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十八章 国士无双

+A -A

  国考过去已有多日,失去了压力的诸葛风一时无所是从,诸葛风等众贡生,无论在行题时得意也好失意也好,自那日国考之后,仿佛就此放下了千斤重担,什么也不再去多想,每日结伴在长安城花花世界中纵情潇洒恣意,就连平日不苟言笑士子们,也偶尔随了众人出外游玩嬉闹,沉闷多日的心情豁然开朗。

  每天喝茶逛街,游园赏花。倒也结识了不少酒肉朋友,诸葛家族人丁单薄,但是母亲一系却枝繁叶茂,八个姨娘有六个在京城,于是表哥、表弟兄弟一大帮。帝国少将尉迟丁义的公子尉迟岭因为和诸葛风都参加了国考,所以就显得更加的亲切一点,经常约诸葛风去状元楼喝茶。

  正在二人品茶的功夫,又进来两个人,坐在诸葛风的邻座。这二人都是长袍剑袖、皮靴并配刀剑,武生打扮,一个穿青衣一个穿白衣。特别是白衣那人,虽已过不惑之年,却长身玉面,眉眼之间雄姿英。虽是武士打扮,但仍能觉得文质彬彬,气质非凡。诸葛风心中暗想,果然是京城,藏龙卧虎。

  便说道:“这个茶楼名字还的起对了。”尉迟公子笑道:“我说是吧,不少士子都会来这,也可以认识不少朋友。”

  正说着,另一张桌的声音传了过来,“张兄,照你看今年这科还是一样难考?”

  另一人答道:“难说,不过也不会差太多,考试的人数不变,帝国这样大,每年都有新的才子出现,要考上还是一样的难啊。”

  “说的也是,本朝以来,中进士科的大都是天纵之才,之前无名气也属正常”又一人说道。

  “照各位这么说,在下岂不是又要再来几次,才差不多。”

  “哈哈,我在三十之前能中就知足了。”一桌几人都笑了起来。

  “等等,看到刚刚离开的红袍公子没有?他父亲谢远谢大人,二十岁的时候就高中探花,现在好像是户部侍郎呢。”

  “早不是侍郎了,现在是冀州刺史。”

  “都差不多,反正已经是分疆大吏”

  “二十岁的榜眼啊,了不起。我二十还没有拿到参加国考的资格呢”

  忽然,身旁有人朗声说道:“那一科的状元就是年仅十六岁便一举夺魁的孙伏伽大人,本朝最年轻的进士,一时震动朝野。”

  诸葛风忙抬头望去,正是刚刚进来的那两人中穿白衣的。那人也刚好抬头,对上诸葛风的视线,微微一笑,炯炯有神的目光又四下扫了扫。他这一句话,四周立即静下来了。人人挺起胸膛,满脸肃穆。那人依然悠闲自得的喝茶。刚刚一桌说笑的四人倒自然。

  立刻有人问到:“不知孙大人现今如何,他可是我等士子之楷模。

  诸葛风也查阅过最近几十年三甲进士的资料,知道这位孙伏伽大人,河北邢台清河人士,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古人之风。其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成为京畿万年县(今陕西西安)的法曹,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是万年县颇有点要势的官员。拜御史时,自己先从朝中得旨,归家后秘而不宣,待朝廷制文到来,合家狂喜而孙伏伽若无其事。可见其风度。

  诸葛风神情自若,接着话题说道:“在下听得那边几位兄台的言语,心里思量略有不同。”

  那边四人忙说:“还请见教。”

  “不敢当。不过,刚刚几位说今年的恩科变化不大,在下却不这么觉得。本朝以来,科举文试已成定制,为选拔官员之重。然而,近年来文试的题目却难以推陈出新。朝廷选拔官员,是为了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教导百姓,安定天下,可不是仅仅要为翰林院增加人手。本届考题和往届明显不同,切中实际,为历年来最有深刻者,做出这种举动,想必朝廷也要有所改变。

  “如今朝中,放眼望去全是先帝遗留的老臣。虽说老臣沉稳持重,堪托大事,”诸葛风嘴角上扬,微微一笑,“不过么,太过持重,也麻烦。先帝在位四十余年,当今皇上登基已有数年,也需要一些锐意进取的新人来辅佐。因此,我想本次恩科,皇上是看好了时机,亲自选题应该也切中心思,自然与往届不同。不过,实属在下随意猜测,准不准的,各位姑妄听之。不必放在心上。”

  “听阁下这么一讲。我等茅塞顿开。看来还是有希望的么,哈哈。我是幽州金爽,他们是我的朋友,何海玉、李卫清。”报了自家姓名。“敢问,两位尊名?”

  “在下诸葛风,幸会。”向那人拱了拱手,“这位是我的表哥尉迟岭。”

  “在下,王天童。”那个青衣男子看上去与尉迟岭差不多的年纪,二十来岁,不过却过于妩媚,没有男人该有的豪气。

  白衣公子并没有报自家的名号,而是微微笑道

  “想不到诸葛公子未到弱冠就有如此见识,令人佩服。”

  “见笑了,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

  “二位都是见多识广之人,不介意的话交个朋友吧。”这个金爽倒是热情,人看上去也耿直,“我做东,大家一起到隔壁的摘星楼喝一杯,如何?”

  “这如何是好?”

  “小事一桩,还请赏光啊。”

  “那小弟我恭敬不如从命。”

  一行人离开了状元楼。他们不知道,就在他们走后,那家茶楼里白衣与青衣人的对话:

  “这些天,人都给我记下了吗?”

  “是,都记下了,您放心,他们的档案监察部都调过来了,晚上你可以查阅。恕老奴多嘴,时候不早了,还请您早点回宫。免得不方便。”

  “知道了。”

  该来的总须来,该面对的也总要面对,依然还能保持潇洒心情的除了诸葛风,也没有几个了。

  长安城内,左丞相高府,一个肤色白皙的中男子恭恭敬敬向丞相高颍施礼:

  “老师,我来了。”

  高颍上下打量着中年人,十几年了,当年风流倜傥的少年已经变成了一个稳健的中年人。只是一袭粉衫一如从前,眼睛里面那种飞扬跋扈的气势不见了,变成了一泓潭水,深不可测。如果说以前他是亮剑出鞘,那么现在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宝剑藏锋。

  “坐吧。”

  中年人也不矫情,坐在右侧的红木椅子上,准备聆听老师的训话。

  高颍心里有些生气,就问道:“仲淹,这次恩科是我提名要你主考的,以你的才学,应该不至于那么犹豫不决,对于三甲也必毕有把握。前些日子听说那边给你们主考的官员几个名单,难道这些年的失意,要你惧怕权势了吗?前年,你送来的《止学》写的很不错,特别是修身卷”

  轻轻的品尝了一口茶,放到身边的几上,接着吟道:

  “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纳言无失,不辍亡废。小处容疵,大节堪毁。敬人敬心,德之厚也。诚非致虚,君子不行诡道。祸由己生,小人难于胜己。谤言无惧,强者不纵,堪验其德焉。不察其德,非识人也。识而勿用,非大德也。既然已知道大德,为何做事却如此畏畏缩缩。”

  王通解释道:“老师,弟子做不了决定,并不是无法取舍,而是因为目前朝中贵族相斗,已经对朝局形成危害,弟子想在我为国取士的过程中尽量保持二者的平衡。恩科虽然重要,但是一旦新贵和世袭贵族将矛盾激化,帝国以后就不再太平了,况现在外州叛乱不定,如果朝局再出现动荡,将不堪设想。如果不是恩师召见,过几日弟子也会登门求见的,请恩师拿个主意。”

  高兴得点点头,高颍接着说到:“仲淹,看来这十几年的官场你没有白呆,一直以来我都以你为荣,诸多弟子中以你为第一,今日看来,你果真当之无愧。”

  王通道:“都是老师抬爱,弟子惶恐,不过这次弟子带了一些东西给恩师过目。”说完话上前递过一个抄卷。

  高颍接了过来,细细翻阅那抄卷,眉头不时抖动。?

  书房鸦雀无声,只听见翻动纸页的声音。?

  “啪”的一声,高颍重重的把抄卷拍书桌上。?

  王通以询问的眼神望着他。?

  “国士无双!”高颍嘴里轻轻吐出四个字。?

  王通道:“恩师打算怎么办?”?

  高颍站起身果断地说:“立即上奏皇上设此生为状元。”?

  王通有些犹豫:“老师所说对极,不过……”?

  高颍问道:“不过什么?”?

  王通道:“朝野皆知您与杨丞相素来不合,前次凉王案又遭暗算,如果此时您出面,是不是会让人以为挟私报复,使恩师清名受损?”?

  高颍怒冲冠,大声地说:“圣帝曾对帝国官员说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老朽这点名声与社稷相比不过九牛一毛而已,如果因为爱惜这点虚名,而使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那以后不但要遭天下人诟骂,就是自己半夜醒来,扪心自问,我将何以为人??

  王通激动地站起来,向高颍深深一揖道:

  “恩师此语,鹤唳长空,令人学生佩服之至!学生这就去面圣,递交此次科甲名单!”?高颍却另有打算:“你不必太过心急,只需要准备好后日的廷会,让圣上自己选择更佳。”“弟子谨遵老师教诲。”

  王通见天色不早,方告辞回府。

  注:孙伏伽,有史可考的中国第一名状元: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622)朝廷命考功员外郎申世宁主持贡举,取进士四名,第一名叫孙伏伽。这是中国科举史上第一名状元。孙伏伽是今河北南宫人,曾任御史、谏议大夫,大理寺卿,后出任陕州刺史。死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腾龙帝国 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十八章 国士无双