利,节俭有弊,也是一个根深

  蒂固的信念。节俭之所以被认为失业之原因者,其理有二:第一,众信若某

  量货币不作交易之用,则真实所得即将作同量之减少;第二,众信所谓储蓄,

  乃是把货币从流通过程中抽提出来”。11598年,拉斐玛斯laffes在

  置国家于繁华的金银财富lestrésrsetriettrei

  estatensplendeur一书中,对反对使用法国丝织品者,大加非难,理由是,

  凡购买法国奢侈品者都为穷人谋生计;彼吝啬守财之徒倒使穷人贫困以死。1

  1662年,配第为“穷奢极侈,建造凯旋门等等”辩护,说这些费用,还是要

  流回酿酒师、面包师、裁缝、鞋匠等等之钱袋中去的。福特雷亦曾为服饰丽

  都辩护。施柔特1686年不赞成节约消费,希望服饰等等还要多讲究一些。

  巴邦barbn在1690年说过:“挥霍这个缺点,对于个人虽然不利,对于

  商业倒不然贪得这个缺点,则对于个人与商业都不利。”11695年加莱

  cary说:假使每个人都多花一些,则每个人之所得都要大些,“而且每

  个人都可以生活得舒服一些。”1

  巴邦氏之思想,经贝尔纳德孟迪维尔beardndeville蜜蜂

  之寓言一书之渲染,大为流行。该书在人文科学史上,以声名狼藉著称,

  1723年,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州之大陪审官们曾宣判该书为败类。据说,只有

  一个人曾为该书说过一句好话,那就是约翰逊jhnsn博士。博士说:该

  书没有使他觉得大惑不解;倒使他对于现实世界开了眼界。该书之邪僻,可

  由斯梯芬lesliestephen“本国人名辞典”对该书之提要中窥见之:

  孟迪维尔该书,大干众怒。该书用巧妙的似是而非之论,发扬一种

  含有讥刺性的道德观,引人入胜其说以为增加经济繁荣者,乃消费

  而非储蓄;此说亦可列为迄今尚未绝迹之经济邪说之一。2他从两点出

  发;第一,他接受遁世者之看法,认为人类之**大致是坏的,故会产

  生“私德不良”;第二,他又接受一般人之看法,认为财富乃“公众之

  福”,从这两点,他很容易推出:有文明,即有恶习

  “蜜蜂之寓言”是一首寓言诗,内容是说有一个很繁荣的社会,忽然其

  中公民都决定放弃奢侈生活,国家也削减军备,大家都致力储蓄,结果却弄

  得一团糟。因为大家都崇尚节俭,于是奢侈品无人过问,原有之奢侈品,如

  衣饰、车马、宫室之类,或变卖偿债,或任其荒芜。结果是土地、宫室等之

  价格大跌,依供给奢侈品为生者无法谋生;又因各业皆有人满之患,亦无法

  1他与乔治不同者,是主张当土地收归国有时,国家应付补偿费。

  1自然经济秩序thenaturalenrder第297页及以下。

  1海克雪尔:重商主义,第2卷,第208页。

  1海克雪尔:重商主义,第2卷,第290页。

  2同上书,第291页。

  改行。由此所得教训是:

  仅仅是美德,不能使国家兴盛;彼欲恢复古之黄金时代者,于

  致力于俭朴时,也要顾到平民生计。

  寓言诗以后,附有评语,今摘录二则,以示该诗也并非没有理论根据:

  因为在私人家庭之中,处处节俭打算,从事储蓄,的确是致富之道,

  于是有人想,不论国家得天之厚薄,假使每个人都实行以上这个方法,

  则国家也可以致富。例如有人以为,假使每个英国人都择其邻居之节俭

  者而从之,则英国人比现在还要富。我认为这是错的。3

  孟迪维尔下结论说:反之,使国家兴盛快乐之道,厥惟给予每人以就业

  机会。为实现以上目标,政府应当第一,提倡各种制造、技艺、手工业,凡

  人类才智所能及者,皆予提倡;第二,奖励农渔二业,普及各部分,使土地

  也象人一样出力。要靠这种政策,国家才能伟大幸福;用一些琐碎规章,来

  限制奢侈,提倡节约,是于事无补的。金银之价值可以任其涨落,盖社会享

  受之多寡,乃系于土地之出产以及人民之劳作,此二者联合起来,乃是可靠

  的、真正的无穷的宝藏,彼巴西之金,普多西之银,安足道哉。

  这种邪僻之说,无怪乎两世纪以来,受到道学先生及经济学家之一致抨

  击,这两种人自己有一套严肃

  学说,认为除了国家和个人都实行极度节俭,

  极度经济以外,别无良策;因为有这种学说,他们自觉胜人一筹。代配第氏

  之“穷奢极侈,建造凯旋门等等”而起者,乃是格拉斯顿gladstne之锱

  铢必计的国家财政,国家“无力举办”医院、广场、高贵建筑,甚至不肯出

  钱保存历史古迹,更勿论提倡音乐戏剧矣;这些只能让私人慈善事业来举办,

  或让浪费成性者来慷慨解囊。

  经过一世纪以后,孟迪维尔之说方又在上流社会重新出现。马尔萨斯晚

  年,正式用有效需求之不足这个观念来解释失业现象。拙著论马尔萨斯

  一文中4,已有详细论列,此处只就该文所引各段,最足代表氏之思想者,择

  录一二:

  世界各处,几乎都有大量生产力搁置不用,我对这种现象之解

  释,是说实际所得产物之分配方法有欠恰当,以致继续生产之动机

  不够充分我认为如果人们想积财,而且想积得很快,则不生产

  的消费必大形减少,于是生产动机乃大受妨碍,而财富之扩张亦在

  时机未成熟时即遭阻遏但设努力积财之企图,可以在劳工与利

  润之间划下一条鸿沟,以致未来积财之动机与能力几全遭破坏;而

  日增之人口,亦无法就业谋生,则我们还能够说,这种积财之企图,

  或储蓄太多,对于国家无害吗1

  问题是:设生产增加,而地主及资本家之不生产的消费不成适当比

  例,以致资本停滞,随后又引起劳力之需求停滞,我们能够说,这种情

  3同上书,第20页。

  4斯梯芬氏于所著十八世纪英国思想史中,在提及孟迫维尔之邪说时,曾经说过:“需求商品不就是

  需求劳力这句话,可以把此邪说完全驳倒:然而懂这句话的人太少了,能够完全懂得,就不愧为经济学家。”

  见该书第297页。

  1参阅经典学派先驱者亚当斯密之说,“凡私人家庭行之,皆为得策者,安能全国行之,便成失策”

  斯密此说、大概针对上引孟迪维尔之言而发。

  形对于国家无害吗假使地主及资本家之不生产的消费,自始即与社会

  过剩物资作适度配合,故生产动机继续不断,对于劳力之需求,既未过

  度扩张在先,亦无骤然缩减于后,这种情形,不是比前种情形更快乐,

  更富裕吗假使如此,那么我们怎么可以晚,节俭也许对于生产者不

  利,但对于国家不会不利呢又怎能够说,在生产动机消失之时,增加

  地主和资本家之不生产的消费,无论如何,总不是适当对策呢1

  亚当斯密说过:资本由节俭而增,凡生活节俭者,皆是公众之恩

  人,又说财富是杏增加,须看生产是否超过消费。这些命题大致都很对,

  无可怀疑但也显然不能无限制都对。若储蓄过度,亦足摧毁生产动

  机。假使每个人都吃最简单的食物,穿最朴素的衣服,住最简陋的房屋,

  则决不会再有别种食物、衣服及房屋之存在这两个极端都很明显,

  因此在二极端之间必有一点,在该点时,若把生产能力以及消费意志二

  者都计算在内,则财富之增加受到最大鼓励。但恐政治经济学尚不能确

  定此点在何处。1

  聪明睿智之士所作议论多矣;余所见者,则以萨伊氏之说,立论最

  不健全。又最与事实相径庭。萨伊氏说,用掉或毁掉一件物品,就等于

  堵塞一条出路。此说是从商品与商品之关系立论,而不从商品与消费者

  之关系立论。我倒要问,假使除了面包和水以外,一切消费都停止半年,

  则商品之需求将变成什么情形会商品山积,但何处是出路何处是庞大

  市场2

  但是李嘉图对于马尔萨斯所说,充耳不闻。等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讨论其工资基金说时,1这场论战又呈最后的回光反照。穆勒氏是在这场论战

  中熏陶出来的,他的工资基金说,在驳斥马尔萨斯晚期思想方面,颇占重要

  地位。继穆勒而起者,不接受氏之工资基金说,却忘了氏之所以能推翻马尔

  萨斯全赖此说。此后这个问题便不成为论战对象,亦不在经济学论列之中,

  倒不是这个问题已经解决,而是经济学家大家不提。凯恩克劳斯

  caicrss先生最近想从比较次要的维多利亚时代作家之中,2寻求这个

  问题之遗迹,所得较预期可得者尚少。3消费不足之说一直蛰伏着,到1889

  年,又在霍布森jabsn及穆莫里afery二氏合著之工业

  生理学thephysilgyflndustry一书中出现。50年以来,霍布森以

  百折不挠之勇气与热诚,著书攻击正统学派,然而没有用。该书是第一册,

  1传记集essaysinbigraphy第139147页。

  11821年7月7日马尔萨斯致李嘉图书。

  21821年7月16日马尔萨斯致李嘉图书。

  1马尔萨斯:经济学原理序,第8、9页。

  2马尔萨斯:经济学原理,第363页,脚注。

  3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政治经济学。第一篇,第五章。穆莫里及霍布森二氏于所著工业生理学

  一书第38页及以下中,对于穆勒氏此部分学说,尤其是“需求商品不就是需求劳力”这个学说,有重

  要而透彻的讨论。马歇尔对于工资基金说之讨论,颇不能令人满意,但彼设法为“需求商品不就是需求劳

  力”这个学说解释误会。

  也是最重要的一册,今日已经完全被人遗忘。但在一种意义上说,该书之出

  版,在经济思想史上是划时代的。4

  该书是和穆莫里合著的。霍布森氏叙述该书之缘起如下:1

  在80年代中期,我的异端经济学说逐渐形成。亨利乔治之攻击

  土地价值,各种社会主

  义团体之暴露劳工阶级之被压迫情形,以及两位

  鲍斯bth先生之发表伦敦之贫困状态,这些在我的情感上都留下

  很深印象,然而都不足破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